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文件)

2025-11-03 15:06:26 13阅读

文章介绍图

【正文】拓观察的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避免按照固有的思维和观察模式观察和采录。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同时,要迅速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信息内容和传播价值。采访对象的选择17(1)知情:采访对象的选择以新闻事件为核心向外辐射开来,当事人、目击者能提供最接近事实的信息;相关专家、政府官员等能提供相对权威与独立的见解。如要专心倾听采访对象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要进行适时反馈,与采访对象平等交流等。话筒前采访及其要求20 以话筒为工具,以提问为手段,在新闻现场或其他场合记录对新闻人物访谈内容的采访方式。(3)注意话筒采录声音的自然与清晰,采录前应注意检查录音器材的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正确使用话筒,避免声音变形;注意选择访问环境,避免电磁波等噪音干扰。对于社会经验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或访问渐入佳境之后,可适当采用开放式问题。(2)时机原则:对于电视新闻摄录而言,时机意味着一切,对构图、用光、角度选择等表现要素的考虑不能以牺牲记录新闻信息的时机为代价,采录到关键的镜头和音响时形式要素的不完美是可以原谅的。抢,即抢拍,当新闻事件突然发生或等待拍摄的目标出现时,当机立断,毫不迟疑地启动摄像机,把稍纵即逝的画面和同期声记录下来。(3)采录时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功能,摄录时要灵活运用景别,强化画面的表现力;(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拍摄角度有正面方向拍摄、侧面方向拍摄、背面方面拍摄、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角度不同,屏幕效果千差万别,要主动地、有预见的选择最佳角度拍摄。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面广播,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通俗性: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造林”还是“造字”主持人:听众朋友,您平生见过的最大的标语字有多大?最近,记者在湖北省郧西县算是大开了眼界。记者驱车十几分钟,才终于将山体上用石头砌成的这四个大字看清:“封禁治理”。他曾参加过这幅巨型标语的设计、建造。店子镇的领导见别的乡镇的山体标语很气派,受到上级表扬了,不甘示弱,决定也要做几个大字,字的大小一定要超过周边乡镇。郑直说,这山体大字的做工很讲究:(音响)郑直:“先挖槽子,先开这个字的笔划;再用石头一个一个给它往上排。造字时正是高温酷热的夏天,2000劳力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干,一直干到下午七点才收工。农民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花2万4千元买树苗的话,可以买松杉苗16万株,按常规每亩栽127棵的话,可以栽1259亩,能把这座山绿化12遍!(解说)为了显示退耕还林工作的力度,郧西县很多乡镇都像店子镇这样,把“造林”变成了“造字”。(解说)羊皮滩的这十个大字的脚下,就是景阳乡官亭村。(解说)原店子镇林业站职工郑直说,建了大字之后,店子镇政府搞了几次植树造林“大会战”,还请来县电视台记者摄像。(解说)羊皮滩的“泥沟乡退耕还林示范区”十个大字中,“退耕还林”的“还”字里面还种了农作物;红岩寨“封禁治理”四个字中的“封”字,从远处看去,隐约有几个黑点,爬到字上一看,原来不知是谁种了两分地的黄姜!(解说)红岩寨的大字标语下有两个村,因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经常冲毁农民的房屋。(解说)谈到这几年造字的经验,郧西县林业局的干部们很是得意,他们特别向记者说明,郧西的造字声势已经影响到了与郧西相邻的陕西6个县。看来,“造林”还是“造字”,效果大不相同。正文:(出黎子流普通话声音)“我的普通话说得很普通„„”(压混)黎子流市长是地道的顺德人,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开大会时讲,开小会时讲,日常工作中也讲。” 市长带头推广普通话,在广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胆地讲普通话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层次清楚:在叙事繁简适宜、详略得当的基础上,做到事实之间相互照应、环环紧扣,段落之间过渡自然、步步衔接,使之成为层次清楚的有机整体。它力求以最快速度、最简洁的语言报道新闻事实,同时需要遵循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以便于声音或声像传播、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方法描述事物。导语:导语是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逻辑关系结构和金字塔式结构。适合于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例:“武汉•中国光谷”提案人获重奖(湖北电台2001年11月8日首播)(导语)催生“武汉•中国光谷”的提案人——13位全国政协委员,今天上午受到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重奖。画面: 街景2 市容人员在街上检查清洁工扫地 市容人检查行人 小饭店收起幌子等。检查团到来前夕市紧急行动起来。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在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检查后,对市卫生状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昨天离开市。主体可依据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或主从关系等安排层次段落,表现事实。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新闻专题的表达手段:广播专题可同时调动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手段,以对播、交谈、问答或听众参予的方式播出;电视新闻传播的表达手段,包括诉诸于视觉的手段,如活动画面、照片、图片、动画、字幕、特技等,诉诸于听觉的手段,如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新闻专题类节目主题的特点:(1)主题的深刻性: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尤其注意从反映社会脉搏和时代精神的高度来选择题材、提炼主题;(2)主题的针对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针对宏观实际及人们的思想认识实际立意;(3)主题的倾向性:专题类节目的主题应旗帜鲜明、是非分明,让受众收看或收听后获得明确的理解和领会;(4)主题的启发性:新闻专题报道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某一人物或事物的详尽反映及透彻分析,回应宏观实际的需要,实现以典型带动全局,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舆论效果。横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联系,或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特长与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连续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1)新闻依据的不断添加和变动:每次报道都是新闻事件的刚刚发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分段、分层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2)递进式报道的方式:各报道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最终完成整个报道;(3)节奏把握:对同一新闻作多次报道和多单元集合,造成一定的舆论强势,当新闻进展较快,可增加报道密度,反之,则减少,形成良好的节奏。系列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1)精心设计系列:从整体目标出发去选择每条新闻的组合排列,同时注意每条新闻的信息量、报道水平,使单条新闻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整体报道的综合效应;(2)立体开拓:在总主题的统帅下,每条新闻作纵向、横向开拓,使整体报道立体化;(3)以小见大:选择具体事实表现宏观主题,令受众可感、可知。第五篇: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的心得广播电视的采访与写作心得十一周的学习,感觉最轻松的学习,就是听,学习。首先,感觉课好少,被好多事情冲掉了好多,好可惜,我们的课本来就比第一专业是新闻学的同学少了很多。因为上学期上的是万忆老师的课,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万忆老师也是一位有趣的老师。在课堂上学来的东西好少,课程也很少,最无语的是,为了节约教学资源,居然是三个年级一起上,先上新闻编辑与评论再采访与写作。老师很可爱,幽默风趣,阅历丰富,能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与事件保持同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事件或活动的全过程;主要运用现场的画面或音响,加上记者客观的描述,带给受众置身现场、亲与其事的感受。多个独立报道没有外在的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报道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现场报道的题材选择:(1)现场时间、空间相对集中:记者能在一定时间里,通过自己在现场的采访和报道活动,展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来龙去脉;(2)记者能以恰当的角色进入现场:记者以目击者、参与者等身份在现场作报道,可以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3)现场是正在进行时的:现场充满悬念和未知,记者的采访报道正在向未知取材,并向观众展现这个过程;(4)内容较单一、现场事态发生发展的进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性新闻题材更为适合;(5)现场有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递进式结构:透过现象层层深入到事实背后,步步深入,环环递进,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主题:指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是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其特点是:(1)主题开掘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2)用形象说话:在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上,捕捉能够更容易被受众感知的形象材料,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适用于趣味性或反常性较强的题材,具有悬念感。这里的一组镜头同样拍摄于省京剧院工地、仁和食品摊区、河沟区、司徒街垃圾站、街广场、儿童公园西门。9月13日市以美丽清洁的城市风貌迎来了检查团。检查团在街头行走,检查团在开会镜头工地乱堆放、摊区市场、公园门口混乱肮脏、车辆乱停、垃圾站垃圾遍地、广场上洗车脏水乱流。(正文)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盛树仁在颁奖会上说,“重奖一件提案这在人民政协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特点是头重脚轻,短小精炼,断裂行文(用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不用过渡段),优点是重点突出,成稿快,行文干练,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也有利于后期编辑控制报道时间。广播电视消息导语写作的特点:(1)选材精粹: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或突出最能表现最新事态的新闻要素;(2)具体形象:避免概念化、抽象化,使用经过提炼的典型事实、形象化的情节可富有特点的细节;(3)简短精炼:明确报道主旨,抓住新闻要害,用准确洗练的语言表达;(4)照应主体: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在内容及语言上,要与新闻主体协调一致,相互呼应,防止相互脱节或矛盾。一篇新闻报道在表述中应尽可能地清楚交代这六项内容,但不能强求任何一篇新闻报道都要六要素俱全。核心信息处理:广播电视新闻对核心信息要加以强调和突出,如对核心信息进行适当的重复,在主体部分巧妙强化核心信息,围绕核心信息选择材料和突出主干材料等等。”结构线索单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让受众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掌握报道要点。”黎子流说,要树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大家都要努力讲好普通话。上任之初,他在作报告时闹过这样的笑话。(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导语:广州人讲普通话难是全国闻名的。”干部乙:“我们这个郧西呢和陕西6个县交界,他们看到这个声势以后呢,就你追我赶,湖北人了不起嘛!(笑)哼哼„„”(解说)可是,在汉江南岸的陕西省白河县和旬阳县的两个乡镇,记者驱车20多公里,沿途只见树木不见字。去年他们还挖好了树窝,等上级发树苗栽植,可至今没人理这个茬儿!(解说)个别乡镇为了造字,竟然不惜毁林。站在“封禁治理”四个大字前,郑直说:(音响)郑直:“你看那山上,现在还不是那个样子!(无奈地笑)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等于零。(解说)在各乡镇竞相开展的“造字竞赛”中,店子镇终于后来居上,拔得头筹,凭借“封禁治理”这四个大字创下了字体最大的纪录!(解说)郧西县一些乡镇1999年开始“造字”,一晃三、四年时间过去了,巨型标语字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不可摧。建这些字的白火石,是乡政府要农民自己掏钱买的。(如果)扛沙、扛石头、扛水泥,那更辛苦啊。石头砌好了以后,就和沙浆,和这个水泥,再灌;灌了后再抹平;抹平之后上涂料、刷白,石灰的不行,石灰的水一冲就没得了。结果做那么大,他们下来一看,小了,最后又重搞,重搞就是按840个平方这样设计的。(解说)这每个字究竟有多大?郑直说,每个字是严格按照840平方米来建造的,一个字大约是29米长、29米宽,足有9层楼那么高,比两个篮球场还要大!“封禁治理”的“封”字,就右边“寸”字里的那一“、”,就有9米宽、4米高,能坐下40多个人。“封——禁——治——理——”,这四个大字是什么意思呢?(音响)记者:“封”就是封山,那“禁”呢?郑直:“禁”就是禁止砍伐、禁止放牧——放牧牛羊,“治”就是治理荒山,“理”就是管理的意思。(解说)今年11月28号,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