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电话卡要无犯罪证明:运营商别把麻烦甩给群众丨中听

2025-11-04 21:12:17 7阅读

拿个身份证,不一定能办下电话卡了。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线下办理电话卡时,被电信营业网点要求提供额外证明材料,有的还需预存千元不等的话费。澎湃新闻记者实测发现,三大运营商在多个城市的线下营业厅办卡业务审核标准差异显著——有些城市仅需身份证,有些则要求“无犯罪证明”“工作证明”或“银行流水”中的一项,更有甚者,要求预存500至1000元话费、审核房产证或营业执照。对此,多个营业厅工作人员解释称是“反诈工作要求”,但具体依据哪条规定,却说不清楚。

运营商线下办卡审核标准差异_多地办电话卡需无犯罪证明_办理电话卡额外证明材料

(图源:澎湃新闻)

运营商以反诈为由增设材料,初衷能理解。近年来电信诈骗频发,尤其是流动人员利用异地电话卡作案的情况突出。多地增设材料,旨在通过抬高门槛过滤高风险人群。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合理。无犯罪记录证明、银行流水等材料与电话卡使用并无直接关联,不但无法有效识别潜在诈骗分子,反而让普通用户来回跑腿、费时费力。更离谱的是,预存话费、审核房产证等要求,本质是将反诈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有失公平。

工信部虽规定电话卡实名制,但未授权运营商增设额外条件。《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明确,无犯罪记录证明仅适用于升学、就业等法定情形,办电话卡不在其列。江西等地自行其是,导致同一运营商在不同城市标准差异显著。这种“一地一策”的混乱,不仅损害用户权益,还削弱政策权威性。更令人不满的是,部分营业厅将线上与线下办理割裂,例如九江联通线上办卡无需证明,线下却强制要求材料,这种“双标”操作加剧公众对运营商的不信任。

运营商的反诈措施本应精准施策,却陷入“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误区。九江联通要求用户三选一提供工作证明、营业执照或居住证明,却未解释这些材料与诈骗风险的关联性;景德镇移动片区经理上门办卡时放宽材料要求,反而暴露审核标准的随意性。这种“过度防御”不仅未能有效遏制诈骗,还制造了新矛盾:普通用户为办卡耗时数日准备材料,被迫预存高额话费,而诈骗分子仍可通过伪造证明或利用他人身份继续作案。

运营商线下办卡审核标准差异_办理电话卡额外证明材料_多地办电话卡需无犯罪证明

其实,防范电诈,运营商完全可以采取更为合理的方式,比如建立风险识别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对低风险用户简化流程,对高风险用户加强审查,这要远比开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更有效,也更能保障用户便利。从技术上来说,也并无多大障碍。退一步讲,即便需要增设材料或预付话费,也需要监管部门统一出台“异地办卡基本标准”,并在该标准允许地方根据风险等级增设附加项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当然,在进行的同时也有必要向用户公开说明依据。

电话卡办理需要开具无犯罪证明等乱象的本质,是反诈目标与便民服务天平的失衡。运营商在反诈的同时,也应该顾及到群众的便利。回归法治轨道,以精准治理替代粗放管控,既筑牢反诈防线,又守护用户权益,才是双赢之道。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