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考的马新观,还要说多久你才背?

2025-11-05 08:07:59 5阅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成才之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传播业的总的看法,是指导新闻传播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理解、把握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中国新闻事业以至整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战略意义。

新传考研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是每一个考研人都必须掌握的内容。有多重要?来看看去年的真题,马新观出现了这这这……么多次: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山西大学专硕,名词)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农学硕,简答)

3.列宁的党报思想(中政学硕,简答)

4.列宁的新闻自由思想(中南财经政法专硕,简答)

5.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性原则(上大学硕,简答)

6.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进程(云大学硕,论述题)

7.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思想(南师专硕,简答)

8.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本质的理解(中南财经政法专硕,简答)

9.请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采写的要求(扬大专硕,论述)

10.新闻是以____为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是___,党报的核心是___(华中师大专硕,填空)

11.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积极意义(华东政法专硕,论述)

1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沈阳师大专硕,论述)

而今年恰逢党的百年诞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将在今年新传考研中再次怒刷存在感。因此,今天的推送就为大家整理出了马新观的常考内容、重点内容,能直接背的那种!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有其科学内涵。它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经验和传统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理论的高度概括。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经历了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基,和以列宁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的长期过程,不断充实完善,逐步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者和奠基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他们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活动,始终伴随着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报刊活动。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们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的报刊有十余家,指导过的各国工人报刊有数十家。他们通过对自己报刊活动实践的总结和对新闻事业一般规律的理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涉及他们对新闻传播领域诸多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但其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他们关开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中。其要点包括:

1.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标志。

2.党报党刊必须遵守和阐述党的纲领和策略原则,按党的精神进行编辑工作。

3.党报党刊应当真正代表和捍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成为他们自己的报纸。

4.党报党刊要成为党内批评的强大思想武器,敢于开展新闻批评是一个党有力量的表现。

5.党报党刊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理论,作为科学的新闻观,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指南。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基础上,他结合自己创办无产阶级政党报刊为建党、夺取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而斗争的新实践、新经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将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列宁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贡献在于:

1.集中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突出强调了其组织功能及作用。

2.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强调了党对党报的领导和监督责任。

3.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实质,从阶级分析入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4.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取得政权后,领导报刊实现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宣传的原则和方法。

在列宁时期和列宁以后,苏联共产党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者、继承者,也是其丰富者、创新者。他们认真总结自己运用报刊指导战争、指导政权建设和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发动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方面的经验,用以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并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方面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人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一系列新闻思想中。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涉及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但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深化和发展意义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强调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提倡“要政治家办报”。

2.注重调查研究,崇尚实事求是,提倡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3.倡导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

4.重视文风建设,反对党八股,提倡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时代背景下,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都从国内外的新闻传播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进行了新的理论阐述,充实了新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时代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的实际需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因应时代传播技术变革大潮,对党的新闻工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创新性地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观点,形成了符合新时代需要和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新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谱写了新的篇章。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点

1.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其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它不是一个封闭保守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创新的理论体系。它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各种人类的文明成果,不断用新的实践和新的理论充实、完善和发展自己。

2.完整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虽然处在不断充实和发展的过程中,但其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却有着严格的科学性,许多东西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形成了一个严格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要防止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防止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的做法,要杜绝任意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述中的片言只语,断章取义的有害现象。

3.原则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阐释的是新闻事业,特别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以及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规范和指导我们新闻工作的基本依据。因而不能将其作为一般的新闻理论知识和新闻学观点来对待,而是要作为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来遵循。

4.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过程说明,它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结果,是无产阶级及其政治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出来的。它始终来源于新闻实践,同时又为新闻实践服务。因此,不应该将它看作是纯粹“概念性”、“理论性”的东西,更不该把它视为“空头理论”,否定它的实践性。所以说,实践性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生命力之所在。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念

1.党性原则观念

“党性原则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第一观念”,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系中是总体性、统领性的观念。从原则上可以说,其他几个核心观念,都是党性原则观念的某种延伸和具体表现。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其他新闻观相比而言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新闻宣传、新闻舆论工作,把它看成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坚守党性原则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原则”。

2.人民中心观念

“人民中心观念”是新闻舆论工作“依靠谁”“为了谁”的观念,属于新闻舆论工作价值目标观念,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整个新闻舆论工作具有指向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创造人类历史的主体、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历史的主人。因而,“人民中心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自然核心观念。人民中心观念的要点包括这样几点:

3.新闻规律观念

“新闻规律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系中基础性或根基性的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闻规律观念其实就是尊重客观事实、承认新闻规律存在的观念。

能否尊重新闻规律,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基。规律观念,最主要的包括这样几点:

4.正确舆论观念

“正确舆论观念”是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系中重要的方法论观念。舆论是一种公众意见,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尽管不同意见有权利在法律规范内自由交流、展开对话,但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反映和倡导正确舆论、并正确引导舆论,且要旗帜鲜明地与错误舆论展开积极的斗争。所谓正确舆论观念,大致有这样几个要点:

五、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坚持党性原则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关键在于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就是在新闻报道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反映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报道也好,言论文章也好,要力求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实践的检验,乃至历史的检验。

3.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也是毕生追求和为之奋斗的祟高使命。而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无疑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和条件。

六、自媒体时代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中,官方及传媒机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更加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掌握引导舆论的主动权。

第一,增进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涉及新闻的一部分内容的总和,然而又不局限于此。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因而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邃的唯物史观底蕴非常必要。

唯物史观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因此,在新的社会舆论格局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放在至高至尊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真正当作创造历史的主体,及时披露重要的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发生后,迅速发布有关信息,而不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由掩盖事实真相,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第二,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为人民代言,既是党性的要求,又是人民性的体现。如果不能担当起为人民代言的责任,那就谈不上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如果失去人民群众,媒体连赖以生存的条件都没有了,又遑论进行舆论引导?而信任人民群众,是赢得人民群众信任的基本条件。没有前面的信任,就没有后面的被信任。

第三,在舆论引导中自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涉及新闻传播规律。媒体只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而发布信息和观点,才可能解决传播的问题,才可能为受众所接受;反之,则无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可言。

在现实生活中,媒体一些做法是违背新闻传播规律的,将新闻传播等同于一般宣传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关于领导人活动和会议的报道刻板、老套、乏味,充斥毫无新闻价值的内容;主题报道考虑领导的意图比较多,考虑普通受众的感受比较少,传播效果不佳。出现上述问题,深层次原因是某些主管媒体的官员,对新闻传播规律不予重视、未能遵循,而只是要求媒体成为简单的传声筒;从媒体方面说,则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与顺从领导意旨两者中选择了后者。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许多媒体越来越意识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重要性,并注意不断有所改进;在领导层面,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理念也在逐步增强。这是提高舆论引导效果的有力保障。

第四,讲究舆论引导的方法。在信息接收渠道猛增和众声喧哗成为舆论常态的情况下,官方及传媒机构作为舆论引导主体,必须努力解决好民众心理认同的问题,从而使传播内容入耳、入眼、入脑、入心,激发巨大的正能量。

首先,在引导社会舆论的过程中,注重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并进而引导社会公众,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课题。在自媒体时代,网络意见领袖发表意见更加方便,更易于影响社会舆论。与此同时,新闻传媒本身也要当好意见领袖——该发声时不失声,所发的是令人信服之声,是能够进入人民群众心底之声。

其次,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贴近人民群众。不是做贴近人民群众的表面文章,而是与人民群众的心灵始终贴在一起,从根本上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最后,新闻媒体必须加强舆论监督。疏于舆论监督的新闻传媒,不可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良好口碑,也不可能获得舆论引导的良好效果。如果在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面前,枉顾左右而言他,或视而不见,失语失责,那就不能指望人民群众心甘情愿地成为舆论引导的对象。

好啦,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今天的内容一定要背,因为这是背了就能直接写出来,写了就能直接得分的!(可不能放在收藏夹吃灰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