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代中国5大著名战地记者

2025-11-06 00:06:17 8阅读

盘点近代中国5大著名战地记者-学校党建论文

盘点近代中国5大著名战地记者

佚名/文

范长江:追随红军的足迹

范长江(1909-1970年)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他在青年时曾参加过著名的南昌起义,后来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33年,他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大公报》等知名报刊撰写新闻通讯。两年后,他发表的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第一次报道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他发表了系列报道,传播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政策。

李庄:采访朝鲜战争第一人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人民日报》当时尚未派遣常驻朝鲜的记者,经有关方面多次商量,报社决定派李庄(1918-2006年,河北徐水人)赴朝鲜前线采访。

李庄到朝鲜后随人民军主力采访,部队进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他访问了相当多地区的人、事,出了《朝鲜战地目击记》小册子,深受读者欢迎。

作为采访朝鲜战争的第一人,李庄在3个多月的采访中,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鲜为人知的事实材料,为国内广大读者了解、掌握朝鲜战局,提供了极为宝贵的信息。肖乾:欧洲战场唯一的中国战地记者肖乾(1901-1935年,福建汀州人)原名肖炳乾。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后在天津、上海、香港任《大公报》记者、编辑。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记者。

肖乾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最有名、也是唯一的中国战地记者。他给中国人带来了另外一个战场上的讯息,他保有对那个战场的鲜明记忆,他痛恨战争,但是又说正义的战争非打不可。

1945年年初,肖乾经申请,获批准为盟军随军记者。3月,肖乾随柯林斯少将指挥的美军第七军挺进莱茵河,自法国东北部南锡城渡过萨尔河,他坐在装有炸药箱的军车上进入德国凯泽斯劳滕。4月,肖乾接电赶返伦敦。

方大曾:传奇消失在1937年

方大曾1912年出生于北京,1936年,他和范长江相遇。在范长江的引荐下,方大曾来到天津《大公报》工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方大曾作为摄影记者,赴前线采访。1937年7月28日,方大曾和其他3位记者从保定出发,前往卢沟桥前线采访。完成采访计划后准备绕道门头沟回北平,因道路阻断只好回撤至长辛店,再沿平汉线于7月30日返回保定。随着平汉战局的恶化,9月24日保定失守。

方大曾最后一篇见诸报端的文章是1937年9月30日发表在《大公报》上的《平汉北段的变化》,此后就音信全无。

胡政之:将巴黎和会消息发回国内

胡政之名霖,笔名冷观,(1889-1949年,四川成都人)曾留学日本学习法律。1916年10月,他在天津受聘担任《大公报》主笔,开始了他服务于该报33年的报人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会议。当时,中国公众十分关心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能否交还中国。胡政之出于职业记者的新闻敏感,毅然决定到巴黎采访,了解和会真相,将中国代表拒签和约的消息,及时发回国内。

(据2012年7月4日《山西晚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