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支持科技创新:从“财务投资者”到“战略赋能者”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与战略基石。保险资金以规模庞大、期限超长、来源稳定的显著特征,正成为支持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保险资金的投资版图已全面覆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赛道。”近日,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一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资金在支持科技创新中,正在完成一次深刻的角色蜕变——从过去单纯追求财务回报的“财务投资者”,向深度理解产业、长期陪伴成长、积极赋能价值创造的“战略投资者”转变。
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生态圈”
在陈一江看来,保险资管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并非单一的资金投入,而是围绕科技企业“募投管退”的全生命周期,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投资工具箱”和“产业生态圈”。
“在支持科技创新的具体路径上,保险资管行业已从简单的资金供给者,进化为资源整合者和战略赋能者。”陈一江表示。
首先是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有机结合。保险资金一方面通过直接股权投资的形式,为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且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科技企业注入资本。另一方面,作为有限合伙人(LP),积极参与市场头部的创业投资基金(VC)和私募股权基金(PE)。
其次是“股、债、基、另类”多资产类别的协同发力。保险资管支持科技金融的“工具箱”远不止股权投资。面对科技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保险资金通过认购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计划(ABS)等标准化产品,为企业提供重要的流动性支持和债务融资渠道。
再次是持续创新投资模式,以提升配置效率和稳定性。例如,备受市场关注的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专门的私募证券基金,长期投资并持有二级市场的优质股票,真正让“长钱”敢于“长投”,坚守价值投资。
在稳健与创新间寻找平衡点
科技创新天然伴随着高风险与不确定性,而保险资金运用的首要原则是安全稳健。如何在支持创新的“进取”与资金安全的“稳健”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考验着行业的智慧与定力。
“这种平衡的艺术体现在科学的资产配置框架和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陈一江表示。
首先,在战略资产配置层面,行业普遍采用“核心+卫星”的策略框架。占比约八成的资金作为“核心”部分,主要配置于长久期国债、地方政府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低风险、收益稳定的资产。这部分资产是投资组合的“压舱石”。在此之上,将一部分风险预算投入到权益类资产、另类资产等高成长性、高弹性的“卫星”资产上,用于系统性地布局科技创新等领域,以期增厚组合的长期回报。这种分层配置的逻辑,确保了组合整体的稳健性。
其次,在风险管理层面,构建了贯穿投前、投中、投后的全流程闭环风控体系。这套体系的严密性,是保险资金踏入高风险领域的有力保障。一是投前“精挑细选”。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二是投中“分散布局”。在投资执行阶段,坚持分散化原则,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工具和跨行业的投资组合,降低个体风险的不利冲击。三是投后“积极赋能”。保险机构凭借在产业、金融、品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被投企业提供战略咨询、市场对接、后续融资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最后,善用会计准则和政策工具,科学管理报表波动。例如,通过将符合条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或者将长期持有的高股息股票指定为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资产,可以有效隔离二级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对当期利润表的直接冲击。这使得保险机构能够更加从容地坚持长期持有,避免因短期财务压力而做出“追涨杀跌”的短期化行为。
在改革创新中擘画新蓝图
展望未来,陈一江表示,保险资管行业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例如,保险资管在部分前沿硬核科技领域的投研能力和早期项目甄别能力仍需持续锤炼;部分机构的内部考核、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当前还需要并购重组、S基金市场等更多元化的退出渠道,以提升资金的循环效率。
“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自身的改革与创新。”对此,陈一江建议,推动组织架构再造,从“全能型管理人”向“管理人之管理人”演进。保险资管的核心能力应更加聚焦于宏观研判、大类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以及优秀管理人的筛选和管理。对于部分专业性极强的细分赛道,要以更开放的心态,通过FOF/MOM等形式,链接市场上最优秀的专业投资团队,将自身的资金优势与外部的专业优势高效结合,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共赢的投资生态。
深化投研体系改革,打造“产业研究+科技洞察”的双轮驱动能力。保险资管行业必须持续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深度研究,建立跨行业、穿透式的产业链研究体系,不仅要看懂财务报表,更要看懂技术路线、看透产业格局,真正形成领先市场的认知优势。
全面拥抱科技赋能,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投资管理水平。保险资管行业要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优化投资决策流程、升级风险管理模型、提升后台运营效率,用“科技”的手段来更好地服务“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