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巴菲特、李嘉诚下注英国,终将成为大佬刀下的韭菜吗?
大家晚上好!
我们今天来聊一下英国脱欧。
表面上说是关心英国脱欧,我相信大多数人更在意的是脱欧给英国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性;最最重要的是,这些不确定性对已经或有意在英国投资、长期生活的中国人会带来哪些影响。
其实,连英国人都对脱欧厌倦了。
而且,要说影响,脱欧远不如贸易战大。
比如,上个月是欧美大学发offer的日子,今年美国发给中国申请者的拒信多了,与此同时,中国学生英国大学的申请数出现了大幅上涨。
还有,当许多欧美国家开始严控中国资本的时候,中国对英投资相对稳定。
……
总之,从数据来看,我们意外发现中美贸易摩擦,目前的直接受益者除了东南亚,居然还有英国。
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今天的主题。
英国脱欧这场戏,从2016年6月23日至今,差12天整三年。三年里,有好多次,我都以为将见证历史。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被耍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读悬疑小说。一件案子一波三折就够折磨人了,如果还有一咏四叹,那内心会生出一种强烈冲动:想把作者抓过来打一顿。
英国脱欧这件事,如果要说服,我就只服一个人,谁啊?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他在戏剧《暴风雨》中写过一句话:“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用来形容脱欧这出戏再合适不过。
英国脱欧这件事,中国人也挺关注的。官媒报道含的那点小心思这里不多说,基本一目了然——瞧吧,这就是民主。
我们自己的公号,几个节点写英国脱欧的,阅读数也都挺高的。我偶尔会想为什么?
简单回答,因为那是英国啊!
带点民族主义情绪的,英国是允许使用华为的最发达国家。
中国人对近代曾经做过No.1、世界第一的国家都有一种特别的兴趣。第一,看别人怎么强;第二,看别人将怎么倒霉。
看热闹的都想弄明白,脱欧会不会成为一个老牌帝国就此走上下坡路的临界点。
不过,现在要推演英国脱欧的前景已变得十分困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聪明人出的题,十个人能难住三四个,而一个疯子出的题,可能连一个能答上来的都没有。
英国脱欧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英国想通过“脱欧”得到什么?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敢说“我知道”。
3月27日的《纽约时报》说,“全世界都对英国的愚蠢行为感到困惑不解”。
欧盟主席容克的说法是,英国的意图比斯芬克斯还神秘。“斯芬克斯”,就是埃及胡夫金字塔前的那个狮身人面像。
不过,这不妨碍我们来做一番推演。
所谓推演,当然不能信口开河,想当然的乱说一气。
这不比很多专家预测地震发生或者中美关系恶化。过去十年,有些专家几乎每个星期都会预测说要地震,中国过去十年平均每年要发生5级以上地震近40次,蒙对一次的概率真不低。
我们会根据英国政坛挺欧、脱欧各派别展现的力量对比、社会情绪的偏好来做个推演。
现在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个话题。
1欧盟与英国最终会以感情破裂收场吗?
我个人倾向于硬脱欧概率大,感情破裂不大会。
感情破裂这个词弹性太大,如果可以不计后果,那么英国脱欧也不会折腾3年了。
最初的时候,人们的确很担心硬脱欧。这一点看英镑汇率就知道了。
每次一有硬脱欧的苗头,英镑就大跌,一有缓和的迹象,英镑就上涨。
但是3年过去了,时间是最好的安慰剂,最初的震惊被消磨得差不多了,所以即便最终出现了硬脱欧,英国和欧盟也不太会撕破脸。
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大国博弈,在这个新变数下,英国和欧盟会有强烈的战略相互需要。
这是其一。
其二,硬脱欧的概率有多大?
这里可以介绍大家盯住一个指标,就是目前候选人中的大热门——鲍里斯·约翰逊能否脱颖而出。
鲍里斯约翰逊就是做过外交大臣、北京奥运时任伦敦市长,一头金发,被认为很像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那个。
鲍里斯是强硬派,主张到时间就脱欧,哪怕没有协议。
截至今天,英国已经确认有10位候选人满足资格,鲍里斯民调领先。
鲍里斯的优势虽然明显,但他最大的麻烦是新首相的产生办法。
为了给新首相更多的时间协调脱欧事宜,执政的保守党简化了选举流程,仅由保守党议员选出新党首。
新党首的选举6月10日启动,13日进行第一轮投票,得票少于16票的被淘汰;然后18、19和20日举行多轮投票,陆续淘汰得票最低的候选人,直至产生最后两名候选人。
7月22日开始的一周内终极对决,选出新领导人接替梅姨出任首相。
这套选举办法对鲍里斯不是好消息。因为他的个性张扬,保守党议员可不像英国民众那么喜欢他。
一般而言,鲍里斯很难不被中途淘汰。
但如果鲍里斯居然成功当选保守党领袖,进而出任英国首相,那么英国脱欧将会上演大提速。
要么是欧盟软化立场,要么是英国到时间来硬的。
如果是其他人出任英国首相,那么以现在英国国内的两极分化,内斗一团糟的状况,估计没有一个人能比梅姨达成更好的效果。
一地鸡毛、扯犊子的状态将会继续,直到耗尽欧盟的宽限时间。
至于寄希望于二次脱欧公投反转第一次的结果,我觉得,几乎没可能。
我们知道一周前刚刚举行了欧洲议会选举,英国的情况是,刚刚成立仅仅四十多天的“英国脱欧党”获得了最多的议席。支持留欧的自由民主党、工党和绿党三党加起来,也只比脱欧党多了2席。这里没算保守党的4席。
这个结果简直就是在“打脸”,一个脱欧党在代表欧洲团结的欧盟议会选举中大胜。这表明,三年时间过去了,英国社会在脱欧问题上的依然壁垒分明。
而且,整个欧盟议会的选举结果都是,疑欧派议席大涨,连欧盟自身都在遭受越来越大的挑战。
还有一个问题更致命。
欧盟议会选举时,英国的投票率是52%。而脱欧公投的时候,英国的投票率是近二十年来最高,超过70%。
有分析家说,现在的英国,投票率越高那么支持脱欧派就越容易获得多数。
假如最后不是一个强硬脱欧派当了英国首相,那么欧盟的态度就变得耐人寻味了。
欧盟或许会一边给英国施加压力,一边继续就这么吊着英国,反正欧盟也习惯了和英国的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好歹,这证明欧盟还是让人留恋的。
从我个人观点,与其换一个不愠不火的首相,继续不死不活的脱欧进程,还不如让行为乖张的约翰逊来折腾一把。说不定会有点新气象。
由此,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话题。
2若无协议脱欧,英国经济会遭受致命打击吗?
这个问题,由于和我私下判断的人们的兴趣点比较远,所以只做一个大概的介绍。
我的看法是,一开始的混乱是难以避免的,但冲击没想象那么大。
事实上,关于脱欧是否会对英国经济产生冲击,研究机构出了一堆的报告。
最不乐观的预测是,英国经济总量在未来15年内萎缩9%。
伦敦将会输给纽约,失去全球第一金融中心的宝座。
相对乐观的预测,如果英国无协议脱欧,可能会导致2019、2020年英国经济放缓0.3个百分点,接近零增长。
一种观点认为,英国与欧盟成员国是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联系最密切的自由贸易区,如果硬脱欧,英国就不能再享受现在与欧盟的关税同盟待遇。
不过,正因为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对对等经济体的关税条件比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低,那么在自由贸易的指引下,游离的英国所能够达成的条件只会比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更高,所以实质影响有限。
还有危言耸听的说法,说脱欧后英国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将会受到严重冲击。
在现有全球经济架构下,以英国的老练和成熟程度,过渡期可以完全沿用过去的规则,有问题随时谈随时解决就是了。
英国人的脾性历来如此。英国有句老话,叫:过河时候莫换马。针对的就是这种情况。
英国人在这方面有足够的政治智慧。
最新的消息是,英国今年5月三个主要行业采购经理指数,也就是PMI,综合表现不佳,结果就有媒体说,这表明脱欧正对英国经济整体表现造成影响。
但一看这三数据,我直接乐了。
服务业PMI51、制造业和建筑业PMI都略低于50。
还有就是第一季度并购数量和金额都显著下滑。
这个逻辑不要太搞笑?好吧。
把英国这组数据放到全世界发达经济体里面,甚至和德国、中国作比较,再正常不过了。
现在是全球经济下行,如果这些数据还要维持在高位,那英国不是被窝里都能乐醒了,岂不是证明更应该脱欧了?
在这里提供一个信息。
中小企业和在线零售商家是英国经济的支柱,过去估计它们会是受脱欧冲击最大的群体。
但是,英国皇家邮政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中小企业、在线零售商都对2019年很有信心。
它们显然已经对脱欧有了一定的准备。比如开拓新市场。
说这么多,你可能会问,你就对英国这么有信心?
其实,最看好英国的不是我,是李嘉诚、巴菲特……一大票俄罗斯富豪等等,都说钱是最聪明的,为什么一边在强调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另一边却有那么多聪明人确定地投资英国?我们就来进入今天的第三个小节
3为何李嘉诚、巴菲特当下重金布局英国
李嘉诚这些年的动向颇受人关注,一开始是关注他跑了,比如自2013年以来,李嘉诚便开始抛售在国内的资产,其中大多数为地产物业,目前李嘉诚在国内(包括香港)出售的资产累计超过1700亿。
再进一步就想搞明白,这么多钱都去哪了。赫然发现,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已经成为英国方面最大的海外投资者。总投资金额超过300亿英镑,他控制着英国三成的天然气市场、25%的电力供应以及5%的供水市场。
在李嘉诚近15000亿的总投资中,其中有一半以上都砸向了欧洲,而英国则为其中翘楚。
这两年,李嘉诚投资英国的大手笔不断。
2018年6月,李嘉诚斥资10亿英镑买下了伦敦金融城的瑞银伦敦总部所在地Broadgate5号。
2018年11月,长实集团就收购英国伯爵府股份事宜展开谈判。这个伯爵府是一块伦敦西部,面积达到340万平方英尺的地皮,同时也是伦敦最大的开发用地之一。
那么李嘉诚为何对英国这么偏爱呢?
其实,说出来好简单的。
2017年,李嘉诚曾经在长江集团的周年晚宴中表示:哪里有回报,我就去哪里投资。
在这位90岁的老人看来,抄底如今的英国和当初内地投资一样,都具有长久且可观的收益。
其实也不仅仅是李嘉诚,还有巴菲特等人。
沿着李嘉诚和巴菲特的投资路径,发现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富豪都选择了英国。
彭博也有数据显示,2018年伦敦有大量写字楼交易,总成交价超过70亿英镑,其中60%都被亚洲买家拿下。
包括中国投资者在内的全球金主,这段时间都忙着在英国砍价。
据财经博主英伦投资客的梳理:
从去年开始,香港最喜欢投资商铺的黎永滔开始扫荡伦敦核心区的商铺,连续贡献了三笔大交易,累计资金超过2.13亿英镑。
还有香港陈氏家族,在今年3月30日斥资9000万英镑收购伦敦金融城的写字楼Monument Place。这栋写字楼的卖家在四年前以9300万英镑购买,去年放盘的时候标价9700万英镑,最后成交的时候被陈氏家族足足砍掉700万英镑,相当于六千多万人民币。
还有复星集团砍价250万英镑,在去年10月以4500万英镑收购了伦敦的皇家交易所写字楼。
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全世界最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也是欧洲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
即便是脱欧之后,它的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也不会发生轻易改变,所以脱欧虽然是会在短期内影响这个一些产业和机构的运行,但从长期来看并不足以撼动英国的整个资产运转体系。
而且,英国作为全球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这里有全球250家外资银行,和三分之一的外汇成交额,也是世界时区的中心。在伦敦交易市场的营业时间内,既能与香港、东京、新加坡的亚洲交易时间重合,又能和纽约、欧洲的交易有重叠。
所以,这里是全球流动性最高,交易最方便的市场,受到外界冲击的可能性也最低。
尤其是在中美关系出现大转折的情况下,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恐怖主义阵痛以及无数次金融危机洗礼的英国,先天具有一种稳定的心理暗示。
英国简直就是天然的避风港。
进入大家可能最关心的一个话题
4下注英国,普通中国人还有机会吗?
首先,让我们来看几个数据。
第一个数据是英国的人口。
由于中国自己是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中国人往往不太在意其它国家的这个数据,能记住第二是印度、第三是美国就算不错了。要不我们随机提问一下。比如第四是谁?日本在前十吗?欧洲人口哪个国家最多?能把这三个问题都答对的十个人里估计也就两三个。
英国人口2018年的时候是6657万,排欧洲第二。超过法国,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
最有意思的是,欧盟统计局有一个预测,说是到2050年,英国将成为欧盟人口第一个大国.
2050年,预计英国人口数为7710万。
人口多了,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英国住宅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唯一的例外就是脱欧刚开始那一阵子,一下子吓跑了好多的移民。
按说了,英国从未鼓励国民“生生生”,也没祭出家国大义要求“为国生娃”啊,当然英国的福利还是不错的,为什么英国人口就这么争气呢?原因就在第二个数据里了——移民。
英国官方统计,过去25年,英国移民数量一直是稳步上升的。
一开始,我们一直担心英国脱欧后,会有大量现在生活在英国的移民离开英国,但结果这三年的数据显示,更多的人希望去英国。
和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英国移民最大来源地前五分别是:
波兰、印度、巴基斯坦、爱尔兰、德国
这个结构和普通人想象的伊斯兰泛滥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啊
说到移民,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人担心的难民了。
欧洲的难民问题很严峻,近些年流入的数量一直在增加。欧洲有一个统计显示,每十万当地人口对应的难民数量,欧盟平均数是260,英国只有60。
欧盟还有一个如何安置滞留在希腊、意大利和匈牙利难民的计划,英国压根不参加这个计划。
英国的房地产市场一向以稳定、安全闻名,这也是很多富豪喜欢在英国投资的原因之一。回首英国房地产50年历史,从没有出现过某一年的突然大涨,一直都呈现出一个平稳均衡的趋势。在这50年里,有45年都是呈增长趋势。显然,英国的房地产市场是经历了长期的考验的,健康且稳定。对于李嘉诚这类富豪来说,买房无疑就是为了投资,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不仅仅是投资,还有更强烈的避险、留学等需求。
英国显然是符合他们需求的。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英国可能处于对普通中国人最开放的时期。其中的原因:
一是因为脱欧导致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让英国变得更加开放;
二是贸易摩擦,让美国反衬出了英国的优越。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就拿英美来做个对比。
在对待华为的态度上,美国就不用说了,而英国刚刚开通的5G测试,英国媒体都没有忘记要给华为设备、logo一个大大的特写。
再比如,今年3月,为了留住更多的国际学生,英国规定:留英学生毕业后签证有效期延长6个月。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可以安心找工作。博士生的期限更长,是一年。
之前,最多只有4个月。
该政策实施后,预计到2030年英国留学生数量将从46万人,增加到60万人。
其中可能会利好不少中国学生,要知道中国在英求学的学生人数可不老少。
相比之下,在美国的留学生就艰难多了。
留美学生毕业之后留美工作,最常用的签证类别是H1B,而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移民局提高新增了一个抽签制度,本科生的中签率不到12%,同时规定持有H1B签证的人才在换工作时,还得找一个愿意为你做担保的雇主。
而且,从去年10月开始,H1B业务取消了加急处理,正常的排队流程,少则半年,多则一年。
总之,一句话,怎么折腾怎么来。
英国也在抢人。去年12月英国政府发布《移民白皮书》。
和北京、上海抢人只抢高端人才不同,英国抢人可谓诚意满满,这里简单列举几个。
取消每年20700人的工签配额。(别觉得这个会要求你有多么高的薪水,最低年薪3万英镑,这大约是是英国人的人均年收入,想想看,其实不算高)
这个工签是移民英国性价比最高的一条路径,既不需要掏空家底拿出投资资金,也不需要在英国创业,只要待满五年就能获得英国绿卡。对于在英国留学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条最省钱省时的道路。
如果你觉得工签太低端,英国今年推出了“初创签证”,取代20万英镑企业家移民签证。
如果你既不是留学生,也不是家财万贯,也想去英国溜达溜达,英国还有针对建筑工人、餐厅服务员、酒店服务生……的12个月低技术短期临时工签。
当然,前提是你的英语得达标。当然,标准比护士等低多了,努力一下十之八九都能达到。
也许有人会说,英国属于没落帝国了,机会没美国那么多啊?
那你就错了。
事实上,今天好多顶尖科技公司都少不了英国的身影。
伦敦才是全球科技巨头最集中的城市。
从2019年迄今,伦敦的科技公司吸引的风投资金,远远超过欧洲其他主要城市,就连德国柏林都只有伦敦的一半。
很快,伦敦就将超越硅谷,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最多的城市。
目前全球一共有29家金融科技独角兽(市值超过10亿美元),据研究机构Vacancy Soft的报告,其中有7家独角兽企业都在伦敦。
在整个欧洲,伦敦仍然是企业投资最看好的城市。
英国脱欧之时恰逢特朗普上台,就是英国受到上天眷顾的迹象。特朗普在收紧留学、提高移民和投资门槛上的神助攻,或许将让英国成为新的全球“大熔炉”。
以上文字为音频记录稿的部分内容,“掘金大讲堂”金牌栏目目前已成功举办150+期,每周二晚在微信社群分享干货,风里雨里,我们在线等你,聆听更多直播欢迎长按识别二维码,仅9.9元进群听课,原来投资大神是这样炼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