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没被地震压垮的小英雄,为何却对利益屈服
“我怕,但我是班长。”这是9岁的林浩在08年汶川地震救出自己同学,被记者问道是否害怕时的回答。
“这两个角色没有可比性。”这是15岁林浩在14年带着自己主演的电视剧做宣传时,被记者问道这个角色和“嘎子”有什么区别时的回答。
8年过去了,林浩回答记者问时,从四川话到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从简单、质朴的回答到略显老道的老演员的口吻。林浩这8年的变化,一直被外界饱受质疑,叫他“榜样的走样”
从“中国精神”到“榜样的走样”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林浩走在姚明的身边,作为国旗手一起步入鸟巢——满脸稚气笑容、蹦蹦跳跳,代表四川人民灾后重建的乐观坚强形象。
在被当做小英雄称赞的这段日子里,林浩成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代言人,不断出席各大公益活动当中,也曾对媒体许下心愿,以后要“考上清华大学,当一名建筑师,修震不垮的房子”。慢慢地人们发现,小英雄开始演电影了,这个“修震不垮的房子”的梦想在2013年就变成了“考上电影学院”。
截止到2014年,林浩参演了大大小小13部影视作品、4部公益广告、9支MV并发布了两本专辑。有消息称,小林浩的片酬高达6位数。随着同为小英雄雷楚年因涉诈骗被抓获,媒体也开始讨论小英雄“雷楚年们”为何堕落?而林浩就是“雷楚年们”中的一个,不上学,拍戏,年纪轻轻作风老派,这些都是林浩被媒体批评的点。
“真想不懂大人们在想什么”

“六年来,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见了不少大人,我只是将他们说的一些好话吸收过来,表达出去。都说要我们向大人学习,学习了以后,你们又说我们太像大人了。有时候真想不通大人在想什么。”
“你怎么看待别人给你的航天英雄的称号?”这是在2014年央视一档科普节目中,林浩问杨利伟的一个问题。很显然,面对08年突如其来的关注和日后发展所带的质疑,林浩并没有完全地适应,只是在学习,或者是在模仿,模仿英雄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是的回答。当时杨利伟这样问答的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想太多。于是就有了林浩口中的“我也是平平淡淡看待‘地震小英雄’和‘奥运小旗手’这两个称号。”极其老练和模板式的回答。
英雄光环,慢慢消退
田万良,是林浩口中的“田爸”,也是林浩的经纪人。每逢5月12日汶川地震纪念日,田万良接到的电话数量逐年递减。2009年地震第二年时,他一天接上百个电话,都是想采访林浩的;但是到了2014年8月的时候,他收到的电话已经寥寥。人们已经慢慢忘记了这个在08年给我们带来温暖、感动和鼓励的小男孩。
林浩,他也是普通人,只因经历了灾难而成为英雄者中被媒体放大的一群。荣誉当然可贵,但对人生的漫长道路来说,最重要的恐怕不是成为“英雄”,而是及时褪去头顶的光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