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 1200 元,只付 1180 元!报销入账 + 税务处理全攻略,这些坑别踩
最近收到粉丝私信:公司采购时,对方开了 1200 元的发票,但实际付款只付了 1180 元(可能是谈了折扣,也可能是对方抹了零)。这种情况该怎么报销入账?税务上会不会有风险?
其实这不是个例 —— 很多企业都会遇到 “发票金额≠付款金额” 的情况,处理不好不仅会让账目混乱,还可能被税务盯上。今天咱们就从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合规凭证三个维度,把这件事讲透!

一、先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 “发票 1200,付款 1180”?
先明确差额的原因,因为不同原因的会计处理完全不一样!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现金折扣:比如对方约定 “10 天内付款打 9.8 折”,公司按时付款,所以少付 20 元(属于 “融资性质的折扣”);销售折让:比如收到货后发现轻微瑕疵,和对方协商后少付 20 元(属于 “货物质量 / 数量问题导致的折扣”)。
先确认好是哪种情况,再往下处理!
二、会计处理:分情况做分录,账目才清晰
会计做账的核心是 “真实反映业务”,所以要根据差额原因写分录,这里给大家举具体例子(假设是一般纳税人,采购办公用品):
情况 1:现金折扣(按时付款享折扣)
借:管理费用 - 办公费 1061.95 元(1200÷1.13)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8.05 元(1200-1061.95)
贷:应付账款 - 供应商 1200 元
借:应付账款 - 供应商 1200 元
贷:银行存款 1180 元
财务费用 - 现金折扣 20 元
情况 2:销售折让(质量问题协商少付)
借:管理费用 - 办公费 1061.95 元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8.05 元
贷:应付账款 - 供应商 1200 元
借:应付账款 - 供应商 1200 元
贷:银行存款 1180 元
管理费用 - 办公费 17.70 元(20÷1.13,冲减原费用)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30 元(20-17.70,冲减原进项税)
三、税务处理:这 2 个关键点别出错,否则有风险!
税务处理的核心是 “发票、付款、业务” 三者匹配,重点关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1. 增值税:能不能抵扣进项税?看 “有没有红字发票”2. 企业所得税:能不能税前扣除?看 “凭证是否完整”
如果没有这些材料,即使做了账,1180 元也可能无法税前扣除,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四、合规凭证:这 3 类资料必须留存,应对税务检查
很多人只关注 “发票和付款单”,但税务检查时,光有这两个还不够!必须留存以下 3 类资料,证明 “差额是真实的”:
业务基础资料:采购合同(注明价格、付款方式)、收货单(证明货物已收到);差额证明资料:现金折扣需留存 “供应商折扣通知”,销售折让需留存 “双方折让协议”;红字发票资料:如果是销售折让,必须留存 “红字发票申请单”“红字发票”(电子发票需保存电子版,纸质发票需装订归档)。
这些资料要和发票、付款单一起归档,至少保存 10 年,避免后期查账时拿不出证据。
总结:3 步搞定 “发票≠付款” 问题,零风险!第一步:定原因:确认差额是 “现金折扣” 还是 “销售折让”;第二步:做分录:按原因写会计分录,现金折扣记 “财务费用”,销售折让冲 “费用 + 进项税”;第三步:留凭证:补齐折扣协议、红字发票、付款单等资料,确保税务能认可。
最后提醒大家:遇到 “发票金额和付款金额不一致” 时,别想着 “直接按付款金额入账,忽略差额”,也别随意修改发票金额,规范处理才是最省心的!
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报销入账的疑问,比如 “发票开错了怎么处理”“无票支出能不能入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