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写文章高手并没有那么难!我只靠这4个“笨办法”
前两年我还在为写300字朋友圈发愁——要么流水账没重点,要么词不达意没人看,就连给孩子写家长会发言稿,都得对着手机搜半天“家长发言模板”。
可现在,我写的文章不仅常被平台推荐,还能收到读者留言“看你的文像聊天,不知不觉就看完了”,甚至有朋友找我帮忙改文案。身边人总问“你是不是报了很贵的写作课”,其实真没有,我只是把4个“不用费脑”的方法练熟了,慢慢就从“写作小白”变成了能稳定出文的人。
原来成为写文章高手,从来不是靠“天赋”和“辞藻堆砌”,而是把简单的事做到位。
1. 别纠结“写什么”,从“记流水账”开始:把“今天吃了啥”写成100字,就是进步
刚开始学写作时,我总卡在“选题”上:觉得必须写“大道理”“新观点”才叫文章,可越想越没思路,对着空白文档坐一下午,最后只写了三行字。
后来看到一位作家说“普通人学写作,先放弃‘写好’的执念,先练‘写出来’”,我才试着改变:每天花10分钟,把当天最想说的事记下来,不用管逻辑,不用管文采。
比如某天早上喝到一杯难喝的豆浆,我就写:“楼下早餐店的豆浆变味了,以前喝着有股豆子的香,今天咽下去全是糖精的甜,连豆渣都没看到。老板娘说‘现在豆子贵,少放了点’,可少放豆子的豆浆,还能叫豆浆吗?”
就这么写了一个月,我发现自己不再怕“没的写”了——路上看到的吵架、孩子说的一句童言、甚至快递盒上的一句文案,都能变成写作素材。更意外的是,这些“流水账”里藏着很多细节,后来我把“豆浆”的小事扩写成一篇《我们为什么怀念小时候的早餐》,居然有2万多阅读,评论里全是“我也觉得现在的豆浆没以前香了”。

2. 别学“华丽辞藻”,用“大白话”写:读者能“看明白”,比“看佩服”更重要
我曾为了让文章“有文采”,特意背了很多成语和诗句,写文章时硬往里面塞。比如写妈妈做饭,我会说“母亲于庖厨之中,以精妙之技烹佳肴,香气四溢,引吾垂涎”,结果身边人看了都说“太绕了,不如直接说‘我妈做饭特香,我闻着就想吃’”。
直到我读了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才明白“好文字不是装出来的”。他写咸鸭蛋,只说“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没有复杂的词,却让人瞬间想起吃咸鸭蛋的画面。
从那以后,我写文章只追求“说清楚”:写孩子调皮,就说“他把玩具车塞进马桶,还说‘给小车洗个澡’”;写老公加班,就说“他凌晨两点回来,鞋没脱就坐在沙发上,眼睛闭着还在说‘报表还差一页’”。
没想到这种“大白话”反而受欢迎。有读者说“看你的文像跟朋友聊天,不用费脑子”,还有人说“你写的事我家也发生过,太真实了”。原来对普通人来说,能读懂、有共鸣的文字,才是好文字。

3. 别怕“写得短”,先练“写得碎”:把长文章拆成“小段落”,读者更愿意看
以前我写文章总爱写“大段落”,一段话能有三四行,觉得这样显得“连贯”。可自己回头看时,都觉得密密麻麻的字看着累,更别说读者了。
后来刷手机时发现,大家看文章都喜欢“碎片化阅读”——没人愿意对着一大段文字慢慢看,反而短句、短段落更吸引人。
我开始试着把文章拆成“小段落”:每句话尽量不超过15个字,每段只说一个事,甚至有时候一句话就是一段。
比如写逛超市,原来我会写“周末去超市,看到货架上的苹果很新鲜,价格比上周贵了一块钱,我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因为孩子爱吃”;后来我改成:
“周末去超市。
货架上的苹果很新鲜。
价格比上周贵了一块钱。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
孩子爱吃。”
这样一改,文章读起来更轻松,很多读者说“看你的文不用歇气,一口气就能看完”。现在我写文章,段落越拆越细,阅读完成率反而从原来的30%涨到了60%。

4. 别等“完美再发”,先练“写完就发”:读者的反馈,才是最好的老师
我以前总觉得“文章要改到完美才能发”,一篇几百字的短文,能改三四遍,改到最后没了当初的感觉,干脆就不发了。结果写了半年,没对外发过一篇文章,进步慢得可怜。
后来我在一个写作群里,看到有人说“普通人学写作,最大的敌人是‘怕出错’,其实读者没那么苛刻,他们更愿意看‘真实的、有缺点的文字’”。
我试着把一篇没改完的《我家孩子的“错题本”》发出去,里面有很多口语化的表达,甚至有两处错别字。没想到发出去后,不仅有1万多阅读,还有读者留言“我家孩子也这样,错题本越改越乱”,还有人指出我的错别字,说“这个字写错啦,应该是这样写”。
从那以后,我写完文章只改一遍(改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就直接发出去。每次看到读者的评论,我都能知道“这里写得好,读者有共鸣”“那里没说清楚,读者没看明白”。比如有人说“你写的方法我没看懂”,我下次就会把步骤写得更细;有人说“这段太感人了”,我就记住这种“感人的细节”,下次多写。
就这样,靠着读者的反馈一点点调整,我的文章越来越受欢迎,不到一年,就有了好几篇过10万阅读的文。

写在最后:写作不是“天赋游戏”,而是“坚持游戏”
很多人说“我没文化,写不了文章”“我没天赋,学不会写作”,其实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可现在我明白,写作就像学骑自行车——没人一开始就会,都是摔几次、练几次,慢慢就熟练了。
不需要你背多少诗句,不需要你懂多少理论,每天花10分钟记录,用大白话写清楚,写完大胆发出去,坚持半年,你会发现自己居然也能写出让别人愿意看的文章。
毕竟,成为写文章高手的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是“不会写”,而是“不敢写”和“不坚持”。只要你愿意开始,愿意慢慢练,你也可以成为那个“会写文章”的人。
(如果你也在学写作,或者有过“怕写不好”的困扰,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