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数据:中国专任教师数量首次减少!

2025-11-17 04:05:37 6阅读

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专任教师共计1885.10万人,相比2023年的1891.78万人,减少6.68万人。这也是1999年该《统计公报》始发以来,我国专任教师首次减少!

小学教师减少 小班化教学该推进了_幼儿园小学教师减少趋势_专任教师数量下降

这类教师,两年减少近50万人!

专任教师涵盖不同教育层次,减少的主要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小学阶段专任教师665.63万人,到2024年下降至659.01万人,1年间减少了6.62万人;而学前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已连续2年减少,从2022年324.42万下降到2024年的283.19万,减少了41.23万人。

仅仅2年,小学和幼儿园老师总计减少近50万人。

专任教师数量下降_小学教师减少 小班化教学该推进了_幼儿园小学教师减少趋势

今年8月底,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桥小学5个班级22名学生配备了23名教师一事引发热议。当地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就是(该学校)实际地段里适龄入学的小朋友人数只有这么多。这个学校对口地段里应该有好几个小区都已经动迁了。”据悉,该校长期坚持小班化教学,校方表态“就算只剩一名学生也会坚守。”

不过,这所创立于1916年的百年老校还没等到“一人一校”,就在8月30日宣布正式关闭,22名学生前往4公里外的另一所小学就读。

这所小学的遭遇是近年来少子化导致生源减少的现实缩影,也是我国幼儿、小学教师规模缩水的侧面写照。

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曾表示,小学在学规模已于2023年达到峰值。从招生人数来看,《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24年小学招生人数1616.63万人,相比2023年减少了261.25万人。此外,2024年全国普通小学共计13.63万所,较上年减少7200所;同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相比2023年减少2.11万所。

随着生源减少,教师缩编、转岗的新闻屡见不鲜。以江西省为例,该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布的《江西省2025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显示,全省今年计划招聘教师共2146名。根据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数据,2021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的数量是13324人。5年不到,招聘人数下降约84%。

今年8月,江西赣县区发布公告表示,小学在编教师可竞聘转岗至初中任教,要求年龄50周岁以下,具备初中教师资格证或对应学科专业背景。同月,该省丰城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公告,推动农村小学在编教师转岗至农村中学,明确需本科及以上学历、初中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且学科需与申报岗位一致。转岗教师每3年为一个聘期,考核不合格将退回原单位,动态调整编制以优化资源分配。9月,湖南省衡山县发布《2025年全县中小学教师转岗机关事业单位选岗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到93名待转岗教师将转岗到当地的网信办、发改局、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等单位任职。

有媒体总结各地小学教师转岗情况发现,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通过遴选考核后,去初中、高中任教;二是转岗分流至当地其他事业单位;三是到生源相对富余的市区小学任教。其中,以第一种情况为主。

市场竞争加剧,高校培养跟上

生源危机逐步扩大,除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外,如何培养更具竞争力的未来师范人才,也是各大高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重大挑战。

麦可思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教育业是吸纳大学生的主要行业,但吸纳能力逐渐下降,2024届本科生就业占比最高的行业是教育业,比例为13.9%,相比2020届的17.0%,五年来减少了3.1个百分点。2024届高职生进入教育业就业的比例为5.0%,比2020届的7.7%低了2.7个百分点。

教育行业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尽管有所衰退,但对人才的要求却不断提高,2025年4月,重庆市江北区某幼儿园的一则教师招聘公告明确,应聘者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学历及相应学位。该教师招聘岗位属于公招范畴,有编制。学历要求是区教育系统的统一硬性标准,该职位以往要求本科,但今年提高到研究生学历。

从各地教师招聘信息来看,教师招聘标准似乎都在提高。江苏省苏州中学2025年招聘的13名教师中,10人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中博士8人、硕士5人,且无一人为师范专业毕业生。类似案例在深圳、杭州等地的重点中学中屡见不鲜。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国家层面也倡导高学历教师培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教育部的“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则通过将公费师范生培养延伸至研究生阶段,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

纵然各级适龄生源正在减少,但是青年人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并未降低,社会大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仍然强烈。如何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在“教师过剩”的背景下更加重要。

国家出台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将我国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都提升到了更高层次。根据《办法》,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从2024年起实施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本科4年,教育硕士研究生2年),支持符合条件的公费师范生免试攻读本校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再履约任教。

此外,在职教师的学历提升亦被纳入政策视野。全国人大代表祝响响在2025年两会上建议,为在职教师提供灵活的研究生入学通道,通过单独招生、工学兼顾等方式激发其深造动力。这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形成呼应,凸显了“终身学习”理念在教师职业中的重要性。

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于年初召开,会上提出,要超前谋划教师资源配置。3月,教育部召开的2025年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工作部署会,再次提到“要充分认识学龄人口波动变化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对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新挑战”“要强化教师管理改革和资源优化配置”。

作为师范人才培养主阵地,高校应主动应对变化,例如构建“需求导向”的培养体系。针对生源减少趋势,优化学科结构,强化教育技术融合能力。同时,面对或许不断增加的转岗教师需求,高校可以开设灵活进修通道,推动“终身学习”理念落地。并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双导师制等创新模式,培育“出得去、回得来、用得上”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供给。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