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友调侃是“鬼”的中微子是啥 幽灵粒子揭秘
11月20日,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在地下700米处建成,引发了社交媒体上关于中微子实验和幽灵粒子的讨论。有网友戏称中微子为“阿飘”,并调侃说“鬼终于有了高大上的名字—中微子”。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王爽解释,这种联系是不科学的,因为中微子检测困难,难以捕捉,所以被称为“幽灵粒子”。
中微子与其他基本粒子不同,质量极小且完全不带电,因此无法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被探测仪器发现,也不容易与其他粒子发生碰撞。这使得中微子能够轻易穿过几乎所有物体而不被察觉,因此得名“幽灵粒子”。
自1956年首次证实存在以来,中微子研究领域已经获得了四次诺贝尔奖。然而,捕捉中微子难度极大,拥有更大、更先进的探测器以获取精确数据成为关键。此次江门中微子实验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解决国际中微子研究的核心问题——测量中微子的质量顺序,并进行多项前沿交叉研究。
由于中微子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将探测器建在地下700米处可以有效屏蔽宇宙线和其他干扰,同时不会影响中微子的捕获。科学家们还在考虑未来利用中微子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甚至可能应用于国家间的通信乃至星际空间通信,使其更加便捷。
尽管目前中微子离日常生活还很遥远,但王爽认为,就像电磁波一样,在几十年或一百年后,中微子的应用可能会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