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400,坦克400正式上市时间
坦克400,坦克400正式上市时间?
据我所知,坦克400是一款由中国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生产的SUV车型。根据最新的信息,坦克400已经在2023年正式上市。这款车型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具有强大的动力和出色的操控性能。它还配备了丰富的安全和智能科技功能,提供了舒适的驾乘体验。坦克400的上市将进一步丰富中国汽车市场的选择,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SUV的需求。
隆美尔把坦克部署在滩头的策略是否高明?
核心观点:其实这个问题是典型的上帝视角,因为当初德军是根本不知道登陆地点在诺曼底的,就算听从隆美尔的部署将坦克部署在滩头阵地,那么部署在加莱或者其他地方又有什么意义呢?何况部署在滩头难道就不是美英战机的活靶子吗?如果按照隆美尔的策略来进行这场战役,会是什么额结果,详细分析请看后文,更加精彩。
首先我要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军迷们很关心隆美尔这个把“坦克部署在滩头的”策略。因为在盟军登陆法国的“霸王行动”前夕,关于反登陆作战在德军内部就有一场争议。
当时的德军西线守军为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B”、“G”两个集团军群,共58个师(其中33个为机动能力很差的海防师)。“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指挥,防守法国北部、比利时和荷兰沿海一带,主力配置在加来地区,诺曼底地区只有6个师含3个海防师。
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奈特坚持认为装甲兵部队的灵魂就是能够快速移动,应该摆在纵深待机,在搞清楚盟军的主攻方向后在快速进行反击。而隆美尔则认为装甲部队应该部署在登陆点的岸头前线,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反击中,争取在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上岸的盟军赶下海滩,以防止盟军建立探头阵地,运输更多的物资和坦克等重型军事装备。
而包括当时的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在内,都认为隆美尔是疯了,将装甲部队部署在海边,岂不是任由盟军的飞机和舰炮进行轰炸,龙德施奈特和古德里安坚持认为机动才是装甲兵的唯一出路。而隆美尔长期和美军作战,深知对方的空军实力,一旦开战任何大规模的装甲兵运动都会在盟军的打击之下,尤其是当时的德占法国仅有一个第3航空队,只有90架轰炸机和160战斗机,完全丧失了制空权,而为了登陆盟军共准备有13000架各种战斗机和轰炸机。
古德里安的这种意见,是源于自己在二战初期就一直坚持的闪电战传统,但是随着各国空军力量的增强,即便是在苏联战场上,闪击合围战术也慢慢的不起作用了,库尔斯克大会战多数的德军坦克就是被伊尔-2攻击机所击毁的,战争早已经进入了三维的时代。
而这个装甲兵布置的争论,其实也源于双方对兵权的争夺,最终装甲兵一人一半,但是任何一人的兵力都不足以阻止盟军,不管用何种方式。何况最后隆美尔被盟军的欺骗计划弄晕了头,并没有预料到盟军的登陆点在诺曼底。所以不管装甲兵是布置在纵深还是滩头都无法有效消灭盟军,退一万步说,就算隆美尔猜对了盟军登陆的确切位置,也集中了所有的装甲部队。那也不过是能够打退第一波的攻击,而这些已经暴露的装甲部队,面对的将是舰炮和盟军空军部队的狂轰滥炸,最终只是让北大西洋防线苟延残喘,除非能够夺取制空权,否则一切战术设计和装甲兵布置都死空谈而已
泽连斯基顾问称西方再给400辆坦克?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已演变为实质上的俄罗斯与整个北约的军事对抗,乌军及其雇佣军其实就是北约的代理人。北约除了沒有直接派兵参战,在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及舆论各个方面都给予了乌克兰以全力支持。所以,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并没有取得当初预想的结果,战争打得非常艰难。但俄罗斯毕竟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依然占据一定的战场主动权和微弱的战场优势,区区400辆坦克,尽管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要凭此打赢俄罗斯,无异于痴人说梦。其实,靠乌克兰这个代理人彻底打败俄罗斯完全是个伪命题,是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所作的最大的战略误判,不仅极其愚蠢,而且极其危险。说是愚蠢的,从现有的军事实力、综合国力、战争潜力等方面看,就是某些北约国家亲自下场,能否彻底打败俄罗斯都要打个问号,更何况区区一个代理人的乌克兰?说是危险的,退一万步讲,真的把俄罗斯打败了,那一定是北约的灾难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灾难,因为作为世界头号核大国的俄罗斯是决不可能接受失败的,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核反击,这是不容置疑的。美北约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误判普京,那一定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长安坦克400好吗?
从坦克400来看,它的设计足够个性吸睛,无论行驶在马路上或是停在路边都很难让人忽视,内饰科技感与豪华感也十分到位,细节处处处体现出品牌的用心与创新,至于越野实力,必然也不会令人失望。不过坦克400的定位应该会比坦克300更高,但只要定价不离谱,或许坦克400又有望成为像坦克300一样的爆款。
四辆黑豹坦克加600名手持STG44步枪的步兵可以挡住多少蒙古骑兵的进攻?
这个,要看指挥官的战略思想了。我想,坦克,士兵可以穿越,那么干脆由我来指挥吧,至少可以赢得胜利。
打仗,很多网友是在《红警》《星际》里面学会的,那么,这种模式就是战斗到最后一人。
真实的战争不是这样的,而是一个个大活人,一个个有喜怒哀乐的活人组成的军队,即便是精锐,也会有人的正常条件反射,眼前有东西飞过,会眨眼的。
通常在古代,战损30%的军队,就只有溃逃的份的,败兵如潮水一般,没有人能顶着己方的败兵前进。
好吧,简单点说襄阳保卫战,如果我有四辆黑豹坦克和600个手持STG44的步兵。
那么,战略目标为,大量杀伤敌军,最低目标,驱赶敌军。
一,两辆坦克,并随同四百步兵,埋伏在樊城以南的尖山和扁山之间的隐蔽地带,准备堵口子。敌人为“阿里海牙”军团,等敌人一过尹集乡,立刻切断敌军大部队,堵上口子,向北的小集团由一辆坦克和四百士兵组成,车载机枪和步兵四百能有效的顶住狭窄区域的蒙古骑兵。这股敌军,不足为据了,他们前面是樊城的高墙,身后是不断推进的坦克高射机枪和补漏的自动步枪的步兵,绝对会溃散,那么,屠杀。
另外一辆坦克,直扑阿里海牙南面的营帐,没有步兵协同,高速突击敌人,不准出舱门,就用坦克炮和同轴机枪,燃烧弹,点燃大营。
二,两辆坦克埋伏在襄阳以北的牛首镇附近,协同步兵一百。等史天泽军一开始攻击襄阳的时候,立刻向东面进攻,不用坦克突袭,步坦协同,缓慢推进,等敌人陷入溃败的时候,可以由一辆坦克快速突袭到米庄镇附近,驱赶蒙古骑兵,切断东面的退路,然后汇合军队将蒙古军队向东南驱赶。突袭的坦克和推进的步坦协同小队在黄龙镇完成合围,那么蒙古军队的退路就是通往平林镇的一条小路。
围三缺一,蒙古军队必定退往平林镇,数十万人马进山道,相互挤压踩踏,这个很爽。还有我在平林镇以北,山道中间的一百步兵呢,这里一堵,蒙古兵前锋受阻,又会回头,真是一场大屠杀。至于,其它小敌,没有过多的力量去击溃他们了,那么就放过了。全歼阿里海牙军和史天泽军,大量杀伤才是目的。本来可以分散用四辆坦克分别袭击各军大本营的大麾,造成敌军全部溃退的马克思战略目标是大量杀伤敌军,所以没有使用。
主要是,给的坦克不够多,不敢分出突击力量来,黑豹坦克行程约百公里,不敢使用更变换的战术了,没有办法,为将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