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高铁拒换座遭殴打 警方通报,遇见过什么难以置信的事

2023-10-31 12:45:05 138阅读

女子高铁拒换座遭殴打 警方通报,遇见过什么难以置信的事?

冬梅为了满住家人顺利做单亲妈妈,费尽心机设层层骗局,最后,她如愿了吗?

冬梅跟我是小学同学,也是一个80后,家里还有一个弟弟,靠她父亲一个人养活了全家。冬梅很争气,他考上了市里的一家事业单位。

女子高铁拒换座遭殴打 警方通报,遇见过什么难以置信的事

冬梅比我结婚早,在她27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她初恋。但是这段婚姻,他们只维持了三年,就是因为没有孩子,冬梅曾经怀孕过一次,但是发生了胎停,还在备孕的时候,久久都不能怀上。

他们都做了很多的检查,发现是因为她老公的精子成活率很低,或许是感觉自己的男性自尊受到打击,一直对治疗不上心,还被冬梅发现,她老公婚内出轨很多次,最后,冬梅选择了离婚,搬出来自己租了一个房子。

离婚一年以后,冬梅的父母又再次催她结婚,冬梅跟他父母写了保证书,还承诺要尽快地找到对象,这才停止了妈妈的催婚。这时候冬梅的大学校友李军联系了他。

李军是冬梅的大学同学,他们毕业以后呢,就回家乡里做了一名小学老师,再通过其他人联系到了冬梅,两年聊起各自的生活,彼此都经历了校园的爱情和无疾而终的婚姻失败。两个人慢慢地走得越来越近。

有一次,李军特地过来看冬梅,由于他们的经历太相似了,聊着聊着两个人就喝多了,趁着几分的醉意,他们发生了关系。他们虽然是分隔两地,但是每天的聊天也不间断,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冬梅发现自己怀孕了。

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冬梅结婚三年,那么想要一个孩子都难以如愿,现在竟然是一次就怀上,老天是在开玩笑吗?

那么李军会不要这个孩子呢?冬梅和李军她们两个根本就没有明确地表示过什么,考虑再三,冬梅鼓起勇气,把怀孕的消息告诉了李军,出乎意料,李军直接表示不要。还告诉冬梅说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准备再婚的女朋友。

冬梅很伤心也很生气,想不到李军是这样的人,因为冬梅之前做过2次流产手术,医生也曾经叮嘱过她的子宫壁很薄,如果怀孕的话,一定要注意,要不然的话就很容易造成习惯性流产。

冬梅决定生下这个孩子,但是如果贸然把孩子生下来,她不仅会工作不保,孩子的准生证也无法办理,到那时候上户口也是个问题,以后孩子出生后没有爸爸,自己能强大到护他周全吗?

冬梅的父母是农村人是很保守的,他们绝对是接受不了冬梅单身生孩子,在纠结的时候,冬梅妈妈打电话过来又催婚了,让冬梅去相亲,冬梅打算先瞒着父母,还跟单位请了2个月的病假,怕别人看出来,冬梅去投靠了她的闺密。

闺密也劝不动冬梅放弃孩子,也没有再说什么,还帮冬梅租了一个房子安顿下来,李军也联系到了冬梅,也是劝冬梅去把孩子打掉,但是冬梅就想让李军配合自己去拿个准生证,然后也承诺以后不再纠缠他,但是李军根本是不同意的。

肚子越来越大,冬梅也想给自己父母一个交代,她就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一些未婚妈妈的情况,然后他在一个单亲吧里去征假结婚对象,冬梅也打算花钱找个人假结婚,这样一来,准生证就好办了,工作也可以保住,最主要的就是冬梅也有了经济的来源。

他叫张明,本地人跟冬梅是同岁,张明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现在是靠着低保生活,冬梅的闺蜜认识张明家的亲戚,已经跟他们家亲戚谈妥了,出三万块钱费用,可以领证后再办理离婚。

第二天,冬梅拿上随身还带的证件买到了当地的民政局,在大家异样的眼神中和张明领完了结婚证,冬梅先付了他一万块钱,剩下的两万在之后办理准生证和离婚证后再给。

剩下的时间就是冬梅需要带孩子的“父亲”回家,这样的话,他的父母就不用担心了,别人也不会指指点点,但是是这个“父亲”去哪里找呢?可能冥冥之中就有安排似的,冬梅在上网的时候,发现她的QQ好友圈里有个地图标动了。

范勇比冬梅大3岁,是在一次坐火车的车厢里认识的,而且冬梅的妈妈也认识,范勇会同意帮忙吗?

范勇听完冬梅的遭遇,还批评了冬梅,还表示可以帮忙,帮冬梅渡过这个难关。达成共识以后她们就约了时间,一起去见冬梅的父母。

冬梅父母很高兴还给邻居们介绍说“这是我女婿”这次见面,范勇在冬梅家表现得谦虚有礼,关于婚礼两h都互相说好的,因为冬梅是二婚,范勇老家他们也不流行这个办婚仪式,冬梅她们商量着就不办了反正就是一个仪式而已。

很快,冬梅以工作需要,送别了范勇,她一边工作一边养胎,第二年的3月份,到了冬梅的预产期,妈妈问冬梅,范勇过来吗?冬梅继续骗妈妈说,范勇出差了,赶不回来,生下女儿的第二天,范勇打了很多个电话,由于冬梅调的是静音,所以没有听到,冬梅看着身边的女儿沉默了。

她知道这个是她自己选择的路,出院以后,冬梅回到了妈妈家坐月子,妈妈问冬梅,范勇回不来,为什么他们婆家人一个人都没有来呢?冬梅也是连忙解释,说两位老人家都没有出过远门的,根本就来不了,妈妈也理解才平息怒气。

孩子百日宴的时候都没请了几个很亲的亲戚过来吃饭,妈妈这次让冬梅打电话叫范勇或者婆家人过来,冬梅也知道妈妈是认为她在婆家太不受重视了,其实冬梅自己很想把真相告诉妈妈,可是始终都没有勇气说出口。

最后也是编了个理由,妈妈也没有办法,再也不说话,终于熬到了产期到期,冬梅要回去上班了,妈妈也跟着冬梅到了自己的家。帮忙带孩子,自己也在期间回去办理了离婚。

2015年,冬梅在市里购买了一个三十多平方的小房子安顿了下来,她们母女三代人住在一起,冬梅感到非常幸福,觉得没有男人,也是挺好的,可是随着春节的来临,如果范勇不再出现的话,她妈妈肯定又会起疑心了。

其实在这段时间,妈妈也有疑问,为什么范勇从来都不回来看孩子?但是在冬梅看来,范勇已经帮过他一次,就已经足够了,他不想再把范勇扯进来。

然后冬梅主动地告诉妈妈说范勇以后不会再回来了,因为他们是异地的,范勇他们家人,也不希望儿子在异地,然后他们家也不喜欢女儿,冬梅生了个女儿,他们家也不高兴,但是现在冬梅自己身体又不行,如果再生的话也是不可能了。妈妈听完以后,觉得这个也是个难题,所以也没有再提。

到了春节,冬梅跟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回了老家,范勇没有回来,邻居们都议论纷纷,妈妈跟他们解释,反而是冬梅,不理睬她们,“妈,跟她们说那么多干嘛?没有男人,我不照样活的很好吗?”

然而,冬梅妈妈终究是起了疑心,过了年,等冬梅上班去了在整理柜子的时候,翻出了冬梅的离婚证,发现照片和名字都跟范勇对不上。

冬梅瞒不下去了,还是以工作为理由,跟妈妈说,范勇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离过婚的,当时是找了别人办证,好让我们的孩子上户口,同时,冬梅也跟妈妈说,离婚手续也办好了,让妈妈不用担心。

冬梅终于忍不住流下眼泪,说:“孩子是我想要的,范勇有他的的顾虑,我们也没有拿他没办法,妈,你不要生气”。

妈妈看见冬梅浅这么坚决的态度,也不多说,再也没有说过什么,也默认了冬梅欺骗她的全部所为,冬梅的女儿上了幼儿园以后,妈妈就去给弟弟家带孩子去了。

冬梅每天过着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的生活,也很满足。

突然有一天都没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里头那个人说:“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女人为我生了一个孩子,但是由始而终都不过来找我呢?”原来是李军。

“你想多了,这跟你没关系,我为自己生孩子,不可以吗?请你以后不要再打电话骚扰我们”。没直接挂了电话,并且拉黑。

嘴上虽然坚强,但是每每碰到孩子生病的时候,冬梅依然会手足无措,有时候冬梅就会想,这样的选择,真的对吗?

随着女儿的一天天长大,有一天都没去幼儿园接孩子,女儿突然间开口问她“妈妈我有爸爸吗?”

冬梅感觉到像中了枪一样,但是又很镇定地说“当然有啊”

“宝贝,爸爸很爱你,但是爸爸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没有办法回来”。

每次孩子问爸爸的时候,冬梅都以其他理由说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回不来,后来慢慢的女儿也不再问了!

现在冬梅的父母再也不再催婚,也默认了冬梅做单亲妈妈的事实,也不再提起范勇。

冬梅选择自己生了个孩子,既然选择了她就会努力承担。

我作为同学知道冬梅的事,真是难以置信,因为她读书比我多!我总觉得读书多思想不一样的,难道是我想法错了吗?

女乘客回应怼男子高铁吃泡面?

最近几天头条上对高铁上一名妇女责骂一位男士吃泡面事件炒的沸沸扬扬,此事件迅速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事件的具体过程我就不说了,感兴趣的自己上网查。 我看了许多不同身份的网友评论,有律师,有普通人。我总结一下,非常客观的评论:这位男士在高铁上吃泡面没有任何法律和道德问题,这位妇女辱骂没有任何问题的男士犯了严重的道德问题,这位男士当时没有对骂动手表现很好,这位男士默默的录视频又没打马赛克公布,侵犯了他人肖像权,名誉权。这位男士心机好重。好了,这就是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此外我更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在公共场所我们的利益受到他人打扰伤害时怎么办?建议大家伙和这位妇女平时都多学习《弟子规》,好好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建议大家伙和这位男士平时都多学些法律法规,以提高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保护的水平。总之,道德和法律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学习提高,才能更好的在这个社会活着。

伙伴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高铁东北女子骂人?

高铁上的女人骂人的视频,我也看过了,确实有点过份了,但别东北东北的,这个跟哪个地域没有关系,完全是个人的素质问题,有点飞跋扈扬,五十多岁的人啦,也早已为人母了,就算为了子女,也应积点口德。但是别老拿东北人说事,东北还是好人多,雷锋牺牲前就在东北的鞍山,抚顺。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也是东北鞍钢的,曾经有首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流行过一个时间段,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看出东北人的豪爽,热情,勇于担当。她这么一个女人并不能代表东北三省的所有人民。没有素质,自以为是的人全国那个省区市都有。当然,对于这种毫无道德水准的辱骂别人的污言秽语,那几位乘客的做法值得点赞。她自己也为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你怎么看铁路局回应高铁?

很多人可能以为出行乘坐高铁或者火车,都是按照票上的出发地到目的地,实则不然这里暗藏玄机。为了能提早回家或者是没有买到票想“先上车”,一些旅客会利用补票机制“买短乘长”,先买短程票上车然后再补全程票,这种方法确实是比较方便,但是列车的售票系统是阶段式售票,这也就意味着补票是“意外式售票”。

一些旅客利用买票的漏洞“买短乘长”,本来是一项人性化的措施,导致了那些遵纪守法的其他旅客无法上车。虽然不能上车可以全额退款,但是出行的时间被完全打乱,这才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节假日高峰期旅客根本无法在短期内买到列车票。买短乘长还会导致列车出现超载,导致一些列车晚点的情况屡次发生,列车过道上人山人海,上次厕所还要看准了地上的空隙能否落脚,否则就踩到地方坐着或者躺着的旅客了。骑牛看熊遇到过这种情况,连水都不敢多喝,每一次去上厕所都感觉是一次人生的历练。

买短乘长的乘车方式应该予以解决,骑牛看熊认为除了实行50%到100%的车票涨价机制,还要提升补票机制的科学性。最快速的联网售票终端,得出相应的路段能否补票,补票的合理情况如何,尽量避免其他旅客的乘车出行冲突,虽然会提升硬件的“升级”费用,但是对于合理性的管理是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骑牛看熊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用到这一补票技术。随着征信的普及化和便捷化,除了出行检查是否是老赖,还可以检查是否有多次补票行为,特别是那些长期补票,甚至是短期内多次补票的行为,都要以相应的信用评分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防微杜渐。

有必要对兄弟姐妹的孩子好吗?

我是家里最小的妹妹,没出嫁之前,家里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我都宠上天,对他们比自己还要好,手里有了零花钱,自己舍不得买东西,都会给他们买零食吃。我的侄子在老家呆了十二年,是我一手带大,比他的亲妈亲爸还要亲。现在,他们一个都不理我,工资到手都是给自己父母买东西带他们去旅游,我是彻底的外人。

我家父母非常重男轻女,而且由于父母都是各自家中老大,以前在家里吃了许多苦头,所以父母总觉得老大是家里最吃亏的那一个,老小占了便宜。

父母经常教育我,要对哥哥姐姐像对待父母一样忠心耿耿,无私奉献,说我本来就是多余的,只是可怜我,家里才没有将多余的我送人。

我非常自卑,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

哥哥姐姐年龄比我大了许多,当我很小时,两个姐姐已经出嫁有了孩子,姐姐们喜欢常住娘家。因为在娘家,有吃有喝,啥活都不用干。因此,姐姐的孩子几乎都是我带大的,我经常带他们去玩,让姐姐歇息。

到了14岁,我又有了侄子,从此以后又有了新任务,那就是伺候嫂子照顾侄子,从嫂子怀孕开始,家里的一切家务都是我来做。

嫂子生育时,家里要求我随时守在嫂子身边,方便照顾她。记得当时我贪玩爱看电视,因为晚上偷偷溜出去,在村里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被哥哥追到电视场暴打了一顿,说没有呆在家里守着嫂子。

就这样,我给嫂子做饭,给嫂子洗衣服,给侄子洗尿布,没有人觉得14岁的我不应该,大家觉得天经地义,顺理成章。

哥哥姐姐年龄大结婚早,他们早早就成熟了,知道自己的小家更重要,每个人回到父母身边时,不是诉苦就是哭诉,尤其是两个姐姐,轮番向父母要钱要物,说自己家庭贫穷,日子没法过。

我心疼姐姐,只要手里有零钱,自己不吃都会代替姐姐给孩子们买食物,给姐姐家里买米面油。父亲常常教育我,说我们祖上是姑姑养大侄子的,因此,姑姑终身未嫁,我听了暗暗下决心,如果遇到哥哥姐姐需要我牺牲自己的地方,我一定会做到的。

我爱侄子侄女,爱外甥外甥女,胜过爱我自己,父母很是欣慰,觉得自己的培养很成功。

侄子一直是我亲手带大一手照顾的,以致人们不认识他的父母,只认识我,总以为我是孩子的妈妈,因为他们不在家,常年都是我在带他。

直到我结婚出嫁以后,我想起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的侄子侄女,还是非常心疼他们,经常给他们买东西吃。

对于外甥外甥女,我当然也从来没有怠慢过,因为妈妈经常嘱咐我,要像对她一样对姐姐孝敬,只有我爱外甥外甥女,姐姐才会对我好,否则,姐姐就总是在我身上挑刺给母亲告状,说母亲没有培养好我,说我差劲。

我经常把自己省下来的钱给外甥女买衣服买化妆品,因为姐姐爱漂亮爱虚荣,喜欢我这样做。

等到我结婚了,我的父母年龄大了,他们也非常爱我的孩子,对我的孩子倾注了很多的爱,因为他们觉得哥哥姐姐们年龄已经很大,他们的孩子也已长大成人,只有我年龄最小尚未成功。

不幸的是父母都去世了,我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我永远失去了父母的爱。从父母离世那一天开始,姐姐就偷偷给二哥挑拨教唆,让书呆子的二哥对我非常不满,说父母因为牵挂我受罪了,姐姐说我朽木不可雕也,家里太穷了。

这些话正中下怀,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们非常势利,亲情非常淡薄,他们看的是谁最有钱有出息,而不是谁需要帮助。尽管哥哥姐姐们从来没有帮助过我,因为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的地位,从来不敢麻烦他们,祈求他们的帮助,而姐姐家里比我家还要穷许多倍,还要我时常来接济她们家呢。

从此以后,他们都撕下父母在世时的伪装,露出本相,你嫌我鼻子丑,我嫌你眼睛深,互相看不顺眼,互相嘲笑,落井下石,把父母的殷切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们身为长姐长哥是这样相处,对于没有地位的我,更不会放在眼里,自然也不怕得罪我,但是,因为我长期在家里包揽家务,经常听妈妈叮嘱心疼姐姐,比自己还要心疼。所以,需要用到我的时候,他们还是要我出力的,觉得天经地义,如果不满意,姐姐会给哥哥教唆,哥哥会抓过来打一顿。

我的孩子失去外婆外公,当然也失去了亲情,没有人理他们,更没有人爱他们。哥哥们无所谓,而姐姐呢?还要时不时提醒我,让我心疼她的子女和她,生怕我忘记了。

现在,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们都结婚了,他们的父母因为和兄弟姐妹们关系不和,时常提醒自己孩子,不要对他人太好,侄子侄女们都忘记了当年的事情,侄女更是把我们兄弟姐妹视作陌生人,甚至仇敌,孩子们都互不认识,互不来往。

而姐姐呢?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哥哥还要厉害,更是常常给儿子女儿忆苦思甜,说当年如何被弟弟妹妹看不起,她早已忘记当年弟弟妹妹听父母的话,在父母带领下,举全家之力尽力帮助她家的事情,虽然她身为长姐,可是时刻记得的,只是谁曾经亏待了自己。

我的孩子在二十多年的成长中,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亲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甚至不知道世上还有舅舅姨妈之爱,当然,和亲戚们长期不在一起,感觉也很陌生。

外甥女为人老实本分,感念我当年的感情,姐姐怕她没有分寸,时常叮嘱她让她不要理舅舅小姨他们,而外甥在姐姐天长日久的教诲中,时常骂舅舅骂姨姨,骂外公外婆,说大家都亏待了他们。偶然一次,我提起当年爱他心疼他们的往事,被外甥狠狠骂了一顿,说我们从来没有爱过他,他现在六亲不认,和我们彼此没有关系。这些,我都咽了下去,不敢告诉哥哥们,害怕亲戚的矛盾又加剧。

我的儿女长大了,工作了,我不敢说自己孩子优秀,因为姐姐讨厌兄弟姐妹们的孩子超过自己孩子,她会到处告诉别人,说我喜欢炫耀,外甥只要听见我说兄弟姐妹们的孩子工资高前途好,在城里扎了根,他就会暴跳如雷,反过来狠狠贬低我,骂我。因为这个,我们已经互相删除了微信。

姐姐多次暗示我,想让我对她的孙子外孙们,像当年对待她的儿女一样好。可是,我心太寒了,怎么也热不起来。我后悔当年的自己,是多么傻,多么不顾一切,不知道心疼自己啊!现在想起来,还为自己傻的透顶而觉得丢人,又怎么会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呢?何况外甥外甥女他们的孩子,和我已经隔了好几层,他们可没有认过这些舅舅姨姨们。

我现在谁也不爱,只把全部的爱给了自己的孩子,我觉得爱谁都不如爱自己孩子划算,爱自己孩子,对他们尽心尽力的培养,把他们培养成才,自己到老才会有好日子。不会被别人因儿女平庸无能而瞧不起,也不会因儿女经济困顿自己受罪。当你老了才发现,你当年关心过,爱过的兄弟姐妹的孩子,他们早已忘记了当年的事情,他们所能记得的,只是自己父母的爱,当然,他们因为父辈们彼此关系的淡漠,也只是对自己的父母好。

没有付出就没有失望,付出越多失望越大,当你对别人太好了,你就希望得到回报,当你什么都得不到,你就会伤心失望,如果你管不住嘴,再发出抱怨的声音,这时候,不但别人不会改变对你的态度,还会招来别人的怨恨,别人会认为你对他不满,有意见,从而和你关系更糟。

所以,要么不爱要么闭嘴,爱了就不要说出来,期望得到回应。爱别人的孩子,只是感念一份亲情而已,是你自己的事情,永远和被爱的人无关。

我庆幸自己,因为父母过早去世,让我认清现实,因为无处爱,所以把爱全部倾注在自己孩子身上,培养了孩子成功。现在,虽然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们,一个个互相不爱,只是爱他们的父母。可是,我也有自己的孩子来爱我啊!我的孩子工作待遇优厚,更有能力回报我的爱,所以,我现在也是幸福的,丝毫不输于姐姐哥哥,甚至比他们还要幸福。

因为,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曾经无怨无悔的爱过他们,没惹父母生气,没让自己良心难受,我问心无愧。至于他们互相怎样做,是他们的事情。只是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再见他们,和他们一起做兄弟姐妹了。

遵从自己的内心,想爱兄弟姐妹们的孩子,就好好去爱,因为我们有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兄弟姐妹亲情淡薄和孩子们无关。如果看到兄弟姐妹关系淡薄,自己觉得爱了也没有回报,就不要去爱。

要么不爱,要么爱了就不要期望太高,指望以后兄弟姐妹的孩子对你有所回报,毕竟咱们只是旁亲而已,作为亲兄弟姐妹,关系都很冷淡,还能指望下一代关系亲热吗?如果爱了又不甘心,以后发现孩子们对你不理不睬,你呼天喊地觉得自己吃了亏,这样会将以前的好感一笔勾销,又会结下新的仇怨。

所以,没有博大的胸怀,吃亏的度量,做人就自私一点,爱自己多一点,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免得以后后悔。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