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核潜艇在出港后如何和基地保持联系

2023-12-15 02:35:04 57阅读

核潜艇,核潜艇在出港后如何和基地保持联系?

看了一下几个网友的回答,说得都很中肯全面,我也就此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早期的核潜艇与基地的通讯问题,是按照长波通讯的路子走,我不是无线电通讯方面的专家,没法说出具体的数据。但是有关这方面的来龙去脉、优劣取舍的过程知识倒也略知一二。

核潜艇,核潜艇在出港后如何和基地保持联系

最基本的情况,大家应该都知道。能够穿透海水的通讯电波,只有长波波段。而它的致命缺陷是~在相等的时间段内,所能承载的信息量,跟中波、短波、超短波的高频率相比,是令人沮丧的。而且仍然有被敌对方监听、破译的危险。

国内基地的地面站可以建起巨大的天线系统与机房,作为发射、接受信号的终端。而在核潜艇本身内部却无法做到,因而致使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只能当做单边道通讯手段。因而无法满足作战即时通讯要求。

因为长波通讯承载的信息量能力问题,想快速进行通话,只能根据事先安排,从基地发送出简短的缩略字节。如果核潜艇在战区遇上突发事件,是很难向基地快速汇报情况,接受指令的。因为核潜艇的作战基本要素是隐密,隐藏自身的行踪是最重要的。

自从黎可维将军指挥《鹦鹉螺》号划破大洋深处的寂静,到今天已经有六七十年了。时至今日,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仍然不过就是五常吧。(因为维持、运作一支战略核潜艇部队,它所需要的技术、经费开支是极其昂贵的,一般体量的国家无法承受。)而人类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是有其一定的规律节奏的。如今,我想核潜艇与基地的通讯应该去除了长波通讯的原始手段了。

每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应该都有自己的军用通讯卫星。人们开始的做法,是采用拖曳式通讯浮标,利用卫星同基地建立高频通话。实用而可靠。

看来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但在长期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这样的方法仍然会暴露核潜艇的行踪。道理很简单,因为太空中敌对方的军用《凝视》卫星,和可能遇上的反潜巡逻机。

这些老兄的能耐可不小啊,它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出现在海面上的那些以一定速率行进的微小金属物体!哪怕只有肥皂盒大小。监视器里那微小的快速行进的亮点,决不可能是逆戟鲸母子在打闹嬉戏。

看来艇长们不想让聲纳舱军官突然报告,附近有电气鱼雷拍溅入水的可怕聲响,只能再想辙。

在有了大型计算机参与编撰压缩电文的技术上艇以后。事情又有了转机。这些狡猾的艇长们,事先自身侦寻出相当大的一块安全区域,用最低输出功率使核潜艇缓慢漂移着。用快速收放的通讯浮标收录、发送电文。经过电脑压缩的电文,只有极其短暂的《滴》的一聲。海面上天线探头的时间也只是眨眼的功夫。即使有不速之客盯着这片海域,想要发现自己的机率也是微乎其微的。平安无事。

总而言之,无论现代战争机器如何发展,终究仍然是《矛》与《盾》的针锋相对。时至今日,核潜艇明哲保身的功夫还是令人挠头的。结果又待如何呢?且听下回分解吧。

中国核潜艇之父到底是彭士禄还是黄旭华?

黄旭华不用质疑的

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是哪个?

世界上现役最大的核潜艇是苏联时期建造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现役核潜艇中最大并且具备战备值班能力的是俄罗斯海军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

台风级核潜艇有多大呢?上图是台风级核潜艇与“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停放在一起的画面,可以看到即便在一艘6万吨的航母面前,台风级战略核潜艇也并没有显得很小。台风级战略核潜艇长度172.8米,艇体直径23.3米,水下排水量最高可达46000吨,吨位与法国的核动力航母处于同一水平。

台风级战略核潜艇的首艇在1977年开工建造,共开建了7艘,但最后一艘台风级因为苏联的解体没有建造完成就不得不停止,也就是说全部建造完成的台风级核潜艇只有6艘。台风级核潜艇可以搭载20枚R39潜射弹道导弹,一艘台风级可以搭载200枚1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具备一艘灭一国的能力。

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威力巨大,不过这款核潜艇的建造和维护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后来的俄罗斯无力维持6艘台风级核潜艇,1991年之后这6艘台风级战略核潜艇陆续封存拆解,目前俄罗斯海军只有一艘“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还在服役,不过这艘台风级已经退出了战备值班序列,目前仅用于核潜艇的一些实验工作,而且这艘台风级的核燃料即将用完,届时俄罗斯海军不会再重新加注核燃料,也就是说目前这唯一一艘台风级也即将退役。

虽然俄罗斯海军的水面大型舰艇多年来并未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俄罗斯从来没有停止对核潜艇的投入和发展,因此相比于美国海军的核潜艇力量,俄罗斯海军的核潜艇并没有掉队,目前世界现役并且具备战备值班能力的核潜艇中,吨位最大的是俄罗斯海军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为24000吨,比美国海军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多出了6000吨。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可以携带16枚R-30布拉瓦导弹,每枚搭载6枚15万吨的核弹头,一艘可以携带96枚核弹头,这个核弹头携带数量虽然比美国海军的俄亥俄级核弹头携带数量少了一半以上,但即便是一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也足以对美国这样的大国造成重创,所以从战略核威慑的角度看,北风之神级不亚于俄亥俄级。

目前来看,美国海军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只有20000吨,法国和英国的战略核潜艇水下排水量均不到2万吨,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

美军核潜艇这是被发现了还是故意现身?

伊朗日前举行大规模海上军演,演习海域涉及阿曼海及印度洋北部部分海域。这次演习正值美国对伊朗态度敏感时期,因此,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而这次演习伊朗也是极为重视,演习中伊朗出动了国产最大的“直升机航母,莫克兰”号。该“直升机航母”是用一艘民用货船改装的。伊朗的演习自然也吸引了美国的关注,做为对手,美国对伊朗的演习比谁都重视,自然会动用资源对伊朗演习进行监视。不过,演习中美国的核潜艇却被伊朗给“逮着了”,这是怎么回事?

伊朗举行海上军演时,发现一个巨大的水下阴影正在向伊朗演习水域潜行,伊朗派出直升机前往监视。从这艘潜艇的航行装态来看,处于潜望镜航行模式,被发现也就不奇怪了,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值得推敲。

如果美国潜艇采用潜望镜航行模式说明美国是有意而为之,美国有意测试伊朗的反潜能力,这种可能性很大。伊朗搞海上军演,不论是什么样的武器装备美国通过卫星、其它侦察手段都不难获得情报。说实话,美国对伊朗手里头有什么武器装备肯定是了如指掌的,这种情况下,派出核潜艇,并且采用潜望镜航行模式,也是一个试探,也是为了获取伊朗有关情报,也是一个示威。

这艘核潜艇有可能是美国“乔治亚”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属于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把携带“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筒,改装能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射筒,威力非常大,该潜艇上个月在波斯湾地区出现过,因此判断很可能是它。

伊朗方面表示这艘核潜艇是被伊朗给逮着的,伊朗曾经打算和美国的核潜艇联络,但没有成功,最后,美国核潜艇发现被“逮着了”就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从美国核潜艇的举动来看,它似乎心里有数,伊朗演习水域处于近海,核潜艇不能进去浅海水域,同时,美国的核潜艇也不会进入伊朗水域,更不能进入伊朗演习水域中心,否则会被误击。

在国际水域航行伊朗也不会随便攻击,因此,美国核潜艇有故意暴露的意思,主要目的是警告伊朗,美国的军事力量是伊朗无法战胜的。

不管怎么说,伊朗这次发现了美国核潜艇,表明伊朗的警惕性是非常高的,也表明伊朗是有能力守卫近海水域的。

伊朗敢于以弱于美国的力量和美国较量,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意志的展示,这一点是值得称赞的。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核潜艇在海底航行的过程中是如何导航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核潜艇的导航还是比较复杂的。

二战时期的导航比较原始,潜艇同普通水面军舰没有什么不同。

这是因为潜艇绝大部分时候同水面军舰一样,都是在水面上航行,只要发现目标进行攻击时才会下潜。

下潜进攻后,潜艇多会在潜航状态行驶一段时间,脱离危险海域随后继续上浮航行。

二战以后就不同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潜艇只要上浮就非常容易暴露自己。

所以,核潜艇从离港开始就全程在水下航行,不会上浮。

即便是柴电潜艇,必须上浮利用柴油发电机充电,也要尽量减少上浮次数。

目前普通的军用车辆、军舰、火车甚至士兵,都可以采用GPS或者北斗定位系统,再根据现有的卫星图进行准确定位和导航。

但潜艇不一样,它需要在水下潜航,收不到GPS的信号。想要通过GPS定位,潜艇就必须上浮到海面或者接近海面,这自然是不被允许的。

那么,核潜艇怎么导航呢?

主要采用惯性导航技术,在利用其他辅助技术进行定位。

在潜艇出航之前,首先需要配备高精度的海图,在海图上确定航行路线。

潜艇出港以后,立即利用惯性导航系统进行定位,保证研制预定的航道行驶。

惯性导航技术目前是很成熟的,还不需要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安全性很高,不会被敌人借此锁定。

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零件是陀螺仪和加速度计。

陀螺仪也分为很多种,是一种角运动检测装置,可以依靠内部装置的惯性检测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轨迹。陀螺仪可以确定潜艇前进方向,保证按照规定航道行驶。

但潜艇不可能始终保持同一个速度,导致前进是会出现速度误差。

所以,潜艇在某个方向上行驶多少距离,需要用到加速度计来计算。

大家可以把惯性导航技术看做是,不需要卫星协助的一种GPS定位。

惯性导航系统不需要同外界交互,就可以保证潜艇按照航行前进。

不过,再优秀的惯性导航技术也大大不如GPS,它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辅助定位系统进行校对。

之前核潜艇的辅助定位技术比较落后,一般是潜艇在潜望镜深度航行时还会采用磁罗经、六分仪等传统导航仪器结合潜望镜观察结果修正自身方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超长波通信出现后,核潜艇可以使用无线电罗盘测量导航电台方位角来进行导航。超长波可以穿透到较深的水下,定位效果不错,但需要建立大量的大功率的超长波导航电台,普通国家没有这种实力。

现代的辅助技术就高超多了,常见的是水声定位与地球物理属性匹配定位。

这两种定位技术内容也很多。

水声定位就是利用声呐技术定位,同雷达比较接近,只是发射的是声波而不是电磁波,潜艇不需要上浮。

水声定位分为很多种,精度较高,缺点是安全性不够。尤其是主动发出声波后,容易被敌人借此锁定潜艇位置。

地球物理属性匹配定位内容也很多,包括地磁、重力和水下地形等等。

这种定位需要首先收集复杂的地球重力场、磁场、水下地形等信息,而且需要不断更新,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再利用先进的算法进行匹配分析,完成导航工作。

地球物理属性匹配定位的优势是都是被动的,不会暴露潜艇位置,缺点是建立数据库且不断更新,只有少数军事大国才能做到。

之前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撞上一不明物体,就是导航出现问题。

这艘单价超过30亿美元的核潜艇,导航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怎么也会犯这种错误?

“康涅狄格”号配备的先进声呐系统,探测距离可以达到5公里,正常来说不应该撞到不明物体。

但这种高频声呐也容易被敌人追踪,所以“康涅狄格”号撞击时应该没有使用它,导致声呐探测距离有限。

“康涅狄格”号撞击的可能是一个大型集装箱,是几天前某个船只坠落入海的,恰好在航道上。

由于美军没有及时侦测航道的变化,潜艇只是一味沿着原有路线前进,加上没有通过声呐系统及时发现障碍物,导致出现碰撞。

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人为疏忽,所以事后潜艇的指挥官、值班员和另外两名军人已经被解除职务。

总之,核潜艇的导航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尤其战时的技术含量更高。

现代战争,就是高科技战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