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仅3亿多人坐过飞机出行,我国出过国人数不到10
我国仅3亿多人坐过飞机出行,我国出过国人数不到10?
旅游拉动内需被高估是可能存在的,毕竟在一般人的消费生活中,旅游是第二需求范畴。
首先,讨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提出有多少人出过国的比例或数字,跟此前有人指出的有多少坐过飞机一样,都没有太多实质的意义。
无论国内游,还是出境游,计数的单位都是“人次”,也就是一亿人每人每年出国一次,跟一千万人第人每年出国十次,效果是一样的。所以出过国人数是1%,还是出过国的人数为10%,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其次,从统计数据上看,这几年,中国出境游的人数还是递增的,2016年1.22亿人次,2017年1.29亿人次,2018年1.4亿人次,还是向上走的阶梯,增幅逐步收窄是正常的。
毕竟国外必玩的地方就那么些,走了一个地方就少了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了好多次的人毕竟是少数,出口游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增长见识、维持亲情的奢侈项目,没事总往国外跑实力也不允许啊。所出国游增长没有下降,但是出国游的增长幅度有收窄是事实。
此外,出国游增长幅度有收窄,李迅雷认为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这也是事实。但对消费能力而言,并没有构成大的影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破90万亿关口,人均美元GDP也近万。不过,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令人消费者的消费产生谨慎心态肯定是有的。从统计局数据看,2018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分别为6.8%、6.7%、6.5%、6.4%,增速如同倒金字塔,下行压力确有体现。
第三,李迅雷说的,旅游业拉动内需被高估,可能从统计数据的对比上看是这样的。从实际意义上讲也是如此,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不能期待过高。
美国是发达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中国高了不少,但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2.7%。公开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3%。李讯雷说的高估是指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旅游业统计公报》,报告指旅游业占GDP总量的11.04%,当然它的统计口径是综合贡献度,有往大处着手的意思。客观来讲,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更为直观、客观。
其实,旅游业的意义不仅在于庞大的消费群体,更在于庞大的就业人群。此外,无论如何,尽快提升人均收入,才是扩大内需的不二法宝。
坐飞机的人多吗?
做飞机的人现在越来越多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多改变,比如以会因为资金方面的原因,很多长途跋涉的路程都是选择廉价的火车,现在条件允许了,大家都会选择飞机出行,这样客流量就增加了
第一次坐飞机需要注意什么?
身份证是最重要的,要凭身份证领取等机牌。时间掌控也比较关键,一般起飞前半小时就停止办理登机牌了。所以建议提前1-2个小时到达机场。
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多人坐飞机?
这些年,中国各地普及了高铁交通,绝大多数省会以上城市、大多数地级城市都通了高铁,朝发夕至,十分快捷。有人说,高铁相对于飞机,有很多优点,首先是价钱明显便宜一些;其次是在车上行动自由很多,可以打电话,玩手机、电脑,充电,到处走走等;第三是速度同样很快,且不受异常天气影响,打雷刮风下雨照样无阻,出发抵达很准时;第四是高铁车站一般都比机场离市区近很多,赶车方便得多,等等。
因此,一旦高铁普及,大家出门基本上就乘坐高铁了,不会去坐飞机了。可为什么,这些年来坐飞机的人仍然很多,各大小机场仍然熙熙攘攘、人满为患呢?
首先,中国人口太多,再说如今中国加大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力度,人们出门的频率越来越高,乘飞机的人还是有很多的,你不乘飞机,并不等于别人就不乘飞机。
第二,从大多数时候来看,飞机还是比高铁快嘛!特别是在一两千公里以上的长途线路上,只要不出现雷雨大风等极端恶劣天气,飞机的速度优势还是明显的。
第三,大家平日经常出门,不时换一换各种交通方式,根据路途远近、天气状况、时间要求等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有时乘飞机,有时乘高铁,有时乘船,有时坐汽车,有时开车……不是也挺好玩吗?
第四,如今大多数国人都不差钱,或者自己买票,或者单位报销,或者人家邀请,总之尽管坐飞机会贵一些,但大家还是坐得起。
第五,不管怎么说,给一般人的感觉,坐飞机比坐火车还是“档次”高得多,有些人要面子,也就选择坐飞机了。
第六,为了与高铁等交通工具进行竞争,如今许多飞机的航线、航班的票价都打折很多,常常比高铁票并没贵多少,有时还“逆袭”便宜一些。
第七,相对而言,飞机上的服务,还是比火车要好不少。
还有多少人没有做过飞机?
做飞机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得是一些善于研究创造的个体,一是要有资金买材料,二是要有点空闲时间,三是要有个和气的家庭支撑着。才有专心致致的研创心情,但做飞机的人群没有多少,从全国人数比例来说,所佔可能不到十万分之一的人数,但大部份都是在国家厂企共同造作,只有少数个别在家里进行中,一旦制造做飞机伯的科技在民间被突破,那以后飞机将会像今天的汽车一样,人人都能买得起,甚至造得起,那真的硬是非得要无人驾驶才能安地飞行,否则安全隐患将会频繁到无法解决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