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发明前人们怎么放爆竹?了解古代庆祝的原始方法!
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并实践的一件事儿。就是咱们老祖宗在发明火药之前,过年过节说的那个“爆竹”,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又是怎么让它响的。
这事儿,还得从那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说起。我就纳闷儿了,没火药,哪来的“爆竹声”?光敲竹子?感觉那动静不对,不够“爆”。
寻根究底
我就开始琢磨和查了点资料,说是古时候,这“爆竹”还真就是竹子本身。不是敲,是烧!
这下我就来劲了,光说不练假把式,咱得试试。正好前段时间收拾院子,弄下来一些竹子,有粗有细,正好拿来做个实验。
动手实践
第一步:准备材料
- 找了几段竹子。我特意挑了那种中间有竹节、两头封死的段落,感觉这样里面的空气才跑不掉。太细的估计不行,得有点腔体。
- 准备一个安全的火源。我在院子里找了个空地,用砖头简单围了一下,弄了个小火堆。安全第一嘛
第二步:开烧!
火生起来后,我就把一段看着比较合适的竹筒,直接扔进了火堆里。心里还有点小期待,又有点担心会不会没效果。
刚开始没啥动静,就是竹子被火烧着,冒烟。我蹲在那儿观察,等了大概几分钟,也没准更快,记不太清了。
第三步:听响儿
突然!“嘭”的一声!还真挺响的!
声音不是那种火药鞭炮“噼里啪”的连串脆响,而是比较沉闷、短促的一声爆裂。竹筒整个或者部分被炸开了。当时确实吓了我一小跳,但更多的是兴奋——成了!
原理琢磨
实践完了,我就琢磨这原理。也简单,竹子是空心的,里面有空气,可能还有点水分。竹节把它隔成一个个密闭的小空间。这竹筒扔火里一烧,里面的空气和水汽受热急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竹壁承受不住了,可不就“嘭”地一下炸开了嘛
这就跟咱们烧水,水壶盖子被蒸汽顶得跳一个道理,只不过竹子这个更猛烈,直接炸了。
实践总结
这火药发明前的“爆竹”,就是烧竹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它爆裂发声。古人真挺聪明的,就地取材,用这种方式制造声响,驱赶所谓的“年兽”或者邪祟,增加节日气氛。
这回算是亲手(虽然是模拟古人的方法)体验了一把最原始的“放爆竹”,感觉挺有意思的。也更能理解为啥后来火药做的那玩意儿还沿用“爆竹”这个名字了,毕竟都是追求那个响声和热闹劲儿。
好了,今天的实践分享就到这儿,大家觉得有意思不?下次再有啥实践心得,继续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