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去世时几岁,刘彻活了多少岁?

2024-07-23 14:56:16 136阅读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刘彻活了多少岁?

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活了七十岁。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朝的第7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刘彻是刘邦的重孙、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七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年-前87年),在位期间数次大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晚年的汉武帝任用李广利多次远征大宛,士卒伤亡惨重,征和二年巫蛊之祸、征和三年李广利降匈奴,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将注意力转向“富民”。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当了54年皇帝

古欧洲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遇到白起?

肯定会把古欧洲这几个所谓的战神打成乖宝宝。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刘彻活了多少岁?

不是说这几位不行,是当时的情况,欧洲在中国面前简直就是原始社会,不管是武器,军事理念,还是社会制度都隔着代差呢。就好比现代战机打二战螺旋桨飞机。

欧洲本来人就不多,斯巴达克斯几百人,就把欧洲弄的翻天覆地。汉尼拔所指挥的最高也就三五万人,其中半数还是雇佣兵。这点遇到秦军,塞牙缝都不够。白起长平之战,光杀赵国战俘就有40万。

长平之战的时候,罗马正在进行第一次布匿战争。这场战争被历史学家誉为当时的欧洲,损失人口最为惨重、伤亡数量最大的战争。

然而罗马在这场战争中,满打满算,军队和平民百姓都加上去,也最多6万人。相比于白起给赵国降俘挖的那40万人的大坑,根本不够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地区冲突,战争都谈不上。相较于现在的通讯手段,可以看出白起等人对部队的掌控调度,战局的谋划,明显强于欧洲几位战神。

再开看看当时欧洲的战术,大多是重装步兵推进,长矛大盾,防护是好。但秦朝的弓弩床弩,箭雨之下,这种防护并不能有多大作用。

经历了春秋战国的战乱,对于战术运用,已经形成兵法体系了,对付重装步兵,有很多手段。

当然讲这几位过招,无异于关公战秦琼。来看看另外的一条逻辑线。卫青霍去病击溃匈奴之后,匈奴四散逃命。4世纪后期,匈奴人占领多瑙河流域,同时将铁蹄踏向了波斯等国,灭掉了西罗马帝国。在欧洲扩张的过程中,匈奴人再次展现出了残忍的一面,大军所到之处,文明毁灭,白骨累累。不久,匈奴人霸占了匈牙利地区,并在此建国。匈奴人在首领阿提拉的领导下,横扫欧洲诸国建立了拥有广阔土地的帝国,此时的匈奴帝国达到巅峰,不过也成了匈奴人最后一次狂欢。手下败将都能去欧洲扫荡一圈,说明什么?

唐朝时,把突厥赶跑了,这些突厥人跑到欧洲有嚯嚯了几百年。

在东亚不堪一击,被唐朝灭掉之后,却又登上了中亚、西亚的历史舞台,一路横推到土耳其,灭了波斯帝国,又大败处于上升期的奥斯曼帝国,拯救了东罗马,最后还在印度建立了一个莫卧儿帝国!

被唐朝虐突厥人,却在西方大发神威,先后建立三个帝国,即塞尔柱王朝、奥斯曼帝国、帖木儿帝国!

是不是能说明当时欧洲军事力量不够看?

封狼居胥饮马瀚海全文?

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馀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

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

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霍去病是如何打仗的?

提起霍去病,就会想起几个适合他的标签,比如:私生子、战神、名将、封狼居胥等等。从这些标签的背后,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在军事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

从他指挥过的大大小小的战役来看,通常都是以少胜多,至于,他是怎么打仗的,且听读史三悟慢慢分析。

1. 皇亲国戚,霸气外露

霍去病出身并不算高贵,他的父亲只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吏,名叫霍仲孺。

有一年,霍仲孺在平阳公主府供事,与府上的一名奴婢眉来眼去、勾搭成奸,这名女奴就是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霍卫两人只顾一时之欢,没有做好避孕措施,不久,卫少儿就被霍仲孺搞大了肚子。但是,霍仲孺仅仅是一个小吏而已,始终不敢承认自己与平阳公主的女奴有染,后来,差事办完以后,干脆一走了之,返回家乡去了,而且,在家乡娶妻生子,再也没有联系过卫少儿,两人算是断绝了联系。

后来,卫少儿便生下一名男婴,即是霍去病,因为父亲霍仲孺早已远走高飞,所以,霍去病也就是一名私生子。

霍去病虽然出身不算太好,但是,他有一名了不起的小姨----卫子夫。

霍去病出生不久,小姨卫子夫就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直到后来,卫子夫做上了皇后,让霍去病一下子从一名私生子成功蜕变成了皇亲国戚。

从此,小小年纪的霍去病也就前往皇宫生活,而且,经常陪伴在汉武帝左右,深得汉武帝的喜欢。

同时,霍去病还有一个了不起的舅舅----卫青。在霍去病成名前,卫青早已在军中打出了威名,打出了成就,打出了赫赫战功。

就这样,在皇权的不断渲染下,在舅舅卫青的日常熏陶下,霍去病逐渐养成了霸气、尊贵、坚韧、积极、不服输的性格。这一性格不仅仅影响着霍去病,让其在军中树立了威信,更是感染了军中的上下将士,让霍去病及其所在部队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800骑兵,勇者无畏

狭路相逢,勇者胜。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提拔年仅17岁的霍去病为骠姚校尉,跟随卫青前去漠南出击匈奴。这也是霍去病第一次打仗。

此战,西汉的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合兵一处,共计3000多人,在前去寻找匈奴的路上,遇到了匈奴单于的兵马,血战一天,全军覆没,苏建侥幸逃回,赵信干脆率领残兵投降匈奴。

与此同时,另一名将领,也就是17岁的霍去病,与卫青的大部队脱单了。他率领区区800人在廖无人烟的荒漠里来回穿梭,放到现在,17岁的我们还是个孩子,正在仿徨着自己的雨季,面对寸草不生的大荒漠,未免有些胆战心惊,但是,霍去病却丝毫没有胆怯之意,他率领着800名士卒,直接找到了匈奴的老巢,马鞭一挥,勇敢上前,此战,霍去病以800人之力,斩杀匈奴2028人,这包括匈奴的相国、高级官员等,并且生擒了单于的叔叔,杀死了单于的祖父,捣毁了单于的玉庭,立下了此次战役中的最大功劳。

从此,一战成名,受封冠军侯。

此战,霍去病利用勇者无疆的大无畏精神,充分挖掘了800名士兵的内在潜力,激发了他们的昂扬斗志,使他们的勇气得到了最大的优化,这也是他们能够以少胜多的主要因素。

3.一马当先,兵贵神速

《孙子兵法》有言“兵之情主速”。古代战争,通常利用战车配合骑兵的方式作战,这种方式虽然利于大规模进攻,但是,战车比较笨重,驾驭比较困难,尤其是遇到山地、泥泞道路,战车的机动性大大降低。到了汉武帝时期,军队开始由车骑并用向骑兵作战转变,以骑兵为作战主体,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和长途奔袭的作用,从而对打击对象展开有效的闪击。

而霍去病又擅长长途奔袭,讲究突袭作战,喜欢对打击对象进行迂回穿插,从而形成合围之势,最终对打击对象实行毁灭性打击。也可以说,霍去病的这种作战方略,创新了西汉的战术观念,提高了西汉军队的作战水平,同时,也迎合了汉武帝的战略思想。

就像河西之战,霍去病率兵在6天内急速推进了1000多里,直接穿插到匈奴腹地,以雷霆万钧之势打败了匈奴五王国,为了夺得作战先机,霍去病并没有让汉军搜刮战利品,相反,他们轻车简行,继续长途跋涉,寻找匈奴主力,从而一举打败匈奴。这种突袭方式,将匈奴打得没有一点儿脾气。

4. 爱护士卒,注重健康

据司马迁记载,霍去病在进行河西之战时,汉武帝奖励给汉军十几车酒肉,以犒赏三军,战争结束后,霍去病并没有将这些酒肉分发给士兵,反而是就地扔掉。

当时,士兵们饥渴难耐,很想大吃大喝一顿,但是,霍去病却将这10多车酒肉给倒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而且,这些士兵看到霍去病将这10多车酒肉就地倒掉之后,也没有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古代,没有冰箱,也没有防腐措施,这些酒肉从长安千里迢迢运到匈奴腹地,早已变质。霍去病当场倒掉,就是为了防止士兵一饮而尽,从而患上痢疾、肠炎等疾病。

试想,在军营中,如果士兵患上痢疾、肠炎等疾病,一传十,十传百,军中士兵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遇到匈奴,就会像砍瓜切菜一般,被匈奴轻易杀掉。

这就说明,霍去病治军严谨,方法得当,不仅要让士兵急速前进,还要让士兵保持身体健康,从而发挥自身的战斗力。

5. 方法灵活,自给自足

两军交战,粮草先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随后,诸葛亮举全国之力,接连开展了五次北伐,但是,这五次北伐皆因粮草不足,无奈返还。这就说明粮草具有左右战争胜负的重要性。

而霍去病与匈奴交战,每次都是挺进1000多里,甚至2000多里,战线这么长,他是怎么保障军中粮草的呢?

这个问题没有难住霍去病,他巧妙地采取了“就地取材”的方法。也就是说,霍去病在急行军时,并不需要带上过多的粮草,而是,每当打败匈奴后,就适当掠夺匈奴的粮草,自给自足,就地补给。这不仅给霍去病的长途奔袭提供了便利,更是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西汉的经济压力。利用匈奴的供给,攻打匈奴,这稳赚不赔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在匈奴中曾经流传“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也就说明霍去病对匈奴的打击力度是巨大的,而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就是凭借霍去病对时局的准确研判、个人的出色发挥以及大胆果决,才能够封狼居胥。

欢迎关注@读史三悟,三悟与您一起悟方圆~悟进退~悟得失!

为什么没有厚待太子的后人?

汉武帝晚年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当属“巫蛊之祸”。巫蛊之祸中,汉武帝刘彻“灭了自己三族”。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和皇孙刘进自杀身亡,公孙贺父子被杀,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巫蛊之祸前后延续数年,数万人因此丧失了性命。

汉武帝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晚年会遭遇丧子之痛,太子刘据一支仅剩下皇曾孙刘病已一人。巫蛊之祸中,汉武帝暂时被江充等人蒙蔽。随着巫蛊之祸的谜底逐渐解密,汉武帝也逐渐明白过来。

汉武帝回过神之后,将陷害太子刘据的江充和苏文满门抄斩,将残害太子的北地郡太守也满门抄斩,丞相刘屈氂也被斩首。最终,整个巫蛊之祸没有胜利者。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自杀而亡,江充和苏文被满门抄斩,汉武帝则遭受了晚年丧子之痛。

汉武帝晚年也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错误,开始怜惜自己的太子刘据。汉武帝在皇宫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又在刘据自杀的湖县修建了一座望思之台。巫蛊之祸中,刘据的妻子史良娣、儿子刘进、儿媳妇王翁须、皇女、孙女等都惨遭杀害。皇太子刘据一支,只剩下皇曾孙刘询。

汉武帝已经意识到太子无辜,而且已经修建了思子宫和望思之台。汉武帝对刘据的“悔意”,也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并没有进一步的措施。汉武帝并没有给皇太子刘据平凡,也没有为刘据追授“谥号”,也没有厚待皇太子刘据的后人刘询。

巫蛊之祸时,刘询刚刚出生,因此得以幸免,刘据保住了唯一的血脉。出生仅数个月的刘询被关进了郡监狱。为了保住刘据唯一的血脉,邴吉吩咐胡组和郭征卿两个女囚照顾刘询。刘询在监狱的生活并不好,多次生病、险些夭折,后取名为刘病已,以求建康幸运。

刘病已五岁的时候,曾经有过杀身之祸。刘病已的这一次杀身之祸,也是来自于汉武帝。术士告诉汉武帝长安大狱中有“天子气”,汉武帝派人将监狱中的人全部杀死。在邴吉的保护下,刘病已得以幸免。汉武帝认为刘病已有上天庇佑,于是大赦天下,刘病已得以走出监狱。

汉武帝临死之前,留下一道密诏,命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族谱。汉昭帝登基之后,霍光将刘病已养育于掖庭,刘病已宗室的地位才正式得到承认。从巫蛊之祸到汉武帝去世,已经过去了数年。汉武帝一直没有恢复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更没有给其很好的待遇。既然汉武帝已经有了悔过之意,为什么没有厚待刘病已呢?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巫蛊之祸是“子弄父兵”,太子起兵也只是为了自保。无论是“子弄父兵”还是自保,都改变不了皇太子刘据起兵的事实。无论皇太子刘据起兵的目的是什么,都已经违反了法律,也违反了礼制,甚至可以认为是造反。

皇太子刘据在没有汉武帝命令的前提下,私自武装了数万军队,并且与汉朝的中央军在长安城展开了厮杀。即使皇太子都是道理,私自武装军队,就等于是造反。刘据之所以失败,也是因为民间认为皇太子谋反。

当时民间普遍认为太子谋反,所以愿意依附刘据的人越来越少。丞相刘屈氂的实力反而得到了增强。民间都认为皇太子谋反,汉武帝更会认为皇太子谋反,所以才会对皇太子斩尽杀绝。当时胜利的是汉武帝,如果胜利的是皇太子,汉武帝的下场会是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我们也经常遇到,某些人因为被坏人逼到死角,愤怒之余而造成对方伤残或者死亡。只要不是正当防卫,法庭在判罚的时候可能会减轻处罚,却不会免于处罚。从后人的角度来看,皇太子刘据只是“子弄父兵”,也确实情有可原。但是,子弄父兵掩盖不了刘据造反的事实。事情的真相是刘据被坏人冤枉,但是刘据起兵造反也是事实。

事情的真相大白之后,民间非常同情太子刘据。汉武帝也意识到太子被人冤枉。汉武帝意识到太子有苦衷,却没有认同刘据起兵的行为。汉武帝建造思子宫和望思之台,是为了表达对儿子刘据的思念之情,却没有想过为刘据平反。

汉武帝时代,刘据始终没有摆脱“罪犯”的身份。刘据的谥号“戾”,并不是汉武帝追授的谥号,而是汉宣帝的追谥。汉武帝不仅没有为刘据平反,也没有为皇后卫子夫平反,也没有为巫蛊之祸的其他被害之人平反。汉武帝没有真正为刘据平反,自然不会优待刘据的后代。

汉武帝建立思子宫和望思之台,一方面可能是寄托对儿子刘据的哀思,也有可能是为了堵住了悠悠众口。巫蛊之祸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刘据被江充、苏文、刘屈氂等陷害。这时候,汉武帝必须让江充、苏文等人充当替罪羊,当然也是为了惩罚他们害死了刘据。无论汉武帝怎么洗地,都改变不了太子被害的事实。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同情太子,汉武帝需要安抚这类人。

之所以出现巫蛊之祸,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权力。汉武帝和皇太子刘据为了权力而展开厮杀。如果汉武帝顾及亲情,可能也不会对刘据斩尽杀绝,逼得刘据自杀。汉武帝之所以如此绝情,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帝位。汉武帝可以下罪己诏,却不可以承认自己逼死了儿子。

汉武帝在“巫蛊之祸”这件事上,必须一条路走到黑,也必须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汉武帝不能为“巫蛊之祸”翻案,就不能太过优待刘据的后代。如果刘询威胁到汉武帝的帝位,汉武帝也不惜对自己的曾孙痛下杀手。直到汉武帝去世之前,不再担心太子一支威胁自己的帝位,才决定恢复刘询的皇族身份。汉武帝恢复刘询的皇族身份,实际上是为刘据平反的第一步。

如果汉武帝承认自己害死了刘据,刘据的太子就依然具有合法地位。汉武帝再立其他皇子的时候,新太子地位的合法性就会被质疑。太子刘据自杀之后,汉武帝也需要物色新的储君。汉武帝一定要保证储君地位的合法性。只有刘据的太子地位不合法,新储君的地位才会更加合法。

巫蛊之祸几年后,汉武帝决定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储君。为了确保汉家政权,汉武帝连汉昭帝的亲生母亲都可以杀死,更不用说“亏待”刘询。汉武帝迟迟不为刘据平反,就是为了保证新皇帝地位的合法性。

无论是汉武帝还是汉昭帝,都没有为巫蛊之祸翻案,汉宣帝也没有明确为巫蛊之祸翻案。汉宣帝登基之后,依然奉汉昭帝的正统,认为自己继承的是汉昭帝的皇位,而不是戾太子刘据。

冥冥中自有天注定。汉武帝和戾太子刘据可能都没有想到,汉朝的皇位又回到太子一支。汉昭帝年纪轻轻便一命呜呼,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汉昭帝去世之后,霍光选择了昌邑王刘贺。昌邑王刘贺不仅不摆谱,而且还不“听话”。仅仅27天之后,刘贺就被废黜。

刘贺被废黜之后,霍光又选择了皇曾孙刘病已。刘病已登基之后,改名为刘询,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汉宣帝。汉宣帝延续了汉昭帝时期的各项政策,将西汉的国力再一次推向了更高的顶峰,创造了有名的“昭宣中兴”、“孝宣中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