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交谊舞曲网,为什么现在有些地方跳广场舞的越来越少啊?
成都交谊舞曲网,为什么现在有些地方跳广场舞的越来越少啊?
关于有些地方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少,我想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吧。比如,跳广场舞的人由于总是因为噪音太大,经常被别人投诉或者是警告,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激情。就像原来我们本地的体育中心经常有一群人着装整齐,背着扩音器,放着雄纠纠气昂昂的徙步音乐节奏在体育中心塑胶跑道上走路,他们严格要求,着装整齐,步伐整齐,真像一群胜利归来的解放军战士。当时,我就有过想参入他们行列的冲动。可是他们最多坚持了 ̄年的时间左右,每个晚上从20点到21点,时间很准时,每个晚上都不多不少地坚持走一个小时。可以说这样一个队伍成了体育中心跑道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这样的一个队伍在不久就不断地被人投诉,说他们扰民,甚至动用到执法部门出来干涉,久而久之,这个队伍就散了,我想广场舞大概也是遭受同样的经历吧?
为什么曹操却把他视为比肩自身的英雄?
屡战屡败的刘备,为什么?会被曹操视为英雄?刘备真实水平分析如下:成长经历,年少有为,有心计,有雄心,磨炼心志而不放弃有大志,一步步,段炼成长,立功,投靠各路大咖,积累名气,人脉,能屈能伸,左右逢圆,寻找出路?雄才大志,一立名立威,汉朝正宗后代,实际有无汉贵族血脉不重要,借名立威,名正言顺,好混为上,二,用人,仁义最大资本,"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好兄弟组团共创大业。仁义闯天下,刘备仁,关羽义,张飞勇,后来入团赵子龙能是牛飞了。三,带着主创兄弟组招兵买马闯江湖,大旗汉朝正宗皇叔,仁义故事传江湖。投刘表,占荆州,终于有了根据地,地盘,粮草,人马招兵买马,驾空刘表,收买人心,治城有方,仁义故事,城内城外扬。立稳之后,战几城,刘备走,还城于刘表,仁义,刘表不敢留,又不敢赶走刘备,靠,窝窝头,难办了?没本领,只能被人玩难呀!出主意要留刘备的军师知道了跟刘备穿一条裤子晚了。谁让刘备仁义礼物周到呢?四左右东西四面开花,攻城占地抢地盘,先抢软的,范围扩大,动了谁的奶饼,谁给刘备拼命,刘备羸了有,败了也有,还不少败来,投孙,投刘,投袁,投曹。跟人家创业抢地盘。挣些本钱,收买人心,仁义故事传。曹操火眼金经,刘备,非池中物,煮酒论英雄,注意地点在菜园,刘备种菜园,曹操还不放心,煮酒论英雄,刘备装孙子,吹夸曹操,曹操放下心来。完后,刘备了解曹操疑心病,刘备跑了,关羽给曹操抢了一些地盘。追随刘大哥去也,曹操感叹关羽重义好手下也,刘备,仁义英雄也。刘备三顾矛芦,请下诸葛亮。军师,后不断努力,合作打地盘。形成三分天下。空手打天下,地盘位置虽远不肥,但在诸葛亮等人努力下,治地有方。刘备,仁义美名扬。真英雄也。图片来自头条,如有不妥,通知我立马改正。农小帝。
有没有一句深刻的话改变了你?
“大海上的船,如果没有目标,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2009年夏天,我在浙江湖州的一个传销窝点,听到了这句话。
说这句话的人,连初中都没念毕业,但那时他已经在传销团队里面混得风生水起。每天都要给新人“讲课(XN)”。他叫凌安峰,是我老乡,但那年差点骗得我家破人散。
我是向学校老师请假,专程从西安南下,浙江湖州解救我弟弟,他和凌安峰是初中同班同学。
出发前偷偷写好一封信,嘱托我最好的朋友,如果我一个月还没消息,把信寄给我父母。信的内容大致是:我要去浙江湖州解救我被传销困住的弟弟,如果成功,我们很快一起回来,如果失败,请放心,别人能在传销里生存,我也一定要不输给别人!
那时候我,身无长物,除了一腔愤怒,一身冲动,剩下的就是找凌安峰报仇。
西安往浙江的火车上,我心里反复演练着上万种灭了凌安峰或者和他同归于尽的方法。
因为他先以店面扩大要招人为由把我弟骗进他们那个窝点,抢了我弟电话又天天给我家人发信息打电话编故事,最终我家里全部积蓄被凌安峰以我弟病重急需手术的名义从我爸那里骗走,我妈气得病倒住院,我爸在照顾,我弟一直陷在传销组织里生死不明……
在传销组织里三天,我一直没能找到实施我演练了无数次的方案的机会,总是有两三个人轮班“照顾”着我,凌安峰也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第四天,“照顾”我的人带我去另外一个房间听课,讲课的竟然是凌安峰!我眼睛喷着火看着细瘦的他在台上唾沫横飞,台下上百号人像狂热宗教徒一般手舞足蹈!
初中都没毕业的陕西商洛山村小伙子,在台上给一群人讲什么是成功,讲今天投资一千八,一年以后一百八十万,讲南水北调,讲西部大开发……他说为了成功,必须要竭尽全力!
“你们知道什么叫竭尽全力吗?”他大声对底下人喊着。
底下的人群情鼎沸,有说小时候扛东西搬不动,竭尽全力搬起来的,有说几天几夜不吃饭竭尽全力打到高级装备的,有说怎样废寝忘食竭尽全力考上大学的——我的世界瞬间崩塌了!CTMBD!这乱舞的老少群魔里,竟然还有大学生!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错!”凌安峰歇斯底里在台上喊了一句!
乱舞的妖魔吓呆了,都像鹅一样凝固在原地,脸上表情都来不及收回。
凌安峰让人抬上来一塑料桶水,指着其中一个瘦小个说“看看,桶里是什么?”
小个子刚把头伸过去,凌安峰一把抓住他后脖子,狠狠把小个子的头按在水中!台下群舞的妖魔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击傻了,一个个成了死鹅!
应该有一分钟多,小个子已经开始拼命挣扎,凌安峰死死不松手!一秒,两秒,房间里只有小个子的脚拼命踢打的声音!
突然,“哗啦”一声,小个子拼命掰破了水桶,倒在地上,像个触目惊心的尸体,大口呼吸……
“你们,都看到了吗?什么才是真正的竭尽全力?!”
死鹅们愣了半分钟,突然爆发出疯了一般的掌声,没有人呼喊,每个人脸上淌着激动或者感动的泪水!
我捏紧了手中的石块,这混乱正好,趁着你们都在梦中,,“凌安峰,我再让你也看看,什么是他妈的竭尽全力!”
“不许激动!!”凌安峰突然又大喊一声,我不禁愣了一下,但他接着,说出来了开头的那句话!
我突然失去了力气,我的目标,又是什么?
杀死他?那我还在医院的父母怎么办?我还没见到的弟弟怎么出去?
弟弟为什么进来了?因为他也没有目标啊!高中毕业,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年多没有找到能做什么,才被凌安峰骗到此……
那一瞬间,我的心突然无比宁静。
我一定要带着弟弟出去!
因为那句话,让我冷静了下来,最终没有做出冲动的事情。
我要做更长远的努力,让我的家人永远不会再对商洛山以外的世界充满恐惧!
开头那句话,直到今天,都是我生活的指引。
没有目标,看再多鸡汤,听再多故事,做再多努力,也是在棉花上用力!
愿,共勉!
关羽为什么不服黄忠被封五虎将?
这其实是国人的一个老毛病,太过注重资历。 而关羽就是其中的典型。
提起关羽和黄忠,在《三国演义》中有两个比较经典的桥段。
一个是第53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中,长沙之战关羽战黄忠,两位英雄上演惺惺相惜的一幕。
另一个是第73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
关羽从传令的费诗处得知黄忠和他同列五虎上将,关羽怒道:
“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当不与老兵同列!”
幸亏费诗能言善辩,几句话就把关羽给开解了。
不过其实在真实历史上,关羽并没有对黄忠惺惺相惜,长沙是刘备亲自带兵夺取的,彼时关羽已经镇守荆州,黄忠和关羽此时并没有交集。
真实历史上,关羽瞧不起黄忠,不肯与其并列倒是真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首先得从五虎上将说起。
01、五虎上将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并称五虎上将,其中,关羽排第一,黄忠名列最末。
实际上,最早在陈寿作《三国志》时,将这五人并列合为一传——《关张马黄赵传》,其中黄忠排名第四,在赵云之前,这是五虎上将一个出处。
但此时陈寿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 当时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只是翊军将军,和前面四人并不是一个档次。
五虎上将
真正提出五虎上将的是民间历史演义小说。 而关于五虎上将的排名在早期的《三国志平话》 、《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的顺序,都是关张马黄赵。
比如黄正甫本:前为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后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嘉靖本和周本:前文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后文为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朱鼎臣本:前文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后文为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赵云;
叶逢春本和郑以桢本:前后都是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赵云;
汤宾尹本:前文为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赵云,后文为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余像斗本:前文为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赵云,后文为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基本上来说,关羽是铁打的第一,张飞和马超争二三,黄忠和赵云争四五。
新版《三国演义》五虎上将
最终出现了毛纶与毛宗岗父子的《三国志演义》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顺序,这也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五虎上将。
02、无名老卒黄忠真是个奇迹,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抑或是《华阳国志》、《汉晋春秋》、《三国志·裴松之注》等资料。
黄忠在遇见刘备之前只是一个无名之辈,之前的事迹非常简单。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
此时黄忠大概60岁了,不要问食堂黄忠到底多少岁,没人能知道,也不要问食堂黄忠的详细人生经历,真没有。
也就是说,正史中,此时的黄忠就是个普通将领,先追随刘表,然后在刘表手下韩玄的手下刘磐当手下。
黄忠就是汉末诸侯手下的手下。
黄忠
曹操率军南下后,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黄忠成为了曹操名义下的部将。
此时的黄忠既无表现,也无名气,比“三国上将”邢道荣还要差了不少。
《三国演义》里,刘备攻长沙时,就听闻黄忠是“长沙之保障”,然后关羽和黄忠打的不相上下,上演惺惺相惜的戏份,算是罗贯中给加的。
刘表有“八俊”之称,绝非庸主,曹操礼贤下士,擅于挖掘人才。
可就算在刘表和曹操手下,六旬老将黄忠愣是没闯出名头,泯然众人,不声不响。
此时的黄忠,默默无闻的大半辈子,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名将,而是一个老卒。
03、命运转机改变黄忠命运的是刘备,自从黄忠遇到了刘备,黄忠就像开挂一般,开启了传奇的人生。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短短时间内,黄忠这个老将成为“勇毅冠三军”的大将。在刘备入川抢占益州的征途上,黄忠可谓是功勋赫赫。
黄忠
刘备一拿下益州,黄忠马上被封为讨虏将军。 讨虏将军虽只是东汉的杂号将军,但也不是裨将可比。这个杂号将军什么来头呢,曹操就曾封孙权为讨虏将军。
实际上,黄忠已经成为刘备帐下有数的几员大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迎来了自己军事生涯中的巅峰——定军山之战。
定军山之战是刘备和曹操为争夺汉中爆发的最后破局之战。
“定军山下摆战场,刀劈夏侯阵前亡”。
定军山阵斩夏侯渊
定军山之战中,被黄忠斩于马下的夏侯渊可不是一般人。
《三国演义》中,夏侯渊就是一个路人甲,正史里,曹操也骂他为“白地将军”。
实际上,曹操就是一句气话,所有人都小看夏侯渊了。
夏侯渊是曹操心腹爱将,既是曹操本家兄弟,又是曹操的连襟。
夏侯渊军事水平其实很高,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出其不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一直跟随曹操征伐四方,参加过官渡之战,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
渭南之战后,夏侯渊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势力,威震关右地区。
凭借这耀目的功勋,累迁征西将军,受封博昌亭侯(封邑八百户)。
当时曹操有三个独当一面的领军大将,东线是夏侯惇,中线是曹仁,西线就是夏侯渊。
无论是能力、资历、地位,夏侯渊都是曹操手下一等一的大将,比当时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还要高。
夏侯渊剧照
黄忠阵斩夏侯渊,相当于砍掉曹操一条臂膀,更何况汉中对刘备来说,无比重要。
此战之后,汉中为刘备所得,从此,汉中遂成为蜀汉的北大门、诸葛亮伐魏的根据地。
一战定乾坤,奠此战定了蜀汉基业,开辟了三国鼎立局面。
04、关羽不服这年七月,刘备自立汉中王,而后他分封诸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官职分别为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 黄忠已经成为刘备帐下第四大将,和关张马一档。
刘备这个任命一出,有两个人表示了反对,而且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两个人。 第一个反对的是就是关羽!
《三国志》记载,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关羽一听说黄忠要和自己并列,就火了,你丫,就是一个老匹夫,我是无双名将,你有什么资格和我并列,因此他不肯接受任命。
这段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最后是诸葛亮写信、费诗三言两语说服的关羽。然而,正史可不是不是这么说的。
关羽剧照
第二个反对的人就是诸葛亮。
《三国志》记载,
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诸葛亮劝刘备说:“黄忠的名望一向未能与关羽、马超等人相提并论,如今让他与关、马等平起平坐,马超、张飞现在附近,都亲闻目睹黄忠的战功,还可以对他们加以解释,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这件事一定不会高兴,能否取消这种任命?”
其实,诸葛亮反对的原因就是担心关羽会反对。
是的,封五虎将(其实是四虎将)时,与刘备关系最亲密的两个人,蜀国除刘备外的政治与军事第一人——诸葛亮与关羽,都不约而同的表达了强烈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是黄忠声望不够,资历不够!
对此,刘备的回复是:
“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刘备亲自给关羽解释,最终在刘备力排众议下,黄忠取得了与关羽、张飞、马超相同的职位,被封爵为关内侯。
刘备剧照
黄忠此前事奉刘表,韩玄,曹操,生命的前六十多年都是个偏将裨将的老兵,从未受到如此重用。
只因为定军山一战斩了夏侯渊,刘备就驳回政治一把手诸葛亮和军队一把手关羽的意见。
士为知己者死,大家想想,你要是黄忠,从今以后还不得给刘备效死命?
现在问题来了,同为大将为什么张飞、马超不反对,就关羽反对?
第一个因素当然是黄忠资历不够,是突然窜出来的。
第二个是关羽的性格。
关羽这人本事大,脾气也大,自傲得很,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他对名士一点都不感冒,从来都没有什么好脸色,对孙权更是打心眼里瞧不起。 可他对手下将士很好。
与之相反的是张飞,张飞对名士好得不得了,恭恭敬敬,以礼待人,可对手下将士非打即骂。
那有人说不对,黄忠也不是名士,关羽怎么看不起他?
那是因为关羽对手下将士的好有前提的,那就是手下将士地位不能比他高或者和他同等!
关羽是骄傲的,孤芳自赏,除了他看对眼的人,他不屑于和人平等。
他是刘备帐下第一大将,他能容许张飞、马超和他并列,张飞是多年的兄弟,当初张飞和自己一起辅佐刘备,这资历杠杠的。
马超之前是一方诸侯,与自己并列也没问题。
黄忠剧照
可黄忠是哪冒出来的?斩了个夏侯渊就和自己并列?夏侯渊又算得了什么?
其实哪怕是张飞和马超谁不让关羽当第一,他也是不服的。
这其实是关羽的性格缺陷,最后他因此而死!
结语、幸亏黄忠遇上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刘备,否则以自负自傲的关羽和谨小慎微的诸葛亮,黄忠断然不会成为刘备帐下第四号大将。
可惜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关羽和诸葛亮,却少了一些刘备!
关羽常有,而刘备不常有也!
唯愿各位朋友能遇到自己的刘备!
在典籍记载里还有哪些美女?
要说中国古代美女,毫无疑问,妇孺皆知的古代四大美女:沉鱼的西施、闭月的貂蝉、落雁的王昭君、羞花的杨贵妃首当其冲,但除了这四人,还有一些无论美貌还是影响都不逞多让,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代除了四大美女之外,又有哪些美女留下了不一样的记忆。
一代妖姬—苏妲己
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据《左传》记载,公元前1047年,商纣王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有苏部落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在灭亡和屈膝间,有苏部落首领选择屈膝,献出牛羊、马匹及美女妲己。根据《史记》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杀。
千金一笑—褒姒
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献出褒姒乞降。之后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前771年,周幽王遭犬戎所杀,褒姒亦遭劫掳,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说起褒姒不得不提一个典故:烽火戏诸侯。《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沉鱼落雁—毛嫱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相传为越王勾践的爱姬。《管子·小称》:"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千字文》中说:"毛施淑姿,工颦妍笑。"毛嫱和西施皱眉头的样子都那样妩媚动人。西施的美是病态美,而毛嫱则是一种素雅美,婉淡清新,带着大家族女儿的优雅温柔,隐隐之中带着疏离。后人对美女的赞颂中,凡同时出现毛嫱、西施的,大都是毛嫱居前、西施断后。《韩非子·显学》说:"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淮南子》则说"今夫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
浣纱双姝—郑旦
春秋时期越国美女,是历史上与西施齐名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刚烈女子。据说郑旦和西施隔江相住,平时很少见面。只是平时听老人们讲西施长得如何如何美,心里就暗自琢磨:何不抽空去看看她,比比看到底谁美。之后郑旦和西施比美的结果人们无从知道,只是传说中,那天,姐妹两个手拉手来到村外的四眼井前,坐在井台上一边说话,一边照影。只见水中两对明眸,4只凤眼,含笑顾盼,相映生辉,把黑洞洞的井底都照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旦的美貌与西施不相上下。史书记载:郑旦,春秋末年越国(今浙江诸暨)美人,与西施同被越王勾践选为进献吴国的八个美人中的一员,用以迷惑吴王夫差。在越教授以礼仪,习以歌舞。精通舞技,容貌堪比西施,与西施有"浣纱双姝"之称。
姗姗来迟—李夫人
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父母兄弟均精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汉武帝刘彻最宠幸的皇妃,是著名诗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所歌咏的对象,还是"姗姗来迟"这个成语所指的对象,她最出彩的成就是韩非子"色衰爱弛"理论的大实践。班固《汉书》:"实妙丽善舞。"鹅湖逸士《老狐谈历代丽人记》:"有俊俏一流,如西楚之虞姬、汉之李夫人、卓文君、三国时之孙夫人、北魏之木兰、隋之红拂女,此数人者,类皆体质修颀,纤腰绰约,或具英雄之侠气,或称巾帼之名流,俊俏而适成为丽。"
命运凄惨—赵飞燕
又名赵宜主。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选入宫中为家人子(即宫女),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后汉哀帝崩逝,被贬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相传汉成帝出外游玩之时看到了赵飞燕姐妹后非常喜欢,于是便将她们带入宫中封为婕妤,对她极为宠爱,妹妹赵合德亦被召入宫中立为昭仪。二人都颇有一些手段,因此专宠后宫,显赫一时。与晋代绿珠、唐代杨贵妃并称为"古代中国三大杰出女舞蹈家"。在中国历史上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应玄宗之诏创制"清平调三章"歌颂杨贵妃的艳美时,其中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之绝句,可见她的美。
玉体横陈—冯小怜
北齐后主高纬的淑妃,紧紧跟在古代四大美女之后的著名美人儿。原是皇后穆黄花身边的侍女,但自小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后来跃上枝头作凤凰,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与高纬坐时同席,出则同乘。冯小怜是有才华的,在音乐和舞蹈方面造诣很深,但她所处的时代没有让她成为一个艺术家,反而把她推上了一条荒诞、淫荡、胡闹的人生路,也使北齐帝国遭到覆亡的命运。例如北齐皇帝高纬坐朝议事时,让她坐在他的大腿上献媚撒娇,后来又让她赤裸着身子躺在大殿中,让众大臣观赏,。据《北史》记载:冯小怜"慧黠,能弹琴,工歌舞"。魏徵等《隋书》:"齐后主有宠姬冯小怜,慧而有色,能弹琵琶,尤工歌儛。有的野史笔记也记载,冯小怜是一个天生的尤物,肌肤吹弹可破,吐气如兰。玉体达到了最佳的黄金分割比例,曲线玲珑,凹凸有致,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北齐灭亡后,捻转多人,最后被李询的母亲赐死。
玉树后庭花—张丽华
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是个典型的江南女子,出身兵家,聪明灵慧,有辩才,而且记忆力很强,因此深得陈后主喜爱。隋朝灭亡陈朝后,张丽华因"祸水误国"被长史高颎所杀(一说被杨广所杀)。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那首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便是为她而作:"……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蔡东藩:"张丽华为江南尤物,与邺下之冯小怜相似,小怜亡齐,丽华亡陈,乃知尤物之贻祸国家,无古今中外一也。"
人风流、歌婉转—李师师
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作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掳,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天生一副美声唱法的好嗓子,加上老鸨的耐心调教,悉心指点,不满15岁的小孩,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首都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即今之宋词。有记载张先曾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并有一词云:"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晏几道曾作《生查子》词写她的色容:"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冲冠一怒—陈圆圆
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自幼冰雪聪明,艳惊乡里。初登歌台,圆圆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台下看客皆凝神屏气,入迷着魔。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陈圆圆传》陆次云称赞曰:"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刘建《庭闻录》中吴三桂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影梅庵忆语》中冒辟疆曾说:"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蕙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