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拉外联,大一新生即将竞选班干部?
如何拉外联,大一新生即将竞选班干部?
大学有幸参加过一些组织,说说我的个人看法。常见组织,班干部,系干部,学院干部,校干部,社团。
班干部,大家都熟。班长,学委等等。主要就是辅导班级日常管理,常见的,班长负责班级跟学院直接处理,学委学习与老师,考试领准考证等。跟高中比,任务更多一些,更多提现为班级同学服务,大部分与班级同学关系都不错。其实这个最好,没那么多杂事,还能跟同学处好关系。同时也有更多精力做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
系/学院/校学生会,成员,部长,会长。大体组织学生搞一些活动。比如常见的,学习部开展辩论会,外联拉赞助这些,其实比赛与组织者关系就是,你去负责干杂活,舞台给参赛选手。看个人精力,精力旺盛可以兼顾,但目前各大学校学生会风气多多少少有点问题,很多干部经常挂科,自律一般的,不建议参加。但大一可以参加一下体验一下。以后工作了应对组织能力方面,不会太慌。
社团,相当于兴趣小组,一群兴趣使然的人聚到一起。有娱乐的,有研究的,有艺术的等等。
如果有兴趣,其实都可以参与,最好把班干部做好,其他的做个一般干事就好了,重要参与,但不要沦陷进去,出了社会,这些用处不是很大,最好还是在自己本专业去深耕。自己专业学习,涉及专业证书,这些才是安身立命的本事,其他只能属于扩展,其中班干部是联络班级最好的纽带。
大学很精彩,一定要不挂科,一定要谈恋爱,不然大学出来会很遗憾。
该如何规划事业?
我正处在这个阶段:40岁,已离职,不想回职场,所以我选择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
看了一些高赞的回答,大家从40岁后的优势、劣势、资源、创业风险等等都谈到了,看来大家都挺理性的,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风险太大,好好猫着别动,如果要动,也要万事具备!”但是都忽略了几个问题:
撑不下去了怎么办?不知道“等”到哪天才有条件,年纪越大越不敢离开!生活中总有些问题让你忍不了。撑不下去了怎么办?假如上班已经很煎熬,甚至影响到了健康,你还会因为“可能再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了”、“我没准备好”这些理由就坚持下去吗?
让我们计算一下生命还剩下多长时间:保守点估计我们都活到80岁,70-80这10年因为生理状况的衰退生活质量不会太高,中间从40-65,25年间每天都战战兢兢担心被辞退、没地方交社保,甘心吗?
像《海上钢琴师》里的主人公因为害怕陆地生活,而终生生活在海上,直至和邮轮一起沉没,这样的人生是否过于悲壮?
对策:如果是仅能温饱的饭碗岌岌可危,为什么不转行从头再来?我的一个湖南籍的同事37岁那年,他想辞职是孩子在老家上学,妻子本来和他一起在苏州上班,后来为了照顾孩子就回家了。而且他父亲去世前后请了将近一个月的假,当然这当中公司一直催他回来上班。
事后他既有对父亲这些年一个人在家里的愧疚,又有对家人的不舍。于是他在广东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从广东回老家很方便。
辞职时公司为了挽留他,薪资从8000加到12000,广东的单位给他的是9000,他犹豫过,最终还是离开了。
他在广东呆了不到半年回老家和同学合伙开了农业合作社,成了“农场主”。有政策扶持很快走有了盈利,而且他也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有时候你不走出熟悉的圈子去看看,不知道怎么能干什么,有机会也不敢抓住。
年纪越大越不敢离开这种心理越临近退休越严重。我有两个50+的同事就是这样,他们认为自己“解放”的那一天就是退休后,这之前无论多么难都要撑下去,自己无论如何不会主动离开。
一个几年前从采购经理岗位被调到仓库做仓管,后来又成了公司的司机,公司车队的队长,老板家装修时的监工。因为他老婆做保险,公司的车险由他处理,为了这个额外的好处,不论安排他什么工作他都去做。
另外一个,来公司10多年了,当年作为技术骨干挖来的,后来这项技术有几个人都掌握了,他就被调到各个分部去做基础工作。
这两个人当然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是他们不满公司的做法,都“任劳不任怨”,事做了,可是满腹牢骚,老板对他印象并不好。所以整天提心吊胆,经常打探有没有和他们有关的消息,一有风吹草动就担心自己要被辞退了。
对策:如果遇到这种情况,40岁是不是比50岁有更多的机会,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所以,不要拿年龄当借口,既然感觉到了危机,现在就开始准备。认为自己被时代淘汰了,把原因推给社会,既被动又消极。
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你可以想一下10年后,你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从现在该为此做哪些准备?
有些问题忍不了就比如我,职场工作15年,最后一份工作做了7年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开始进去时的HR主管,做到HRD。
工作有成就也有快乐,但也让我煎熬和压抑,7年多里,因为各种毛病做了4次小手术,明明身体的免疫系统已经告警了,依然没有决心离开。
想离职时我有各种便利、好处、这些年的积累都成了阻碍,但是因为会议多下班晚、出差多而对青春期的孩子关注不够成绩下滑、玩游戏这种情况出现就再也不想忍了。
对策:主业停滞找个副业做支点人到中年,自己的工作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再关注环境变化不断对知识进行更新补充就会多一些安全感,顶多升职加薪越来越慢,但是工作之余的时间也会变多。
我以前考建造师时报了一个老师的课,他当时在外企上班,但是自己也考证后来就兼职做培训,都是利用工作之余进行的。这两年考建造师的人越来越多,再兼职已经忙不过来,而且上班的年收入是三四十万,而做培训每年保守估计也有200万,所以辞职专门做培训了。
起步的时候可以利用现有平台的技术、信息资源去探索副业,也有经济保障,当副业收入超过主业,也渡过生存期、过渡期了就可以转成主业。
我个人的经历也比较认可这种做法,如果你辞职或没有方向,一想到下个月就没有工资了,肯定是不敢离职的。已经习惯了有人发工资的日子,这种心理上的害怕大于现实需要。
所以我辞职前已经和某个平台签订了协议,我可以通过他们接到职业规划的订单,想到离职也就有了底气。
你可以在职场试副业,有了一定收入就有勇气离开现在的公司。
蔡康永说过一句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也只好说“我不会耶”。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必须承认人生有很多事不能等也不能躲避,困难越早攻克越好!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在进入中年以后,变得反思、内省、老练持重。超负荷工作常让人感到精力透支,生活无趣,即产生“停滞感”。而且随着技术快速迭代,不去探索新的职业领域,人就越容易进入职业发展高原期。
越是技术落后,信息闭塞,发展“停滞感”感出现的年纪会越早,又有人不到35,有人40岁后才有感觉,也有人一直跟得上时代,主动去适应、学习、探索来避免危机出现。
职业规划建议:
对现状进行评估,找到核心竞争力,和可以利用的资源;想一想自己未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核心需求是为了挣钱还是学一种技能?如要创业,从自己了解的行业找找机会,也主动了解新的行业;除了工作和事业,也培养新的爱好,兴趣将带给你新的圈子。三年前我就开始为换一种生活方式做准备,学习职业规划,学习心理学,学习社群运营,学写作,学习制作look,在平台上做兼职,回到学校读书……做的越多,你的想法被验证的越多,你的犹豫就越少。
不管你是创业还是换个单位继续上班,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既尝试可能的机会,又要主动创造机会,改变你现在关系网。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就不要期望不一样的未来,不敢你能做什么,想做什么,现在开始行动吧!
电视剧三十而已顾佳完美得不真实?
《三十而已》中,顾佳堪称是所有人眼里的完美女性:双商兼具、面面俱到、最重要的是,她能游刃有余地解决生活交给她的所有考验。
和许幻山共同创立了公司,并一手将“许设计师”打造成“许总”。公司遇到危机,顾佳果断进军太太圈,及时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许子言受到欺负,她以一打二,轻松迎击不落下风。看到女员工有意接近许幻山,顾佳给出了最体面的解雇方式,解决麻烦的同时也照顾了对方的颜面。
除了“兴风作浪”的姐姐们,顾学大概是这个夏天吹得最久最远的一阵风。无论是打理公司、御夫育娃,还是应对交际,顾佳都能做到TOP级体面,让所有人望尘莫及。
偷看手机上热搜、怀疑出轨上热搜、离不离婚上热搜,网友们时刻关注着顾佳的举动,生怕错过一处细节。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顾佳开挂式人生的背后,是超强的执行力。足够清醒,足够自律,顾佳活成了所有人理想中的自己。
一、坚守底线比明确目标更可贵
为了让许子言进入更好的幼儿园,顾佳让钟晓芹帮忙牵线,找到了住在顶层的王太太。王太太穿的鞋不舒适,顾佳便让王太太换上自己的鞋,一路小心翼翼地拎着对方的鞋。
直到王太太说了一句“你儿子是问题儿童”,彻底激怒了顾佳。作为母亲,她的底线就是许子言。她冷笑一声,丢下一句不求了,告诉王太太不是有钱什么事都能办得成的。
对公司大客户万总也是如此,许幻山得罪了万总,顾佳单独赴酒局赔罪。没想到万总醉翁之意不在酒,开始对顾佳动手动脚,这个举动让顾佳彻底翻脸,她宁可放弃这笔订单,也不愿在底线方面让步。
二、言传身教正确三观
幼儿园的某个孩子身患重疾发病,其他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惊吓就避而远之,纷纷要求这个孩子退学。
这些家长的冷漠让顾佳无法认同,她表态愿意让这个孩子留下来。因为不想孩子被剥夺接受正常教育的资格,也不希望许子言从小就树立歧视的观念。
正确的三观驱动着她宁可站到其他家长的对立面,也要对这种歧视行为进行反击。还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这个孩子被强退,那么许子言也会退学。
孩子三观的塑成更多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顾佳敢说敢当,非常slay了。
三、智斗绿茶干净利落
从一个小小的橘子就能发现公司女员工李可的不纯动机,“人间过绿器”绝非浪得虚名。发现端倪以后,顾佳并没有兴师问罪,而是跑了多家超市买到橘子,拿去请全公司所有员工吃。
借着送橘子的名义,顾佳顺便敲打李可,摸清对方月薪数额,语重心长地告诫李可“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工资才能涨得快”。
不光识茶技术一流,顾佳解决问题也是干净利落。被警告以后,李可依然不知悔改,继续在公司兴风作浪。顾佳不再容忍,请她单独谈一谈。
把辞职信递给李可,让她签个字,体体面面走人。几句话让李可气焰熄灭,纵然万般不情愿,她也不得不接受被开除的事实。
婚姻危机意识超前,解决问题雷厉风行,还说服了后知后觉的许幻山,顾佳一出手,从来就与众不同。
四、霸气手撕小三,潇洒转身走人
不一样的消费单据、异常的行为表现、遮遮掩掩的回话...种种蛛丝马迹都指向一件事实:许幻山出轨了。
如果说以上只是猜测,那么王漫妮亲自带顾佳看到了许幻山进入林有有的出租屋则是无声实锤。对林有有的小心机,顾佳可以视若无睹。一旦牵涉到许子言,就能直接引燃她的怒火。
当她得知林有有带走了许子言,怒火中烧,一个耳光扇过去,怒斥不知悔改的林有有“你要再敢动我儿子一下,你试试”。该刚则刚,该撕则撕,顾佳干得漂亮。
打完林有有,回到家顾佳面带微笑地提出离婚。没有歇斯底里,对于许幻山,她既不原谅也不怨恨,选择平静告别这段婚姻,潇洒转身是她留给自己最后的体面。
五、教科书级别闺蜜
王漫妮失恋,心情丧到极致。顾佳为她分析原因劝她清醒,并且给王漫妮私人空间让她冷静思考,再花时间陪伴,帮助她走出这个坎。
她陪王漫妮理发、练瑜伽,告诉她“任何时候都不能输了姿态”。真正的闺蜜或许就是这样,你不说我都懂,你回头我都在。
语言上敲打警醒,行动上贴心陪伴,顾佳在王漫妮最绝望的时候陪着她自愈,宝藏闺蜜情直戳人心。
对生活、对婚姻,顾佳都是迎浪而行,绝不退缩。所有轻松笑容的背后,都是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看似事事顺利,拥有“大女主”光环的顾佳,也会经历生活给予的重创,陷入陡崖式滑坡。
好在,顾佳有告别过去的魄力,有蛰伏蓄力的忍耐,有独自前行的勇气。三十而已,顾佳的人生,刚刚启航。
商丘学院怎么样?
很客观的评价一下商丘学院,不黑不吹,完全客观:
优点:1.校园环境不错。商丘学院在校园环境上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大概两千亩的校园面积,有湖,草地,还有小动物,整体环境不错,看起来还是像是一个大学。
2.学费相对便宜。在三本院校里面商丘学院学费相对便宜,一万多一点的学费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很多的三本院校要便宜很多。
缺点:1.校园外环境很差。商丘学院处在商丘市平台镇,门口的公路是商丘到虞城县的公路,每天各种大型车往来,尘土满天飞,学校周边基础设施很差,垃圾比较多。
2.以盈利为目的学校。商丘学院是春来集团下面的私立三本院校,是原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学校盈利目的极其明确,住宿费比较贵,学校周一到周五是封校的,是不是很奇葩,大学封校,把学生全部圈在学校里面,只能在学校里面消费,而且学校里面的食堂都是承包制,学校跟承包商要的价格比较高,所以这些价格就全部放在了学生的身上,超市是学校自己开的,各种东西要比校园外面贵。而且学校里面竟然会有一个奇葩的学院----中专学院,全部都是最差的初中生,这个学院各种乱七八糟的学生,打架闹事,很平常,为什么会招中专的学生呢,因为国家每年会给很多补贴,学校完全不顾这些学生是否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氛围,只要有钱,其他的都不重要。
3.管理水平低下。学校的管理层基本都是跟老板有亲戚的人,例如老板的儿子在学校里面是老代表董事长的老大,老板的妹妹是副校长,掌握着实际的大权,例如财政、人事等。要不就是前几年毕业于华豫学院的早期毕业生,甚至有很多是原来管理高中的人,所以学校才会出现各种奇葩的管理措施,例如,周一到周五封校,你见过大学封校的吗?
4.学校的基础设施残破。学校挣的钱并没有投到学校的建设以及学生的身上,都被挪到春来集团的账户里,所以学校的基础设施残破,破旧的大礼堂,破旧的宿舍,破旧的多媒体设备,等。
5.文化的沙漠。商丘学院跟高中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高中的学生学习,而商院的学生基本不学习,图书馆基本没人去,学生的各种活动几乎搞不起来,因为没有资金,学校也不支持,学校封校也不可能拉外联。
创业又找不到方向?
自由职业是从打工到创业之间的一个非常好的孵化期、降落伞、缓冲垫,做自由职业风险很小,最大的成本就是投入自己的时间,如果你没有经历一个成功的自由职业者生涯直接去创业,硬着陆的风险会非常大,可能会死的很难看,因为从概率统计来讲,第一次创业就成功的比例是很低的,真正成熟的创业者,没钱也能把生意做起来,反之多少钱都烧不旺一个项目。
自由职业,Freelancer,美国有5000万自由职业者,中国目前可能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但未来一定是一个趋势,因为真正有实力的员工越来越不愿意固定的打卡坐班服务固定的雇主,无论时间和收入,自由职业都更有吸引力,渐渐的九零后会成为中坚力量,他们更是渴望自由的一代,所以自由职业未来在中国一定会得到蓬勃发展。
本人已经做了近十年的自由职业者,我敢保证一旦你进入自由职业的状态,我相信你再也不可能回去打卡上班了,但凡过得去,哪怕企业开双倍薪水你都不会为之所动。
自由职业者简单的说就是你能提供某个领域的专业服务,以个人兼职或外包的方式为多个客户、雇主提供服务,不打卡不坐班不固定服务特定雇主。
我最早在央企工地上修路,就是太不自由,所以毅然决然的裸辞了,通过自学互联网相关技术,进入网络公司工作了五年,积累了该领域所需的技能、经验、资源,就是在31岁那年辞职回家开始做自由职业者的,提供我在网络公司所做的服务,包括网站建设、搜索引擎优化、软文营销、社交电商……全流程互联网运营服务。
从一个客户开始做起,每年多开发一家新客户,稳定保持3-5家客户,月收入也从1万多一路增长到两万多、三万多、五万多,直到2017年年收入突破100万,2018年上半年我的企业服务费加在线教育平台创收已接近100万。
2017年下半年开始做自己的在线教育项目,目的就是复制分享我近十年来做自由职业的经验、知识、资源,包括如何开发客户、如何谈判、以及执行所需的技术,其实技术很简单,因为是偏向策划、营销、运营,都是借助现成的可视化软件系统,不需要一句代码,所以家庭主妇都能学会,但流程比较繁琐,需要坚持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从春节开始已经招募了370多人,其中很大一批人都改变了自己的职业状态,月收入从几千块增加到近两万块,重点是时间比全职时更自由,其实每一个职场人士,除非你有非常漂亮的履历和能力,否则过了30岁就该思考未来职业发展的问题了,不然很快就面临晋升瓶颈、收入天花板、竞争力下降、被迫边缘化等中年危机问题,如果等老板跟你谈转岗或下岗的话题时,那就狼狈了,职场就是这样,要么你始终主动学习和进取,保持核心技能的竞争力,远远甩开边缘化的风险,要么就会每况愈下,不停的换工作,一份不如一份。
自由职业者的任务就是先养活自己,实现这个目标后基本上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盈利点,然后再复制就行了,几乎没有失败的风险,因为是深度了解,驾轻就熟了。一个项目如果连自己这点都做不到,更别说开店开公司养活一帮人!所以我们身边有很多不想上班然后就去开个店、搞个公司创业,几个月时间输个精光灰溜溜回去更加老实的上班了,人生的心气儿、傲气儿折腾不了几次就熄火了,再也不敢谈创业了。
所以我强烈建议年轻的职场人士,在三十岁之前千万别混日子,不要看米下锅,认为老板给多少钱你就做多少的事,把一个有前景,有发展潜力领域内的资源、经验、人脉、商业模式内化到脑海里,学习并掌握一门长期核心技能,为而立之年之后创业积累能量,韬光养晦、待时而动。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长度都大同小异,不可再生,但别灰心,因为有个奥秘就是时间是可以复制的,如果你在一个单位工作,朝九晚五挣工资,基本上你就放弃了实现被动收入和复制时间的可能,你的时间越卖越少,总感觉工资不够用,因为年龄越来越大,但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年危机就是这么产生的。
如果你能接一份兼职,等于你的时间复制了两份,你可以赚两份钱,如果你能同时兼职服务五家公司,那么你的时间商品就复制了五份,卖给不同的公司,挣了五份钱,这就是自由职业实现的阶段性的复制时间商品的效果,但这只是阶段性的,因为你很难同时服务几十上百家客户,因为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你的客户也是有限的、收入也必然是有限的。
你必须打造自己能够复制并重复销售的劳动成果,比如一个软件、一本书、一首歌、一个排名和访问量自动增高的网站、一个粉丝自动针对的公众号、自媒体,任何工作一次能重复销售的项目……一旦你拥有了这个,你才算真正实现被动收入,钱就会像自来水一样哗哗的流进你的账户,当你的钱多到可以投资优质资产、优质项目、优质团队后,真正实现钱生钱的时候,才算实现真正的人生财务自由,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
你很难从一个打工者迈过自由职业、迈过创业直接进入投资人的的梯队,因为资本不是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相比资金,技能、经验、人脉、资源的建立更需要时间,商业模式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清晰可见的,所以成功者可能不足万分之一,许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财务自由的概念,但财务自由仍然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因为实现财务自由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长和成熟的的过程!
不管你是就业、做自由职业还是创业,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蓄能过程,正所谓厚积薄发,你都没有积拿什么发呢?其实做出创业的决定很简单,找到创业所需要的资金也不难,这就像一个优秀的自由职业者,越是不想上班越多职位邀约,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钱根本不是问题,有的是有钱人在找摆谱的人和项目,所以投资自己、提升自己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