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移防意味着什么,服役五年的大学生士官怎样才能进体制内?

2023-07-12 16:35:04 63阅读

部队移防意味着什么,服役五年的大学生士官怎样才能进体制内?

古道铠甲,军旅二十余载,如今已转身离开。对于过往和现在,有些许的感知与收获,和你共同分享!想了解军营、职场的有关话题,请关注本人头条号。

题主的问题:服役五年的大学生士官怎样才能进体制内?

部队移防意味着什么,服役五年的大学生士官怎样才能进体制内?

我的回答:服役五年的大学生士官,尚未达到政府安排工作的服役年限,如果此时退役想要进入体制,唯有通过考试。

一、参加公考,成为公务员

公务员属于行政编制,标准的体制内职业,但要想成为公务员,唯有通过公考。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规定,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可以报考定向考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职位,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共享定向职位计划。

(一)今年各地招考退役大学生士兵的相关新闻:

1.6月3日,湖北省发布省直事业单位2020年统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917名工作人员其中特别提到服役5年(含)以上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在折合成百分制的笔试总分上增加5分;

2.6月5日,福建省发布202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计划录用3724名公务员,其中,特别设立专门职位,退役大学生士兵可以报考。

3.7月2日,自治区公务员局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本次面向大学生退役军人计划定向招录124人。从招录机关看,均在乡镇人民政府和乡镇(街道)机关;从行业分布看,绝大部分集中在从事人民武装工作。

(二)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公务员,有五个要素要清楚:

1. 关于学历:

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夜大、电大等)毕业生取得毕业证后,符合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的,均可以报考。

2. 关于基层工作经历

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3. 关于年龄

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的人员,符合报考年龄规定。广西此次的定向招考,放宽了年龄的限制,即可适当放宽至40周岁以下。

4. 关于报考职位

根据自己实力,要量力而行,在招考职位中,性价比较高的职位,竞争自然激烈,这一点要有心理准备。

5. 关于服务期

根据《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录用乡镇公务员在乡镇机关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如果事先不知道相关规定,如果没有工作满最低年限辞职,会记入考生档案,限制五年内不能再次参考。这对个人将是莫大的损失。

二、参加军文考,成为军队文职人员

(一)报考文职,实现进入体制的“曲线救国”

公务员岗位是出了名的“铁饭碗”,但如今是千军万马经过独木桥,公务员的上岸率是一年比一年低,竞争难度是一年比一年大。

而报考军队文职,竞争压力变小,军队文职平均竞争比是1:15,而国考平均1:85。

(二)关于文职人员的身份属性定位

通过比较文职人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合同管理暂行规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合同管理暂行规定》,可以看出,军队文职其实就相当于事业单位拥有事业编的正式工作人员。只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解除和终止聘用合同方面,军队文职人员具有特殊的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移防或者编制精简、被撤销。

(三)关于文职人员的待遇

1. 工资待遇优厚,工作岗位稳定

2. 社会保险充分,医疗保障优越

3. 住房补贴优厚

4. 与军人相似的福利抚恤

(四)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军队文职,可以享受加分的政策性照顾。

1. 加分范围:服役年限满5年以上且被评为优秀士兵或者获得嘉奖以上奖励的退役优秀大学生士兵

2. 关于学历: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报考在艰苦边远地区、岛屿的岗位,以及特殊岗位可不作全日制要求。

综上,服役五年的大学生士官有两条途径可以体制,但都需要通过考试!

不是大学生身份入伍的士兵,也可通过服役期间取得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文凭,一样可以参加公考,切莫因此失去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

关注古道铠甲,一起聊聊职场和军营那些事儿!

防护的防怎么组词?

防护的防组词,例如:

布防 [ bù fáng ]布置防守的兵力。

移防 [ yí fáng ]在某地驻防的军队移到另一地驻防。

防贼 [ fáng zéi ]不遭被盗危险的;抗盗贼的。

防微 [ fáng wēi ]在错误或坏事刚萌发时,就加以制止。

以防不测 [ yǐ fáng bù cè ]防:防备;测:预测。用来防备不曾料想到的事。

防区 [ fáng qū ]防守的区域。

请问什么是军事运输?

铁路军事运输,是指军队利用铁路运输工具,输送军事人 员和军事物资的行动。其主要任务有7种:新老兵、部队训 练、部队移防、国防施工、大批干部转业、军队参加的抢险救灾 运输。

军事运输分3个等级:特殊运输,重点运输,一般运输。

老人写个人回忆录有必要吗?

老人写回忆录有没有必要?这个还是要分人,如果一生只是一个平凡的百姓,人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那么没有必要写回忆录,因为文字类的东西需要有人分享,需要传承下去。

有幸,我的祖父就是有必要写回忆录的那一类老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而且他的回忆录也是我当年设计的封面。

老人的前半生确实是在血雨腥风当中度过,他的回忆录不仅仅代表了个人的生平,更记录了他所指挥部队的战斗历程。

下面就是有人整理过老人口述和回忆录当中,有关他所在部队在抗美援朝当中的事迹。

内蒙古部队广大指战员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踊跃报名,积极要求到朝鲜前线参战。骑兵第3师23团于1951年4月,经上级批准,改编为东北军区直属炮兵第1团,后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210团,配备我国刚刚试制成功的新式武器——506式火箭排炮,在团长李海涛的率领下,于是年10月份,分3个梯队乘火车驶往丹东,跨过鸭绿江,连续行军390多公里,按预定时间到达了朝鲜的金川。

根据上级命令,该团配属43军进行机动防御作战。1951年12月,为了摸清506式火箭炮的战斗威力,决定由二营营长伊翔臣率领5连参加反击281.2高地的战斗。5连接受任务后,依托野战阵地,在火力急袭阶段,连续打了6个齐射,摧垮敌人2个连及迫击炮阵地,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战;同时掌握了火箭排炮的使用特点和战斗性能。这是内蒙古部队出国后的第一仗。

1952年5月,该团配属38军进行坚守防御。

1952年6月,敌军为配合开城谈判,给我施加压力,在我军正面调集重兵、飞机,军舰也活动频繁。为粉碎敌军进攻,步兵38军按照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意图,确定对394.8及281.2高地进行战术反击,首先打击伪9师,而后打击美3师及14师。经过两个半月的紧张准备,于10月6日开始总攻。炮火准备阶段,该团1营加强5连向394.8高地的1~15号目标进行5次火力急袭,2营5连向281.2高地实施2次火力急袭,将敌之防御设施地雷、照明雷,铁丝网、悬垂手榴弹等,给予严重破坏,并摧毁了敌人8号碉堡群。

外蒙古军也来参战了

从10月7日至11日,在美伪敌军向我占领的281.2、394.8和360高地进行反扑的激烈战斗中,炮团发挥了极大的予敌杀伤作用。8日,当敌人分多路向我固守的394.8高地反扑时,炮团以12门火炮进行了14次火力反击,第一次齐射就消灭了敌人1个连。9日,敌人向我360、394.8高地方向反扑,炮团集中3个连的火力向4~16号目标实施火力袭击,摧毁了敌人11个掩体。11日,敌人又分多路向我394.8高地组织进攻,并对该阵地主峰形成半包围之势,威胁着主峰阵地的安全。坚守主峰阵地的步兵只剩下9名同志。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炮团根据射弹散布情况,在地图上量出平均弹着点和最近弹着点,酌情修正设计密位,1营迅速集中火力连续打了2个齐射,而后继续向5、6号目标及其以南地域进行火力袭击,断敌后路。经过激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的战斗,保住了主峰阵地。坚守主峰阵地的步兵来电话激动地说:“最亲密的炮兵兄弟,你们打得好!打得准!”

这一天的战斗紧张激烈,用密语联系来不及时,就以蒙古语代替密语指挥作战,为此敌人造谣说:“外蒙古军也来参战了……”

火箭排炮每次发射之后,敌炮火、飞机都集中火力袭击我炮兵阵地。炮团高机连勇敢、机智地对空作战,先后进行了70余次对空射击,共击落敌机4架,击伤9架。

1952年12月末,38军担负了西海岸反登陆的作战任务。炮团奉命到玉井里、龙山一线执行任务。主要在112师海岸防御地带机动,并与137师保持长途联系,做好随时支援战斗的准备。

经过3个月的紧张准备,炮团克服了天寒地冻等重重困难,完成了各项反登陆作战的准备,从而彻底粉碎了敌人从我军侧后实施登陆进攻的企图。

集体功臣单位

1953年5月9日,炮团接到命令,移防中线,参加夏季攻势。部队到达目的地蒲洞店里村后,团长李海涛带领10名同志到紫霞洞9兵团领受了作战任务。

兵团决定炮团团部率1个营配属23军,另1个营配属24军,参加战术性反击作战。

6月10日黄昏,炮团配属23军、24军开始反击。11日凌晨,1营2、3连向381东无名高地反扑之敌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反击。在兄弟炮兵部队密切配合下,击退了敌人11次疯狂反扑,歼敌400余人。傍晚,敌以5个连的兵力,配合7辆坦克,正在松内洞地带集结时,1营集中火力打了6个齐射,配合师、团炮群歼敌半数,并烧毁敌人大量军用物资。

30日,敌人1个连由石岘洞向281.2高地主峰增援。2营5连在翌日凌晨向360及300东西山脚打了3个齐射,歼敌80余人。在5、6月份,炮团共歼敌700余人,击毁敌汽车19辆和众多物资。

7月上旬,著名的金城战役开始。炮团1营配属24军于13日夜支援步兵72师、74师向以537.7高地西朱字洞南山为中心的伪首都师、伪9师展开突击。2营先于6日支援步兵73师向281.2高地伪2师32团2营进行了猛烈的突击,造成了美7师措手不及。

尔后,该营6连以7门火炮支援67师向石岘洞北山及东山美7师2个连阵地进攻。2连在敌炮火严密封锁下,往返机动作战,多次变换阵地,尤其是6连,6次转移阵地,在9个阵地上灵活机动,突然猛烈地对敌15个目标进行了压制射击。当敌人以多层火力阻击我冲锋部队时,6连以7门火炮向敌配置有30余门迫击炮阵地和334、346.6高地的敌火力点进行猛烈射击。炮击后,该点火力始终未能复活,从而使我步兵以较少的代价占领了阵地。在反复激烈的争夺战中,步炮兵密切协同,全歼了守敌,并俘获美军17人。

7日,当敌反扑时,2营5连以短促突击的手段杀伤敌人,击毁敌汽车4辆,敌步兵大部被歼。多次惨遭失败的敌人又于8日夜出动2个营的兵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分多路向两个山脚增援。5连以猛烈的炮火压制敌人的增援部队,共打了3个齐射,歼敌274人。在注字洞南山及杏亭北山战斗中,炮团2、3连以7个齐射,摧毁敌碉堡7座、铁丝网8道,破坏了60米地段的雷区,支援步兵顺利占领了阵地。敌前后进行了14次反扑,均被我炮火击退。

炮团在配属4个军的作战中,发扬了英勇顽强、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充分发挥了我国自造火箭排炮的最大效能,有效地支援了步兵的战斗力,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给伪9师、伪3师、伪首都师、美7师、美3师及法国营以沉重打击。炮团除和兄弟炮兵共同歼敌6个连,摧毁战车7辆外,单独歼敌3个营、2个连,共计歼敌2125名,摧毁迫击炮30余门、迫击炮阵地1处、汽车19辆、30和50重机火力点3~5处,烧毁敌弹药、汽车仓库各1个,击落敌机4架,击伤9架,并烧毁敌人大量军用物资。

赴朝作战2年多,炮团处于配隶属关系多,任务重,调动频繁,时间仓促,运输力缺乏,火力支援范围大,加之在异国作战,人生地疏,语言不通,地形道路不熟悉,困难之大,环境之艰苦,可想而知。但炮团全体指战员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完成任务,并付出了重大牺牲:优秀共产党员庄自臣3次身负重伤,左臂被打断,眼球被打出,仍不下火线,继续坚持战斗而光荣牺牲;二营营长伊翔臣为摸索国产火炮在战火中的使用规律,坚持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而光荣牺牲……

在赴朝作战中,炮团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部队先后涌现出11个集体功臣单位,123名英雄模范。24军授予炮团1营“集体功臣单位”的荣誉称号,送给他们的锦旗上写着“英勇顽强,及时准确”8个大字。

一批批战马送到朝鲜前线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内蒙古骑兵部队为支援前线,同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57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向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乌兰夫同志提出,要从内蒙古给朝鲜战场的志愿军购买一批军马。乌兰夫同志当即表示把内蒙古骑兵部队的乘马先送去,然后再从牧区购买新马,并由内蒙古骑兵部队负责训练。周总理非常赞赏这个主意,说这是表达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和内蒙古部队支援抗美援朝心愿的具体行动。

运送和调教军马的任务下达后,部队首先把自己心爱的战马一批批送上驶往朝鲜前线的列车。这些战马是骑兵战士的无言战友,在解放战争中,他们一同出生入死,转战南北,同甘共苦,相依为命,一旦分手,人马偎依,恋恋不舍,马嘶人泣,甚为感人。

送走战马,调教新军马的任务随即开始。根据战场上的需要,国家又从内蒙古牧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购买了大批生马(俗称草马)。接送、调教由内蒙古骑兵部队负责。这是一项既艰巨而又危险的任务,有不少同志在完成训练军马任务的过程中造成终身残疾。调教军马在一个时期中,成了内蒙古骑兵部队的主要任务。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调教出完全合乎要求的军马,及时送往朝鲜前线,干部战士群策群力,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创造了不少训马工具和方法。战士们不怕严寒酷暑,不畏伤痛致残,按照要求,整天和这些野马厮守在一起。就这样,他们日复一日地坚持训马,仅一个团就调教运送军马5000匹。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内蒙古骑兵部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被称为七年战争揭幕战的罗布西茨战役?

罗布西茨战役发生于1756年10月1日,是七年战争欧陆范围内的首场大规模战役,战役以普鲁士人的胜利而结束,下面让黎塞留的野望来为大家介绍一番(如有错误、疏漏之处还望指出。勿喷)

背景

自腓特烈二世于1756年8月29日对奥地利和萨克森不宣而战后,普鲁士先发制人的行径令尚未准备好的萨克森和奥地利一时处于下风。而萨克森方面由于军事上的不利,其军队败退至德意志东南边陲的皮尔纳自由邦,在两座古城堡——易北河畔的国王城和魏塞尼兹河畔的索能斯坦进行最后的抵抗。由于攻坚战并非普鲁士人的长项,所以普军并未对萨克森人进行全歼。

腓特烈的唯一目标就是在俄国和法国加入战争前击败奥地利,迫使其退出战争,如此俄国和法国便失去介入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的动力。而被围困的萨克森人则成为了腓特烈引诱奥地利人出动的棋子。

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准备

奥地利方面为了保障自身在德意志的威望,也为了遏制普鲁士人野心,因此在9月14日于维也纳紧急拼凑出一支约为3.5万人的援军。由马克西米利安·尤利西斯·冯·布劳恩指挥。9月20日,这支军队向波西米亚进发。当腓特烈得知冯·布劳恩的援军出动后,只留下部分军队继续围困萨克森人,自己由德勒斯登的兵站启程往罗波西兹挺进,打算在此迎击奥地利军。 由于腓特烈也得知奥地利军另一支约三万人的兵马近在咫尺,由意大利的名门贵族皮克洛米尼公爵率领,可能会赶来与冯·布劳恩会合。所幸,目前由于施维林军团在莫拉维亚境内大搞破坏的牵制作战,使得这支奥地利军迟迟不敢抽身加入。但是一但当奥地利军结合完毕,届时将成为七至八万人的雄厚大军。因此,不论如何都要在两军会合前先行迎击,击破或使其中一方丧失战力退却才行。

9月30日,奥地利军的前卫队在走上572公尺高的罗波许山(Berg Lobosch),往西方去的道路时,与埋伏的普鲁士军发生交火,遭到了一面倒的袭击,因此狼狈地败退。因此,冯·布劳恩元帅立即下令全军备战,稍微后退寻找适合的列阵点展开横队。他很清楚正面仰攻普军据有良好防御位置的罗波许山是不可能的,因此便后退到易北河畔的罗波西兹镇,背水展开了阵式。冯·布劳恩将他的右翼交给其次子约瑟夫·尤里西斯指挥,其部置于背对易北河与小镇的防御位置上,至于其左翼则布阵于易北河分支出来的艾格河东岸,倚托易北河在秋季的干河床作为天然的胸墙掩护。在这一刻,冯·布劳恩元帅手中握有26500人的步兵、7000名的骑兵。虽有良好的防御位置,但由于左右两翼的部队会遭到艾格河的分断,因此他在中央位置、拥有可渡河之小桥的罗波西兹镇前方怖置了他的本队坐镇,用意是希望确保战线的平整、调度兵力的机动性和右翼部队的退路。为了要不被普军发现,老练的冯·布劳恩元帅把他的本队阵地于半夜里悄悄地筑好,移防了约4000人的斯洛伐克步兵进入这座阵地。

而在西面,经过早上埋伏战后的普鲁士军于山腰上的小村庄拉多兹(Ladositz)设营怖阵。腓特烈所带来的部队人数虽只有奥地利军的六成左右,但是却具备超过这个数字之上的战斗力。这是因为腓特烈的两万五千人部队中拥有一万名的庞大精锐骑兵单位,以及40门12磅加农炮、20门曲射野战炮的强大火力。 尽管如此,腓特烈还是决定将他的骑兵居于次要的牵制功能,这个数量与地形还不足以让普军骑兵发挥决定性的关键因素。腓特烈本回决定亲自统领中路的本队,让费迪南德亲王指挥普军右翼的佯动队;布伦瑞克公爵奥古斯塔·威尔翰(August Wilhelm, Herzog zu Braunschweig-Lüneburg)指挥其左翼的六个步兵大队约五千人兵力,以迂回的方式砸在奥地利军的右翼侧面,作为他的关键性一击。 在两军趁夜作出了最后的怖署后,9月30日在寂静中结束了。天空乌云密怖、湿气笼罩;10月1日,作为七年战争开幕战的罗波西兹会战即将爆发。

战役过程这一天的凌晨4点左右,腓特烈被侍臣在他先前订下的时间唤醒,稍为梳洗并换上戎装后,下令各部队停止宿营,进入临战态势。由他亲自带队的中央军禁卫骑兵开始以小碎步向奥地利军的阵地悄悄地前进,背后则是两万五千人正在从山上展开的队列。 只是出乎腓特烈意料之外的,在距离敌军主阵地应该还有1公里处的斯洛维次(Sullowitz)北方道路上,于视线范围内不到五十码处的距离,遭遇了斯洛伐克步兵在夜里筑好的防御阵地。这群尽忠职守的斯洛伐克人当下辨识出那是普鲁士的军旗,于是便朝菲特烈的队伍开枪。腓特烈本人虽在枪林弹雨中未受伤,但他马上察觉战场情况已经发生改变,因此派出了骑兵的强袭侦搜队渗入奥军阵线,试图掌握最新的战场情势。在审视过战场的情况后,腓特烈意识到罗波西兹村前的这道土沟将会成为他的致命伤。如果不先夺取斯洛维次、击溃村北的防线,即使迂回队击退北方的奥地利军,也只是让他们退后到一处更好的防御阵地而已。这里就是战场的支撑点───如此判断的腓特烈,召来了禁卫军团司令汉斯·冯·布鲁曼陶,要求他把主力的骑兵队和掷弹兵队从预备位置移往南翼,并且尝试夺取斯洛维次镇。于早上七点钟左右,浓雾在日照下散去,普鲁士以禁卫掷弹兵大队为先导,朝斯洛维次展开了第一波的攻击。冯·布劳恩元帅的反应则是推出大炮来,击散了普军掷弹兵的冲锋。

发现普鲁士部队把主力重心移往南侧的冯·布劳恩,将他的骑兵安静地移至北侧易北河畔的干河床内,打算绕过罗波许山奇袭普鲁士空虚的左翼。然而,这支骑兵在迂回中遭遇到了布伦瑞克公爵指挥的普军迂回队,双方在密林间爆发激战后,普鲁士步兵付出了八百人伤亡的代价击败对方,奥地利骑兵被溃散而被赶出战场。不过,冯·布劳恩直到下午前都不晓得这场遭遇战的发生。

上午十一点至十二点左右,普鲁士军在炮兵掩护下,冯·布鲁曼陶将军带领禁卫骑兵发起第二回进攻。这一波攻击同样的失败了,冯·布鲁曼陶本人也因喉部遭弹丸击中而落马昏迷,被部下抬回本营,菲特烈闻后脸色大变,下令中止第二波的冲锋,并召集部将进行紧急军议。据信这场军议,除了已经走到不晓得多远处的布伦瑞克公爵以外,其它位阶在将级以上的普军将官都参与其中。菲特烈在会议上首度表示了退缩的意思,他认为奇袭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再这样下去,除了白白消耗兵力以外,实在是别无用处;不如让普军退却到稍微西方的位置,与更多普军会合后再前来攻击奥地利部队。然而,斐迪南·冯·不伦瑞克亲王却直谏否定了腓特烈的想法,他主张奥地利军可聚集的兵力比普军更多,且一但让奥军越过易北河之天险,就很容易让他们绕道解除皮尔纳之围,如此一来将使18000名萨克逊军加入战场,实为不智之策。与其退出战场,倒不如将错就错,继续加强对南翼的攻击力道,吸引奥地利军抽调人手进入南侧阵地而使北翼稀薄,期待普鲁士迂回队出现的时机再一口气发动总攻。腓特烈在费迪南德的鼓励与建议下恢复信心,并下令齐腾的贝欧斯龙骑兵团回到罗波许山的森林里待机,调动炮兵与步兵来到南侧对斯洛维次发动规模更大的佯攻。

冯·布劳恩元帅因为担心前线失守,而不断地抽调左右两翼的部队来加强中央,这使得已经少了骑兵的易北河侧奥军兵力更加稀薄。下午两点半左右,天空开始打雷,随即下起了豪雨。从早上开始就一直被湿气笼罩的大地被雨水所刷洗,战场陷入一片雨蒙蒙的状态中。双方士兵的火器使用都忽然受到了极大限制。约瑟夫·尤里西斯忽然听到身旁极近处传来了哀嚎声与杀声,这才惊讶的发现,约4200名普鲁士步兵从战场北方划了一道大弧形,绕进干河床内,然后布伦瑞克公爵下令士兵呐喊、发动白刃战。等到他发现的时候已经太迟,刺刀战的声音远比枪击战要来得安静许多。为了持枪时轻松一些而卸下刺刀套筒的奥军步兵,瞬间就因无力还手而陷入了遭到屠杀的绝境中。虽然约瑟夫伯爵公子尝试使惊慌的部队恢复秩序,但这种可能性很快就随着普军步兵侵入奥军帐篷、约瑟夫被杀而化为泡影。将领死后,北翼奥地利军发生了彻底的崩溃,他们惊慌地往南方逃走,也有数百人因跑错方向而溺死在河水上涨的易北河里。

下午三点钟左右,原本随着普军进攻失败数次而显得越加自信,准备着手给予疲惫不堪的普军逆袭的冯·布劳恩将军,此时则遭到了全然的震撼。普军的这波奇袭打碎了奥军的右翼,他手头上目前没有可以挽救这个失败的预备队,这意味着中央与左翼战线的侧翼将会直接暴露在普军迂回队与本队的夹击下,从坚强的阵地一转而成为汁多味美的凸出部。在仔细评估了战场的状况后,冯·布劳恩将军不改其保守的为将本色,下令收拢其左翼、中央的部队,抛弃难以携带的辎重与大炮,其部队全数撤回易北河以东,不让普鲁士军捕捉到其主力的侧翼。于是,在这场令所有枪声与炮声都静止下来的豪雨中,奥地利军留下战败的果实,以及主帅之子的尸首,离开了罗布西兹镇。会战于当日下午宣告结束。

后果

此役,普军与奥军都各损失约三千多人,普军的伤亡主要来自会战初期进攻南翼斯洛维次村的损伤,奥军主要伤亡则来自他们在北翼的损失;就数字上看双方算是扯平手的状态。但是,从战略上来看,奥地利军试图解除皮尔纳之围的努力失败了。而且,丢失大量给养、辎重、火炮,事实上已经使得这支三万余人的大军失去了续战的能力,冯·布劳恩所指挥的军团在撤退后很快就放弃了任务,退入冬营补充先前遭普鲁士军俘虏的粮草。 所以这场会战的战略意义可以这么看:以损失三千将士作为代价的普鲁士军,成功地瓦解了一个奥地利军团的进兵,使其延后到翌年才能回到战场。这意味着奥地利在1756年以内都无法夺还失地,普鲁士军得以从容收割波希米亚与萨克逊的秋收。这争取到的时间与资源对日后普鲁士的战况有多大的影响,我们很难估计。

这也连带导致皮克洛米尼公爵的奥地利军团相形之下任务更加吃重,他们得拆出一半的兵力来同时防范腓特烈和施维林的攻击,这也令1756年的战场形势对普鲁士从潜藏着危机转为安全的局面。 从整体来看:罗布西兹会战为普鲁士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而仅以对手六成的兵力就能使其退兵,实在不能不赞誉为战术的胜利。除了天气对普军一方非常照顾之外,布伦瑞克公爵的迂回作战实为本回胜利的关键性要素,而费迪南德对腓特烈的信心加强,也是很重要的意志因素───倘若冯·布劳恩有足够的意志力,在罗布西兹镇上重整阵势与腓特烈继续僵持下去,更有可能的下场是腓特烈最后会因兵疲力尽而自动撤退。不管怎么说,普鲁士军透过罗布西兹一战达到了其目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