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的内容,你见过最极端的女人什么样?
党性修养的内容,你见过最极端的女人什么样?
丈夫正在熟睡,妻子烧好一锅热油泼向他,一声惨叫,丈夫疼得满地打滚,随后跑到卫生间一头扎到了一桶备用水里,夫妻俩9岁的女儿全程观看了这一切。
一夜夫妻百日恩,丈夫究竟做了什么事?妻子为何要如此极端,不惜对枕边人下狠手?欲知事情内幕,请您认真往下看!
上世纪90年代,四川女孩王瑞,为了改善家中贫困的生活,被迫辍学去南方打工。
带着对未来的迷茫和憧憬,王瑞坐在开往广东的列车上,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王瑞是个不幸福的女孩,爸爸好赌成性,性格暴躁,从她记事起,就经常看到妈妈被他暴打。
软弱的妈妈不敢对抗丈夫的暴力,就把所有者怨气都发到了王瑞的身上。
得不到父母的爱,王瑞的童年充满了孤独和忧郁,也极度的没有安全感,父母的婚姻带给她的阴影,让她曾发誓一辈子不结婚。
然而在打工期间,王瑞常常会被父母催婚,让她烦不胜烦,为了摆脱父母的唠叨,经人介绍,她认识了一个福建的小伙,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小伙带她回到了福建老家。
小伙是个渔民,表面看起来性格沉默寡言,两人结婚后不久,他的真性情就显露无疑,不仅不懂疼爱王瑞,还动不动对她拳打脚踢。
在丈夫身上,王瑞仿佛又看到了父母的婚姻和生活,她不愿意一辈子这样过下去。
就在这时,耿涛出现了,他不仅人帅气,会甜言蜜语地买各种小礼物哄王瑞开心,还把好吃的饭菜喂到她的嘴里。
耿涛的好,让从小缺爱,又遭遇婚姻不幸的王瑞,感到了别样的温暖。
两人很快和自己的另一半离婚,然后同居在了一起。
就在两人同居期间,王瑞听到耿涛的朋友说,耿涛曾打他的原配妻子很厉害。
带着担心,王瑞问耿涛:“既然你能下狠手打你前妻,将来会不会也打我?”
耿涛一把抱住王瑞承诺道:“放心吧,亲爱的,我是真心爱你的,如果我真的有一天很生气,忍不住了,就是打墙壁,也不会打你的。”
可惜,这个同样带着家暴基因的男人,真的在两人一次闹矛盾后,自己在墙壁上把拳头打到出血,也许是尝到了疼痛的滋味,之后的拳头,就重重地落到了王瑞身上。
父亲是个家暴狂,前夫是个家暴狂,现在的丈夫仍然是个家暴狂,王瑞只感到命苦,她不敢再言离婚,一是觉得离婚后孩子可怜,二是怕自己今生根本就遇不到一个性格温婉的好男人。
在一次次挨打,一次次妥协中,王瑞和耿涛生育了两个孩子,夫妻俩的感情却越来越冷。
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王瑞就发现丈夫出轨了,第二个孩子同样如此。
王瑞和前夫离婚时,已有了一个儿子,每次她去看儿子,儿子都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在她离开时,跟很远还不舍得离去,知道儿子不被后妈善待,她心疼又无助。
对于第二段婚姻,王瑞决定无论怎样伤心,为了孩子,她都不能再离婚,咬碎牙也要忍。
既然丈夫的举动让王瑞伤透心,王瑞也不再对他付出一点真情,由不再忍受,到和丈夫一样使用暴力。
丈夫回家晚了,她除了发脾气哭闹,还会摔东西,拿东西砸他。
夫妻之间就像一面镜子,你对我哭,我决不会对你笑。
为防止丈夫拿钱寻花心,王瑞把他的钱死死把住,丈夫一开资,她就把钱全握到自己手里,丈夫买任何一件东西,都要向她请示,问她要钱。
有时请领导或者同事吃饭,来不及了,耿涛就只能硬着头皮跟人家借。
为此,耿涛痛苦不堪地说自己活得不像个男人。但他同样不愿离婚,认为两个孩子是他的最爱,他不能因为离婚让孩子失去父母任何一方。
吵闹不休的生活,让王瑞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尽管如此,她的手机中仍然会不断收到的其它女人的骚扰信息,有的女人还把耿涛发给她的暧昧信息转发给王瑞看。
2014年7月10日晚上,王瑞带着孩子到公园散步,正好遇到耿涛和新换的小三在一起卿卿我我,难以承受之恨,终于把王瑞的怒火再次熊熊点燃。
待丈夫回家,她一阵怒斥后,说出狠话:“姓耿的,你不仁,别怪我不义,我会让你好看,我会让你死得很惨。”
对于妻子的威胁,耿涛不以为然,有道是捉奸在床,妻子只是怀疑自己出轨,又没抓到实质性的把柄,何况两人还有两个孩子,她能把自己怎样,于是心安理得地倒头就睡。
此时已是凌晨一点,看着满不在乎的丈夫,王瑞走进了厨房,她拿起一壶花生油,往锅里倒进半壶,看着冒气的油烟,端起来毫不犹豫地一股脑倒在了丈夫的头上。
王瑞后来说,自己之所以倒半壶油,是考虑到如果全部倒完,丈夫有可能被烫死,少倒点就可以好好整治一下他。
为了活命,耿涛先跳进一桶清水里降温,然后忍痛跑向医院。
耿涛的头部、脸部、以及上半身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到31%,医生诊断为特重度烧伤。
对于自己的行为,王瑞却认为,丈夫毁了容后,就不会再有女人去爱他了,他也会收敛了。
男人出轨固然不对,妻子也不能对她浇热油啊,实在过不下去了可以离婚,为何要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强行绑架在一起,然后做出不敢想象的极端之事呢?
其实,孩子在6岁到10岁之间,已能够完地感受到人的情绪波动和变化,很多时候,父母的暴力会潜移默化地传到孩子身上,夫妻之间,真为孩子好,就有话好好说,缘分尽时尽快分开,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切莫死死纠缠,后患无穷。
王瑞的父亲家暴母亲,让她的童年留下了阴影,可是对于自己的婚姻,让9岁的女儿亲眼目睹自己的暴行,孩子的心理不同样会受到冲击和伤害吗?
耿涛躺在病床上呻吟,王瑞因为要照顾孩子,还要为丈夫筹钱治疗,被法院判定为取保后审。
丈夫寻花问柳,不懂珍惜家庭,妻子忍无可忍对他实施报复,自己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就是走极端的代价!
南宁出过什么名人?
南宁,简称邕,有绿城、邕城、五象城之别称,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
历史悠久的南宁,曾涌现出一大批名人,诸如邓颖超、雷沛鸿、雷经天、莫文烨、卢绍武等。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邓颖超在广西南宁降生。父亲邓庭忠通过武举入仕途,成为南宁的镇台,母亲杨振德出身名门,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1915年,11岁的邓颖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直隶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邓颖超不仅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积极参与进步学生组织的进步活动。在活动中,邓颖超凭借过人的才华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很快就成为了学生组织中的骨干力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颖超和一批进步女青年成立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并担任演讲队长。也是在这期间,邓颖超和周恩来相识,最后还成立了觉悟社。1925年,两人在广州完婚。
因为革命事业,两人曾有长达五年没有时间见面。而革命成功之后,周恩来为了革命事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更是夙兴夜寐,没有一丝空闲的时间。但是,无论是多么的繁忙,周恩来都第一时间关心邓颖超,而邓颖超对丈夫的关心也从未减少。
在周恩来病危时,他曾对邓颖超说,“我肚子里有很多很多话没有对你讲”,邓颖超深情地看着他,也说“我也有很多很多话没给你讲”。最后,两人都沉默了,深情地对视着,最终还是邓颖超说了一句,“只好都带走嘛!”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逝世,终年88岁。如今,西花厅的海棠依旧,却迟迟不见故人来。
雷沛鸿1888年2月11日,雷沛鸿出生于横州市横州镇小岭村,后迁往南宁市津头村。1905年,雷沛鸿考入两广高等工业学堂修化学,后历任广西左江师范监督,南宁中学校长。
1911年4月,雷沛鸿参加黄花岗起义。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时,其回南宁争取陆荣廷响应起义。
雷沛鸿一生致力于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创设国民中学制度,开展成人教育运动,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思想家,主张“教育为建国大业之根本要图”。1967年2月21日,雷沛鸿在南宁逝世,享年79岁。
莫文骅莫文骅原名莫万,字文琴,是南宁亭子乡亭子村人。1929年,莫文骅参加百色起义。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他担任红7军参谋,第19师辎重队队长。1955年,莫文骅被授予中将军衔。
莫文骅一生酷爱读书,即使在作战的间隙,他也会挤出时间看书写日记,从未间断。1988年,莫文骅离职休养后,老骥奋发,依旧怀着当年的革命豪情,先后写出了《回忆红七军》、《回忆解放北平前后》、《英雄塔山》、《百色风暴》等著作。
2000年5月31日,莫文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卢绍武卢绍武是广西武鸣人,武鸣意为“以武而鸣于天下”,有“中国壮乡”之誉。
在卢绍武的军旅生涯中,他参加过北伐战争、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在1955年,卢绍武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8年7月14日,卢绍武逝世,终年72岁。
南宁出过很多名人,除了上面所讲的4位之外,还有林凤祥、李开芳、黄大年、程思远、胡夏、王鸥、汪小敏等人。
对一个初到机关的公务员?
20年体制内工作体会,告诉你职场立足的实战干货
我是南方人,农家子弟,无任何关系背景。从一个二流本科大学毕业后,就投身于体制内,从县级小机关起步,干到北京国家大机关正处级,今年掐指一算,刚好满20年。20年的宦海沉浮,一路上的风风雨雨,有收获也有失落。今天很愿意向有志在体制内发展的小伙伴们分享个人的一些体会。主要交流两个问题:第一个,在体制内最需要强化什么能力?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有四个能力。一是材料能力。中国的体制很大,按层级划分:有县乡级的基层机关,有地省级中高层机关,还有中央国家级机关;按业务职能划分:有综合部门,有业务部门。一般规律是,越往高级机关、越是综合部门,对办文能力要求越高,越是下级机关、越是业务部门,对办事能力要求越高。当然,不管是各级机关还是各个部门,对文字材料能力的需求都是很旺盛的,只是标准要求不同而已。可以这么说,写材料能力是你在体制内混的本钱和安身立命的基础。可能有的人会说,我懂业务,懂技能就行,不需要有多高的材料水平。但要搞清楚,你的业务和能力水平怎么展示?怎么体现?还是需要材料来表现。我曾经有两个同事,搞财务的,应该是专业性很强的部门,一个能写,一个不能写。不能写的张某业务能力很强,能写的李某业务能力一般,但最后李某用起来了,因为他的个人总结写的很漂亮,还整了个财务工作优化改进的建议报告,最后得到了领导的赏识。那怎么提高材料水平呢?没有捷径可走,就是笨办法,从依葫芦画瓢开始,多写多看多积累多思考!二是领悟能力。体制内层级分明,领导就是领导,部属就是部属,领导对部属使用有根本决定权。所以领导赏不赏识你,是你混的好不好的前提条件。那如何让领导赏识你?根本就是你能和领导想到一块去,说的庸俗一点,就是善于揣摩上意。只有这样,领导交代你办什么事或者写一个什么材料,你才不会跑偏,或者领导有什么忧虑担心,你才能够出主意当参谋,针对性的给领导分忧解难。我在省级机关工作的时候,单位来了个新人,一个博士,学历很高,有干劲也有冲劲,特别是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领导想重点培养他,就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综合部门。谁知道领导给他交任务,他总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坚持己见,有的时候扭都扭不过来,总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最正确的,领导应该虚心接受。最后搞得没办法,只能把他调整到一个比较边缘的部门。所以说在体制内一定要搞清楚,只有你适应领导,而不是领导适应你。有些人总觉得领导没水平,自己的能力比领导强,屈尊了,委屈了。实际上,这种认识本身就很狭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中国的体制内,能做到处以上领导的,绝大部分都是有两把刷子的,都有某方面的专长。所以我们不能以己之长度人之短,始终要保持开放的胸怀、学习的态度。三是执行能力。现在体制内有想法没办法的人大有所在。领导就是出主意把方向的,做部属的就是要把领导的想法落实落地,做出成效。这就是执行力的体现。所有的领导,都喜欢那种办事干净利索、风风火火的,非常反感那种拖泥带水、拉拉垮垮的。特别是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如果你能把它办妥了办好了,这无疑是个大大的加分项,你在领导的心目中也将很快脱颖而出。我刚到机关工作的时候,我们领导临时安排我组织开个党委扩大会,任务很急,只有两天时间。当时没人帮忙,我又要布置会场,又要发通知,还要写材料,熬了两个通宵,最后把这个事圆圆满满办下来了。后来领导跟我说,他就想通过这个事看看我的执行力怎么样,最后结果他是满意的,这也为我在机关立足打下了基础。四是协调能力。在体制内,有上级机关和下级机关,平级的有党政军、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政法系统等各种不同机关,机关下面有很多部门,部门里面有很多内设科室。你如果只是个普通工作人员,你上面肯定有很多领导,比如直接领导、单位的正职副职领导等等,还有一大堆同事。如何跟各级领导、各位同事、各个部门处理好关系,搞好协调,这是对能力的一大考验。这里的根本标准就是,你办文办事办会,如能得到涉及领导、涉及同事、涉及部门的支持,化解方方面面的矛盾冲突,这就说明你协调能力很强了。搞好协调,没什么秘诀,就两个字-沟通。人都是讲道理的,在公事工作面前,没有人会故意刁难你。除非你端个架子,摆个冷面,平时不善与人交流沟通,那有些人可能就会故意为难你,等着看你笑话。增强协调力,核心就要牢固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平时如果有人协调你办事,一定要主动热心、与人为善,因为保不齐你有哪天也会求别人办事。第二个,在体制内遇到领导不和该怎么办?这可能是大家最头痛的问题,我这里有三条建议:一、摆正位置,不要选边站队。现在有的年轻人,为了走捷径,喜欢在外面宣传,我是谁谁谁的人,或者有意无意的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与哪个领导有特殊关系。这种情形,可能会得意一时,但长久是不利的。哪怕领导之间没有矛盾,只要你被贴上了某个领导红人的标签,只要这个领导一走,别的领导也不敢用你了。我大哥也是公务员,在我老家地级市某局当科长,在所有科长当中,他资历最老,干正科十多年了,但今年调副处(四调)就是没调上,因为一直关照他的副局长退休了,他也被贴上标签,这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假如领导之间有矛盾,这种选边站队特征很明显的干部,是最容易受到冲击的。你也有可能说我没有选边站队啊,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就是谁谁谁的人,如果是这种情况,不要着急,你只要把握一条就行了,就是对你的分管领导和正职领导一视同仁,该请示报告工作、思想汇报两个领导都照顾到,平时发短信祝福、请客吃饭、拜访探望都一视同仁,至少表面上不能厚此薄彼。这样的话,这种谣言就不攻自破了,领导心中也有杆秤。永远记住,跟人不如强能,跟人有可能得意一时,但强能能受益一世。二、慎言慎行,不要掺和是非。领导之间有矛盾,往往是单位爆炸性新闻的源头,也是同事之间评头论足的焦点。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注意,不要去讨论领导。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贬损领导的话千万不要讲,哪怕在你这个单位跟你关系最密切的人,也要注意。赞扬领导的话也不要去讲,你肯定了这个领导,别的领导听闻后也不舒服。我曾经也遇到过一个情况,我的分管领导跟正职领导有矛盾,有项工作在正职领导那里没通过,我向分管领导报告,分管领导马上就对正职领导说了一些闹情绪的话,并反问我是不是、怎么看?但我没有吭声,他也就绕绕无趣不说了。永远记住,祸从口出,爱探是非事、必是是非人,管住嘴,才能够小心驶得万年船。三、公事公办,严守程序规矩。领导之间有矛盾,最痛苦的是工作不好干,内卷内斗内耗很严重。有时候你干的一项工作,可能就是领导之间斗法的一个阵地,无意中你也成了领导之间斗法的一个牺牲品。怎么办呢?记住一条,按程序规矩办,该请示报告的一级都不要漏。哪怕正职领导说了,可以直接越过分管领导向他报告,你也要看看符不符合规定,如果符合规定,就按正职领导说的干,如果不符合规定,那就向正职领导说清楚,之后该经过分管领导的还有要经过分管领导。你不要怕领导对你有意见,实际上你这是保护领导,同时也是保护自己,这个一定要向领导说明清楚。我还没看到过哪个干部严格按程序办事,虽不符合领导的心意,而被领导处分的。如果领导斗气,该签的件他不签,那也要留个心眼,注明几月几日几时被某某领导审阅过,免得背锅。永远记住,你在单位干活做事,是替党和政府履行职责,不是某个领导的家臣,要坚持原则立场,一身正气。这样的话,你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谁也奈何不了你。可能会有一时失落,但如果是金子的话,迟早会闪光发亮的!复旦大学三名研究生校外嫖娼被开除?
前几天,复旦大学两名研究生和一名博士因为校外嫖娼被校方开除学籍,此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有网友不禁疑惑:“处罚机关是公安,学校是怎么知道的”?甚至还有部分人为3名学生“打抱不平”:“究竟是谁走漏的风声,倘若学校不知情就不会开除学籍了”。
学校第一时间掌握了三人的违法行为,是三名学生“走背运”,还是公安机关依法告知学校的?俗话说“纸包不住火”,倘若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们不妨猜测下学校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第一种情况:公安机关主动告知倘若是公安机关主动告知学校,是否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呢?
首先,嫖娼行为违法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明确规定嫖娼行为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不属于“情节较轻”的则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
通俗地讲,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与否,嫖娼并非一定要被拘留,也可能是500元以下罚款了事(这一点很重要,大家先有这个概念)。
我们再来看对三人的处罚:三人处罚分别是行政拘留3日、行政拘留10日和行政拘留10日并处5000元罚款。也就是说,三人都被处以了行政拘留,无一人是简单的罚款了事。
问题就出在“拘留”上,《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七条规定:
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
在法律措辞中,“可以”就是“应当”的意思,“应当”就是“必须”的意思,“必须”一词几乎不会在法律法规中出现。也就是说,三人被处以行政拘留后,公安机关通知其家属是完全符合规定的。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又会有疑问,《治安管理处罚法》虽规定通知家属,但并未规定通知单位或学校,那通知单位或学校岂不是不符合规定?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实践中,拘留通知书下面一栏有“家属”、“单位”两个选项,二选其一的关系,被拘留人可以自由选择,这就不排除学生主动选择通知学校的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实中有些人因违法乱纪被处罚后,有些是派出所通知家属去领人、有些是通知单位领导去领人的原因了。
第二,另外,除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对嫖娼行为的处罚外,对于公职人员或党员,按照党章和党纪处分条例,还有一些额外的处分,比如警告、严重警告等,甚至有可能被开除公职和党籍。如果三名学生同时也是党员,组织关系在学校,那么通知学校也是符合程序的。
第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八十五条,“询问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可以到其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而询问内容除了违法行为外,自然包括违法人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职业、就职或就学学校等,这些信息可以联系所在单位进行落实。
综上来说,即便公安机关主动告知学校,程序也完全符合规定,通知家属中的“家属”是很宽泛的,包括学校、单位等,且可以联系所在学校进行信息验证;如果是党员,通知组织关系所在单位也是很有必要的,不存在程序违规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学校报警寻人三名学生是在校学生,学校有管理的责任和义务,而三人又被处以3-10天不等的拘留,人身自由和通讯受到限制,学校在此期间联系不到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报警。
报警后,公安机关会寻人,因为何事被拘留、什么时间被拘留等等信息自然就被学校掌握了。
其实这种“乌龙”事件是很常见的,比如泉州曾经有一人报警,称同事已经5天联系不上了,民警接警后到住所寻人,但是没有找到,事后通过警务系统发现此人在前几天因为醉驾被拘14天,在看守所关着呢。
从三人被开除的决定来看,决定是由学校保卫处作出的,所以不排除保卫处率先掌握了情况,有可能是保卫处找不到人后报警寻人,事后核实是嫖娼被拘。
写在最后:综上来说,无论是办案机关主动告知还是学校寻人后掌握了情况,都是符合规定的,想要瞒天过海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你见过哪些英气勃发的老人?
本人就是此类老人。虽然说今年76岁了。但爱好广泛。老伴贤惠。家庭互谅互让。所以仍相当有活力。喜欢做善事,思路清晰。处理事果断。仍然有较好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