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计划,你觉得应该有怎样的性能?
黑鹰计划,你觉得应该有怎样的性能?
如今的海军舰艇,大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驱逐舰吨位破万,和一战时的战列舰相当,护卫舰的排水量都超过了7000吨,达到了苏联现代级这种重型驱逐舰的级别。随着吨位的扩大,护卫舰能够承担的任务和作战性能都提升很大,这使得军迷对我国的下一代护卫舰产生了期待,可不论是054B还是057,这些传闻中的下一代护卫舰都迟迟未能出现,不过话说回来,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新一代护卫舰也一定会研发出来,毕竟这个是刚需。
图为26型护卫舰,他是全球护卫舰发展趋势的综合体现,也是新一代护卫舰的开端。
目前世界新一代护卫舰发展的趋势,首先就是大。英国的26型护卫舰吨位达到了6900吨;澳大利亚以英国26型为基础研发的猎人级护卫舰吨位达到了8000多吨;加拿大以26型护卫舰开发的新一代护卫舰CSC吨位也达到了8000吨级;德国海军的F125符腾堡级护卫舰吨位也达到了7700吨;鬼子海上自卫队新一代护卫舰30DD的吨位也达到了5500吨级;美国FFGX护卫舰虽然还没有定型,但是其吨位也不会低于5000吨级。总之,全球范围内新一代护卫舰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大。
图为德国F125护卫舰,他的吨位是7700吨,突出一个大字,是目前世界最大护卫舰。
其次,全球新一代护卫舰的另一个趋势就是作战能力很全。比如英国的26型护卫舰原本就已经很大,性能已经很完善,搭载16单元海受体防空导弹(一坑四弹)或紫菀-30防空导弹,还有24单元的多用途垂发,用以发射CVS401 Perseus反舰导弹和战斧BLOCK4型巡航导弹,可以运载36名特种部队执行两栖作战,本来就已经非常全面,结果经过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改进,性能更加强大。
图为鬼子的30DD型新一代护卫舰,将要建造22艘,吨位标排3900吨,满排5500吨,下图是其综合射频系统。
澳大利亚以26型为基础开发的猎人级护卫舰,在保留了26型护卫舰先进的舰体平台基础上,增加了一座综合射频桅杆系统,内置CEAFAR-2型L波段对空远警有源相控阵雷达,CEAFAR型S波段搜索跟踪有源相控阵雷达,CEA-COMUNT型X波段火控有源相控阵雷达,三个不同波段、不同任务的雷达后端整合在一起,统一显示、统一调配,实现了3波段雷达系统功能。强大的探测能力再加上32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器,可以发射最多128枚ESSM先进海麻雀防空导弹,作战能力堪称强大。
图为澳大利亚的猎人级护卫舰设想图和模型,他的综合射频桅杆非常庞大,综合了3波段雷达在里面,未来是澳大利亚的最强主力舰。
篇幅所限,其余世界各国新型护卫舰的性能之强就不再赘述了,下面我们主要讨论国产新一代护卫舰该选择什么样的性能。首先,对标全球新一代护卫舰,我国新型护卫舰也一定要突出两个字:大、全。大就是要吨位够大,空间够大,只有大才能远洋作战,只有大才能确保装备更多的武器设备,只有大才能进一步提升独立作战能力,否则空间不足、吨位不够,最后只能成为一个提升有限的舰艇,很快又要更新,造成浪费。
图为加拿大新一代护卫舰CSC,他是全球最贵的护卫舰,一艘造价超过30亿美元,顶我国10艘驱逐舰的价格。
但是这个大也不是说无节制的大,我国的护卫舰和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不同,我们的护卫舰在舰队体系中式二等军舰,在已经拥有划时代的先进万吨驱逐舰055的基础上,没有必要发展7000吨以上的护卫舰,否则还不如大量的建造7000吨级的052DL型驱逐舰,毕竟这款新的052D改进型驱逐舰就已经可以担当我国二线主力舰的任务了。综上所述,我国新一代护卫舰吨位确定在5500吨级,对标美国新一代的FFGX护卫舰即可,毕竟是一种三线舰艇,5000吨级足够了。
图为CSC护卫舰的模型,及其综合射频系统。
另外是要全,战斗力要全面。现在的054A就很全面,也很强大,但是这是在其刚刚服役时的评价,如果放到现在,那么我们应该说054A是一艘防空略差、反潜足够、反舰一般、对地打击能力不够的护卫舰,也就是一艘性能过得去,但是主要以数量见长的护卫舰。要改进他,就要首先提高防空能力,一坑四弹是必要的,毕竟同样32单元垂发,澳大利亚猎人级就有128枚防空导弹,054A才32发,严重不足。
图为我国展示的新型外贸型护卫舰的模型,他就搭载了综合射频系统和多用途垂发,基本就是理想的下一代护卫舰的样貌。
其次综合射频是需要的,虽然这个技术非常贵,也是造成新一代护卫舰造价升高的原因,但是他却是面向未来必须有的系统,综合射频系统能够节约舰体空间,降低本舰系统间的电磁干扰,提高系统效能,而且可以提高军舰作战能力。不需要整合S波段的大型固态相控阵雷达,那是驱逐舰的标配,但是像X波段火控雷达这样的相控阵雷达还是要固态布置4面的,以形成360°无死角的全空域防护局面。
图为我国新一代护卫舰设想图。
防空导弹上看,HHQ16的射程需要提高,直径要减小。HHQ16的垂发是专用的,下一步可以改成一种冷热通用垂发,口径可以更大一些,HHQ16导弹缩小直径后可以在一个垂发单元中容纳4枚,导弹的射程需要从50公里提高到70公里以上,多种导弹配合可以形成防空层次,另外可以整合反潜导弹、对地打击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等,这样的垂发我们现在就有,就是052D上那一款,新一代护卫舰可以直接装备。
图为我国新型护卫舰设想图。
动力装置上看,燃气轮机+电力推进是主流。上文各国新一代护卫舰基本都是电力推进,包括英国的26、鬼子的30DD、美国的FFGX、澳大利亚的猎人、加拿大的CSC等都是电力推进技术,而且是燃气轮机+电力推进。燃气轮机动力更加直接,变速响应快,噪音小,而电力推进则剩下了驱动轴系的空间、重量,也减少了军舰推进系统的机械噪音,同时提高了军舰航行的灵活性,便于采用综合电力控制系统,统一调配全舰电力需求。所以我国要紧跟时代趋势,必须研发电力推进系统。
图为我国海军新一代护卫舰设想图(上图)和现在的054A护卫舰的基本配置(下图)。
总之,我国新一代护卫舰的样貌和性能要求就是:大吨位+新型中等口径舰炮+多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综合射频系统+多功能大口径冷热通用垂发+一坑四弹技术+增程型中程防空导弹+燃气轮机和电力推进系统等改进要求。建造成功后,虽然不会在性能上比澳大利亚的猎人强,但是可以做到对等美国的FFGX、鬼子的30DD,毕竟这两个国家也没拿护卫舰当主力,可千万别走上追求极端性能的道路,那是加拿大这种拿护卫舰当一线主力舰使用的国家的选择,我们要的是强大、综合、全面的“打杂舰”。
作战时5个弹匣150发子弹够用吗?
放心,打完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
如今的突击步枪,标配弹匣都是30发一个,我军的标准装备弹匣是4+1,枪上一个弹匣,装具里面4个弹匣,按照作战训练标准,带弹150发。
有人会觉得,这150发子弹,突突几回就打没了,万一子弹不够用了,怎么办?
对此我只能摇头苦笑。抗战的时候八路军人均三发子弹就敢打伏击战,解放战争初期的上党战役,刘邓大军的士兵们,步枪平均五发子弹,也把仗打赢了。如今150发还担心不够用,真是太没自信啦。
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扩大一下思维,那就是,军队的武器,把携带的弹药基数打完之后,怎样继续作战?
比如解放战争时期,华北部队携带弹药基数,步枪是40发子弹,轻机枪500发,重机枪1000发,五〇炮六零炮50发,山野炮30发,八二迫击炮40发。
这些携带的弹药都可能在战争进程中打完。打完之后,怎样继续作战?
这个,在作战准则里面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比如你是一个士兵,那么你的直接领导是班长,班长上面是排长,连长。
你的子弹快打完的时候,就要迅速给班长汇报,弹药存量。然后班长会统计全班的弹药实力,定出对策。
战斗中,一线指挥官们的一个工作,就是随时统计本单位的弹药存量,根据弹药量变化,调整作战方案,并且提出补充弹药的方案。
第一,和后勤负责人沟通,向上级请领弹药。
比如连部,营部,团部这些单位,在连部营部团部都会掌握一定数量的弹药。一旦前线缺弹,得到通知就会马上派人输送弹药。
第二,班内互相调剂,节省使用。
比如班里的士兵,你有30发,小李有50发,小王有66发,那么班长会下令根据实际情况,互相调剂,多的给少的分一爱些,同时下令节省弹药,精确射击,坚持到后勤送来弹药。
第三,战斗间歇,阵地收集敌军弹药。
在许多次战斗的介绍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片段,那就是弹药匮乏的时候, 指挥官会下令,派出几个精干人员,去搜集敌军的弹药。
这个行动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因为有可能会有诈死的,你去取弹药,他给你一梭子。还有死掉的士兵,有的手指还扣着扳机呢,一翻动shi体,就容易走火。
所以,只要胆大心细的士兵,才会从事这个任务。
第四,战前尽量多带弹药。
虽然规定是带150发,但是真的实战的时候,士兵们都是尽量多带几个弹匣,毕竟多多的子弹,会带来心理的安全感。
比如美军在越战的时候,士兵最多会带14个30发的弹匣,420发子弹。要是早期M16的短弹匣,容弹20发的那种,更是会带20个以上。
而这,也是美军士兵携带的极限了。光是弹药,就有10公斤了。不过反正越战是丛林战,多是对着树林突突那种,概略射击。反正打完弹匣就扔,突突几梭子,重量就减轻了。
第五,高科技加持。
以上几种方式,都是以前的战争中的形式。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在以后的战争中,弹药快打完怎么办?可能后方直接给你派个小无人机进行精准空投,到时候,刷一下,你的面前就会落下5个满弹弹匣。
无人机投放弹药想想如今的无人机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巡飞弹技术,我说的这种情形,绝非天方夜谭。
国外军队,也研发了士兵单兵电动运输车,机械骡子等等神器,能携带上百斤物资,伴随单兵作战。
单兵电力拖车机械骡子如果这样,那根本不用考虑缺弹问题了。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俄军在热点地区优先部署米?
卡-52本身已经告负,但作为海军舰载武装直升机来使用。
卡-50/52武装直升机的命运可以简单归纳为,小三想要上位,但惨遭正妻暴揍,最后找个老实人嫁了。卡-52直升机的空重7.7吨,最大起飞重量10.8吨,最高时速315公里,航程545公里,爬升率12米/秒,最高悬停高度4000米。
原本前苏联空军在80年代进行的下一代武装直升机招标中,卡-52的前身卡-50就输给了米-28。但那时候苏联还财大气粗,米-28最初型号米-28A事故不断,再加上卡-50的一些理念相当NICE,譬如共轴反桨、弹射逃生等,所以不在乎多拨点钱让卡-50继续发展,作为技术备份。
但不想苏联一解体,集体陷入经济困难,米-28研发进度陷入困境,迟迟难产。相比较米里设计局,卡莫夫设计局因为印度、韩国以及欧美民用市场的订单,小日子相对还可以,看到米-28难产,就自己挤出点钱,修改了卡-50的部分缺点,率先推出卡-52武装直升机,试图挤掉米-28上位。米-28N在机动性能、防护水平、火力强度甚至要强于AH-64E阿帕奇,但是在航电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上不如。
但遗憾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俄罗斯空军眼里只有米-28。而米里设计局也非常值得称赞,在这样经济极度困难情况下,硬是选择难度和风险最大的,几乎完全推倒重来的米-28N方案。尽管米-28N研发一波三折,原计划1999完成试飞,一直拖到2005年,但俄罗斯空军宁可等也不愿意选择卡-52。
失望的卡莫夫选择向海外推销,当时主攻市场是我国,2000年和2002年先后两次参加珠海航展进行推销,但可惜我们自行发展武直-10,也不要这货。
卡-52主要问题在于共轴反桨设计,双层桨叶太占高度空间,因而整体布局长相当扁平。采用并联双座设计,虽然提高机组成员间交流,但观察能力不如串联双座,两名成员各自有完整独立视野好。而且由于高度限制,卡-52的机炮是放在侧面,只能打右侧一边,想要打左边目标,需要整个直升机转过来。
更严重的问题是,卡-52共轴反桨的两层桨叶,在进行剧烈机动飞行时,会出现互相打架情况,为此发生多起坠毁事故,而卡莫夫设计局处理方法不过是增加两层桨叶距离,并不能完全避免,同时带来隐蔽性能恶化的情况。
所以卡-52的失败不难看出,但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卡莫夫设计局的老实人,哦不,老相好,俄罗斯海军看上这款被空军抛弃的武装直升机。
共轴反桨布局的直升机,因为不需要尾梁和尾桨,从而非常省空间,非常适合对空间相当敏感的海军舰载。比如最大起飞重量13吨的卡-27直升机,机长只有13.3米,机库要求跟最大起飞重量4吨的直-9差不多,而同级别的直-8(超黄蜂)和直-20(黑鹰)都需要20米级。
并且在空军看来花里胡哨、不切实用的弹射救生系统,在海军看来就是神器。因为一旦海上坠毁,飞行员不赶快短时间内离开直升机,也死路一条,相比较下,卡-52可以给次活命机会。
最终卡-52武装直升机被俄罗斯海军航空兵选中,作为其主力武装直升机,类似于美国海军陆战队选择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而不是AH-64阿帕奇。在去年底乌克兰军方巡逻船强闯克里米亚刻赤海峡时,俄罗斯黑海舰队航空兵的卡-52就在空中进行驱赶,并发射火箭弹攻击。
此外,接盘侠埃及购买了原先俄罗斯向法国订购,后因克里米亚危机拒绝交付的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也向俄罗斯订购了46架卡-52武装直升机,因为俄罗斯订购的两艘舰,设计时是配套卡-52武装直升机。另外,去年也有传言,越猴军方有意卡-52,想购买用来加强南海岛屿的控制。
53K重型直升机的造价比F?
尺有所长,寸有缩短。正如木桶效应,取决于一支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不是看其某个长处特别占优势,而是看其整体综合能力,谁能补齐它最薄弱的环节,有时往往就能事半功倍。CH-53K的主要功能是为军队打补助,负责物资和人员运输,而F-35隐身战斗机则主要是为美军充当突防时临门一脚的重拳。
因此它们的分工,即使是在战斗机的使用中,F-35战机也不可能对所有作战任务都能完成,还需要其他类型的战斗机配合。因此作战功能定位的不同,就决定了它们的造价不能简单类比,现在的小学生玩游戏都知道没有帮助回血的法师打辅助,就是千里送人头,而CH-53K就相当于为军队提供回血功能的角色。特别是美军长期在海外作战,补给线往往都是上千公里,补给线要及时跟进美军的脚步,就必须在空投补给这方面不能落下太多的短板。
CH-53K 目前由西科斯基公司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生产。其设计特点是由三台5600 kW的发动机提供动力,并使用新的复合材料建造桨叶叶片,以及比之前CH-53款式有更宽的机舱空间。这将是美军最大、最重的直升机。美国陆军司令部计划接收200架直升机,总费用为250亿美元,相当于每架的造价1.25亿美元。
CH-53K性能在成熟机型上不断的完善CH-53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早在1962年就开始研发。西科斯基公司的CH-53比波音公司改进的CH-47奇努克机型更受欢迎,在其研发之初CH-53的性能就已经在军事订单竞争中脱颖而出。YCH-53A原型于1964年10月14日首次飞行,在正式命名时,该歀直升机被命名为CH-53A,并于1966年开始交付生产直升机。CH-53A配备了两台T64-GE-6涡轮轴发动机,最大毛重为20865千克。
原始CH-53A的衍生机型包括了RH-53A/D、HH-53B/C、CH-53D、CH-53G和MH-53H/J/M。RH-53A和RH-53D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用于扫雷。CH-53D包括使用通用电气T64发动机的一个更强大动力的升级,用于所有的CH-53的衍生机型。而美国空军的HH-53B/C是用于特殊行动和战斗救援。空军的MH-53H/J/M低空直升机是最后一架双引擎的H-53直升机,装备了全新的航空电子设备升级,可以全天候和复杂地形运行。
1967年10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布了一项要求,要求新型直升机的起重能力是CH-53D的1.8倍,可以搭载在两栖攻击舰上,用于由海到陆切换中的人员运输作战需求。在此之前,西科斯基公司一直致力于增强CH-53D,其特点是使用第三代涡轮轴发动机和更强大的旋转系统。西科斯基在1968年向海军陆战队提出了CH-53D的设计方案。海军陆战队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快速的解决其需求的方案,并资助其研发。
而CH-53E的变化还包括一个更强大的传输和1.88米的机身伸展,这意味着该款直升机可以获得更远的运输航程,以及各大的储存空间。其主旋翼叶片的材料改为钛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并增加了一个新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垂直尾翼也被放大,尾桨稍微向上倾斜,以便在悬停时提供一些升力支持,以减少在山谷等不利地形飞行时,由于气流不稳的影响时突然的坠机。
最初研发的YCH-53E于1974年首次试飞。经过成功的测试,1978年美军签订了最初的生产合同,并于1981年2月引入服役。其中美国海军少量购买了CH-53E用于船上补给,而海军陆战队和海军总共获得了177架。美海军后来订购了CH-53E版本,将其命名为MH-53E,带有扩大的储存油箱,以便获得更大的飞行航程。美国海军在1986年开始使用MH-53E,共获得了46架MH-53E。
换言之,后来西科斯基公司研发的CH-53K的性能在上述机型中博众取长,而且由于是同一家公司的技术专利,在技术切换和完善上并没有因为专利问题而被阉割。而且美军的所有武器的研发都是采用相同的路径,就是在已经成熟的机型上进行添砖加瓦,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研发费用,还可以衍生出不同作战需求的机型,如果每款机型的造型都重新研发,也不利于飞行数据的有效积累,以及前线驾驶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在实战中比的就是经验的积累,不断地有效迭代也是美军战斗力可以不断提高的途径。
CH-53K的厚积薄发美国海军陆战队原计划升级大部分CH-53,以保持它们继续服役,但这一计划因没有强烈需求而曾经搁浅。波斯湾战争爆发后,美军在海外的作战需求让该计划重新提上日程。西科斯基公司提出了一个新的机型方案,最初命名为CH-53X。2006年4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签署了一份156架飞机的订单合同,价值188亿美元,这就是后来的CH-53K,将于2021年完成交付。
美国海军陆战队计划在2009年开始退役CH-53Es,因此,随着一些老旧旋翼机在2011-12年达到其结构寿命极限,需要迅速更换,CH-53K的飞行试验加快,将在2011年开始。
CH-53K是对CH-53E的基础上设计。主要的改进是新的引擎动力和驾驶舱布局。CH-53K的起重能力和作用半径将是CH-53E的两倍以上,货舱更宽,甚至可以在机舱内部搭载悍马装甲车。
CH-53K将采用新的短粗复合材料螺旋桨,以减少总宽度,从而缩小舰载操作的占地面积,以满足可以在航母或者两栖攻击舰上搭载更多的CH-53K。它还将配备新的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系统,其技术与UH-60黑鹰直升机上的技术类似,以减少噪音和被雷达发现,在实战中可以出其不意。CH-53K将使用通用电气GE38-1B发动机,该发动机是用于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的PW150和AE 1107C-Liberty的改进版。
由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先后爆发,对于需求的加大,让2007年8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将CH-53K的订单从156架追加到227架。CH-53K首飞计划在2011年11月进行后,美军预估到2015年使CH-53K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当CH-53K投入使用时,它将与中升力的MV-22和轻型升力UH-1Y的直升机,一起配合使用。兰德公司在2007年发布了一份关于海基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CH-53K与MV-22的使用比例越高,就可以越减少美国海军舰艇的部署时间。也就是说,CH-53K可以充当美国军舰的作战能力投放的替代功能,而且直升机的使用费用比出动军舰要便宜得多,CH-53K在实战中的使用性价比更高。
2008年,CH-53K设计工作正在顺利进行的同时,为满足操作要求而进行的减重工作正在取得进展。如果需要的话,提高发动机性能和改进转子叶片材料,可以有助于CH-53K减重下变成灵活的胖子。旋翼桅杆倾斜度减小,以确保燃料燃烧减少时,重心不会向后移动太远,保障其可以平稳飞行。该设计方案在2009-10年被确定后就没有改变,而且CH-53K在多次试验后证明其在实际使用中经得起作战需求的考验。
2010年1月22日,西科斯基公司在康涅狄格州的斯特拉特福德开设了一家价值2000万美元的精密部件技术中心,该中心将生产CH-53K部件,如旋转和固定斜盘、主旋翼和尾桨轮毂以及主旋翼轴套。2010年8月3日,CH-53K通过了关键设计审查,为试产做好准备。然而,美军部署CH-53K的日期推迟到2018年。因此,西科斯基公司提议建造四架预生产飞机进行评估。
2012年12月4日,西科斯基公司交付了第一架CH-53K试验机身。初步测试包括校准飞机的燃油系统,并在机身的不同测试位置安装测量监控装置,以记录温度、空气动力载荷、压力和振动。另外两个试验品在静态地面上进行结构碰撞测试,以测试其在发生碰撞时内部零部件能否稳定运行。
2013年1月,美军在采购了计划中的200架CH-53K之后,该项目预计耗资231.7亿美元。2013年4月,美国海军表示,开发进展非常顺利,可能会提前投入使用。计划于2015年进行飞行测试,由于测试期间部件出现故障问题而延误了一年多使用。
2013年5月31日,美国海军授予西科斯基公司一份价值4.35亿美元的合同,以交付四架CH-53K原型机,用于作战评估和任务测试。西科斯基公司说,前两个原型机将检查结构飞行载荷,而第三和第四架原型机将重点验证总体性能、推进和航空电子设备。
美国海军陆战队计划建造八个CH-53K中队、一个训练中队和一个预备中队。2014年4月,CH-53K开始了连接旋转桨叶叶片的测试,随后进行了系统集成。飞行测试定于2014年底开始,每架测试飞机在三年内飞行时长约500小时。由于变速箱和齿轮箱中的钛制套筒轴出现问题,首航被推迟。
2015年10月27日,CH-53K进行了第一次飞行。2018年3月7日,其中一架CH-53K提升了16330千克的有效载荷,为当时单点货钩的最大负载重量。第一架CH-53K于2018年5月16日交付给美国海军陆战队;当时,另有18架直升机正在生产,第二架计划于2019年初交付。
2018年12月,由于测试中发现的技术缺陷导致交付延迟,导致重大项目重新测试,CH-53K预计无法在2019年底按预期做好作战准备。缺陷包括发动机重新吸入废气,转子齿轮箱的使用寿命有限,重新设计的零件延迟交付,以及尾旋翼和传动轴的缺陷。据估计,延迟交付将把准备作战的CH-53K推迟到2020年5月。
也就是说,军工技术尽管可以弯道超车,但是在实际投入量产,并且实现战斗力需要很长的时间走。而CH-53K从研发到实现战斗力经过长时间的千锤百炼。CH-53K技术领先尚且需要耐心深蹲,多次试验,任何急于求成的浮躁在军工建设中都是不可取的。
CH-53K性能得到成熟的军工产业链加成2013年10月1日,西科斯基公司与奎托斯国防与安全解决方案公司签发了一份价值850万美元的合作合同,项目包括用于CH-53K一套全保真维修训练设备套件和一台直升机仿真维修教练机的维修训练系统。全保真维修训练设备套件为训练和评估CH-53K各子系统,如航空电子、电气和液压系统的维修人员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模拟环境。仿真维修教练机系统使用一个3D虚拟环境来支持维护培训场景,包括27个子系统的功能测试、故障隔离、故障排除、拆卸和安装。
美国海军陆战队还于2020年5月1日在北卡罗来纳州杰克逊维尔的海军陆战队新河航空站接收了第一台CH-53K模拟器。它是一种集装箱飞行训练设备,由西科斯基的母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用来满足飞行员适应和熟练CH-53K的飞行操作。
这些系统可以让CH-53K在战时遭遇不同突发情况时,事先提出了事故的解决方案,未雨绸缪让其提高战时生存能力。
而在实际制造的过程中,CH-53K并不是西科斯基公司单独制造,而是采取强强联合的生产外包。CH-53K的主要分包商包括负责生产主旋翼塔架的奥罗拉飞行科学公司、生产尾桨塔架和固定翼的埃克塞利斯航空结构公司、GKN航天公司负责机翼后半段、国际机载系统公司负责外部货钩系统、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负责航空电子管理系统,Viking科技 公司负责内部通信系统,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负责生产驾驶舱和客舱。
CH-53K将使用通用电气GE38-1B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额定功率达到5600KW,三台GE38-1B发动机,能够让其飞行速度达到37公里/小时,比它的CH-53E前身更快,在CH-53K没有空中加油的最大航程达到841公里。
(一架KC-130为CH-53K加油)
这些军工供应商都是其领域的佼佼者,CH-53K的性能在其成熟的军工产业链下也就如虎添翼,有时性能差距的形成,就是通过这些细小细节的不断叠加而完成质变。而这种技术的垄断联盟,更容易形成军工业的后进者的护城河,一朝一夕无法瞬间达到这种高度。没有这些基础工业的加持,很容易就被卡脖子了。
依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造就了CH-53K的卓越性能。而且它将配备一个新的数字玻璃座舱,带有电传控制和触觉反馈,用于监控飞机的健康和使用状况系统 。而新的弹性轮毂系统,和复合桨叶叶片,以适应在高温和飞行高度提高下的变化,其最高飞行高度极限达到4900米,平均飞行高度4023米。带有套筒轴的分扭矩齿轮箱在2007年左右开始开发。齿轮箱总成,包括转子轮毂和旋转控制系统,重量约为5280 kg。而分扭矩齿轮箱重量为2390 kg,而双引擎Mi-26直升机的分扭矩变速箱重为3639千克,CH-53K在重量和引擎动力上都做到了轻而大,使其爬升率为13米/秒。
CH-53K还将储存系统、生存能力增强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改进。机舱长9.14米、宽2.74米、高1.98米。其机舱比其他直升机宽至少30厘米、大15%。CH-53K将超过它的前面机型的能力,在204公里的相同半径上,其外部有效载荷比CH-53E的12200公斤,多出近30%,安装座位有55个。CH-53K的最大有效载荷达到15900公斤。CH-53K的最大总重为39900公斤,比CH-53E的33300千克重。但较大的CH-53K因使用新型的复合材料,却可以保持与CH-53E大致相同的占地面积。CH-53K可携带两个463L主托盘,无需在空运和直升机之间拆开托盘,就可以直接无缝悬挂载重物。而且由于CH-53K的托盘使用方便快速,可以在战时及时吊运所需要搭载的物体或人员,及时让挂载物逃离炮火的摧残,完成营救或者运输任务的几率更高。
因为CH-53K的卓越性能,它还获得了美国除外的其他国家的军事订单。2018年2月,西科斯基公司与德国莱茵金属曼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约40亿欧元的协议,共同参与德国空军CH-53G重型直升机更换项目,其中CH-53K是在与波音公司提供的CH-47F奇努克直升机的竞争中胜出。德国国防部预计将在2018年下半年发布一份正式的信息请求,时间表是在2020年授予合同,2023年开始交付,预计订单约为40架直升机。
但是2020年9月29日,德国国防部取消了45至60架CH-53K直升机的订单项目,原因是该机型过于昂贵,并声明在重新预估和审视后,其CH-53Gs将更换。
2009年以色列空军就表示对CH-53K有着极大的兴趣。2015年8月,以色列空军正式确定了对CH-53K的求购,并被列为高度优先项目,以使其能够执行只有具备空投平台才能执行的任务。2021年2月,以色列国防部宣布选择CH-53K取代老化的CH-53D雅苏舰队以色列目前的CH-53亚苏尔机队将在2025年前保持运作。
(CH-53K可在旋翼折叠后装进船舱)
综上所述,CH-53K的最大缺点就是太贵,而让很多国家望而却步。但是在一分钱一分货的状况下,CH-53K的性能已经是现役直升机的天花板。而且对于没有远途综合兵团作战需求的国家来说,轻小升力的机型已经能够满足其需求,像CH-53K的顶配也就财大气粗的国家才能用得起。
菲律宾的军事水平如何?
菲律宾的军事水平正在快速提高!
菲律宾海军:装备两艘万吨级两栖运输舰(印尼)、二艘韩国护卫舰(服役一艘)、十艘鬼子赠送的巡逻艇(MRRV);
法国出售的二手巡逻艇;澳大利亚赠送2艘老式登陆舰;正与印度洽商引进"布拉莫斯"导弹的合同;2艘美帝退役巡逻舰;3艘贾辛托级轻型护卫舰,该级舰原是驻港英军的孔雀级大型巡逻艇;俄罗斯、法国也曾经与菲律宾商讨出售"基洛"级、鲉鱼级潜艇的计划;预计采购韩国退役护卫舰12艘用于反潜(2018年服役1艘浦项级);海军陆战队开始购买韩国的两栖突击车(美帝二手货);
菲律宾海军计划装备6艘防空护卫舰、12艘反潜护卫舰:目前而言,基本靠着韩国实现了;
菲律宾陆军:采购6万支M4自动步枪给特种部队,其余部队依旧使用老旧的M—16木托步枪;接收中国2亿美元的轻武器军援后,中国轻武器发挥优异;
而美国不失时机出售1040台火箭发动机和992枚火箭弹。此外,另有1000台榴弹发射器和250枚火箭榴弹发射器也交付菲律宾陆军;俄罗斯则提供20辆乌拉尔4320军用卡车、5000支7.62mm口径的AKM步枪搭配100万发7.62mm的M43子弹、5000顶SSH-68钢盔;
吃了大亏的菲律宾已将陆军轻型坦克和轮式装甲输送车的采购合同授予了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的Sabrah轻型坦克菲律宾先是以2.4亿美元的价格引进16架“黑鹰”直升机;准备花费2.687亿美元采购米-171直升机;同时,还准备购买UH-1H、MD-500和AW-159直升机——菲律宾陆军装备更新没有一个完整计划、没有国产化概念,更象是到处讨要便宜的乞丐——菲律宾海军比它强多了!
菲律宾空军:除了FA—50之外,再也没有具备空战实力的战斗机,其余机型以反暴乱、运输、要人专机、巡逻/侦察为主、教练!不过,菲律宾空军对JAS—39E产生浓厚兴趣:啥时候签订合同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