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15配置,各国军队中的编制是怎样的?

2023-08-19 10:05:04 71阅读

2k15配置,各国军队中的编制是怎样的?

世界各主要国家,基本上都是以师(部分国家以旅)为基本作战单位的,所以在这里,大部分情况下都以师为例来说明。

首先要搞清楚,陆军师(旅)分很多种,包括装甲师(坦克师)、机械化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空降师、空中突击师/空中机动师、山地师等很多种,有些国家还有轻型步兵师、轻型装甲师、骑兵师等编制。

2k15配置,各国军队中的编制是怎样的?

装甲师(旅)和机械化步兵师(旅)就是以坦克兵和机械化步兵为主的作战师,装备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自行火炮等武器,主要用于高原、平原等平坦地形的野战攻防和攻坚,是世界军事强国的主要作战力量。

步兵师(旅)适合于大部分地形的攻防作战,装备以装甲人员输送车为主,不装备或少量装备主战坦克,火炮也多为牵引式,是非军事强国陆军中的主要作战力量。

空降师(旅),顾名思义,通过伞降、机降等方式达成兵力部署的突然性;山地师(旅),也就是擅长于山地、高山地形下作战的部队,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拥有这种编制。

空中突击师/空中机动师(旅),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以大量直升机作为载运工具的、在战区实行跳跃式作战的部队,限于财力、装备情况和技术水平等原因,目前只有美国的第101空中突击师、法国的第4空中机动师、德国的第4空中机动师和英国的第16空中机动旅是这种编制,其他国家比如荷兰的第11空中机动旅、鬼子的第12空中机动旅团等,虽也是此称法,但是并没有直属的直升机部队,只能算是可以通过直升机机动的快速反应旅。

另外,在某些事的叫法上,各国也不尽相同,以至于很多刚刚接触军队的朋友总是一头雾水。比如装甲师,大部分国家都称作是“装甲师”,但是俄罗斯和前独联体国家都称作“坦克师”,其实在使用上二者都是相同的。

称法上相差较大的就在于机械化师(旅)和摩托化师(旅),像机械化步兵师(旅),美国等大部分国家均称作“机械化步兵师(旅)”,而俄罗斯等国则称作“摩托化步兵师(旅)”,同样的部队,在德国则叫做“装甲掷弹兵师(旅)”,而很多国家,这两种师(旅)是同时存在的,比如西班牙,机械化旅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机械化步兵旅,摩托化旅则相当于部分国家的步兵旅。还有不少国家的些许小区别,在此不再赘述。

师的类型不同,则作战使用不同,下辖部队亦不同,通常各级部队所需的支援部队包括炮兵、防空部队、反坦克部队、工兵、陆军航空兵、通信兵、侦察兵和勤务(后勤)支援部队,不同的师(旅)所需配备的种类、数量也不相同的。

比如,装甲部队主要用于野战,就需要配备较强的支援火力,同时还要保证行军的速度,就需要大量的自行火炮、火箭炮、自行高炮、反坦克导弹车辆等,而且由于作战强度高,所需要的后勤支援力量也更多;空降部队、山地部队和轻步兵部队,所需的支援部队则既“少”也“轻”;大部分国家的步兵师,则只有少量的重型装备,最主要的支援力量——炮兵,也因为步兵师的机动能力有限,而只要牵引火炮足矣。

世界各个主要国家的陆军编制都各有特点,像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鬼子、以色列等,各不相同,而每一种编制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作战指导思想,以及其对于可能的作战环境的适应。但是现在的各国在编制上都有一个统一指导思想,那就是灵活,突出的体现灵活,这样才能够适合各种不同的作战类型。而提到灵活,就不得不谈一下美国陆军的编制。

大概只有美国的陆军编制才不单单是它自己的编制,虽没有那些国家以它为标准,但是很多时候,它的编制有所变动,都会牵动整个世界的编制“潮流”。美军编制的最大特点是灵活,创造出这种灵活的正是二战时的陆军老将军麦克奈尔(可惜惨死于1944年7月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误炸),当时他负责美国陆军的编组,他认识到人员的不足,认识都由于经过长时间运输才能到达战区,所以他强调削减师的上层机构以及流线型编制,所以炮兵团、高炮团、工兵团等都在1943年被拆散而成为单个营兵“下发”到每个集团军和军。因此二战结束时,美国陆军中的独立坦克营、独立坦克歼击营、独立炮兵营、独立高炮营和独立工兵营等都由几十个乃至数百个,另外还有数十个独立骑兵群,全部直属于各个军和集团军。虽然当时很多参战国的军队也都编组有很多支援部队,但都是以师、旅级为单位配属在集团军和军,比如苏联红军的集团军和军中,都有多个炮兵/高炮/反坦克的师、旅、团等,虽然支援能力相同,但是后者明显更加复杂。既然是支援,当然是由军和集团军一级直接操纵各个营更好一些,何必在中间增加几个多余的指挥层呢?现在很多国家精简部队,为的不就是减少指挥层次,以便战时指挥和作战吗?

而同时,美军在二战的时候还开始进行师级部队灵活编组的尝试,其参战的16个装甲师中,有14个师采取这种新的“轻型”编制——师下辖2个战斗群指挥部和1个预备战斗群指挥部,同时下辖3个坦克营和3个装甲步兵营,在战时根据需要进行临时性的但是灵活的编组,这是最早的灵活编制,同时也是最早的将坦克营和装甲步兵营进行混编的装甲师部队编制,而当时无论德、俄、英、法,装甲部队的混编都只达到旅团一级,就是装甲团(旅)只辖坦克营(团),装甲步兵团(旅)也只辖装甲步兵营,直到战后才开始在旅团一级进行混编。

战后,美军的编制经过了几次诸如“五群制师”、“三旅制师”等变革,但是中心思想始终未变,就是灵活,这种灵活在“86年师”编制中达到顶峰: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和步兵师下辖3个旅部和10个战斗营,空降师、空中突击师和轻型步兵师下辖3个旅部和9个战斗营,每个旅部在战时依据作战需要和战场形势,由师部来分配作战营和作战支援营以及勤务支援营。虽然这种编制在1996 年和2003年又都进行了改革,但是美军编制的灵活性大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深入人心。

不单单是师级下辖的部队能够灵活编组,就是营连级也是“随意”得很,这大概也源于美国人的性格吧,在战时,它常常是几个不同的连组成营级特遣队,甚至是坦克排、机步排、迫击炮排、反坦克排也常常自己组成连级特遣队冲锋。这种编组表面看可以说是硬性的,但是没有这几十年的“灵活”传统,各级指挥官哪敢如此随意?就算他敢,也没这个能力呀,所以这一点虽然好,却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轻易学了去。

美国陆军师经过战后的多次修改编制,分成五种师: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含步兵师)、轻型步兵师(含山地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编成统一而灵活,适合各种地区和地形下的作战。

美国陆军只有10个现役师,其中2个驻扎西欧,1个常驻韩国,1个部属夏威夷,留在本土的6个师有的需要战备值班(例如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突击师),有的需要时刻准备援助欧洲(比如第1骑兵师、第4机械化步兵师),还有的这些年长期在外征战(如第10山地师),却仍然能够调集部队击溃伊拉克的几十万陆军,而且师级部队只用了第3机械化步兵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1海军陆战师以及后期投入的第4机械化步兵师,外加英国的第1装甲师,没错,只有这么几个师。

事实上,美军很重视作战部队与支援部队的协调配置,在各级部队中都编有大量的支援部队和勤务支援部队,所以每次战争中,它的作战师的人数都远少于实际投入的地面部队的总人数。这主要是因为,美军的基本战术单位是师,军和集团军虽不是战时才有,但是更多的是作为行政级别出现(比如第3集团军,平时只有司令部的340人,战时才会调拨战区部队归其指挥)。所以美军师在人数上大大超出大部分国家的陆军师,更关键的是,美国陆军师是多兵种条件下协同作战的合成师,强调的就是多兵种协同作战,其人员配置与火力配置相符相成,其作战效能远非人数相同但却配置单一的陆军师所能相比。个人认为,美国陆军师的编制明显优于苏式陆军师,更加适合于现代及未来条件下的各种形式的作战,符合人与武器最佳结合的军事信条。

以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为例,目前所辖包括师部及直属4营2连,2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步兵旅,还包括师炮兵司令部、师支援司令部和1个陆航旅、1个工兵旅,总兵力将近17000人,战斗与支援部队的之比为2.2,是世界上各国陆军师中最小的,而其中真正的前线战斗员只有5个坦克营和4个机械化步兵营,只有6000人,这还没有刨去战斗营中大量存在的通讯、勤务、侦察等部队。大部分国家的陆军师中作战人员数量不必这个数字少,甚至还更多,但是支援和勤务部队则远远不及,甚至不到四分之一,这也就是美军一个陆军师具有强大进攻和防御能力的原因。

美军还有个特点就是旅在平时也只是行政单位,除了旅部、旅部连和3个战斗营以外,连个通讯班都没有,战时必须要经过加强才能够进入战场,而所加强的部队就有师所辖的炮兵司令部、支援司令部、陆航旅、工兵旅以及直属营提供,这就可以依据战场形势和作战需要,给每个旅配属数量不同的炮兵、防空炮兵、工兵和勤务部队等。因为美军以前的思想是打大规模地面战,尤其是在欧洲方面,要时刻提防东欧华约的铁甲洪流,还是那句话,这种编制便于战时依据战场态势调动兵力,将有限的支援力量合理运用,同样数量的支援部队,如果平均“下发”到旅(团)级部队,那么在战时,因为部队所处位置不同,任务不同,敌方进攻或防御重点也不同,很有可能有些旅(团)的支援部队不够用,有些又用不完,这时候再由师部临时调遣,由于中间隔了旅(团一级指挥机构,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是官僚风气重的军队,这种影响简直是致命的。当然了,这也是因为美军师旅级部队的合成化程度太高,每个师都要独当一面,因此每个旅要负责一个宽大正面所造成的。

这种编制的方式虽然适合于大规模全面战争的高强度地面战,原本应该是世界各国的模板,但是在一些特定环境下,还是有不足之处的,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中,因为打的并不是大规模战争,只是点对点的作战,每个旅所辖的营都要负责很大一块区域的作战,美军旅级部队中没有直属炮兵的缺陷得到凸现,遇到顽抗或者活力袭击的时候,美军只能向师炮兵司令部呼叫炮兵支援,而这种时候,往往呼叫空中盘旋的武装直升机或者空军的A-10,支援还来得更快些;如果在行军途中,突然遭到炮火袭击,在做好战斗准备,然后呼叫炮兵支援,人家早跑远了。因此,旅(团)级部队需要固定编制的炮兵开始被美军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同样的原因,诸如工兵部队、勤务支援部队,也被旅级部队要求编制。

大概美军早就已经想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从2000年起就开始着手编组“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因为它便只有固定的炮兵、工兵、勤务、通讯、侦察等分队,因此叫做“旅战斗队”,以与“旅”区分开来。

既是认识到旅级部队对支援分队的直属需求,也是因为今后的作战中,美军师旅级部队将会负责相对于现在更大区域的作战,所以美军从2003年开始,对10个现役师进行新编制改编。在新编制下,师下辖4个旅战斗队,每个旅则下辖1个直属营、2个作战营、1个侦察营、1个炮兵营、1个勤务支援营,重型旅战斗队还包括1个工兵营。新编制下的旅战斗队,比从前得到加强进入战场的旅,战斗力也要超过很多,而4个旅的编制,也使得师一级部队比从前有了更大的攻防能力,有了更多的预备队可以用。

如果美军的编制有所变动,都会牵动整个世界的编制“潮流”。事实确实如此,上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刚结束后,美军宣布“基于海湾战争的经验”,要将陆军部队进行改编,要才撤掉军和师两级部队,将部队保持在集团军-旅-营的编制方式中,目的是减少指挥层次、精简部队体系。

这一提案刚刚出炉,热气未退,就受到若干国家的响应,美国还没动呢,早有若干国家开始着手精简: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首先将师级部队全部裁撤,作战部队仅保留旅;法国将精锐的第27山地师也缩编为旅,第4空中机动师被缩得不能再缩(作为师来说是不能再缩了);鬼子也跟着起哄,都21世纪了,还把第5、12、13师团缩编为旅团;即使不能改的国家,也把自己的师、旅、团部队尽量的缩编,好像不裁掉一级就跟不上世界潮流,不缩减人数就没法作战。只有美国,既没有裁撤师级编制,也没把哪支部队减掉一大堆人,只是在冷眼旁观各国 “兵变”的同时,在科罗拉多的卡森堡悠然自得的研究自己的数字化部队的新编制。细算下来,他也只把自己的第4机械化步兵师缩减了一千多人。现在美军又研究出适合未来作战的新编制了,马上开始给每个师扩编,10个师一共需要增加4.5万名现役士兵,这下子恐怕那些国家全傻眼啦!

人家当初提出“缩减”、提出“裁撤”,其真实目的并不在于那两个动词,为的是在战时减少指挥层次,如果只是一味的缩减,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好比同一个地区作战,从前要派一个师级所属的3个旅,现在缩编了,但是战斗力提高不大,至少要派去2个新编制旅,而为了协调二者的从属关系,说不定还要再派1个军部过去。这样一来,人数没变,指挥层次的数量也没变,变得只是由原来的“师-旅”改成了“军-旅”——毫无意义!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缩编,就要大幅度提高新部队的战斗力,增多支援分队和技术装备的数量,使新部队的一个旅的战斗力,可以达到原先一个师的标准,这才是真正的减少了指挥层次,积极地缩减了人员。

前苏联/俄罗斯的陆军师分类很简单,包括坦克师、摩托化步兵师和空降师,编制和装备都很适合东欧平原上的纵横驰骋。

和美国一样,俄罗斯军队的编制也代表了一大堆国家,但是在“引领潮流”上可能就逊色多了。俄罗斯陆军人数与美国陆军少一些,只有四十二万,但是却有35个师,还有11个独立的坦克旅和摩托化步兵旅,并且还有大量的战役战术导弹旅、炮兵旅、重炮旅、火箭炮旅、反坦克旅(团)等部队。

这就是前苏联/俄罗斯陆军的特点,它的师以比较短的时间作战为前提,强调火力至上,其编成内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车、火炮以及防空导弹的数量极多,甚至还有近程弹道导弹。这种编制适合于传统意义上的全面战争条件下,前线部队大量伤亡而急待补充而必须从民间匆忙征兵的紧急状况,其突出的弱点就是官兵素质较低,人数少(直接参战的士兵所占比例大),尤其是协同其它兵种的作战能力差(前苏联/俄罗斯情况稍好些)。

苏制师虽然在相同人数下,其坦克等重型武器的数量很大,但是因为其编成内的支援部队相对较少,后勤支援部队人数更少,所以其持续作战能力比较差,单个师的攻防能力较差,就像库尔斯克战役之后,苏联红军补充大量部队进行战略反攻时,甚至有很多师还只有2000多人。所以在卫国战争时,为对抗德军部队,苏联红军总是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才可以,而往往战争还是很惨烈,这既是因为军兵种之间合成作战的能力不足,更多的还是这种苏制编制存在的弊端。

以前苏联上世纪80年代初的坦克是为例,所辖部队包括3个坦克团,1 个摩步团,1个炮兵团,1个地空导弹团,1个地地导弹营,直属部队包括直升机大队、侦察营、工兵营、通信营、物资保障营、修理营、卫生营等,很繁杂哦!其四个作战团中包括10个坦克营和6个摩步营,总共7344人,比美军部队中作战部队人数多,但是其全师人数却只有11620人,比美军师少将近六千人,可见其编成中的支援部队极其有限,作战与支援部队之比为3.6,而其摩步师更高达4.3,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陆军师中也算出名的大了。所以前苏联/俄罗斯的陆军师单独作战能力相对较差,同样的任务,往往就要集中多余对手数倍的师级部队和人数,就像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威胁北约,一共要部署七、八十个坦克师和摩步师,为了在远东威胁中国,也要部署3个坦克师和43个摩步师,数量好庞大吧!

但是苏制师,或者说前苏联/俄罗斯的陆军师并非毫无可取之处,比如它下面所辖的4个作战团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支援部队,包括1个自行火炮营,1个“冰雹”火箭炮连,1个地空导弹营,还有工兵连、通信连、维修连、补给连、运输连等。这一点就比西方编制的师更有优势,临时作战能力突出,在受到攻击和接到命令时可以随时出发,而不需要由师来补充支援和后勤支援部队,既提高了反应效率,也减少了师一级的支援压力。美国陆军师最近转型的新编制,应该就得以于从俄罗斯师中看到的优势。

而前苏联/俄罗斯陆军师还有个更大的特点,就是编成内的炮兵部队非常多,斯大林就曾经称赞炮兵是“陆战之神”。由此可见苏俄部队推崇“炮兵”至上,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多,师下辖的团级部队就有2S1型自行榴弹炮营和 BM21B型火箭炮连,师属炮兵团内也编有2S1型和2S3/2S19型自行榴弹炮营,BM21型火箭炮营, 240毫米自行迫击炮营等,再加上师属地地导弹营中的4部导弹发射架,这是任何国家的师都无法比拟的。

与炮兵部队同样受到重视的还有地空导弹部队,前苏联在诺曼底之后认识到了英美国家空中支援的利害,知道自己比不了,就只好加强防空能力来弥补,因此各级部队都有自己的防空导弹部队,各级的装备也不同,都是专门研制,从单兵型号到团级、师级、军级,再到集团军级、方面军级、战区级和国土防空级,应有尽有,那是相当的多,大部分国家与其的差距笔火炮上的差距还要大。

不过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陆军师的情况也很艰难,人数一缩再缩,素质一降再降,装备一减再减;为了弥补国土防御的不足,不得不陆续建立了4个机枪炮兵师;很多坦克师还被削减去一个坦克团,只剩下197辆坦克,人员也被减到不足7000人;不知到何日,俄罗斯才可以重振前苏联陆军雄风,再建立新的震撼东西方的铁流!

英国军队的编制与美军编制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规模庞大,支援部队众多,单独作战能力强而且持久。这也难怪,美国和西欧都是以陆军师作为基本作战单位的,何况美英出自一系。但是英国军队的编制还是有不少自己的特点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过,英国的海军和空军全称分别是“英国皇家海军”和“英国皇家空军”,但是陆军却只是称作陆军,为什么?因为英国从前除了国王和女王拥有皇家军队以外,还有很多封建领主都拥有自己的部队,因此英国陆军的名称中都带有很多的地名,大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等地区,小到伦敦、曼彻斯特、西米德兰、汉密尔郡、兰开夏郡,还有的前面冠以封建主的名称和爵位,比如威尔士亲王、白金汉公爵、威灵顿公爵等。而英国的陆军就是由这些皇室与地方军队组成,所以延续到现在,陆军不能称作“皇家陆军”,而且部队也还接着冠以早先的名字。

英国陆军师下面是旅,旅下面有团也有营,基本上其步兵、机械与电子工兵(即后勤支援营)以营为基本作战单元,其余部队包括坦克兵、炮兵(包括高射炮兵)、工兵、侦察兵、陆军航空兵都是以团为基本作战单元,而其团下面则直辖连,规模还是与营级一样。

同时,英军的步兵团因为都是地方性编组,为了便于指挥,而且旅是师下面的基本作战单位,所以都是从不同的团中各抽取一个营组成拥有番号的旅,所以各个旅下面的部队名称都很长,比如朝鲜战场上的第29旅,辖下的三个步兵营就分别是:尤尔斯特来复枪团第1步兵营,格罗斯特团第1步兵营,北阿姆伯兰富塞列尔斯团第1步兵营。

目前英国陆军的现役部队只剩下2个师,第1装甲师和第3机械化师,而第2、4、5师作为本土的三个军区司令部,平时各自只有一个现役旅可供调遣。英国的师目前来看很有些意思,第1装甲师就下辖3个装甲旅,第3机械化师就下辖3个机械化旅其余的直属部队,包括炮兵旅和4个炮兵团(其中包括1个高射炮兵团)、1个装甲侦察团,4个工兵团、3个电子与机械工兵营等都是相同的,只是装甲师多了一个陆军航空团。

英国的师属作战旅编制规模比美军还要大,都是下辖4个团或营,装甲旅辖有2个坦克团和2个装甲步兵营,第1机械化旅辖有2个装甲步兵营和2个机械化步兵营,另外两个机械化旅辖有1个装甲步兵营和3个机械化步兵营,加强了一些支援部队之后,每个旅都能达到5000人以上!再说一下步兵分类,英国步兵有两种名称,装备“武士”步兵战车的叫做装甲步兵,装备“萨拉丁”轮式装甲输送车的叫做机械化步兵,与其他国家也有些区别。

法国陆军师的名称很多,主要是因为他的快速反应部队每个师都是一种类型,普通陆军师包括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快反部队包括空中机动师、轻型装甲师、海军陆战师、空降师和阿尔卑斯山地师。

详细说来,法国陆军师的编制是最具特色,也最自成一家的,这大概是跟高卢人的性格有关系。和英军一样,法军的基本作战单元也是团,但是法军并不是像英军那样的“师-旅-团”编制,而是自己的“师-团”编制,也就是说法国陆军师级直接下辖营团一级部队,只不过它的团的规模比其它国家的营更大一些,下辖1个指挥/支援连,4个作战连,1个通信连,有些还有迫击炮连、反坦克连等,编制人数在800到1200人之间。这也使得法国陆军师所下辖的作战团的数量很多,基本上都在6个以上。

而且法国陆军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各级部队中的重型装备和技术装备的数量似乎较欧美国家的同级部队要少,比如其装甲师原先只有2个坦克团,每团50辆主战坦克,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军事改革中扩编为3个坦克团,每团装备80 辆主战坦克;再比如其各师只编制有1个炮兵团,每团最初装备24门 155毫米火炮,同样也是在军事改革中将增至32门火炮。

法国陆军很重视直升机的使用,欧美国家直升机部队最大的编制也在法国,就是第4空中机动师。美英等国直升机部队最大编制是旅,尤其是美国,虽然直升机数量近万架,但是只用于反坦克、支援作战、运输突击等,从没有过独立作为某个作战方向上的主力;而英国、德国虽然分别有第24空中机动旅和第3陆航旅,但是只是旅级。而法国则是师,第4空中机动师拥有7个直升机团:1个支援直升机团,2个反坦克直升机团,4个战斗直升机团,总计250架直升机。

法国陆军编制在各国中最有特色,但是法国军内编制最有特色的当数其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名为“海军”却属于“陆军”编制,这在世界各国中也算是独树一帜了吧?归属陆军,它自己却又细分为陆战步兵、装甲兵、炮兵、工兵等小兵种,还有训练部队,真的可以算是“军中之军”了。其海军陆战队在国内部署有多达17个团,最早有5个陆战团编入陆军师中,第2装甲师有2个陆战团,第 8步兵师和第10装甲师各有1个陆战团,第6轻型装甲师也有1个陆战团。

另外,海军陆战队还有若干个营,这大概是法军中目前极为少见的营级部队。海军陆战队营包括两类,一类是海军陆战营,一类是指挥支援营;营级部队不在本土驻扎,主要设在海外领地、海外或与法国缔有防务协定的有关国家(如科特迪瓦、加蓬、塞内加尔等)。海军陆战营编制有500~600人,下辖1个指挥支援连、1个轻型装甲连、2个海军陆战连。指挥支援营编制有约400人左右,下辖1个营直属连、1个通信连和1个勤务连。

法国还有大革命时期的产物——半旅团,据说最早是由正规军步兵营与阿尔卑斯地区民兵营混编而成的,因此称作半旅团;不过目前这种半旅团只剩下一个,就是永久驻吉布提的第13半旅,而且这种编制其实与同级部队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延续古老名称而已。

法国陆军的大的组成其实也很繁杂,除了有各种师之外,还有一支专门的外籍军团,从其海外领地中招募兵员,要求很严格,也因此有很强的战斗力。外籍军团部队的编制同样与同级部队没什么区别,目前,法国外籍军团由10支部队组成,包括第1装甲骑兵团,第2、第4摩托化步兵团,第1、第3、第5独立步兵团,第2伞兵团,第6工兵团,第13半旅,以及卡斯泰尔诺达里训练中心。

而法军在内部结构和编制上的“混乱”之处,这么一点篇幅是说不清楚的,恐怕就是它的参谋长也说不清楚,大概这就是它为什么坚持采用古老编制体系的原因。综合来说,法国陆军编制在世界各国之中最复杂,最难以理解,比之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的营、团兼有,还要复杂数倍,主要是因为它太随意了,毫无规律可言。

正是因为如此,法国的团级部队很少有采用混编,也就是说坦克团只编制有坦克连,机械化步兵团也就只编制有机械化步兵连,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制约了法军作战的灵活性,以及不同兵种的协同作战。而且因为他没有旅一级的编制,诸兵种合成作战只能以师一级指挥展开,既影响了作战效能,也加大了与北约盟军、欧盟军队配合作战的难度。

当然,法国陆军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这种单独编组的弊端,也不是没有采取措施。在VBCI轮式步兵战车开始服役之后,法军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新部队的整编。新编制之下,法军出现了机械化步兵营的编制,新编制的营又4个连组成,包括1个坦克连和3个机械化步兵连。坦克连装备16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和2辆VBCI指挥车;机械化步兵连装备12辆VBCI步兵战车以及6辆VBCI 指挥车(每排1辆,连部2辆)。这一编制将会成为欧洲国家中第一个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混编至营一级的编制,也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主战坦克与轮式步兵战车混编的营级部队。当然了,这也只是几年之前,法军军事改革计划中的一部分,在实际操作中能否完全摆脱法军传统编制的影响与束缚,还不得而知。

意大利的陆军编制,绝对不像美军那样可以引领潮流,也不像俄军那样自成一家,也没有法军那种独特的风格,但是之所以把这个国家提出来单说,是因为在某些细节上,他还是有一定特点的。

意大利目前拥有的作战部队包括3个装甲旅,5个机械化旅,3个阿尔卑斯山地旅,1个空降旅和1个空中机动旅。很精干,能够在各种地形下作战。始终认为装甲旅和山地旅是意大利陆军的主要作战力量。

意大利每个装甲旅都编有1个装甲团,每团装备“公羊”C1主战坦克54辆,这种旅-团-连的编制,和英国倒有些相似。

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地部队,同样是其军队的精锐,意大利早在战后即专门为其研制了M56驮载式轻型榴弹炮就是明证。该部队此前一直编有5个山地旅,目前缩减为3个。每个山地旅下辖1个山地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补给团,1个堡垒营,1个雪地空降排,1个独立侦察连和1个工兵连。

如果说旅下辖团并不鲜见的话,那么旅-团-营的编制就真的是仅见了吧?意大利山地旅的山地步兵团,下辖3~4个阿尔卑斯山地步兵营和1个装甲步兵连,这就是意大利陆军编制的一个小特点;不过其炮兵团还是没什么大变化的,下辖3个炮兵连,至今仍然使用M56式 105毫米榴弹炮。

再说一说意大利的伞兵部队,1963年组建的空降旅,编制人数 5000人,下辖5个伞兵营,1个炮兵营,1个特种营,1个供应营,以及指挥连,通信连,反坦克连,工兵连,直升机联队。全旅的主要武器装备有:81毫米迫击炮24门,106毫米火炮30门,105毫米无座力炮18门,“米兰”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180具,直升机12架。与各国的独立空降旅相比,无论是 1300人的鬼子第1空降旅团,2100人的德国第26空降旅,还是2300人的俄罗斯第31空降突击旅,甚至是3200人的美国第173空降旅,该旅都是远远胜出,是绝对的最大规模的空降旅。

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地旅和空降旅的编制上可以看出来,意大利人其实是很注重战斗支援部队、战斗勤务支援部队的编组的,其各旅的直属部队比之欧洲各国的军队都有过之,就算是与美军相比也毫不逊色,这样当然有利于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只不过这种优势在意大利士兵身上能否体现,就谁也不敢保证啦。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洲几个国家的陆军部队相继撤消或者缩编师一级部队,主要作战部队都是清一色的旅级部队,这些国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捷克和土耳其。

像荷兰部队整编后主要作战力量就是3个机械化步兵旅(现已裁撤掉一个)和1个空中机动旅。

西班牙在整编有5个作战师,分别是1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步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山地步兵师,总计编制11个旅,外加1个独立空降旅,改编之后撤消了师一级的编制。原驻布尔高斯、隶属于欧洲军团的西班牙机械化师,也改为第21机械化步兵旅。

捷克陆军也向着西欧国家的方向发展,目前装备主战坦克957辆,机械化部队在换装新装备后,编为7个机械化旅,每旅编制4个装甲步兵营、1个侦察搜索营、1个工兵营、1个防空连,以及其它支援部队。2个一级战备旅,实际编有3000人,并保持经常战备;2个二级战备旅实编2000人;3个三级仅维持200~300名军官组织架构,平时负责训练,战时扩编为一级战备旅。

当然了,较小国家中也有未进行师改旅的军队,比如比利时,其所有部队也就是1个机械化步兵师、1个伞兵突击旅和1支本土防御部队,但是这仅有的部队,在西欧各国的军队改变的大形势下,并没有“追赶潮流”,而是保留原有部队,增加技术装备,裁撤老旧装备,在此基础上提高战斗力。其第1机械化步兵师也是欧洲军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与他国的机械化师不同的是,该师下辖的3个旅都是机械化旅。

还有就是在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暂且把他作为欧洲国家来说),虽然该国从领土上讲是一个绝对的大国,但是由于远离喧嚣之地,又与美国有联合防务条约,因此其陆军部队只编有1个师部,下辖3个机械化步兵旅群,1个独立防空团和1个独立工兵保障团,总计只有2万人多一点。

作为英联邦国家,其编制与英国基本相同,机械化步兵旅群下辖1个装甲团,3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炮团,1个工程兵团,1个防空连。从编制上看,其独立作战能力不容置疑。之所以称作旅群,多半是因为各旅都拥有自己独立的作战支援部队,不需要补充和加强即可进入战场,与美军的“斯特莱克”部队称作旅级战斗队的意义基本上是一样的。

最后,土耳其是一定要说的,这毕竟是北约第一的陆军大国,五十万陆军,放到亚洲来跟本数不着,但是在北约就是想响当当的第一。

土耳其可以算是欧洲最早进行缩减编制改革的国家,早在1996年,美国在进行第4步兵师数字化改编的同时,提出“缩减编制、撤消师级”的构想,还没展开探讨,土耳其就“先下手为强”,成为了欧洲、差不多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个进行这种尝试性改革的国家。

目前,土耳其陆军所属部队包括:4个集团军司令部,9个军司令部,1 个机械化师部,1个步兵师部,14个装甲旅,17个机械化旅,9个步兵旅,4个突击旅,1个步兵团,1个总统警卫团,5个边防团和26个边防营。虽然还保留有2个师部,但是已经不再是原先的那种作战机构,更多的是进行管理和支援等工作。

根据土耳其在改编之初的设想,装甲旅下辖2个坦克营、2个机械化营和1个自行火炮营;机械化旅下辖1个坦克营、1个机械化营和1个炮兵营;步兵旅和突击旅则各自下辖3个步兵营和3个突击营.

以色列因为地处亚非交界,本国及邻国都是以沙漠地形为主,只要少量的矮山,所以其装甲兵在陆军中占据着绝对无可替代的位置,装甲兵司令也是与三军司令平起平坐的。

目前,以色列装甲兵编有12个装甲师(包括3个现役和9个预备役),1个空中机动/机械化师(预备役),3个独立机械化步兵旅(现役)。现役装甲师下辖2个装甲旅、1个自行火炮旅,战时增编1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旅;预备役装甲师仅保留骨干力量,战时动员后编有2~3个装甲旅、1个机械化旅和1个自行火炮旅。

以色列在前四次中东战争中,一直是以旅作为基本的作战单位,而师只是一级战役指挥机构,战时负责某个方向上的指挥作战,很多时候通过加强,可以下辖5、6个旅;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师才被确定为一级固定的战役战术编制,但是,旅依然在以色列陆军作战中起着主导作用。

装甲旅和机械化旅是以军装甲兵的基本编制单位,也是陆军的基本战术兵团。装甲旅下辖2个坦克营、1个机械化营和1个自行火炮营,装备坦克111辆,装甲车108辆,155自行榴弹炮12门,81自行迫击炮12门,40高射炮12门,反坦克导弹车12辆;机械化旅下辖1个坦克营、2个机械化营和1个自行火炮营,装备坦克46辆,装甲车162辆,155自行榴弹炮12门,81 自行迫击炮12门,40高射炮12门,反坦克导弹车12辆。

虽然以军现役有6个装甲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整装待发、能够随时出发作战的只有3个装甲旅,因此很多时候中高强度的作战都由步兵旅负责,而很多种情况下,这些任务也更适合步兵来进行。为此,以色列陆军中还编有4个步兵旅,当然,这也是以色列陆军目前仅存的4个步兵旅。根据装备及作战任务划分,这4个旅中,有一个属于空降伞兵旅,另外3个是独立的机械化步兵旅。各旅编制为:3个步兵营,1个侦察营,1个通信连。

整体上说,以色列陆军和装甲兵,除了注重建立、发展、使用装甲旅以外,在编制上没有特别独树一帜之处。还是那句话,各国的编制都是为了适应本国军队及其作战需要,以色列陆军编制也不例外,这也是他称雄中东的资本。

鬼子陆军编制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师”叫做“师团”,“旅”则称作“旅团”。因为早在二战的时候,他的师团在没有得到加强的情况下,是当时各国师级部队中人数最多的,挽马师团拥有28200人,驮马师团更是有28800人,超过未加强的美国的海军陆战师,而且超过同一时期大部分国民党一个军的人数,称作师团当之无愧。只是由于后期兵力不足,师团的人数才一缩再缩,最终被锁定15000人的。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鬼子虽然将它的军队称作自卫队,但是本人还是习惯称其为陆军、海军和空军。二战之后,鬼子重新组建陆军,但是规模和数量就比二战时小得多、少得多。至上世纪末,鬼子陆军一共拥有:13个师团,2个独立特别混成旅团,1个空降旅团,1个直升机旅团,1个炮兵旅团和2个独立炮兵群,2个防空旅团和3个独立防空群,5个工兵旅团,1个独立坦克群,还有1个就是富士教导团。

在这13个师团中,包括三种类型:装甲师团,甲类机械化步兵师团,乙类步兵师团;具体地说,装甲师团就是第7师团一个,甲类师团又7个,乙类师团有5个。而由于细节上的区别,甲类师团分为2种,乙类师团则有3种。

鬼子的团级部队叫做联队,直辖于师团;普通师团所属的联队包括机械化步兵联队、步兵联队、炮兵联队、后勤辎重联队这四种;而第7装甲师团所属包括坦克联队、机械化步兵联队、炮兵联队、高射炮兵联队和后勤辎重联队这五种,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第7师团受重视的程度——其它师团只编有1个高射炮大队(营),它则编有1个联队用于防空。

和英法等国的团一样,鬼子的联队下面也没有营(鬼子叫做大队)一级的编制,直接下辖各种连(鬼子叫做中队)级部队。这也使得鬼子拥有和英法相同的特点,就是联队以下采用单一编组,而非各兵种混合编组。同时,鬼子也是在师团与联队之间没有旅团一级的编制,所以诸兵种的合成作战指挥也要由师一级来完成,拥有这种编制所拥有的所有弊端。

但是鬼子联队和中队一级的规模并不小,例如其第71坦克联队下辖5个坦克中队,总计装备92辆90式主战坦克;而坦克中队装备有18辆主战坦克,甚至超过了德国陆军装甲连的17辆。再比如其第11机械化步兵联队,下辖6个机械化步兵中队,总计装备108辆89式步兵战车,刚好相当于美军两个机械化步兵营所装备的数量;机械化步兵中队装备18辆步兵战车。

比较特殊的是它的部分炮兵联队,在联队与中队之间有大队以及编制。比如第7装甲师团的炮兵联队,编有4个炮兵大队,每个大队装备12门99/75式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当然,这也是世界各国的炮兵中,装备火炮数量最少的炮兵营。

鬼子现在还有群的编制,下辖于独立特别混成旅团和各种作战支援旅团,包括炮兵旅团、防空导弹旅团、工兵旅团等,当然还有独立的群,直接隶属于各个军区。群是鬼子独有的,是一种规模大于大队却小于联队的编制。以“霍克”防空导弹群为例,下辖4个发射连、1个载波通信连、1个导弹发射直接支援队,装备24部“霍克”防空导弹发射架,编制员额693人。

鬼子陆军目前已经开始进行军事转型,大部分计划内的军队已经完成。有 4个师团——包括原来的第5、11、12、13师团——被缩编为独立旅团,第2独立特别混成旅团也得到扩编,这些新的旅团人数都控制在3000人左右。新式旅团编制如下部队:旅部,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1个坦克中队,1个后方支援队编成。

为此,日军开始重新恢复步兵大队这一级的编制,将开始实行旅团-大队 -中队这种新的作战与指挥体制。步兵大队实行三三编制,大队下辖3个中队,中队下辖3个小队;每个步兵小队25人,装备高机动车3辆;下辖3个班,每班编制7人;班装备40毫米榴弹发射器1具、班用机枪1挺、84毫米无坐力炮1门、步枪3支。

印度陆军人数超过百万,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陆军国,不说一下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之所以放到最后来说,是因为个人认为其陆军的实力远远没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他的师包括装甲师、步兵师、山地师和平原整编师,虽然也有炮兵师,但那不是作战师,暂不予以讨论。

印度人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创新的作为,在编制上也是如此,他沿袭了英国人留下的古老的陆军体制,在全国范围内依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进行士兵的选拔和编组,组成的部队叫做“联队”,这是其陆军的基础。联队下辖营,印度陆军从不同的联队中选取不同的营,组成作战旅、团等部队。

印度这种做法也是不得已,他有近百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自己的特点,而且印度又是一个宗教主义至上的国家,如果征兵时进行全国“海选”,那么所组成的部队将会很难管理,无奈之下,只好学习英国陆军作为解决之道。但是英国主要就是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大块地方,其民族经过近千年的融合,早已没有太多的区分,况且他又不是宗教至上的国家,不存在什么复杂之处。可印度这样子用就不行了,他的很多民族之间本就有矛盾,进行这种“联队”方式的编组,虽然杜绝了士兵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矛盾等级上升到了营之间、联队之间、甚至是师旅之间,这种隐患不发归不发,但是一旦发作,在战时将会是致命的。

在师级部队的编组上,印度同样效仿了他的宗主国——英国,除作战部队以外,还编有大量的支援部队。以印度步兵师为例,下辖3个步兵旅,1个炮兵旅,1个装甲团,1个工兵团,1个通信团,1个勤务营,1个电机工程营,2个医疗连,1个军械分队,1个宪兵分队,1个军邮分队,1个战地勤务班,1个地面联络班,总兵力为16338人,其战斗部队与支援部队的人数比例为 2.55:1,在亚洲国家中算是很小的了,可见其支援部队的规模。而其山地师人数上的这一比例更是为2.15:1,比美军机械化步兵师的2.2,还低了 0.05,大概可以算是世界各国实际部队这一比例中最低的了。

从上面的编制中可以看出来的一点就是,印度很重视通信部队和工兵部队的配属,在师一级部队编制1个通信团,世界上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虽然这只比美军师属通信营多了130人,但是编制级别的不同,所显示的是重视程度的不同。另外,在大部分国家的师只编制1个工兵营的情况下,印度又是编一个团,也确实有些“扎眼”的。

印度陆军拥有35个师,包括3个装甲师,4个平原整编师,18个步兵师,9个山地师和1个炮兵师。目前,印度军方正准备将步兵师和山地师都改编为平原整编师,只是这种师的编制我一直没找到,只有拭目以待其新编制的出台和部队的整编吧。

有哪些一万五左右的电脑配置推荐?

你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回答,其中有一个配置是全套光污染的。全8700+16G+GTX1080,你和他就是差了个显示器而已。

1万5包含显示器要上8700K+1080TI的组合不太可能,所以这套很符合你的预算。

处理器主板套装:I7 - 8700 散片 + 华硕 B360F-F GAMING 2970元

内存:芝奇 幻光戟 DDR4 3000 8GX2 1160元

玩光污染,幻光戟或者统治者是必须的了!

显卡:影驰GTX1080 GAMER 8G 3999元

官方旗舰店购买!!!

固态硬盘:三星PM981 M.2 NVMe PCIE SSD 512G 1100元

记得一定要安装三星的NVMe驱动

固态硬盘散热器:威刚 XPG STORM RGB M.2 2280固态硬盘散热器 200元

散热器:九州风神 船长240 RGB一体式CPU水冷散热器 700元

机箱:爱国者(aigo)月光宝盒-曜 黑色 玻璃机箱 480元

我家里现在用的就是这样,戴着墨镜反正亮不瞎我的眼。

电源:Tt(Thermaltake)额定650W ToughpowerRGB 650W 电源 660元

80PLUS金牌、全模组、RGB风扇、十年质保

含导光条电源线材定制:200元+

要跟商家说明电源以及机箱型号!!!

显示器:华硕(ASUS)MG279Q 27英寸电竞2K 144Hz IPS宽屏 3499元

缺点就是4毫秒响应,此前价格一直维持在4千样子,最近才降下来。

AOC 爱攻 AG272QCX 27英寸 2K高清 144hz 曲面电竞显示器升降 3499元

也是4毫秒响应,赠送金士顿毒刺电竞游戏耳机。

国民党军队装备有哪些轻武器?

抗日战争时期,鬼子军队凭借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大肆侵略中国。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下,中国军民以劣势武器装备抗击鬼子侵略者。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同反法西斯盟国一到打败了鬼子帝国主义。抗日战争历史向世人昭示,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战争的正义与否,民心的向背,才是决定抗日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一、中日步兵武器比较

1、步枪

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日军三八式步枪是侵华战争中鬼子陆军使用最普遍、中国军民最熟悉的步兵武器。三八式步枪于1905年即鬼子明治三十八年定型生产,因此依据天皇年号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该枪原形为鬼子“三十式步枪”,后为防止沙尘进入枪机内,导致操作不良,在枪机上设置了一个拱形防尘盖,故又被称为“三八大盖”。这种枪结构简单,采用改进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射击时后坐力小,易于控制,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很少出现枪栓断裂的情况;射击精度好,射程远,有效射程达460米;枪身长度为1280毫米,加上长度500毫米的单刃刺刀,非常有利于小个子的鬼子兵进行白刃格斗。但由于子弹口径小,仅6.5毫米,弹头飞行稳定,杀伤力反而不高,子弹“打进去多大眼,出来多大眼”。当时中国军民戏称:“用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又能继续抗日。”

日军三八式步枪

日军也意识到三八枪威力小,于1939年曾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步枪,并以当年为鬼子神武天皇纪元二五九九年而命名。性能与德国98式毛瑟枪相当,却囿于优先发展海空装备的军工指导思想,仅装备少量。同时,鬼子陆军上层认为,射击准确性高可弥补杀伤力不足的缺点,特别是中国军队战场救治水平差,也是限制九九式步枪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军步枪、骑枪系列

中国军队的七九式步枪中国从清末起,由汉阳兵工厂仿造德国7.92毫米口径步枪即毛瑟枪,研制出其改进型——“汉阳造”。1935年南京政府根据德国顾问建议,以德式Kar98毛瑟步枪为标准统一全军,除在国外购买少量,在国内仿造并批量生产,并命名为“中正式”步枪。因口径与“汉阳造”相同,被通称为七九式步枪。此种枪在二战中也是德军的主要装备。这种枪在主要优点是威力大。据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反映:七九式步枪的伤口进去的眼小,出来的眼大,能带出一块肉,杀伤力比“三八大盖”大得多。缺点是射程不如“三八大盖”,有效射击距离只有150米,但由于中国与日军一样,把拼刺刀作为一种常用的战术,因此刺刀长度都在500毫米以上。尤其是“中正式”因枪短,刺刀长达575毫米,但上刺刀后仍比鬼子三八式短10毫米左右,许多部队为弥补不足,往往配发大刀,以利于白刃战。只不过中国生产的新式“中正式”步枪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部队的装备和作战需求。中国军队仍有半数左右士兵配不上这种枪。

中国仿造德国的七九式步枪

山西军阀阎锡山上世纪20年代在太原兵工厂曾一度仿造过鬼子三八式步枪,由于部队使用后普遍反映杀伤力小而最终放弃生产。

此外,由于枪少兵多,除中央军外,川军、滇军、西北军等不少地方军队根本配发不上足够的七九式步枪,大量使用的是清末生产的老式“汉阳造”。这种步枪是漏夹弹匣,很容易卡夹。还有就是清光绪年间江南制造厂仿德国毛瑟枪制造的“江南造”步枪。由于使用时间太长,保养不足,膛线磨没了,打出的子弹都是拐弯的,瞄准设施也因磨损严重而难以使用。还有部分从十几个国家购来的枪支,因品牌杂乱,维修保障困难,战时常出现件不配枪、弹不对膛的情况,还受到出售国能否及时供应子弹的制约。

将中日两国军队使用最普遍的两种步枪性能进行综合比较,可以看出,“三八大盖”的射程和准确性优于七九式,七九式的杀伤力强于“三八大盖”,两者各有长短,难分高下。但由于中日两军步枪在标准化、系列化以及供应数量上的巨大差距,战场上的优势往往向日军方面倾斜。

2、手枪

鬼子军队使用的的“王八盒子”手枪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配备和使用最多的手枪,是南部十四年式8毫米半自动手枪。说起这个名称中国几乎没几个人知道,但提起它的别名“王八盒子”,在中国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925年(大正天皇十四年),鬼子陆军为解决军队没有统一制式军用手枪的问题,在陆军大将南部麟次郎设计的南部陆式8毫米半自动手枪基础上,改进出一款通用手枪,以天皇年号定名为“十四年式手枪”,随后大量配发军队。因该手枪的枪套外形像乌龟壳,被中国军民形象地称为“王八盒子”。该手枪安全性能好,轻易不会发生“走火”事故;装弹数为8发,在60米的有效射程内射击精度高;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仅0.9公斤,便于携带使用。但因弹簧钢质量差、供弹时常出现问题,曾因此在国际上受到诟病。

日军十四年式手枪——“王八盒子”

中国军队装备的“二十响”驳壳枪中国的手枪主要依赖进口,各地方军阀进口的手枪型号一度杂乱。上个世纪30年代起,在中央政府主导下,大量进口德式毛瑟驳壳枪。此枪可装弹20发,在中国被俗称为“二十响”。德国生产此种手枪100多万支,多数被销到中国。该枪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动手枪,使用7.65毫米手枪弹,相当于野战手枪。纳粹德国后来认为此型手枪用于野战威力不够,用于防身又太大太重,因此决定停产此型手枪。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中国军队的广泛使用。许多八路军武工队缴获佩戴这种手枪,深入敌后,广泛出击,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

德国造的毛瑟7·65毫米手枪

将这两种手枪的整体性能进行对比,“二十响”手枪比“王八盒子”手枪略占优势。

其实,还有一种手枪值得一提。敌后广大抗日军民管它叫“独一撅”。这是八路军、新四军一些部队使用的自造手枪。这种枪外形粗糙,既像“王八盒子”,又像木匠工具;射程不远,但携带方便,使用灵活,有一定射击精度。虽然比不上正规的手枪,但在游击战中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冲锋枪

日军的“百式”冲锋枪受德国等军事强国的影响,鬼子在1935年仿照德国米P-34冲锋枪,开始进行试制,并于1940年定型。由于这一年也是鬼子皇纪二千六百年,该冲锋枪被命名为“百式”冲锋枪。该枪全长900毫米,重4.1公斤,弹夹可置放30发子弹,有效射程120米,最大射程600米,射速每分钟450发。“百式”冲锋枪分为前期型、后期型和折叠枪托型三种。采用自由枪击原理,使冲锋枪始终处于没有保险的开膛待机状态,因此走火的危险很大。枪身外附有散热孔,可安装刺刀,这在各国冲锋枪中极为罕见。由于受落后战术思想的影响,鬼子陆军坚持认为,宁可要射击精准、百发百中的步枪,也不制造百发一中、浪费宝贵子弹的冲锋枪,再加上对白刃战的迷信,使鬼子陆军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鬼子不适合装备冲锋枪。所以,鬼子始终没有将冲锋枪批量生产并列入部队装备。

日军“百式”冲锋枪

中国军队装备的德制MP18冲锋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军队曾从德国大量引进9毫米伯格曼MP18冲锋枪,中国军队曾俗称其为“花机关”。该枪重4.1公斤,长832毫米,配有专用的皮制六匣弹匣组;火力较强,弹匣容弹量32发,射速为每分钟500发,有效射程约70米左右。但因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重量较大,可靠性差.实际作战效能并不出色,所以未能成为中国士兵的标准装备,只是配发给班长以上的士官。由于该冲锋枪有效射击距离较短,且分散配置,其射速较快的优点未能得到发挥。

德国造9毫冲锋枪

中国军队使用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抗日战争后期,美国通过“驼峰”航线,向中国输送了大量M1A1及M3“喷油嘴”等型号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其中绝大多数用于装备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该枪口径为美军枪械统一标准的7.62 毫米,弹匣容量为15发或30发,采用导气式或回转闭锁式枪机;全长904 毫米,重约4.7公斤;射速为每分钟700 发,超过日军的三八式8倍多;有效射程约200米;虽然不算远,比手枪弹还是远得多。枪身较重,但与日军步兵武器在近战时火力密度上占明显优势,能有效压制日军火力点。特别是在缅北丛林战中,中国士兵与鬼子兵在密林中往往走到几十米距离才能发现对方。此时,手持冲锋枪的中国士兵,以相当于日军八倍的火力倾泻“弹雨”,使没有冲锋枪的日军饱尝了苦头。

4、手榴弹

日军九七式手榴弹作为一种重要的单兵近战武器,在侵华日军武器弹药中,手榴弹就有9种,包括:布尾式手榴弹、擦火式手榴弹、九一式手榴弹、九七式手榴弹、九八式手榴弹、九九式手榴弹、木柄式手榴弹、短柄手榴弹、手投燃烧弹等。其中九七式手榴弹是鬼子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一种手榴弹,代表了当时鬼子手榴弹的最高发展水平。由于九七式手榴弹形状很像中国北方的香瓜,被中国军队戏称为“香瓜手雷”。

日军九七式手榴弹

日军九一式手榴弹

九七式手榴弹是在九一式手榴弹基础上改进而成的,1937年开始批量生产。因这一年也是鬼子皇纪二五九七年,故定名“九七式”。该手榴弹重445克,大小恰好适合一般人手握,便于投掷,杀伤半径7—9米。外形与九一式手榴弹几乎一样,两者结构和使用步骤也基本相同,只是在某些细节之处有所改动。弹体底部没有螺孔,不能连接发射药筒,不能用掷弹筒发射。九七式仍采用鬼子与各国不同的传统敲击式引信,只是将引信的延期时间固定为4—5秒,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手榴弹无法控制爆炸时间的缺点。除手投外,也可像九一式手榴弹那样枪挂掷弹筒抛掷。该手榴弹的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平时击针和延期信管由保险销隔离,使用时拔掉保险销,将弹体在硬物上用力撞击一下,使击针击发火帽点燃延期信管,然后投出。由于该手榴弹安全性不高,延期时间较短,存在易于早炸的缺点。

中国军队的M24式手榴弹手榴弹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最多的杀敌武器之一。据统计,有40万左右日军官兵是被手榴弹杀伤,占侵华日军伤亡人数近三分之一。这一时期中国各地制造的手榴弹种类很多,但大多是仿造德制M24式手榴弹的。M24手榴弹是德国对一战时期的利器M18式长柄手榴弹的改进型。因1924年定型,故命名为M24式长柄手榴弹。

M24在M18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改造:首先,改进了手榴弹的爆炸时间。M18式的爆炸时间过长,将拉动弹弦到爆炸由6—7秒的时间,缩短到4到5秒,即投掷到目标地域后一秒钟内爆炸,使敌人很难作出反应,并难以反掷回去。其次,以薄钢板取代整体铸造,大大减轻了手榴弹重量,增加了投掷距离。其三,采用爆炸力更强的TNT炸药,大大加大了手榴弹的威力。其四,M24手榴弹的最大优势是,投掷距离远,而且十分准确。M24采用木柄设计,借助杠杆原理,受过基本训练的士兵可将其投掷得又远又准,一般可达50米甚至更远的距离,这是世界上其他手榴弹无法达到的。由于长柄的关系,M24投掷极为准确。实战中,中国士兵往往可把手榴弹准确地掷入日军据守的工事、房屋、狭窄的散兵坑内,予敌以严重杀伤。 其五,M24还可将七枚手榴弹集束使用,去掉周围六枚的木柄以减轻重量,只保留一枚的木柄作为引爆器。这种集束手榴弹的威力很大,可轻松摧毁日军较坚固的工事碉堡,也可用来破坏敌人的雷区,扫清步兵前进的障碍。

在压制炮火质量和数量远不及日军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在强调夜战近战的同时,大量生产手榴弹。抗战八年间,共使用手榴弹3000万枚左右,给侵华日军造成了严重杀伤。

5、轻机枪

日军“歪把子”轻机枪侵华日军使用最多的轻机枪,是1922年正式列装的十一式轻机枪。这一年为鬼子大正十一年,故该机枪名为“十一式”。因设计时为便于贴腮瞄准,枪托向右弯曲,被中国军民俗称为“歪把子”机枪。

“歪把子”轻机枪使用与三八枪相同的6.5毫米口径的步枪弹,子弹供应和使用方便;该枪配备可装5发子弹的弹夹,以及可容纳6个5发弹夹水平置放的供弹弹斗,弹容量为30发,超过中国军队普遍使用的捷克ZB26轻机枪的弹容量;射程较远,达600米;射速快,可达每分钟500发,大大超过只能点射而不能连发的中国军队使用的捷克轻机枪,有利于压制对方火力;弹道运行稳定,射击精度较高。但由于65毫米枪弹口径偏小,杀伤力不大;虽然理论上向弹斗中不断装填弹夹就可持续射击,但由于弹药装填繁琐,供弹不畅,往往使射速受到影响;实战中还存在因枪管过热不能及时更换、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故障等问题。尽管日军于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轻机枪,却因鬼子生产能力不足未能大量装备。

日军“歪把子”轻机枪

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最广泛的就是捷克式ZB-26轻机枪。该机枪由捷克枪械设计师哈力克1923年设计,1926年正式批量生产列装,定名为ZB-26型轻机枪,曾大量出口中国。

捷克式ZB-26轻机枪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击发;该枪口径为7.9毫米,有效射程为900米,实际射速为每分钟240发;弹匣内装弹数为20发,采取自动装弹的方式;由于捷克式弹道极佳,被誉为二战中射击最为精准的轻机枪,基本可做到瞄准哪儿就打到哪儿;采用7.9毫米子弹,中弹者非死既是重伤,杀伤力大大超过日制机枪;具有优良的持续射击性能,对枪管采取气冷的冷却方式,还可通过迅速更换发热的枪管,确保持续不停的射击能力,射击一二个小时也很难出现卡壳和炸膛等现象,而且射击精度无大的变化;枪身重仅9公斤,便于携带随步兵前进,及时提供火力支援并躲避日军的炮击;结构简单,便于仿造和维修,从20世纪30年代起,捷克式在中国的仿造和购买数超过12万挺,其中八年抗战期间,中国的兵工厂就生产了4万多挺;捷克式机枪非常坚固,即使在激烈的战争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很难损坏;射击要领便于掌握,即使没有受过任何机枪射击训练的士兵,只需简单接受几个小时的训练,就可使用该枪作战。在实战中,一个机枪手中弹牺牲,另一个老兵接过机枪就可以继续射击。相反,日军的歪把子机枪,由于怪异的漏斗式供弹方式,没受过长时间训练的士兵,根本无法做连发射击。一旦日军机枪手中弹毙命,往往无人能够接替他射击,造成步兵班的火力大为减弱。

捷克式ZB-26轻机枪

捷克式机枪的缺陷是装弹量过小,二十发的装弹量意味着七八次点射就会射光弹夹,更换时必然造成火力中断;采用上方装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及射击准确性。

6、重机枪

日军九二式重机枪它是侵华日军在战争中大量使用的兵器之一。九二式重机枪是鬼子陆军于1932年暨鬼子皇纪二五九二年,在解决日军制式装备大正三年式重机枪弹头口径小,杀伤力不足,射击距离较短等弱点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款较先进的重机枪。该枪首次采用7.7毫米子弹,使杀伤力大大加强;采用了光学瞄准镜,使命中率明显提高;枪口使用了消焰器,有利于隐蔽目标,提高了机枪组的战场生存能力;枪管冷却方式为气冷式导气方式,虽然使枪身重量加大,但比以往水冷式机枪减少了水箱保障的繁琐,提高了机枪的可维护性。缺点是:枪身较重,达55公斤,不便于机动;靠金属弹板供弹,操作不便且易卡壳;发射速度比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机枪慢,理论射速每分钟450发,实际射速每分钟仅200发;战时更换发热的枪管困难。

日军九二式重机枪

中国军队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中国军队普遍使用的是大名鼎鼎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1934年,中国通过与德国签订《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取得了德国08式水冷马克沁重机枪的设计图纸及仿制权,次年在金陵兵工厂批量生产,并以这年的民国纪年,将重机枪命名为民国二十四年式,成为当时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二十四式马克沁重机枪枪管散热方式为水冷式,可发射7.92毫米各种子弹,由100发或250发帆布弹链供弹。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00发,有效射程为1 0 0 0米,全枪不加水时重49公斤。

将马克沁重机枪与九二式重机枪的作战性能进行比较:首先,从杀伤威力看,这两种枪分别使用7.92毫米步枪弹和7.7毫米步枪弹,在尺寸上都属于中口径,是同级别的大威力步枪弹,两者在射程和弹头对目标物的侵彻破环能力上基本相当。其次,从射速及火力持续性看,在理论数据上,马克沁重机枪射速为每分钟600发,九二式射速为每分钟450发,马克沁重机枪的射速高于九二式。在实战中,马克沁使用100发弹链供弹,九二式使用30发弹板供弹,九二式供弹的使用速度更是远逊于马克沁重机枪。其三,从枪管散热方式上看,马克沁采用水冷式,在射击的同时可由水来吸收枪管热量,而九二式的气冷式在机枪枪管过热时只能频繁更换枪管,无法避免因更换枪管而造成射击间断。其四,从机动性上看,九二式为增加射击的稳定性和提高射击精度,只能选择了较低的射速和较高的自重,致使其自重超过马克沁6公斤多,在携带并实施机动方面再逊一筹。其五,从射击精度上看,九二式的要高于马克沁重机枪,并且还可加装光学瞄具。

7、掷弹筒

日军八九式掷弹筒提起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人们会感到生疏,但是说起小鬼子的“手炮”,中国抗日军民可是远近皆知,记忆颇深。因为八九式掷弹筒体积小,长短跟人的小臂差不多。它是50米到500米距离上火力杀伤的利器。

日军在实战中发现,50米以内是手榴弹的有效杀伤区域;500米以上是火炮的有效杀伤区域,而在二者之间却是一个压制火力的空白区域。为了解决50米到500米的距离上压制火力薄弱的问题,鬼子于1929年即鬼子皇纪二五八九年研制出八九式掷弹筒,并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等优点,被美、苏等国称为“鬼子陆军极具创意的一种步兵支援武器”。

八九式掷弹筒射角大,弹道弯曲,可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目标;体积小,发射筒长254毫米,重仅4公斤,便于携带,可随一线步兵行动,并随时提供曲射火炮支援;操作方便,虽然也像迫击炮那样将弹体从炮口放入,但并非通过自由落体击发,而是在炮弹落入炮管底部后,手工操作发射装置,将榴弹推出炮管。这种击发方式的好处在于易于操作,可发射手榴弹、燃烧弹等多种弹体;爆炸半径约10米,对50米到500米距离上的集群目标杀伤力较大。如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攻打涞源作战中,就因遭到日军密集掷弹筒的严重杀伤,被迫放弃攻城。

但八九式掷弹筒也存在严重缺陷,它射速较慢,远远比不上轻型迫击炮;由于没有瞄准具,只能由炮手用手固定进行概略瞄准,射击时靠的是射手的感觉和经验,这就使命中率存在着很大的运气成分,而且掷弹筒发射的榴弹,不像迫击炮弹那样有控制方向和弹着点的尾翼,从而导致射击精度不高。

日军掷弹筒

中国军队仿制的掷弹筒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曾大量仿制装备掷弹筒,仅国民党军队就仿造了4万个以上。不过,掷弹筒射击的训练不容易,炮弹是否能击中目标,主要看炮手的个人素质或经验。鉴于中国军队一线连队士兵伤亡较大,一场战役下来,老兵或是伤亡,或是因功提升为军官,这种流水式的新老交替,往往造成一线连队可操作掷弹筒的战斗骨干大面积空缺,从而使中国军队掷弹筒的威力也大打折扣。基于广大兵员缺乏掷弹筒的基本训练,中国军队最终放弃发展掷弹筒,转而发展射击距离较近的轻型迫击炮。

由于日军装备大量掷弹筒,中国军队一线步兵又缺乏相对应的近距离火力支援,常常在50—500米的区域内遭到日军掷弹筒严重压制。即使中国军队此后开发了六O式超轻型迫击炮,仍难以压制日军众多掷弹筒在超近距离上发扬火力。

成为军用车有什么样的条件?

谢谢同道邀请!

各类型军用车辆是一个庞大的、标准的机械化部队、标配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不可或缺、否则根本谈不上“机械化”!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机械化”武器装备开始就已经以极其简单的形式出现在战场上。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进入现代社会、最先进的技术首先运用于军队的武器装备!二战后汽车更是以日新月异的姿态武装军队!举世闻名的美国“吉普”车、在二战时期号称战场“的士”,成为了美军的标配装备之一。

军用车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军队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基本装备、没有之一。

多次谈到:任何先“高科技”以及技术创新首先运用到军队,无一例外!

汽车也一样,军用车辆的技术先进性绝对比民用车辆领先一代。

同一品牌和型号的汽车产品、如果装备部队、那么单纯从车辆使用的钢材质量上讲比民用车辆质量和技术参数要求更高、毋庸置疑。

“军品”二个字含概了一切与“民品”的“代差”和质量差别,包括一切用于军队需要的作战特殊要求的机械设备。简短截说,哪怕是一只军队用的洗脸盆、质量上与民用产品都不一样!

如何能配置一台可以用BIM的电脑?

很多小伙伴在学习BIM软件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电脑硬件问题,因此小筑按照BIM学习的各阶段,列出了对电脑硬件的要求。如果同学们想自己组装电脑,可以参考小筑给出的配置清单;那如果想买品牌机,那就从小筑整理的这些款型中挑选一款~

自己组装

操作系统:

目前主流的系统都是Windows 10,当然Windows 7 和Windows 8 也有很多,这些都没有问题,需要确定的是最好是64位版本。

主机配件挑选原则:

在考虑硬件配置时,BIM模型越大对硬件的要求也越高,因此我们优先根据所做模型大小来搭配硬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额外重视CPU、内存、显卡的配置。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推荐拥有二级或三级搞速缓冲存储器的CPU。采用64位CPU和64位操作系统对提升运行速度有一定的作用,大部分软件目前也都推出了64位版本。多核系统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在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时速度更快,即使软件本身并不支持多线程工作,采用多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其工作表现。

内存:是与CPU沟通的桥梁,关乎着一台电脑的运行速度。越大越复杂的项目会越占内存,一般所需内存的大小应最少是项目内存的20倍。由于目前大部分用BIM的项目都比较大,一般推荐采用8G或8G 以上的内存。

显卡:对模型表现和模型处理来说很重要,越高端的显卡,三维效果越逼真,图面切换越流畅。应避免集成式显卡,集成式显卡要占用系统内存来运行,而独立显卡有自己的显存,显示效果和运行性能也更好些。一般显存容量不应小于512M。

硬盘:对数据读取频繁,如果预算充裕,建议使用固态硬盘(建议C盘不小于200GB),且将软件安装至固态硬盘上。另外购置机械硬盘存放 文件。

主板:能匹配以上配置。(注意:支持最大内存)

显示器:推荐27寸。(如果预算充裕,请选择购买2台。)

主机组件配置方案:

最低配置

CPU:i3处理器

内存:4G

显卡:可无

硬盘:C盘空间推荐至少100G

预算:2000-2500(不包含显示器,单纯主机价格)

推荐配置

CPU:i5处理器

内存:8-16G

显卡:推荐AMD 7770起步

硬盘:C盘空间推荐至少100G

预算:4500-6000(不包含显示器,单纯主机价格)

最佳配置

CPU:I7处理器、至强E3处理器

内存:16-32G

显卡:推荐AMD 7770起步

硬盘:C盘空间推荐至少100G

预算:6000-8000

买品牌机

如果小伙伴们不考虑自己组装,而是想直接挑选一款台式机或者笔记本,那么小筑推荐以下的几款:

6000元档

品牌:Dell

戴尔(DELL)灵越游匣15PR-5645B15.6英寸游戏笔记本电脑

配置:

CPU:i5-7300HQ

内存:8GB

显卡:GTX1050 4G

硬盘:128G SSD+1T机械硬盘

价格:5999.00

外观:

品牌:联想

联想(Lenovo)拯救者R72015.6英寸游戏笔记本电脑

配置:

CPU:i7-7700HQ

内存:8GB

显卡:GTX1050 2G

硬盘:1T机械硬盘

价格:5799.00

外观:

品牌:华硕

华硕(ASUS) 飞行堡垒尊享版二代FX53VD15.6英寸游戏笔记本电脑

配置:

CPU:i7-7700HQ

内存:8GB

显卡:GTX1050 4G

硬盘:1T 机械硬盘

价格:5999.00

外观:

品牌:微星

微星(MSI)GP62M7RD-222CN 15.6英寸游戏笔记本电脑

配置:

CPU:i7-7700HQ

内存:8GB

显卡:GTX1050 2GB

硬盘:128G SSD + 1T 机械硬盘

价格:5998.00

外观:

8000元档

品牌:DELL

戴尔DELL灵越游匣Master15-R1745B15.6英寸游戏笔记本

配置:

CPU:i7-7700HQ

内存:8GB

显卡:GTX1050Ti 4G

硬盘:128G SSD + 500G机械硬盘

价格:7999.00

外观:

品牌:联想

联想(Lenovo)拯救者R72015.6英寸游戏笔记本电脑

CPU:i7-7700HQ

内存:8GB

显卡:GTX1050Ti 4G

硬盘:256G SSD + 1T机械硬盘

价格:7999.00

外观:

品牌:微星

微星(MSI)GP62MVR7RF-433CN 15.6英寸游戏笔记本电脑

配置:

CPU:i7-7700HQ

内存:8GB

显卡:GTX1060 3GB

硬盘:256G SSD + 1T 机械硬盘

价格:7999.00

外观:

10000元档

品牌:微星

微星(MSI)GS637RE-018CN 轻薄游戏笔记本电脑

配置:

CPU:i7-7700HQ

内存:8GB

显卡:GTX1050Ti 4G

硬盘:128G SSD + 1T 机械硬盘

价格:9299.00

外观:

品牌:外星人

外星人Alienware ALW15C-R2708S 15.6英寸Gsync游戏笔记本电脑

配置:

CPU: i7-7700HQ

内存:8GB

显卡:GTX1050Ti 2G

硬盘:256G SSD + 1T 机械硬盘

价格:13999.00

外观:

品牌:ThinkPad

ThinkPad P50(6SCD)15.6英寸笔记本电脑

配置:

CPU:i7-6700HQ

内存:8GB

显卡:Quadro M1000M 4G

硬盘:256G SSD + 1T 机械硬盘

价格:26999.00

外观:

品牌:DELL

戴尔(DELL)新品Precision752015.6英寸移动工作站

配置:

CPU:I7-7820HQ

内存:32GB

显卡:Quadro M2200 5G

硬盘:256G SSD + 2T 机械硬盘

价格:26999.00

外观:

品牌:惠普

惠普(HP)ZBOOK17G3 17.3英寸笔记本移动工作站

配置:

CPU:i7-6820HQ

内存:16GB

显卡:Quadro M2000M 4G

硬盘:256G SSD + 1T 接卸硬盘

价格:23999.00

想必看到这里,小伙伴们对于选择什么样的电脑有了自己的答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