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战地法师,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个游戏?
lol战地法师,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个游戏?
如果世界就剩下一个游戏作为一个老玩家感觉那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我真的不希望有这样的灾难发生啊!但是异想天开还是可以的,要是真要留下一个游戏,那么这款游戏必须是很多种玩法比较有自由度开放度的游戏才永远玩不腻。
这样的游戏《迷你世界》算一个吧,有人说《迷你世界》不就是拷贝了《我的世界》模式和内容!其实我觉得他既然他能存在并屹立不倒,以及还是有不错的热度,存在即是理由吧!
好吧,言归正传,为什么要选这游戏。
第一,没有限制的地图,从天上到地下,从海洋到陆地,从沙漠到森林。地域众多,换着来,没记住坐标的你,不小心就迷路,在地下的你不小心就进了迷魂阵,弄的头都晕了!所以刚玩游戏的你除了采集资源就得先找家!
第二,创造性的制造,有很多工具需要材料,材料需要自己收集,如果自己玩没有攻略就得慢慢摸索,估计“肝”游戏制造这一块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又是找材料又是做材料的,会把自己搞晕掉。
第三,大量可驯养动物,我现在还刚接触已能驯养的动物是牛羊狗鸡,现在已发现的生物是蜜蜂、萤火虫、灯笼鱼、熊猫、猪、鸵鸟这些动物据说都能养,怎么多那家的范围有多大?
第四、种植生存,这里植物众多,有些植物的种子好拿如小麦直接拔草,而像土豆、胡萝卜、球球豆等需要打破罐子才能找到,随机掉落非常难搞,估计还是小白不是很清楚哪里能快速搞到。
其余的还有挖矿,打怪,基本都大同小异。别人有的它都有,可探索可发明创造的地方还是挺高的在加上和谐卡通及比较精致唯美的画质,这些使你不会有腻歪的感觉。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隔壁都是带同款的游戏去了,作为老玩家的我就只有另辟蹊径就带这款游戏去题主那个只有一个游戏的“异世界”了,到时候分着玩哦!谢谢!题主你又没规定就我一个人去,嘿嘿!
迷你不迷你,玩了才知道。
里面自由高,带她异世界。
LOL人类阵营谁最强?
这张是英雄联盟官方最新出的地图。以前的瓦罗兰大陆被分成了三块。
恕瑞玛大陆
艾欧尼亚大陆
瓦罗兰大陆
在这里面,人类最强大的阵营应该就是诺克萨斯和德玛西亚了。
而最厉害的人类阵营,应该就是诺克萨斯了
在官方的介绍中诺克萨斯是一个威名震天的强大帝国。
诺克萨斯以好战和扩张为主,自始至终这个帝国的目标都为了拓展疆域而不断挑起战争。有许多国家在诺克萨斯的强大物力之前选择了臣服。
例如恕瑞玛的北部的许多港口和城市都都自愿投靠了这个帝国。这些定居点的原著民与诺克萨斯侨民和平共处,他们知道,食物交换和贸易特惠待遇作为代价,换回的是更可贵的对抗劫掠者的军事保护。以及祖安和皮城
皮尔特沃夫是一个城邦性质的城市,以高科技为主。
而祖安其实是皮尔特沃夫的一次事故之后导致的,其前身也是皮尔特沃夫的一部分。后来因为事故变得一个下城区。祖安也是研究各种黑科技和战争科技的城市
祖安和皮尔特沃夫一直都是诺克萨斯的战争武器提供商,所以才能在诺克萨斯的辟护下存活。
而那些没有臣服,例如艾欧尼亚,例如德玛西亚就是诺克萨斯的征服对象。
上面那张图是普雷西典,刀锋意志艾瑞莉娅就是在这里上的战场。艾欧尼亚的政府军在这场抵抗诺克萨斯侵略的战争中几乎被全灭,差一点就臣服了。
德玛西亚是LOL宇宙里面为数不多能跟诺克萨斯抗衡的国家。虽然实力要差诺克萨斯一点,但是也差不多。
为什么不像魔兽一样出个暗黑世界?
开发成本太过高昂开发一个大型客户端网游需要太大的成本了。
你看看暴雪最近的游戏,《炉石传说》的团队只有15人,当然后续可能也陆续增加了人手,这是为什么?因为游戏其实只需要开发一些算法,并不需要做大量的3D场景,卡牌也是由外包插画师完成。《守望先锋》,也就几个场景,并不是一个大型的世界,FPS /TPS这类游戏在程序里还算相对容易的。
那么题主要做的这个《暗黑世界》呢?
首先需要大量的3D场景制作,这块可是非常吃成本的。
还有人物设定,职业,战斗,副本,各种各样的美工,程序,数值需要设计调整,最后还有音乐部分。
比起来,干嘛不做那些省事且更赚钱项目,或者说,即便不那么成功,成本低,损失也小。
冒险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啊!
魔兽世界的竞品?不太可能吧不得不说,《魔兽世界》现在本身其实都已经过了巅峰,但市场上也没有同类型的佼佼者,这只能说这个类型现在不那么吃香了,玩家有些腻了,时代也不同了。
那你现在还要拿出一个同类型竞品出来,是不想让魔兽世界活下去了,还是不想让暴雪活下去了……
举个例子,EA旗下的两个工作组,在间隔不远的时间内,发售了游戏《战地1》和《泰坦2》,资源的分配和之前的积累,注定了《泰坦2》成为了牺牲品,销售大受损失。
对于《魔兽世界》,其他的公司都不愿意拿出同样等级的竞品,作为暴雪自己,恐怕更不想了吧。
暴雪看着Moba眼红,去做《风暴英雄》,那没问题,可以和其他公司的产品形成竞品关系,但没必要自己挡自己的路就是了。
《暗黑破坏神》固有的吸引力和市场笔者承认,《暗黑破坏神》是个好游戏,但是目前来看,他是否有这个体量的玩家群体呢?
开发一个大型的客户端网游,那玩家是否会如期而至呢?至少现在看来,《暗黑破坏神》并不一定还有曾经的吸引力了。
游戏市场瞬息万变,可能昨天的爆款今天就无人问津了,这个市场并不稳定。
《暗黑3》现在的玩家还有多少呢?至少,目前的状况,很难让人乐观的认为,这个市场还很巨大。
说实话,就说现在暴雪的粉丝,也被分流走了很多,这也不得不考虑啊。看看现在这几个游戏的表现,暴雪也的的确确在走下坡路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暗黑世界》设想很难成形啊。
英雄联盟中强势的女英雄有哪些?
当前版本强势的女英雄挺多的,我就不给大家做一一介绍了。我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女英雄,给各位做一下详细讲解。
莫甘娜
对于不会玩法师的玩家,莫甘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对面选择辛德拉和佐伊这种爆发高的英雄时,你的莫甘娜可以第一件不出水银鞋。假如你担心自己的操作水平,依然做了一双水银鞋,对面的法师对你一点欲望都没有。 说完莫甘娜中单,我们再来聊一下莫甘娜辅助。法系辅助的克星,远程辅助的黑洞。像酒桶、末日、女坦等等辅助,看到莫甘娜都没有对拼的想法。其实你仔细想想最近的主流辅助英雄,莫甘娜都能对它们起到很好的克制。
丽桑卓
昨天FPX的比赛就很形象的演示了丽桑卓的玩法,主要精力不放在对线,中野联动才是正确打开方式。打野选个强势英雄。二级直接来中路GANK。丽桑卓有W技能,能给到相应的控制。最终以伤害足来取胜,伤害直接把对面灌死。这时候中单已经被解放出来,有足够的技能和时间帮助打野入侵敌方野区。
Mata重新冲上了韩服第一,看到它玩的英雄,其中就有辅助丽桑卓。比赛上EDG的辅助也有拿出,但很不幸输掉了比赛。我总结了一下丽桑卓打辅助,只能顺风不能打逆风。一旦游戏进入逆风,大招禁锢的时间可以忽略了不计。
阿卡丽
现在的阿卡丽的热度要比刚改完时的好很多,可能大家都已经摸透它的玩法了。阿卡丽一定要有队友来帮,不然只凭自己打经济,很难在团战中有参与感。能量也是一个问题,一套技能能量见底,不好打第二套伤害。这时候就要自私一点,把蓝BUFF掌握在自己手中。
红海行动和战狼哪个好看?
都各有千秋,但是个人认为《红海行动》更胜一筹,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主角:
《战狼2》的主角是前特种兵“冷锋”,《红海行动》的主角是“蛟龙”小队。看似特种兵的背景相似,但“蛟龙”是一个团队,有着国家和国际社会承认的行动合法性与合理性,集体作战、装备精良、配合密切,这才是大国军事行动应有的风范,而不是把一个开挂的前特种兵扔到外国,没有一颗子弹,就靠辆北京吉普去冲锋陷阵,想想都觉得荒谬。
同时,要注意主角的动机和身份,“蛟龙”是正规军队,执行国家命令、代表国家力量。而冷锋却是个因为打死拆迁恶霸而被停职的特种兵,因为寻找杀害女友的凶手流落非洲,正好赶上动乱而临时征用。就是说,如果没有冷锋这个人的偶然存在,那场营救医学博士以及中国工厂雇员的行动就不可能发生。在《战狼2》中,靠一个偶然的超级英雄,徒手救博士和几十个中国公民。而在《红海行动》中,“蛟龙”有明确的营救任务:八个特种兵构成的小队,拯救中国公民郑梅,后来顺手把恐怖分子灭了,营救他国人质。哪个是真正的国家力量,高下立现。
2,人质:
这里就要说两部片子中的人质了。刚才提到,“蛟龙”是一个特种兵小分队拯救一个看似“没啥用”的普通公民郑梅,在行动中牺牲了两人,还有一个因此失去了一条胳膊,如果从功利的角度看,好像“不值”,可是别忘了《拯救大兵瑞恩》,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层面,是不能用简单的生命加减法来衡量价值的,珍视一个普通公民“郑梅”的生命,倾尽全力营救,有着人本精神的国家,才是强大的国家。
同时,在《红海行动》中,“蛟龙”最初的任务是营救郑梅,而在海清扮演的外籍华人记者劝说下,一起把25名外籍人质营救出来。在影片中,“蛟龙”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拆除公交车上未引爆的炸弹,那时的镜头,已经被炸过一次的公交车上,都是肢体不全奄奄一息的外国平民,中国军人却要舍命救这些与中国“无关”的人。恐怖分子用孩子强迫平民成为汽车炸弹,我们的特种兵救下他后,那人哀求我们救救他的孩子,我们的军人眼中是悲伤、愤恨和无奈,国籍、语言、宗教、文化的差异,并没有抹杀人性,也不是让黑人小胖子叫个“干爹”就觉得扬我国威了。
反观《战狼2》,我们恪守着所谓的外交禁令,放着一个可能改变国家的重要医学博士,还有一个拥有几十个中国员工的工厂,军舰停得远远的,把营救任务交给偶然存在的前特种兵。哪部电影更能展示国家重视自己的公民,不言而喻。结果是,真正展示国家力量的《红海行动》中,却没有使用民族主义式的煽情桥段,反倒是一个前特种兵冷锋和一个退伍的老侦察兵,不停地展示“虽远必诛”的干嚎,与这种自生自灭式的营救形成了无厘头的反差。
3,舰长:
两部电影中,都有军舰停在港口,因此,舰长就成为某种国家力量的符号。《红海行动》中,张涵予扮演的舰长始终扮演着作战指挥的角色,不仅密切关注整个小队的行动,还通过不断向上级汇报,通过外交努力,不仅获得军队作战的许可,还让伊维亚共和国政府军尽可能地给予补给和支持,包括补给点、人质护送(虽然太菜,刚出场就被团灭),还派出了无人机。在恐怖分子有行动的之前,就先让副炮进入二级战备状态,在恐怖分子采取行动时,马上进入一级战备,拦截对方炮弹后,第一时间给予打击。
而《战狼2》里那位曾扮演东来局长的舰长,前边大部分时间都是运输船长,受制于所谓国际约定束手无策,到冷锋最后用手机look直播,恐怖分子肆意屠杀中国公民的时候,噙着眼泪的东来局长终于等来了命令,嗷嗷叫地大喊“开炮”。船长所代表的国家力量之前在干什么?看不到丝毫的外交努力和军事压力,一直到屠杀开始都在傻等“命令”。当然,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但是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国家在博弈中扮演着消极角色,这是《战狼2》中所不经意透露出来的,而《红海行动》却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努力,展示大国应有的气度和国际影响力。
4,女主角:
两部片子都用了“外籍”女主角,《战狼2》中是华裔美国医生,《红海行动》中是法籍女记者。《战狼2》中有这样的细节,冷锋嘲笑美国医生,美国的特种兵不是最强吗,你找他们救你啊。她打给美国大使馆,人家却撤走了。我看电影时,场内就有观众大笑,伴着冷锋的冷笑,洋溢着浓浓的民族自豪感。男女主角的矛盾起于民族主义,最终女主被大男子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打动,中间还帮着冷锋开挂(注射解毒血清,让男主在感染后一夜痊愈),两人的矛盾消解于个人的崇拜与情爱之中。
《红海行动》中,海清扮演的法籍女记者,却是一个追着恐怖分子不放的愣头青。她与“蛟龙”队员的矛盾,发生于对于行动目标的认知,“蛟龙”最初的任务是拯救陷入人质营的中国公民,女记者希望能救出自己的助手,最好能把威廉博士关于“脏弹”的资料找到,狠狠还击恐怖分子。在任务过程中,女记者得知自己的助手被斩首,痛哭失声,也讲出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死于恐怖袭击,才豁出性命与恐怖主义为敌(这段煽情似乎略有些过火)。“蛟龙”小队也在任务过程中,将目标调整为营救所有人质,以8人对150人,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在完成营救任务后,队长在无法向上级请示的情况下,决定却摧毁脏弹,抢夺核武器资料,完成了最后一场沙漠夺宝式的动作戏。女主角与蛟龙小队的矛盾,在人类命运、世界和平这样更宏大命题下得到了和解。
同时,“蛟龙”小队中还有女性角色佟莉,不是以医疗兵这种辅助式的存在,而是拳拳到肉枪枪见血,与女主角勇于抗争的形象形成了战争片中另类的女性视角,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进步。
同样,对于女记者的法籍华人形象,我们也给予了更加宽容的对待,而不是《战狼2》中刚刚更改国籍的“于谦”,影片中那种市侩的形象,也可以理解为对移民的一种揶揄,联想一下国内民族主义者对移民国外同胞的痛恨,动不动就用“汉奸”称呼,实在不是一个开放的大国应有的国民心态。
5,反派
再来说下反派,《红海行动》中着力塑造的反派有两位,一个是脸上有疤痕的狙击手,另一个是恐怖分子的宗教首领。那个狙击手在射击的时候抓着旁边的干果吃,这个细节让反派更像个“人”,同时脸上的疤痕仿佛是冰山一角,让这个陷入恐怖主义的少年有了纵深的故事空间。前段时间我刚读完小说《巴格达警报》,讲述了一个伊拉克的平民,因为美军的猜忌和惊慌失措,父亲被误杀,他还因此看到了父亲的裸体(这严重违反了他们的信仰),种种耻辱和恐惧,让他最终投向恐怖分子的怀抱。同样,这个脸有疤痕的神枪手孩子,有着怎样的过去,的确有诸多遐想。
另外,那个宗教首领,冷静中甚至有些儒雅,在自己被挟持的时候,勇于献身。但在屠杀的时候,却分外残忍。反派的丰富性是构成好电影的重要基础,而《战狼2》中那个脑残的雇佣军首领,却不明不白杀了自己的雇主,一意孤行与中国为敌,有人说他可以用那个小姑娘操纵这个国家,拜托,一个外来雇佣军妄图用疫苗来统治国家,还敢与常任理事国之一为敌?这种智商掉线的反派,既侮辱观众的智商,也有损我们国家的形象。
6,主角:
最后,再说回主角。冷锋是因为痛打强拆恶霸而被开除和收监,未婚妻执行任务被杀(也可能是失踪),组织却没有下文,只能自己孤独的寻找,一个对内遭遇不公退伍军人,肩负起超乎常人的家国情怀,而且在行动中各种开挂,(请注意,美国队长是科幻片,战狼不是)实在令人尴尬。而《红海行动》中,战士却非死即伤。一开场,狙击手就被打穿了脊椎神经,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那个曾经有点畏惧战场的战士庄羽,战胜了自己的恐惧,一排子弹扫过来,在地上看到一截指头,是自己的……最终拼得同归于尽。还有那个喜欢吃糖的石头,憨厚地说起小时候觉得吃块糖,挨打也不疼了。任务中,他的脸被打得翻起来,最后一枪打在颈动脉上,血一下子喷出来,他只说了句,佟莉哭着往他嘴里塞糖,他呻吟着,“好疼啊。”
《红海行动》的文戏几乎没有,偶然的几个小细节都很克制。里边写到石头对佟莉的暗恋,只是偷偷地把合影中两人的头像剪下来,塞进防弹衣中。最后被困在小楼里,佟莉才不经意发现石头的情愫。情感描写的克制,与战争残酷的张扬形成对比,战场上动不动飞起的残肢、扎进身体的钢筋、血肉模糊奄奄一息的人体、捡起脚边的手雷扔出去,“轰”的一声胳膊就没了……这部片子绝对不适合带小朋友看,血腥到残忍,可,这就是战争。
战争不是一个富二代就可以无师自通给坦克装弹、杀死雇佣军,还炫耀地说,“不是跟你说了别惹熊孩子吗”,更不是手撕鬼子。这种过家家式的战争片,只会孳生叫嚣着“干死韩国扫平鬼子打垮美帝”的键盘侠,战争的残酷在于平民的无辜受害,也在于我们自己有血有肉有情的军人,也可能遭遇生死的拷问,认识战争的残酷,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大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国民心态也应该相应调整。曾有一种说法,之所以美国主旋律大片能卖座,是因为美国大片拯救的不光是美国,而是世界。虽然有些调侃,但也有些道理。中国的国民心理,从传统社会中的天下中心,到近代社会被侵略后形成的民族自尊心,是否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变成更具人文关怀的普世心理,也是我们真正成为大国的重要特征,《红海行动》中,我们愿意为一个普通公民派出一支特种部队、愿意拯救更多的外籍人质、愿意平等地对待外籍女记者、愿意为了不让更多平民死伤而打击恐怖分子……这些,远比把国旗绑在胳膊上来证明脆弱的民族自尊更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