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空战,米格21这架战斗机怎么样?

2023-08-25 13:42:03 52阅读

一战空战,米格21这架战斗机怎么样?

米格21堪称二代名机,是二代战机中最具代表性机型。

米格21从外型上看机体细长,采用带平尾的三角翼、机头进气、单座单发布局,机体轻巧、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是能飞两马赫的最轻巧的机型,同时也号称“机体充填密度最大”的飞机。

一战空战,米格21这架战斗机怎么样?

从战绩来看,米格21不算突出,甚至被击落的远多于取得的战绩。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被击落的米格21大多数是F15F16F18等三代机,双方存在代差,换作任何一种二代机在面对三代机时都会非常狼狈;而米格21面对同档次的二代机时,战绩就非常漂亮了,不管是F4/5、幻影、F104、105,米格21不仅不吃亏,战绩上还能压倒对手,而且这些还都是在飞行员训练水平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取得的。

米格21最大的优势是轻巧、快速,最大的劣势也恰恰是轻巧快速。由于采用机首进气,难以安装大功率雷达使其“近视眼”;机体空间有限使其载油量受限带来了“腿短”的毛病。后期型通过加粗加大机体以容纳更多的燃油;加大进气道进风锥整流罩以容纳更大功率的雷达。但实战证明这样的改进弊大于利:机体直径的增加使其阻力系数剧增,油虽然多了,但单位耗油量也更大了,实际航程增加有限,我国仿制米格21MF的歼7III,由于发动机没有做大的改进,航程甚至下降到不足1000公里;进气锥直径加大,虽然容纳雷达的体积增大,但在八九十年代,机载雷达小型化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时,这种方式带来的超视距攻击能力十分有限,并且还带来了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进气锥过大使得进气量受影响,进气量平飞时还能勉强满足发动机需求,一旦进行机动飞行,进气量会大大下降,难以满足发动机需求,使得推力明显受限。我国的歼7III,机动性比之前的歼7II下降明显,原因除了机体增重外,发动机不能发挥全力是个主要原因。我国空军装备的歼7III,这种机型96年已经停产

米格21比斯

上图为苏联最后一种也是最先进的苏式米格21改进型米格21比斯,从外型上看其机体直径和进气锥明显加大,还加装了一个大的背脊以容纳更多的燃油,但事实证明,这种改进虽然小幅度的提高了航程和雷达水平,并可以携带四枚雷达制导的P13先进环礁,但却使得机动性下降明显,完全失去了原本米格21轻巧灵活的优势,成为一种不算合格的轻型截击机。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和以色列曾先后拿出了两种米格21改进方案,分别称为米格21-93和米格21-2000,但两种改进无一例外都加粗了机体和进气锥直径以安装更强的雷达,并获得了一定的超视距攻击能力。但这两种改进也完全保留了苏式改进型的所有弊端,另外因为机体重量增加太多,使得原本引以为傲的机动性大幅度下降的程度甚至比米格21比斯更为严重。以色列的米格21-2000

俄罗斯的米格21-93

最初,俄罗斯人告诉印度人改进的米格21-93综合作战能力甚至要超过米格29的早期型,并由此成功忽悠阿三改进和装备了100多架,结果印度人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当了,飞机又笨又重,完全不适合与格斗;矛式雷达号称可以发现并锁定57公里外的空中目标,但性能却极不稳定(枭龙一开始也打算使用此型雷达,但经过测试后首先被排除);更要命的是,飞机大幅度增重后驾驶起来让飞行员极不适应,而且改进技术也不成熟,机体老化也严重,至使印度的米格21一摔再摔。

真正将米格21发扬光大并形成系列的是中国改进的歼7系列,而刨去魔改型号,米格21最好的嫡系改进型是中国的歼7G。中国在经历了歼7III的弯路后,痛定思痛证实俄式米格21改进是条死胡同。于是采用了另外两条不同路线:一,改用双三角翼取代原来的三角翼,同时外段机翼采用前后机动翼襟,大幅度提高中低空机动性能,同时改进机翼油箱、不改动机体。机翼整体油箱的使用使得载油系数大大提高,同时换装推力更大、耗油量更低的WP13F发动机,通过这种改进使得歼7G的最大航程从原来的1400公里提高到2200公里,腿短的毛病大幅度改善。二,换装更先进的小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确保在不改动进气锥直径的前提下,达到并远超过歼7III的水平,并采用更加轻巧但性能更好的机载设备,将机体增重降到最低限度,同时采用了三代机上才有的POST“手不离杆”式操纵杆,降低飞行员的操纵难度和过程,可以迅速发射导弹(之前歼7的飞行员发射导弹时需要打开11个按钮和开关,老手还好说,新手往往会手忙脚乱甚至贻误战机!)通过上述改进,歼7G不仅没有重犯苏式米格21改型的错误,还使得航程、航电、雷达、机动性能大大提高。另外,中国自行研制的简易单目头盔瞄准镜堪称航空界的一大奇迹,虽然不像欧美三代半四代战机头瞄那样功能完善,但结构简单重量轻、功能实用,可引导国产霹雳5IIER、霹雳7、霹雳8、霹雳9(最先进的霹雳10未知)以及R73等多种国产及俄式先进格斗导弹,实现格斗中的指哪打哪。中国出口的歼7G 从外型上看除了换装了双三角翼和全弧形风挡外,机体并未做大的改动,完全就是原来米格21F13的机体,进气口和进风锥直径都很小,这使得其机体阻力系数非常小,机动性极佳。巴铁装备的歼7PG

在枭龙装备之前,歼7P一直都是巴铁空军的主力机型,后来中方在完成改进型歼7MG后并经过巴方飞行员试飞后一口气订购了44架,装备部队后倍受飞行员好评,认为其近距格斗能力完全可以同F16A相抗衡,而在配备了简易头瞄后更是如虎添翼,令F16都难以招架,于是巴方又追加订购11架和三架教练型 。歼7魔改型 枭龙

枭龙算是米格21真正量产的魔改型 严格来说枭龙已经不能算事米格21改型,因为从内到外已经完全看不到米格21的影子,如果有联系最多只是命名上。枭龙起源于中国的“终极佩刀”,最初只是在歼7M的基础上改为双侧进气和锥形机首,但这种改进被巴方拒绝,理由是不能抗衡印度的米格29,后来中美蜜月期时格鲁曼公司介入,将机翼改为类似F16的带边条梯形翼,再后来米格设计局介入建议将进气道改为内倾15度的肋下进气道并加装尾撑和双腹鳍,这时的“超级佩刀”也改为“超7”计划。在超7计划基础上,成飞于2003年取得进一步完善并取得成功,命名为FC1,绰号枭龙,由于主要用于出口,网友戏称为“发财一号”。但这时的枭龙无论是外型还是内部结构、材料已经完全脱离了米格21的框架,但终究也算有血缘关系。

与米格21血缘关系更密切的歼7MF,这才算是米格21的真正终极改进版,但并未量产

歼7MF算是将米格21的平台性能改进到了极致,航程2600公里,载弹量4.5吨,可安装探测距离80~100公里的雷达,完全达到三代机标准,但于枭龙过于重叠,因此并未量产。歼7MF最初被命名LSF,有意思的是最初LSF的进气道并非类似歼十那样的可调式而是更接近F16的皮特式。最初的LSF采用类似F16的皮特式(或成为笑口式)网友设计的歼7终极改进型歼7X,一个字 漂亮!

苏联海军有多强大?

如果给冷战时的美国海军打100分,那苏联海军就是90分以上。欧洲其他列强,比如英国,在冷战时只能打20分左右。可以说,苏联是二战之后唯一能和美国在海军领域争霸的国家,自二战之后到现在,也只有苏联曾达成这一成就,配的上超级大国的海军地位。甚至有一些专门研究冷战的学者认为,苏联海军对美国海军决战的话,胜率是很高的。

王牌装备云集

苏联海军鼎盛时期,有7艘大小航母,分别是最早的2艘1123型莫斯科级反潜巡洋舰1号舰莫斯科号、2号舰列宁格勒号;4艘1143型基辅级载机巡洋舰,1号舰基辅号、2号舰明斯克号、3号舰新罗西斯克号、4号舰巴库号;1艘1143.5型航母,苏联时期舰名为第比利斯号,也就是现在的库兹涅佐夫号。除了这7艘在苏联时期就建成的航母外,苏联还有1143.6型瓦良格号航母、1143.7型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等2艘大型航母在建,其中瓦良格号截止苏联解体已经完工68%。

图为苏联海军双航母编队。

图为苏联航母之父、苏联现代海军之父戈尔什科夫。

7艘现役航母,加上2艘正在建造的航母,一共9艘现代化的航母,这个规模在冷战时期就是仅次于美国的庞大规模,即便是放在现在,也算是超级大国的力量,毕竟美国也就11艘航母。当然了,苏联的航母恐怕在质量上要差一些,但是针对性很强,别看他们吨位小、载机少,但是导弹火力强悍,具备强大的单舰火力突击能力。有人说了,那1123型反潜巡洋舰也算航母吗?

图为1123型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

1123型莫斯科级反潜巡洋舰当然也算是航母。别看他只有1.7万吨的排水量,但是他却能实打实的搭载25架反潜直升机,甚至还能在舰尾提供固定翼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操作,苏联曾经在1123型直升机航母上完成了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起降测试,意味着他可以搭载这样的战斗机作战,那同样也就意味着,他可以作为类似于英国皇家海军无敌级那样的轻型航母来使用。

图为苏联时期的1143型基辅级载机巡洋舰。

拥有7艘航母都不算什么,巅峰时期的苏联海军还有4艘核动力巡洋舰,也就是1144型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该级舰可算是当之无愧的武库舰,他满载排水量高达2.6万吨,可以携带20枚核弹头的P-700型花岗岩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500多公里,在携带战术核弹头的情况下,当量可达5万吨TNT级别,即便是常规弹头,也有750公斤的高爆战斗部,由于其巨大的威力,西方送其代号“海难”。

图为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除了反舰火力凶猛,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在防空火力上也非常凶猛,有96单元的B-203A型防空导弹垂直发射器,可以携带S-300F防空导弹系统,装载5V55型区域防空导弹,可以拦截120公里范围内的空中目标。此外,还有128单元的3K95型“道尔”系列中近程防空导弹,可以对20公里左右的高机动目标进行拦截,尤其是反舰导弹目标。同时,还配备了40单元的伸缩式9K33型黄蜂系列近程防空导弹,射程10公里以内,用以末端拦截,最后是6-8座AK-630M近防炮。

图为1143.5型航母。

可见,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极端重视防空作战,防空圈就有4层,自己就是一个巨大的堡垒,甚至在反舰导弹发射器上覆盖了30毫米厚的装甲板,舰体侧面的装甲带有100多米长,120毫米厚,这是最为重视防御性能的现代化军舰。号称是为了提高作战的稳定性,所以才如此重视防御。当然,说起这个作战稳定性,就不得不提苏联海军的独特战略、战役学说了。

强有力的军事学说

在苏联看来,自己的海军是断然不如西方的。倒不是说肯定不如西方哪一个国家,而是不如西方的整体海军力量。毕竟,在苏东集团一边,大都是陆地上的强国,海军都不怎么样,说到底,就是苏联一家在和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海军强国对抗,力量吃亏是必然的。二战之后,西方在航母、战列舰、巡洋舰等主要作战军舰的规模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苏联这一边。

图为苏联海军航母编队。

为了确保在海上作战中能够克敌制胜,苏联就不能发展一个正常的海军,因为一个走西方海军路线的舰队,是无法战胜已经发展了百年的西方海军的。走别人的路,迟早还是一个死。那么苏联就选择了走自己的路。苏联针对西方海军体系的弱点,发展出自己的独特作战体系。也就是搜索-突击群、侦察-突击群、反潜-突击群、导弹-突击群等不同的作战编成。

图为光荣级导弹巡洋舰。

我们上文所说的7艘苏联航母中,2艘1123型反潜巡洋舰,会和1134系列巡洋舰一起,组成反潜突击群,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驱离和打击西方的核潜艇,使其无法完成对苏联本土和舰队的核打击。然后4艘1143型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则是和1144基洛夫级、1164光荣级巡洋舰一起,组成搜索-突击群,目的是在大洋上搜索美军主力舰队,与其决战。他们决战的勇气在于,当时的美国海军也没有空射反舰导弹,舰载反舰导弹只有鱼叉,射程不过240公里,战斗机当然可以携带航弹打击,但是凌空轰炸会被苏联的雅克-38战斗机拦截,苏联海军则通过射程500公里的花岗岩导弹对美国舰队进行视距外打击,实际上看,苏联的作战方式更加高效。

图为无畏级驱逐舰,是侦察突击群的成员。

但是要让搜索-突击群顺利的找到美国海军舰队,苏联就必须要组织侦察-突击群,该群由现代级驱逐舰、无畏级驱逐舰组成,他们强调近战火力,配备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仅有120公里,以及多门130毫米舰炮,比如现代级就有4门AK-130型速射舰炮,分为2座双联装的方式布置。他们的防空导弹都是近程防空、中程防空,就是因为现代级和无畏级是在实战爆发之前,就贴上美国海军舰队,然后进行近距离搏斗的军舰,在强大近战火力压制美军舰队同时,还要把美军舰队方位发回给搜索-突击群,或者导弹突击群。

图为在1123型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上降落的雅克-38战斗机。

在苏联海军的一系列作战配合下,西方海军还是很难应对的,毕竟当年又没有什么宙斯盾舰,要拦截数量巨大的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是天方夜谭,即便是有了宙斯盾舰,也无法做到绝对安全,何况那些反舰导弹中,很多都是核弹头的。因此,苏联的军事学说极具针对性,就是瞄准西方海军体系庞大、反应较慢的弱点,以灵活的作战编组,实现对美军舰队的拆分和打击。

图为停靠在一起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和光荣级巡洋舰。

所以说,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西方依然尊敬苏联,就是因为苏联确实在当时建设了一支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而且,其海军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弱小,反倒是非常强悍。相比而言,当时的英国、法国海军,在苏联海军面前,怕是一个回合都坚持不住。上世纪70年代爆发的地中海大对峙中,苏联出动了2个航母战斗群,美国也出动了4个航母战斗群,双方100多艘军舰在地中海来回对峙,互相瞄准,除了美国之外,什么英法意都吓得不敢出门,这就是超级大国的震慑力,只可惜,都化为历史烟尘,不复存在了。

击落多少架飞机可以被称作王牌飞行员呢?

王牌飞行员(击落敌机5架以上的飞行员)

王牌飞行员,这个称号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般是指击落敌机超过5架(包括5架)的飞行员。世界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是法国飞行员罗兰·加洛斯。

▲法国飞行员罗兰·加洛斯

国际上把在战争期间击落五架歼击机或bai3架轰炸机的飞行员称du为“王牌飞行员”。击落5架敌机的叫王牌飞行员,击落10架的就内叫双料王牌了,就是王牌的两倍 补充一点,这个只是在美国空军中的规定。

飞行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宝贵,尤其是战争时期的战斗机飞行员,他们几乎决定着整个战场的制胜权。如果王牌飞行员出现甚至能以一抵十,让对方的整个空军飞行编队混乱。那么世界上有哪些王牌飞行员呢?公认的一共有十个,他们分别创下了多项人类空战史的纪录。

1、德国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在一战时一共击落80架敌机。

2、德国马克斯·殷麦曼,在一战中他一共击落15架敌机,照理来说这样的战绩根本排不上王牌飞行员,他真正的功绩是发明了“向上跃升接半滚改平”机动动作,从而开辟了垂直机动的新领域,使空战真正成为一种全方位机动作战。直到现在在空中格斗训练中还会用到这个动作,也就是“半筋斗翻转”或“上升倒转”。

3、德国埃里希·哈特曼。哈特曼刷新了人类空战史击落飞机数量的纪录,在二战中一共击落352架飞机,成为世界第一王牌飞行员。这位飞行员还曾在长沙长大,他的传奇至今都在被人们传唱。

4、苏联阔日杜布。是二战苏军第一号空军王牌,在战争爆发第三年他才开始参战,到战争结束时就已经打下了62架德国飞机,这个成绩不仅是苏军中第一,而且阔日杜布还是唯一一个击落德国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员。

5、苏联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波克雷什金,他在战争中一共参加空战156次,个人击落德国飞机59架,三次荣获“苏联英雄”的称号。在当时波克雷什金可以说是无人可挡,只要他的飞机出现在空中,敌方就会相互用无线通话机告知赶紧小心。

6、苏联李托娃。世界上第一位女王牌飞行员,被誉为“空中百合”,一共击落敌机12架,参加了66次空战。但是遗憾的是李托娃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死亡而且遗体一直没找到,苏联为她建立了一个半身雕像。

7、美国理查德·邦。在二战期间击落40架鬼子军机,而在在战争期间他唯一一个获得特权能够随时随地参加任何他想参加的战斗。

8、美国耶格尔。第一个攻克“音障”的飞行员,在二战中击落了11架飞机,他的嘴呢主要功绩还是第一个实现超音速飞行的人,将声音甩在身后。后来再1997年已经74岁的耶格尔驾驶着一架F15再次进行了超音速飞行,也是他告别蓝天的最后一次飞行。

9、美国杜立特尔。一位极富天分的飞行员,只通过6个小时的飞行训练就可以单飞,1925年他驾驶飞机以每小时397公里的水上飞机速度创造了世界纪录。

10、法国罗兰·加洛斯。他是第一个被冠以王牌称号的飞行员,凭借着一身本领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就击落两架、迫降两架敌机,成为法国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以上是铁杆军迷观点,欢迎关注铁杆军迷,欢迎深入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删除。

7架歼20战斗力到底有多恐怖?

今日网络上曝出了一段7架歼20战地机甲编队飞行的look,引起了广大军事爱好者的关注,这也是歼20战斗机自2011年1月11日首飞以来公开展示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编队飞行,确实令人振奋。虽然歼20战斗机的具体性能参数尚未有官方报道,但其先进的配置、科幻的外形以及在国内媒体中的关注度足以表明其拥有不俗的性能。其他很多回答已经从歼20机载电子配置、武器配置、战场感知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其先进性,歼20也确实是一型值得国人自豪、为航空科技工作者点赞的佳作。但是如果用“恐怖”这个词形容歼20战斗机7机编队的战斗力,个人觉得有点“自满”了。歼20战斗机7机编队,振奋人心!歼20战斗机挂载副油箱及空空导弹测试

歼20战斗机是我国第一型具有四代机特征(也说五代机)的先进战斗机,与美国F22、F35以及俄罗斯的Su-57并称为当今四大先进战斗机,但是从技术层次、功能定位和装备速度来讲,能够与四代机的开创者F22相提并论的只有歼20战斗机。F22战斗机的研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整个研发持续了近30年,于2005年正式服役,共生产了187架(此外,研发阶段还有8架验证机、试验机)。在歼20、Su-57出现之前,F22一直是全球战斗机的领军者,具有无与伦比的碾压优势,尽管其机载电子系统配置上可能不如具有后发优势的歼20和Su57,但是在飞行性能、雷达隐身性能、机载武器性能等方面仍旧具有优势。F22战斗机目前仍是全球最强战斗机歼20的出现动摇了F22的垄断地位

我们的歼20战斗机的研发其实也是追着美国的脚步往前走,正式研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并在2011年实现了首飞,相对于F22,歼20的研发进度可谓神速。相对于F22,歼20在雷达隐身能力、机动性和武器携带量上略有差距,但是在代表适应未来战场需求的信息化作战能力、远程打击能力和技术升级空间方面则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未来歼20的战场适应能力更强。在相同条件下,7架歼20战斗机的战斗力可能足以夺取具备战场的制空权,效果比一个团或者一个旅的三代战斗机更好,但是即便如此,个人认为7架歼20战斗机的战斗力也谈不上“恐怖”,歼20虽然已经批量装备部队且形成了初步作战能力,但是横向对比我们的歼20也只是具备了局部的后发优势,并未到动辄战斗力“恐怖”的程度。歼20“4中2近”内置武器配置歼20挂载大型隐身副油箱,远程打击能力强悍

首先,歼20战斗机虽然已经开始批量装备,但是装备规模和速度仍十分不足,尤其是周边国家不断引进F35战斗机的大环境下,刚刚建立的三代机规模优势将对大大降低,歼20战斗机面临的产能压力很大;其次,目前歼20的技术状态仍不完善,配套的涡扇15航发未成熟、矢量喷管未装备、以及机载武器配套还有待提升等,这些方面都还需要一定时间;再次是歼20的使用方面仍在摸索,虽然歼20已经列装部队两年多(据称2017年开始列装),也与不同型号的三代机进行了大量的对抗性训练,但是歼20的使用目前仍是摸索、提升阶段;最后就是能够与歼20配套其他技术条件方面还有待提升,歼20的应用肯定不止是拥有国土防卫,更多的是能够对潜在威胁对手实施主动打击、御敌以外,但是目前能够为歼20提供保障的条件还不太充分,如远程加油机、预警机、空天预警指挥等。基于上述因素,歼20战斗机距离达到完整状态、完善的作战能力还需要持续努力一段时间。在周边区域中,空军三代机规模上已经具备明显优势,但F35的出现将会大幅缩减三代机的规模优势涡扇-15目前状态还不完善歼20目前还比较“孤单”,配套系统有待完善

歼20战斗机的列装已经是我国的空军装备技术水平一跃进入全球第一梯队,歼20的研发过程也使我国的军用航空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尽管7架歼20战斗机编队确实体现了我国空军不断增强战斗力,但整体上来说不论是歼20部队战斗力、还是空军整体实力来说,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面对日益严峻的来自于国际大环境的挑战,歼20面临产能、性能、战斗力提升压力依然很大,振奋斗志不可少、但认清差距、持续提升也同样重要!歼20只是空军“20时代”的开始,切不可盲目自满,好戏还在后面

欢迎关注“威呐解析”,阅读更多原创军事内容(图片源自网络)。

二战英国皇家空军与德国空军在空战中表现如何?

科技哪来的碾压....DB605的动力升级一直在吃梅林的尾气,尤其是42年中旬开始因为一些技术原因锁1.3ata 1350hp这个档位,大约锁了一年有余,42年同期的喷9用的Merlin 61就已经有+15lbs 1475hp....43年BF109面对+18lbs 1810hp的喷9 lf,几乎是全方面被碾压的状况。Fw-190A也是在43年失去了低空性能优势,但起码低空竞速赛不会输给LF,依旧能打。44年总动员开启后产能就开始大幅向Fw-190的生产倾斜,BF-109G在43年的性能表现明显影响到了决策。

产量上,BOB期间英国佬产量压着德国佬,别以为不列颠空战差一口气...德佬除了多囤了一点飞机毫无优势...一波剧烈消耗后没能夺得制空权就已经输了,因为英国佬马上就会有数量优势。之后飞机产量吨位一直是英国佬和德国佬差不多,然而德佬飞机是多线消耗,导致机队规模一直上不去,维持在一定水平,英国佬的机队则是在增长。44年德佬全民动员了,飞机产量暴涨,然而美国佬扩大了战略轰炸规模....扩大了好几倍,不过机队数量依旧上升了很多,44年末巅峰数量有1万架左右(战斗机约2000不到),然并卵,美国陆航光战斗机就有1.6万架....轰炸机比战斗机还多。

飞行员方面,大英帝国最后的荣光...联合飞行员培训,现在英联邦很多小机场都是这个战时计划的遗产。加拿大一家就提供了约7万空军相关人员,加拿大生产的铝锭比英国本土还多,除了直接加入皇家空军的英联邦飞行员,英联邦国家也有自己的空军,RCAF,加拿大皇家空军实际上在战争结束时是世界第四大空军(把USN和USAAF算一支),RCAF活动范围主要是欧洲,德佬面对的是货真价实的大英帝国,RCAF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存在...德佬的飞行员训练不足是有目共睹的,和鬼子一样,后续人员跟不上,开战后存活下来的精锐一个个损失,补上去的人员质量越来越差(BF-109越改越难降落,雪上加霜),44年LW的新飞行员赶鸭子上架,几十个小时就上天了,在天上有200小时的那是精锐了....然而人家陆航战斗机飞行员训练是400小时毕业,盟军新人在天上的时间比绝大多数LW老鸟都多。装备的技术和数量双重劣势+人员的技术和数量双重劣势,44年血崩被人打的要把飞机藏树林里,机场被人当作狩猎场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45年很多盟军新飞行员只想见德国飞机一面....因为绝大部分时候啥都碰不到。误击苏联雅克的友伤事件中,野马飞行员们看到黑压压的机群第一反应是“这么多BF-109,够我们所有人分的了!”(昭和正统在陆航?)Ta-152最后一次集体出击可以很好的显示出当时LW的情况。BF-109和Ta-152在预定空域汇合,BF-109对友军Ta-152发起攻击,盟军野马此时出现,全歼了BF-109,Ta-152的精锐们在野马的掩护下全部成功逃生...菜成这样还想赢,洗洗睡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