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丁克夫妻存300万后提前退休,月入10万是什么概念?

2023-09-24 23:00:03 50阅读

80后丁克夫妻存300万后提前退休,月入10万是什么概念?

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月收入10万在中国是十分困难的,但是现在如果你每月能赚到10万元,那么你就可以秒杀中国99.9%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有钱人。

“我年收入100万,上海一套房,一辆代步车,无欠款,父母有养老保障,年轻轻轻成为人生赢家。”

80后丁克夫妻存300万后提前退休,月入10万是什么概念?

这是很多短视频、自媒体宣导的言论。

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的。

3000元的大学生遍地都是,1万的农民工才是稀有之物。而现在你可以依靠自己一个月就赚到10万元钱,那么,你已经成为人生赢家了。

95后,00后毕业工资有多低呢?校园当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很多应届毕业生根本找不到工作。

一般都是公司的实习生,拿最低的工资,干最累的工作。实习期是3000元左右,不缴纳五险一金,转正是4500元,缴纳五险一金。

每个月的工资能够自己租房子,交水电费,买衣服就不错了。更不要提攒钱了。

工作一年多,随着自己的积累会有一定的工作上升期,工资也会提高,一个月能拿到6000元,就算是很高的。

随着工资的提高,花销也会不断上升。一个月攒不下来钱,一年也就是7-8万的收入。

很多985,211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进入大公司工作,一般年薪能拿到30万左右。

而中国,能进入985,211学校的学生屈指可数,能进入大厂的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月薪能超过10万元,妥妥的人生赢家。

月薪10万的工作多吗?月薪10万的工作原本就是很少的。对于大多数岗位一个月工资也就是四五千元,不可能给到10万。

只有一些技术类的岗位,或者管理类的岗位工资才会这么高。

设计、IT、律师高尖端人才月薪会比价高。公司管理岗位一个月的工资能拿到10万元左右。

年轻人工作经验比较少,极少有能到管理岗位的。大多数是技术岗位。

但是,每年大长招技术岗位都比较少,大多数95后,是没有办法赚到10万的。

想要月薪达到10万元,无非是销售岗和稀缺的技术岗。销售人员是拿业绩提成的,成单多,业绩好,工资就高,但是有极强的不稳定性。

业绩好的时候,一个月几十万,业绩不好的时候,一个月几千元钱。工资完全由市场决定。

稀有的技术岗是非常少的,一家大公司,有可能就就需要几个人担任核心技术岗位,工资是特别高的。

但是,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根本不太需要拥有这类技术的人,所以,市场上,岗位也是十分受限的。

大多数人一年能赚多少钱呢?现在大多数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不欠钱。

年轻人的压力是很大的,每个月的开销都不少。租房子就给2000元,水电费、网费、卡费,每个月就给好几千元。不欠钱是大家最大的目标。

中国,会有极少部分的年轻人月收入超过10万,但是对于大多数年轻男来说还在为生活奔波,想要达到10万真的是非常难的。

年轻人月收入能达到1万以上,就是非常不错了。能够维持自己的日常开销,也能有点属于自己的积蓄,积攒几年,买一辆代步车,就是非常好的生活了。

少看短视频,多看生活

网上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抖音人均百万,好像抖音上面没有穷人一样。

短视频是为了营造效果,博人眼球。大学毕业创业一年,收入就可以达到千万。学习理财,买几支股票,选点基金,就可以实现“被动收入“。虚拟的世界就是如此。

但现实生活不是,生活需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我们往往看到别人光鲜亮丽,但是不知道别人的苦,所有的成就都是有付出的。没有一份成功是简单的,更何况我们生活在一个“努力贬值“的时代,花钱很容易,但是赚钱很难。

曾经看到有网友留言,自己坐标广州,银行从业,基层。入行新人五年内一般10-15万年薪,优秀的15-18,普通机关员工12-18。

入行十多年的勉强20,客户经理理财经理,靠业绩,保底的可能10都无,有资源优秀的上不封顶。

普遍水平15--25之间。金融行业算高收入了,哪有那么多年轻人随便就10万。

有可能很多人一辈子月薪都拿不到10万,能拿到10万的真的是少数。况且,很多人年薪都拿不到10万元,更不要说幻想月薪可以过10万啦。

脚踏实地,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有些人月薪百万,有些人月薪百块,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有能力上的差距,也有思维上面的差距,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权。

很多年轻人会给自己很大压力,一年能赚多少钱,最后给自己累垮。赚到的钱,都用来看病了。

努力的自己是为了让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更好。而不是用未来换取现在。

我们没有必要要求自己需要多努力,月薪多少。更加不需要特意苛刻自己。我们需要的是,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教训,让自己越来越优秀,可以面对更多的突发事件。

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放平心态,好好努力就好了。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喜欢我的文章点点关注,不迷路。

最后还是自己一个人过?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每一对夫妻,除了同生共死,终要面对阴阳两隔,这是宿命。

曾经遇到几对丁克,说起丁克理由时都是侃侃而谈,但一旦触及今后有一方会提前离去这个话题,气势瞬间低落,语调也漂浮起来。有的避而不谈,有的接受孤独,有的甚至提出不愿独活的观点。

是呀,这是个沉重的话题,丁克固然清冷,难道育有子女就能躲开孤独的命运?

不是的,以前以为子女是老人的慰藉,可真正去体察了每一个单独老人的内心后,你才会发现,天伦背后是深深的孤寂。

我姑爹在60岁后因胃癌离开了我姑妈,后面那长达20多年的岁月,虽然儿女孝顺,孙辈贴心,物质丰富,国内国外旅游,但白日的欢腾一旦退却,当她回到自己一个人的房间,回忆就如潮水一般席卷而来,墙上的照片,衣柜里的衣服,姑爹的日用品,她仍然保持着原样,每一年的清明节,她都要驻足良久。

今年,在合葬我的双亲时,她问:“公墓合葬那里是连通的,还是两个独立的区间?”我说是两个小隔间,互不干扰。她说你为啥不敲了让互相连通?我有点呆愣,压根没想过这茬,她极不满意地回头对我表哥表姐说:“记住,我走了后和你爹合葬,你们要把骨灰坛挨着,要连通,听见没。”我看见风拂过她一头白发,拂过她一脸皱纹,拂过她认真的表情,拂过她独自度过的这20多年岁月,她似乎不怕死,怕的是死后两个魂灵无法紧紧挨在一起。

比起我这个姑妈,小姑妈就幸运多了,小姑爹是去年才走的,也是80多岁的年纪了,按理说夫妻相伴到这个年纪应该彼此释怀了,可我小姑妈很久都走不出来,瘦得脱了形。小姑爹走得很突然,老两口还在街上碎叨叨的斗嘴,结果小姑爹从出现腹痛紧急送医到人事不省,短短24小时后人就没了。所有人包括子女都认为这是人生常态,节哀顺变,可我小姑妈不习惯没有小姑爹的日子呀,身边一个能说话的,听她埋怨的,彼此依靠的那个人说没就没了,再也没有人能替代这个位置,再也没有人能勾起她与他共同的岁月。

可又能怎么办呢,往后余生,每一天不再期许,只是煎熬。

我老妈走后,老爹已经88岁了,也许在我妈离开的那一天起,他才真正明白了夫妻老来伴的道理。我们接他来同住,嘘寒问暖,可永远不能代替我妈在我爸身边的位置,我们中间有一道由岁月形成的沟壑。他曾经也是个自我而骄傲的人,可在我妈离去后,他弯下了腰,沉默且谦卑,他像个可怜可爱可笑的小老头与我们住在一起,小心翼翼,因为在这世上,任他怒骂,任他挑剔,任他埋怨也不抛弃他的那个人已经走了。

而子女,有他们独立的家,在这个家里,老人活得像寄居蟹,无法张扬,属于他的那个家,散了。

当然也有反客为主的单身老人,比如我朋友的妈。

这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太太,老伴哄了她一辈子却在退休后不久丢下了她,而女儿,却无论如何不能像老伴那样有耐心来哄她,毕竟女儿也有自己的家人,有自己的生活,当然也有往昔母女间的摩擦。孤身一人的寂寞感让她扭曲了,她看不惯女儿和女婿的和和美美,看着就刺眼,于是无论女儿女婿对她怎么照顾怎么体贴,统统都是错,都是不孝,找各种理由发泄不满,摔盘子摔碗,各种作妖。

“也许她巴不得我家乱成一团糟,她心里才舒坦”,我朋友心力交瘁地对我说:“如果我爸还活着,她不会这样变本加厉”,她苦笑着,却茫然不知所措,未来,只能继续这样互相折磨。

我想,在这个孤寂老太太心里,只有让女儿也体会到孑然一身的痛苦,才能让她压抑无法言说的痛苦用一种变态的方式得以缓解。

你们双宿双飞,只有我一人咀嚼黑夜。

每一个单身的老人,要么沉默,要么压抑,要么强颜欢笑,要么再寻伴侣,要么苟延残喘,要么变态扭曲,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走过一个人的晚年路。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悲剧,无一例外。自己哭着来,又在别人的哭声中走,幸好,曾经恩爱过,曾经甜蜜过,曾经相依过,曾经搂抱过,正是这一个个曾经,才让每个人的人生悲剧也有那么点温暖,好像,苦中也是有甜的。

不论剩下谁,那独走的人还能咀嚼着过去的甜一步步走向黑暗,世界的另一边,还有期盼。

长期没有夫妻生活的女性?

正常的夫妻生活,不但可以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而且有助于双方的身心健康。因此,情侣、夫妻之间都会很自然地借助性生活表达爱意,性生活也爱人之间是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

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婚后忙于相夫教子,还要兼顾自己的职场,纠缠不清的婆媳关系,导致原本美好的夫妻性生活渐行渐远。

如果夫妻双方长期没有性生活的话,对女性来说会有很多的影响。

一、月经紊乱

夫妻之间长时间没有性生活,很可能会导致女性长期处于比较压抑、抑郁的心理状态,就会影响正常的激素分泌,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者痛经,严重者会导致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绝经。

二、内分泌失调

正常的夫妻性生活,会刺激女性的卵巢功能,有助于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如果长期没有性生活,可能就会影响到内分泌失调。当女性内分泌失调时,就会出现皮肤变差,长痘,长斑,免疫力下降等。

三、情绪变差

在正常的性生活时,女性会分泌的荷尔蒙,能改善情绪,舒缓压力。而且通过亲密无间的身体接触,也会化解很多小矛盾,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床头吵架床尾和”。

如果长期缺乏性生活,很容易增加不良情绪和压力,比如烦躁、失眠、脾气暴躁等。而且由于常年缺乏安全感,也会发展成抑郁症。

四、身体上的改变

女性阴道壁由于长时间不去触碰,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而且女性阴道分泌液会越来越少,从而降低了阴道自净的能力,引发阴道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

有些常年没有性生活的女性宫颈会出现萎缩,乳房萎缩、乳腺增生等现象。

五、性欲下降

很多女性长期禁欲,性欲感觉会越来越差,可能会性欲减退,性冷淡等。

他们会盘算你的养老和财产怎么看?

丁克家族大部分都是一男一女一狗的组合!

中国首批丁克家庭已经到晚年了,结果晚年到了,亲戚朋友却都盯着他们的财产,甚至开玩笑地问他们什么时候死。 在网上就有一对山东丁克夫妇,年轻时想工作太忙,孩子又太闹 。没想到如今50岁了,也做得狠,不仅断绝了所有亲戚,还搬到郑州来居住,而且还打算50岁做试管婴儿。 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他们虽然有50岁了,但因为丁克没有孩子,而亲戚朋友却都盯着他们的财产,甚至开玩笑地问他们什么时候死。

所谓丁克,在中国古代,这叫“吃绝户”。看名字就知道有点凄凉。 所以我们养孩子不一定只是为了防老,也是对那些打算欺负你占你便宜的所谓亲人的一种警示,我们家有人。

很多人自己选择丁克,可能是因为想争取事业,更专心工作,实现自己在职场的价值,也可能是因为想自由,不想被孩子束缚。有很多想法。不管是什么,都是一个人自己的选择,他们可以不支持,但是谁也没有权利反对。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被迫丁克,不免让人心生怜悯。有些人年纪大了,不能生孩子,有些人是因为夫妻一方的身体原因,或者仅仅是因为经济状况不适合生孩子等等。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希望大家都能淡定,不管是三口之家还是二口之家。

也有很多名人选择做丁克的。

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骞近年来很少在电视上露面了吧。 她的丈夫也是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结婚的时候都在为丁克做准备,都想为事业打拼。孩子的事情没有考虑进去,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因为没有孩子而受到影响,反而变得更加有爱,更加幸福,更加坚定了他们做丁克的决心。 没想到王小骞快40岁时,命运给他们开了个玩笑。王小骞40岁时,意外怀孕了。 上帝突然给了她一个宝宝,这让这对夫妇又惊又喜。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生下这个小生命。

经过漫长的等待,家里终于迎来了一个可爱漂亮的小公主。随着新生命的到来,原来两个人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两人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女儿奴,生活都围绕着女儿转,这是一个爱的牵绊。他们的社交平台上的节目内容从自拍改成了女儿的生活照。

王小骞自己都认为是命运跟她开了个大玩笑。夫妻坚持了十年丁克,这样的意外让她成了女儿奴。不过,她也很感激这个玩笑,让她有了这么快乐的时光。否则她老了就享受做母亲的乐趣,在自己以后的人生当中也无怨无悔了。

所以丁克之后,等退休了老了后,要它人照顾的时候,旁边没有人照顾。你也许会说我有钱可以请人,老了可以去养老院,有专人伺候着。你想想不是说老了就会马上死的,去医院没个亲戚你打算咋办?

丁克确实很自由很潇洒很浪~很浪~

虽然社会养老体系越来越成熟,国家政策很多方面都向老年人倾斜,但工作人员的照顾还是不同于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有孩子的老人会更有底气,心态和健康也会更健康。没有孩子的老人的空虚,很难理解。

丁克,不值得提倡,以免让一些不明真相,不知后果的青年步入后尘,最后可能害了三个家庭。

老了会孤单吗?

其实在他们已经选择作为丁克一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想通了,明白了以后的路怎么走,毕竟路是自己选择的,走错了,走坏了,怨不得谁。

别人所期待的那种四世同堂,三口之家,在他们看来不以为然,那不是他们的梦想。选择做丁克,有很多种理由,有的是因为生活负担重,不想有孩子,有的是不喜欢吵吵闹闹的生活环境,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认为人生本就好好的玩一场,而不是被家庭责任,负担所牵绊,每天都是围着不同的人心打转,不想让自己活得那么累。

现在的21世纪,社会发达,经济发展高速增长膨胀。丁克们会用一己之力所赚来的收入,做足够让自己畅享旅游,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向往的生活。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何必要有牵绊来绊住自己,回到狭小的社会空间呢?

现在的40多岁,并不是老年龄,处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仍属于青壮人士。丁克在这样的年龄里,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钱,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所向往的事。与朋友一起,聊天happy,在海边吹风,游艇度假,无拘无束是他们的理想,怎么会有孤独的情绪呢。而若要家庭,孩子来牵绊他们,估计这正是他们所厌恶的。

而且自己还有能力,费用不成问题。现在的宠物类型丰富,若真是孤独,花点钱,好生养着,自己孤单了还有个说话的伴,不会憋在心里犯闷。况且养只宠物,还给自己带来乐趣,在没有事做的情况下,你都能找出事做。宠物虽然不能说话,但还是通人性的。看那些报道,老人死后把财产留给家宠的已经不是件稀罕事了,他们大多也是丁克家族,但你看见他们孤独了吗?并没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