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五号,2导弹和如今的火箭有什么共同之处?
马赫五号,2导弹和如今的火箭有什么共同之处?
从血缘关系上看,德国V-2导弹是弹道导弹和火箭的亲爷爷,二战后苏联和美国的火箭、以及导弹都是由这款导弹发展而来!纳粹德国在二战时就用这款弹道导弹攻击了英国,虽然那时候导弹的精确度太差,给英国造成的破坏性损失其实很小,但却给英国人留下了心理阴影,也让盟军非常震撼,原来德国已经有着这么牛的黑科技武器了,但这种黑科技在当时还不够健全,他并不能拯救第三帝国!
V2导弹是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带领团队研发出来的,他可以以恐怖的5马赫最高速度飞行,即使到了二战之后很多年之后都足以让美苏两国为之惊叹。由于V-2导弹能够飞行到100km的高空,这就意味着V-2导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进入过太空的航天器。
二战末期德国败局已定,而V2导弹的研发地却在苏联占领区内,美国反应比较迅速,他们早就派出了间谍和特种部队潜入V2基地的研发基地附近,并通过各种手段、开出了非常高的有人条件最终说服了冯•布劳恩为首的V-2导弹的研究团队归顺美国,还有那些正在工厂生产的V2导弹也被美国用火车运走,等苏联军队占领这里的时候发现为时已晚,剩下的仅仅只有美国没有来得及拉走的零部件,甚至连大部分的工厂机械都被破坏了!
知识就是力量,冯.布劳恩虽然作为纳粹余孽,但他在美国并不需要隐形埋名,也不需要躲躲藏藏,而且作为战后美国太空火箭技术的领头人,组织开发了土星五号和红石导弹在内的数款导弹/火箭,负责阿波罗登月计划并成功登月,可谓美国战后火箭和太空技术的最重要人物,并被美国任命为国家航空航天局副局长。
在说说苏联,苏联发现V2导弹被美国捷足先登后,留下的是乱七八糟的试验台、控制台、操纵装置,机床和其他设备,以及散落的的尾翼、燃料室等火箭零部件,以及一些零星的图纸,苏联要想复原V2导弹的计划陷入了困局!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人决定从人才、设备和资料三个方面着手开始V-2火箭技术的复原。
首先是人才,苏联为了解决人才问题,在1945年9月开始在苏联占领区(东德)广发公告,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物资保障为条件,招募了导弹技术方面的专家和科学家,甚至工厂员工。虽然大部分的火箭研究人员都被美国带走了,但也有一些没走了,还有一些生产方面的专家,这些人大量的投奔苏联,甚至很多英美法占领区内科学家都过来投奔,其中有1位还是开发V2导弹的核心成员,这让苏联如获至宝。此外,苏联人也积极的建设本国的人才队伍。到1946年,从事火箭技术复原工作的德国人达到5870人,其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840人。苏联人一共733人,其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490人。
至于设备方面,虽然被美国破坏了,不过修复起来总比造起来容易很多,苏联前期直接就用原有的火箭工厂开战工作,在德国专家帮助下修复了火箭工厂大部分设备,并开始尝试找出零部件组装V2火箭的主要部分,让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居然就靠这些遗留下来的零部件组装出了15~20枚火箭!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苏德专家基本复原并编写出了V-2的技术文件。其中图纸发18568张,工艺规程6338份,技术规程314种,说明和报告细则492种。
而且这些成就都是苏联和德国专家们慢慢摸索出来的,可以说是从新学习了一遍,正因为如此多的困难被不断的攻克,整个过程让苏联火箭专家团队学习更为深刻,在战后更是在火箭和导弹技术上超越了美国!
所以说,二战后苏联和美国发展起来的火箭与弹道导弹技术,其实都是基于德国V2导弹发展而来,更是有人戏称,当冷战苏联与美国导弹对峙的时候,他们其实都是说的德语!而今天的火箭技术和弹道导弹技术的基本原理都没有变,也都是认V2导弹这个鼻祖!
有没有哪一项技术只有中国独有或者中国首先掌握?
我们知道,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中国军工科技终迎来复兴时刻。比如我国在航空航天、大飞机、国产航母、可燃冰、量子军备、超算等重大科技领域频获快速突破,军备的快速爆发可谓已成一种基本趋势。
大型结冰风洞而近段时间,我国的军工科技成果仍层出不穷,装备科技连传喜讯!比如,先是据新华社7月初报道,我国大型结冰风洞已具备按国际标准开展结冰试验的能力,实现了我国大型工程装备结冰问题零的突破,为我国尖端飞行装备的研制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大型结冰风洞
超大尺寸的国产钛合金复杂构件同时,9月7日“中国制造”又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而目前这一技术,只有中国掌握,世界独有。据报道,昆明理工大学增材制造中心的科研人员,经过200多个小时的攻关,成功制成了一个超大尺寸的国产钛合金复杂构件,而这也是目前使用激光熔融方法成形的最大该类钛合金复杂零件。
▲国产3D打印钛合金战机结构件
众所周知,如今世界各军事科技强国都在争夺金属3D打印领域的激光熔融制造技术,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大型整体钛合金关键构件激光成型技术,并实现整体装机应用的国家,比如我国的大飞机C919、歼-20的结构件就都应用了这一技术,而这项核心技术美国F35等先进战机却无法享受。
▲歼-20
当然不仅仅是大飞机、战斗机领域,其实据相关军事媒体报道,在一次实兵演练中,我军某集团军工程团,也使用了这种3D打印技术来打印损坏的零件,解放军野战抢修效率大幅提高。
▲3D打印设备
电磁炮电磁炮是当代海军装备里的新概念武器,被国外媒体评为“有可能改变海战格局”的未来武器。电磁炮在物理领域的专业名称叫“洛伦兹力”,是一种典型的动能杀伤武器。它通过电力来产生强大的能量,通过导轨把炮弹发射出去。由于电磁炮的初速极快,它的射程也非常远,能达到200公里以上,炮弹能够保持5马赫的速度飞行。
▲网传的中国电磁炮
在电磁炮领域,最早展开研究的国家是美国,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电磁炮的测试工作。按照美国海军的计划,电磁炮会安装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这种驱逐舰具备很强的隐身能力,同时拥有电磁炮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是美国海军未来倚仗的科幻战舰。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美国海军未能把电磁炮实际应用在已经下水的朱姆沃尔特号上。很可能是因为资金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电力系统供应能力不足,无法维持电磁炮的运转。
现在电磁炮已经成了美国海军的一个烂尾项目,近一两年似乎没有取得重大进展。但中国在这一领域里却取得了很快进步,已经顺利进行了多次电磁炮测试。根据媒体的估计,电磁炮上舰会在不久的未来变成现实。中国在电磁炮领域虽然起步晚,但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攻克诸多技术难关,项目发展迅速。根据媒体的说法,国内电磁炮是在海洋山号坦克登陆舰上试验的,准确打中了靶标。
▲网传的中国电磁炮在936舰实验
从媒体的消息来看,电磁炮最快有可能在2025年实现上舰。电磁炮能上舰的关键因素除了武器本身以外,还需要先进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如果舰船不能产生强大的电力,不仅电磁炮的性能不稳定,舰船的其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有消息称,电力综合推进系统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不久后就可能应用到舰船上。未来055驱逐舰如果用上了电力推进系统和电磁炮,海战能力会大幅度提升,不仅可以打击舰船,还能打击飞机和导弹。
无人快艇2017年9月份交付海军的一艘无人快艇更是吸引了其它各国的眼光,有的国家声称:我国这一技术世界独有。美国甚至派出了32名专家来我国参观学习了6个月。当美国专家踏进这艘快艇时,都惊讶的表示上面真的一个人都没有。
而这艘无人快艇正是我国最新研制出的“天行一号”,可能在很多人眼中无人艇都是鸡肋般的存在,因为它不仅没有航母功能齐全,也不具备其他军舰强大的攻击火力,反而像无人海上运行平台、然而,“天行一号”绝对会打破这些人的固有观念。
▲辽宁号航母
“天行一号”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无人艇,航速可以达到92.6公里每小时,并且,它全长仅为12.2米,如此小巧的身姿高速运行时,会是海上一个极大的威胁。更何况,它本身还配备有高智能攻击武器,这也表明,“天行一号”与传统无人艇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单单可以巡航,还能执行更加多样化的任务。
▲“天行一号”无人艇
海上总是充满未知的风险,无人快艇代替有人驾驶艇执行任务,会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这也是各国都大力研制无人艇的原因之一。“天行一号”的精准红外打击,自动寻找目标,自动调整轨迹等功能,领先全球,包括美国。
我国在军用无人武器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很多技术外国根本不具备。就拿“天行一号”来说,即使给它们观看6个月,美国也还是造不出来。想当初,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时说,给你们图纸你们也做不出来。如今,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世界上第一个部署的高超音速导弹2019年,美国著名杂志《纽约时报》上用了标题"势不可挡"来描述中国的东风-17,2020年1月,美国另一杂志《科学杂志》又再次提起了中国的东风-17,并且还在该杂志上详细介绍了中国这种武器几乎没有武器能够将它击落。同时,以为热爱军事爆料的供职于美国《华盛顿时报》记者前日也曾爆料:五角大楼内部会议表示中国的东风-17目前并未在美国的导弹拦截系统中。
▲东风-17
到底为什么美国多个官方媒体这次如此夸赞我们的东风-17呢?
东风-17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超高音速弹道无法拦截,弹道导弹一直都是小国穷国的福音,只要有了超高音速导弹的国家,即使在力量悬殊的战斗中也可能占据到一定的优势,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后,一众国家纷纷在美国的带领下开始制造反制弹道导弹的拦截技术,这种技术的作用原理就是用导弹去打导弹,美国作为世界武器第一国,他在拦截技术也是世界一流,目前美国的拦截技术可以做到拦截短程的弹道导弹,甚至速度可达20马赫以上的洲际导弹也是可能的。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东风17 常规导弹首秀国庆70年大阅兵
拥有"全世界第一种高超音速导弹"美称的东风-17起滑在60公里左右,然后它的起滑速度是M10,也就是音速10倍,之后当它滑翔到1400公里时就达到了M4,最终在一直到滑翔到1700公里的时候仍然保持着它的最高滑行速度,可以说除了上升这个阶段,东风-17的速度都是高超音速。
▲东风17导弹攻击示意图
5G的主要技术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近日,IHS Markit(以下简称IHS)发布了一份名为《Staking a Claim in the 5G Era》的报告,对全球5G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解读,可以让人们全面了解国内外5G技术、设备以及网络部署、商用服务的具体情况。
在这份报告中,IHS认为5G商用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复杂的网络架构、有限的可用终端以及高额投资成本等。与此同时,5G的大量创新技术,比如大规模MIMO、网络切片、多址边缘计算(MEC)等,也使得运营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IHS分析指出,中国将在5G建设中占据主要地位,而且中兴、华为等中国厂商将在5G的主要技术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
▲中国5G建设加快,影响辐射全球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5G商用上的进展也非常快,第一次成为最早采用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国家之一,其中来自中国政府的支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在2019年6月初向三家电信运营商和一家广电运营商颁发了5G牌照,随后开始大规模部署5G网络,预计2019年的部署规模可能会在百万级别。因此中国5G建设在时间上也许不是最早的,但是鉴于中国市场巨大的体量,预计很快就会成为5G商用规模最大的区域市场。
IHS估计,从2020年起中国每年将新增部署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个基站,使得中国5G基站的规模向4G时代一样,占据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中国运营商还在与通信厂商一起积极探索5G行业应用。这将使得中国在5G技术、设备和创新解决方案等方面形成优势,对亚太市场产生巨大的辐射影响,并对欧洲等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正在领跑世界2018年7月25日晚上8点,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专题片“电力输送走上高速路”,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南方电网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进行了深入采访和报道。以30分钟整集的篇幅,对南网“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背后科研人员的艰辛探索和努力进行深度报道。
道说,南方电网近期开工建设的乌东德项目是世界上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站工程,公司副总毕亚雄表示,“这是南网向输电技术新的高峰的又一个迈进。比如说以后海上风电的接入,或者是较长距离的输送上都可应用多端柔性直流技术。今后在东南亚,或者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输电方面,这个技术都将会被广泛采用。”
看完了这个视频,小编有一个真切的感受——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正在领跑世界 !那么,今天小编就为您扒一扒特高压输电那点事!
特高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大家都知道,电是要靠电线传输的。我们家里、企业工厂里、商店学校医院里到处都用电,这些电都是通过电网输进来的。电网里的电是从发电厂发出来的。发电厂我们也许见过,也可能从来没见过,这没关系,因为发电厂大都建设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传输到电网里,再通过电网一直传输到我们家里、工厂里、商店里、学校里、医院里,这就要“输电”。
输电电压一般分为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国际上,高压通常指35—220千伏的电压,超高压则指330千伏及以上、1000千伏以下的电压,而特高压则是10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
在利用特高压输电技术输送电力时,发电厂发出的电先要通过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至1000(±800)千伏以上,然后到用电地区再通过降压变压器将电压降至220/380伏供用户使用。
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牛在哪?
中国特高压输电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2011年3月,中国将特高压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计划建设“三横三纵一环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项直流输电工程(其中特高压直流10项),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特高压输电在电压等级、输送电量、距离等方面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2016年1月11日,全长3324公里的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 工程建成后将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天山脚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除了在建的项目,截至2017年9月,中国已经建成投运的就有“八交九直”17个特高压工程,初步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特高压输电网络,使中东部近9亿人用上了西部的清洁能源,节省煤炭9500万吨,相当于四川省一年的煤炭消耗量。
▲十二五国家特高压线路规划图
在“四交五直”工程基础上,中国后续还将建设三批特高压工程,首先是加快建设“五交八直”特高压工程,其次在2018年以前开工建设“十交两直”特高压工程,加快统一同步电网建设,最后,2020年以前开工建设“十三五”规划的特高压网架加强和完善工程。
✎特高压输电设备,中国同样领先世界
要使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离不开一些关键的设备,具体包括:换流阀、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直流滤波器和避雷器,其中在换流阀和换流变压器上,中国的制造技术国际领先。
1、换流阀
作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核心装备,多组换流阀按照程序触发可实现换流器电压、电流及功率的控制与调节。
中国今年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实现了开关器件、电容部件集成的功率模块单元,并以“搭积木”的方式构建成800千伏大型阀塔,这一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的成功研制,打破了ABB和西门子对这一技术的垄断。
▲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
2、换流变压器
换流变压器是整个直流输电系统的心脏。换流变压器作用是将送端交流系统的电功率送到整流器,或从逆变器接受电功率送到受端交流系统。
目前,中国已经能够自主研发±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创造了世界单体容量最大(493.1MVA)、技术难度最高、产出时间最短的世界纪录,突破了变压器的绝缘、散热、噪音等技术难题。
▲换流变压器
特高压输电技术,全世界都在用中国标准
中国跨越3000多公里送电的特高压技术的成熟,让跨国跨州电力联网成为可能,目前,中国正在加速推进全球能源互联互通,特高压项目在国外不断落地。
2009年1月,中国获得菲律宾国家输电网特许经营权40%股权,此后,中国特高压输电的触角先后伸向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及香港等7个国家和地区骨干能源网,基本实现了全球布局。目前,境外投资项目做一个成一个,境外资产规模逐年上升,总额达568亿美元,且无一亏损,全部盈利。
▲中国提议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图
目前,中国共制定特高压输电国际标准14项、国家标准50项、行业标准73项、企业标准189项,全世界都在使用中国的这一套标准。
热核剧变——人造太阳2006年由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调试成功,这是在科学发展领域内最被世人推崇的解决人类不可循环利用资源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最佳途径。该热核剧变无限能源、无污染、无放射元素。
小型无人机技术在小型的无人机领域,中国GPS定位,超远距离的自动来回控制导向,市场份额第一,利润第一,持续创新能力不断刷新第一。
量子通信技术通俗易懂的比方。有这样一对心有灵犀的的双胞胎,纵使天各一方,弟弟有难,哥哥立马能感应到。位置和距离的不断变化通过特定规律来沟通实现,这同时也开启了通信保密技术的新纪元,超高的隐蔽性以及超高的实时效率。
中国桥梁技术中国为“桥梁之国”,现如今世界内著名桥梁中国跻身前三,随着港珠澳大桥的连接通通车,打造了世界级的中国造,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中国造桥走向世界。
中国高铁技术中国高铁结合日法与自身技术融通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智能高铁设计、建造到运营全产业链成套技术。巨大的铁路网线,运行效率,运行速度,运行安全,无不领先于全世界。
激光制造技术中国现已能自主使用激光成型造就超面积12平方米碳元素合金构造,也是世界唯一一个掌握激光打造钛合碳元素金属构件的国家。
超级水稻技术随着袁隆平主持参与超级水稻培训并分享出的每公顷产量超10.5吨的成果战绩,中国超级水稻顺势成为了中国第五大发明。
全球排第一的液态金属技术宜安科技作为一家新材料研发和转化的公司,在行业内早就进行液态金属的研究。目前拥有全球最完备的液体金属全产业链,由原材料到制成,由专利到工艺,已可大规模生产锆基非晶合金。
司与中科院金属所,清华大学等合作,在块状成型工艺技术里,已掌握液态金属核心技术。在材料配方、设备制造和成型工艺的三大核心技术,都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也是目前为止全球唯一的一家能对外公布具备大形块状非晶金属成型能力的企业。液态金属除了应用在消费电子结构件之外,在汽车工业,运动器材,机器人,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的应用也具备非常大的潜力。也因宜安科技多年的执着,中国的块体非晶产业发展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当然,以上只是简单盘点了一下,我国厉害的高新科技远不止以上这些,随着我国科研实力的进步,必将有更多先进科技结出硕果,走向全球。
以上是铁杆军迷观点,欢迎关注铁杆军迷,欢迎深入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删除。
载人火箭速度多少马赫?
载人火箭速度32马赫
32马赫
速度可达32马赫!重量堪比10架运20,上九天揽月的国之重器 10月12日上午9时,备受瞩目的远望21与22船正式解缆启航,两船是我国首型专用火箭运输船,本航次任务是承运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
美国唯二能突破热障的飞机XB?
XB-70女武神在当时那个年代确实非常先进,249吨突破3马赫巡航,这确实是人类的一个奇迹。但先进并不代表实用,2架女武神在试飞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故障,尤其是主、备份液压系统发生了多次故障,最后2号机还很不幸的摔了!性能不稳定而且还无法解决,这是XB-70女武神遇到的最大问题!
图:拐着2个轮胎降落的1号机!
XB-70是典型的冷战式疯狂,为了武器先进盲目的乱点科技树,也不管实用与否,各种数据看起来非常闪眼,但新技术用得太多,性能根本不稳定。在是试飞中XB-70除了不少幺蛾子,1号机第一次试飞亚音速,但是降落中起落架起火虚惊一场,之后在一次试飞中主、备份液压系统出现故障,做起落架无法全部打开,最后只能拐着一只脚降落,但幸运的成功迫降!
图:XB-70重启成功的5号发动机满目苍麟,报废的3台更不知道什么样了!而且1号机在第12次试飞到2.58马赫时,一块蜂窝状表皮脱落被吸进进气道直接导致4台发动机熄火,经过多轮的尝试最终5号发动机点火成功,依靠3台发动机返回地面,不过另外3台测底报废。还有在1号机第一次突破到3马赫后,结果机翼前缘结构明显变形,之后1号机试飞最大速度被限制在2.5马赫!
2号机吸取了1号机的经验进行了改进,试飞倒是顺利了不少,但同样问题不断,最主要的还是主、备液压系统失灵问题同样没有得到解决,在一次试飞准备返航降落中,液压系统再次失效,起落架打不开,XB-70只能在机场上空无奈盘旋和寻求解决办法,最后有人想到将备份系统断路器串联重启电力系统,而副驾驶员用自己背包中的一颗回形针
最后有人想到将备份电力系统的断路器进行串联,让电力系统启动,而副驾驶员在自己掰直进行跳线,最后起落架才放下来完成降落!一枚几毛钱的回形针拯救了7.5亿的轰炸机,这算是美国的幸运了!
图:F104砸中XB-70变成一个大火球,同时女武神的双垂尾没了!但幸运不是每次都有,2号机在一次美军的宣传活动中,与4架战斗机(分别是F-4,F-5,T-38和F-104N)编队飞行,但谁也没想到XB70飞行中造成的强大气流让小翅膀的F104失去控制,直接砸向XB70背部,最终导致XB-70的2号机坠毁,而且再次因为液压系统出故障,副驾驶员座位无法退回到弹射位置而死亡。而且整个坠毁过程被拍摄的飞机全程记录了下来!一下子摔掉了1.5艘核动力航母,对于这个项目来说打击是致命的!
图:XB-70女武神2号机坠毁的全过程
第二XB-70造价达到了惊人的7.5亿美元一架,而当时美国的企业号核动力航母才4.5亿,也就是2架女武神就够生产3艘核动力航母了。试想一下当美国总统检阅完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后,然后再去检阅更贵一半的XB-70女武神会是什么心情呢?会不会觉得美国空军太败家了?
第三XB70先进的性能下,实战效果并不好!XB-70的研发目的是让其在3马赫速度下完成突防,并快速攻击目标后离开!快速突防这个完全没有问题,2号机在试飞中完成2.5马赫以上速度巡航62分钟的记录,而且其中包括了33分钟的3马赫速度巡航,这个33分钟能飞1980公里。
但是XB70最大的问题在于投弹的精确度,上世纪60年代可没有精确制导武器,而且XB70在3马赫的速度下需要在万米以上的高空投弹,误差达到了惊人的10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投常规炸弹即使覆盖攻击基本都没有效果,即使投核弹都不一定能摧毁目标,这显然是美国国会根本无法接受的!
总之,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这个XB-70项目被美军放弃,留下了一大堆非常漂亮的数据,甚至一大堆的世界记录,至今也无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