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撸,女排联赛八强赛第五轮全部结束?

2023-11-07 04:50:05 80阅读

大炮撸,女排联赛八强赛第五轮全部结束?

今晚的四场比赛,除了江苏3-0战胜福建没有悬念之外,其余的四场比赛水平都很高,尤其是山东辽宁是四局的逆转战,北京上海更是五局的超级大逆转,排球迷们有福气了,这么精彩的比赛可不是每轮都有的看!

福建依旧是陪太子读书,江苏越来越稳

江苏3-0福建,最没有悬念的一场,江苏女排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江苏女排的四强之路走的越来越稳。福建首胜何时到来?

大炮撸,女排联赛八强赛第五轮全部结束?

天津喜迎五连胜,李盈莹30分无解

恒大1-3天津,恒大首局17-12领先五分的情况下,依旧被天津女排逆转,李盈莹第一局一个人得了12分,可怕的球员。。。虽然第三局恒大女排顽强挽回一局,但是天津的实力还是让五连胜如期到来。全场李盈莹30分,但是这对李盈莹来说很正常。

颜妮复出决定比赛走势,山东女排稍显稚嫩

山东1-3辽宁,山东一度形势大好,但是姜还是老的辣,第二局24-22山东手握三个赛点,痛失好局是本场比赛转折点,颜妮复出让辽宁顿时提升一个层次,第四局颜妮发拦扣无所不能。山东女排还是年轻了点!不过看到大妮子归来还是很开心,国家队2020年奥运会还需要她!

北京先抑后扬上演超级大逆转

北京3-2上海,这是一场神奇的大逆转!前两局北京女排似乎在梦游,一传满天飞,曾春蕾也不下球,只靠着刘晓彤艰难得分,很快0-2落后。但是后三局北京女排如梦初醒,迪克森和杨宇突然打开了任督二脉,拦网怎么拦怎么有。第四局29-27更是鼓舞士气,上海女排在2-0之后心态有了变化,被北京女排一鼓作气翻盘成功,经典的比赛!!!

欢迎关注小苏侃球!与您分享与体育有关的一切新闻与资讯!如果您觉得小苏侃球说的有几分道理,就请关注我吧!

郭松龄为什么要背叛张作霖呢?

郭松龄字茂宸,奉天人(今沈阳)。据说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人,毕业于北京中国陆军大学。1917年受革命感召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后返回奉天任督军署中校参谋。1919年张作霖创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郭松龄任战术教官。

(郭松龄像)

郭松龄任职期间遇到张学良两人成为至交好友,经常纵论天下事互相引为知己。郭松龄得到张学良赏识开始发迹,郭松龄的地位随着张学良在奉军的地位上升而水涨船高。张学良被张作霖刻意培养不断的委以重任,而张学良公子哥儿脾气不怎么管理军中具体事务。一般军中大小事务都由郭松龄打理,张学良曾说:“我即茂宸,茂宸即我。”

(郭松龄与张学良剧照)

郭松龄开始也对张学良忠心耿耿,帮助张学良训练部队剿灭吉林“胡子”立下汗马功劳。第一次直奉大战张学良郭松龄率军在奉军全线崩溃的情况下顶住了直军的追击,为奉军重新构筑战线保住山海关争取了时间。

此战过后张作霖深感奉军暮气沉沉战斗力低,开始大力整军经武。郭松龄由于出色的表现和张学良的关系开始受到重用,张作霖将精锐主力部队交给二人训练统帅。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主力十五万编为六个军。第一军军长姜登选副军长韩麟春,第二军军长李景林副军长张宗昌,第三军军长张学良副军长郭松龄,这三个军是作战主力。尤其是郭松龄率先突破直军防线截住直军退路,为战胜吴佩孚立下大功。

(第二次直奉大战形势图)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奉军一路南下占领直隶、山东、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奉系军阀势力达到顶峰。然而好景不长浙奉战争爆发,直系后起之秀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起兵反奉。一经接触奉军就一路溃退到山东,张作霖准备任用郭松龄南下攻打孙传芳。

郭松龄趁机和直隶督办李景林国民军冯玉祥达成密约共同反奉,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龄在滦州发表通电倒戈反奉。郭松龄将所部改变为东北国民军开始向奉天进军,郭松龄自任总司令。郭军一路势如破竹突破山海关直抵离奉天不足60公里的巨流河,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方面军和郭松龄隔河对峙。

(冯玉祥像)

由于日军的阻拦和奉军援军源源不断的到来,再加上天气寒冷郭军士气低落大部不愿意和张学良作战。冯玉祥也暗中观望没有履行承诺,郭军形势十分不利。12月22日奉军骑兵偷袭了郭军位于白旗堡的弹药库,张学良乘机加紧策反郭军。郭军上下人心涣散参谋长邹作华将炮兵调离向张学良投诚,郭松龄大势已去和夫人化妆向关内逃走。1925年12月25日上午郭松龄夫妇在老达房附近遇害,郭松龄夫妇死后被暴尸三日方才收敛入土。

(东北王张作霖像)

郭松龄是奉军里最重要的一员战将,长期统帅精兵颇受张氏父子重用。何以会突然倒戈反奉呢?

首先,郭松龄个人性格问题。郭松龄性格耿直倔强,做事固执己见和同僚关系紧张得罪人多。张学良曾说郭松龄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这样的人脾气倔强性格偏激做事容易走极端。平时张学良也得哄着供着才能让他死心塌地的出力,这样的人受不得委屈一遇到委屈不公就容易做出极端事情。

第二次直奉大战时郭松龄率军攻击山海关受阻,张学良让郭松龄带领五团精锐会同第一军攻击九门口。第一军军长姜登选不愿意郭松龄抢功又不好拒绝张学良,便出口讽刺了郭松龄几句。郭松龄自尊心很强便赌气擅自率部返回山海关,张学良闻讯上演一场萧何月下追韩信追上郭松龄。两个人在一起直说的抱头痛哭,郭松龄激愤之下一鼓作气突破直军防线攻入秦皇岛。

(郭松龄剧照)

战后奉军论功行赏主力军长都得到了一省地盘,扩编了部队。立下大功的郭松龄什么也没得到,而自己的老对头们都升官发财了。郭松龄心理大为不满,为倒戈反奉埋下伏笔。

其次,奉军内部的斗争。奉军内部有“老派”与“新派”之分,老派多是跟随张作霖起家的老兄弟这些人大多身居高位。新派又分洋派和土派,洋派又叫士官派大多数是鬼子士官学校的留学生,这一派以奉军总参谋长杨宇霆为首包括常荫槐、韩麟春、姜登选、邢士廉等。土派又称陆大派大多数是本土军校毕业生,比如陆军大学保定军校东北讲武堂等。这一派以郭松龄为首包括霁云、刘伟、魏益三、范浦江、刘振东等。

(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

杨宇霆和郭松龄都是自视甚高的人物,加上双方主张不同所以矛盾很深。杨宇霆主张出兵关内争霸天下,郭松龄主张保境安民开发东北。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奉系瓜分地盘,张宗昌山东督办、李景林直隶督办、姜登选安徽督办、杨宇霆江苏督办。立下大功的郭松龄只是被任命为津榆司令部副司令的空衔,有传言本来郭松龄是被任命为安徽督办的,由于杨宇霆想当江苏督办便把姜登选挤到安徽郭松龄就啥也没有了。

(杨宇霆像)

不久浙奉战争爆发,杨宇霆姜登选一触即溃不仅丢失了两省地盘还丢掉了奉军三个精锐师。杨宇霆回到奉天不仅没有获得任何处罚反而重新担任奉军参谋长,而郭松龄被命令率军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郭松龄大为不满多次公开抱怨张作霖用人不明赏罚不公,表示不再为张作霖当炮头。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形势图)

郭松龄后来还和冯玉祥李景林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张作霖,并规定打到张作霖后东三省归郭松龄,直隶热河归李景林,西北归冯玉祥。郭松龄通电反奉后最主要的主张就是惩办杨宇霆,和杨宇霆的矛盾是郭松龄反奉的主要原因。

最后,郭松龄所受到的革命思想的影响。郭松龄参加过同盟会的反清行动和护法运动,深受孙中山革命精神影响。本人虽然是军人却反感内战,一直希望张作霖能保境安民开发东北建设发展东北不要入关作战。两次直奉大战给北方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仅第二次直奉大战钱张作霖为筹集军费就在东北商户百姓摊派4800万元。张作霖入关争霸搞得关外经济停滞民生凋敝,郭松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郭松龄的夫人韩淑秀是个进步女性,一直和郭松龄相濡以沫同甘共苦。韩淑秀反对内战主张发展东北的主张也对郭松龄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奉军照片)

1925年10月郭松龄作为奉军代表到鬼子观操,日方询问郭松龄是否还有其他的秘密使命。郭松龄才知道张作霖和鬼子定有密约,以出卖东北权益换取鬼子军火贷款进攻冯玉祥国民军。郭松龄十分反感张作霖的卖国行为,于是同冯玉祥的观操代表韩复榘相商共同反奉。

(旅顺鬼子关东军司令部)

郭松龄反奉有个人性格问题,内部矛盾斗争赏罚不明和郭本人的爱国思想革命精神三方面的原因。郭松龄长期以来被看做张学良的左右手,是张学良最倚重的人物。张作霖也将郭松龄看做张学良的良辅,所以对其委以重任把奉军精锐交给他统帅。没想到郭松龄倒戈反奉,差一点推翻张作霖的统治。

(少帅张学良)

郭松龄一死反而促进了张学良的成长,也加深了张学良与杨宇霆的矛盾。东北易帜后张学良枪毙杨宇霆常荫槐,未必没有给郭松龄报仇的因素在里面。郭松龄和杨宇霆都是东北地区杰出的人才对张学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他们两个人的死是东北军的一大损失。如果他们任一人在,鬼子人的九一八事变未必能发动起来。

为什么有的人把步枪绑在高射炮上?

将步枪、机枪或者冲锋枪固定在火炮之上是一种传统的训练项目,学名叫做枪代炮射击,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节省宝贵的武器弹药,并且防止炮膛磨损,提高火炮寿命,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模拟真实射击,以达到射击指挥和射击诸元修正的训练效果。不过由于枪支的射击距离始终不可能与火炮相比,因此通常只用于小口径的高射炮或者舰艇近防炮的直瞄射击训练,大口径间瞄火炮很少使用这种训练方式。除了枪代炮训练之外,在军队中还有弹代弹训练,例如使用价格更低的水泥弹模拟真实的航弹进行空袭训练,使用普通的火箭弹模拟反潜火箭弹等等。▲弹代弹训练,使用40火箭筒代替反潜火箭弹

普通的步机枪在200米之后精度会出现较大误差,因此枪代炮训练通常将枪支和火炮的瞄准基线延长至200米左右进行重叠,在这一距离设置靶标,可以较为准确的体现出真实的射弹散布,也能最佳的反映出火炮瞄准手的真实训练操作水平。国内为了枪代炮训练专门开发了一种56式空爆弹,在到达200米距离后,如果子弹没有击中靶标,尾部的曳光剂就会点燃子弹中间的抛射火药,从而将子弹炸开,避免其远距离飞行伤人。火炮虽然不是什么很高技术水平的武器,但是其弹药也不便宜,例如普通的30毫米高射炮弹,其成本通常在30到100元之间,而88毫米高射炮弹价格就在100元以上,100毫米高射炮弹的价格就更是几百甚至上千元。舰艇的速射防空炮弹就更贵了,大多数近防炮目前采用的都是钨合金或者贫铀合金穿甲弹,其材料稀缺导致价格非常昂贵,例如我国的1130近防炮,虽然炮弹口径只有30毫米,但是一发次口径钨合金尾稳脱壳穿甲弹的价格就接近1000元人民币!对比普通子弹不到10块钱的价格,枪代炮训练确实非常节省弹药!▲1130近防炮所使用的次口径尾稳脱壳穿甲弹

除了省钱之外,枪代炮还能有效减少炮弹对于炮膛的磨损,提高武器装备的寿命!火炮身管多采用无缝钢管通过深孔加工和身管自紧等技术制造而成,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寿命已经提高到了5000发以上,小口径的速射火炮甚至能达到1万发以上,但即使是这样的高寿命也经不起日复一日的实弹磨损,如果每次训练都使用实弹射击,膛线要不了几年就会被磨平,这门火炮也就宣告报废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军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因此即使是外军,也常有枪代炮训练。但是枪代炮训练终究只能是高度模拟,部队要想体现出真实战斗力和训练水平,实弹射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每年的年中或者年尾,部队都会组织一次野营拉练或者海训,除了普通的日常训练之外,还有野战工事的构筑和防空、防生化演习,当然最后的重头戏就是实弹打靶演习,这一成绩是否合格关系到整支部队能否过个好年,所以部队不管是纯粹的操炮训练还是枪代炮训练,其实都是围绕实弹射击考核进行的!

古时打仗一方高挂免战牌?

古时候打仗一方高挂免战牌,另一方就无可奈何,不能强攻吗?其实,所谓的高挂免战牌并不是真实的挂上一个免战牌,而是坚守自己的城池不出,就是我不和你打。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因为对方劳师兴众,远道而来,粮草供应肯定不足。在对方粮草不足后,只得无功而返,或者是贸然进攻,取不到战果。

古时候在春秋时期存在双方约战的情况,对方会等你三天,三天内充许你准备。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双方对免战牌守约。一是和果不讲诚信,即使打赢了,也会被天下人嘲笑。二是守方,城堡下面有尖刺状拦马桩,盾牌和弓箭手,强攻的话,进攻的一方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但如果双方苦大仇深,谁还会提前通知?那是双方均无所不用其极。总之,兔战牌只是双方在下战书约战时,达成共识时才用的。

一、在敌人攻到自己城池下的时候,坚守城池不出,处于一种免战状态,是一种智慧。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中,老将廉颇因为自己有坚固的壁垒,所以坚持不出,相当于高挂免战牌,秦军就没有办法,因为它的城池非常厚,功不破。秦军后来使用反间计,让赵王任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老将廉颇,这样秦国才打败了赵国。如果老将廉颇不换,一直高挂免战牌,估计秦军是不会讨到一点便宜,最后灰溜溜地跑回去。

再比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先后六出祁山,去叫板找司马懿打架,甚至用女人穿的裙子送给司马懿羞辱他,但是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也相当于高挂免战牌,因为他在分析了实际情况之后,也明白自己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结果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真的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高挂免战牌不应战,这是一种智慧。因为明知打不过再出去打,不是挨打吗?就像是一个大人在一个小孩居住的房子外叫骂,小孩知道自己打不过大人,于是在屋子里不出,外面叫骂的人,在骂得没有劲了的时候,无可奈何就走了。如果小孩走出门来和大人打,那么小孩肯定是遍体鳞伤了,所以说小孩的这种策略是值得点赞的。

二、在春秋时期使用战车作战,决定了那个时候要先进行约战。

古代作战用到的工具是战车,用四匹马拉着车,车上坐着三四个人,车周围跑着好几十个人,这就是一个作战的小单位。这样双方用马拉的车冲锋。这样的作战方略显然不适合攻城。而且对方的城池下面挖着壕沟,还有一些其他的防御的暗器,强攻无异于自毁长城,所以不是脑子进水是绝对不会去强攻的。

这样在双方打仗的时候会下先下战书,对方同意了就打开城门,双方对冲,相互对打。比如当时的夏商之战,周商之战都是在这种约战的情况下进行的。

当然,在武王伐纣时,双方本来约好了第2天再打。也就是说等第2天,待双方摆开架势,准备好人马,然后再开打。可周武王却没有讲诚信,耍心眼了,在前一天的晚上,使用了偷袭的战术。商纣王匆忙应战,军队毫无战斗力,周武王军队直冲商纣王军队,轻松斩杀了商纣王。

三、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结成联盟,打架需要整合的时间。

春秋时期,最多的时候有几百个国家。所以弱小的国家就会找大哥,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样在其他国家攻打自己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有靠山,可以搬救兵。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约定定俗成的东西,那就是你来打我不要紧,等我的盟友来了再打,否则的话就是背信弃义,不讲原则,会被天下人所耻笑。

所以就相当于双方先下战书,你有多少帮手都出来,给你几天的准备时间,准备好了开打。

围魏救赵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来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达到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这就是孙膑的奇策,在时间上,由于齐国来不及救助赵国,孙膑选择了去偷袭因攻打赵国而城池相对薄弱的魏国国都,魏国一看大本营有难,只得迅速撤回兵力,这样就变相地拯救了赵国。这件事情在《三国演义》中有记录:

《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四、春秋时期慢慢有了礼崩乐坏的现象。

宋襄公率宋国军队跟楚国打仗,当时宋国的国力是远远不如楚国。楚军过河的时候,大将建议宋襄公趁楚军还没有全部过河进攻。宋襄公说自己是仁义之师,不能趁人之危。

这样宋襄公就失去了一次绝好的进攻的机会。但是失去一次不要紧,还有第二次。当楚军过河之后还没列阵,大臣又劝他进攻,他还不愿意。宋襄公等楚军彻底列好阵以后,双方开打,宋襄公立即就被楚军给打败了。

在这里宋襄公就是坚守礼仪的代表,但是却被后人所耻笑,因为他的坚守导致了他的亡国。而他手下大将劝他伺机而战,提前攻打的人就有礼崩乐坏的表现。

还有一个在战争中讲究诚信的代表是晋公子重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后来在战争中,大家觉得如果一直坚守礼仪,等对方准备好就失去了绝好的战机,所以慢慢就礼崩乐坏了。就如《孙子兵法》等兵书中所讲的兵不厌诈,打胜仗才是最终的目的,至于采用采取何种手段都无所谓。

五、高挂免战牌,在各种演绎小说中频频出现。

在现实生活中,高挂免战牌的故事慢慢地深入到了古典小说中,比如《岳飞传》中岳飞在牛头山高挂免战牌,金兀术不敢攻。

而《薛仁贵征东》中,薛仁贵带兵出征,敌将常挂免战牌,薛仁贵采用车轮战一举夺城。

高挂免战牌成了防守的标志,就是自己不会主动应战。

我是历史漫谈君,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评论,感谢。

(文/历史漫谈君·一冮月)

既然现在导弹都这么厉害了?

了解军事问题,讲述军事问题。对于题主的问题,我来讲述下;

先了解下,导弹和舰炮上区别。大家应该了解。我国海军军舰上的舰炮可不比陆军的那种拖着跑的炮,它可是带BUFF加成的,大口径的一秒射一发,小口径76炮差不多一秒可以撸两发,相关于大号机关枪,防空对陆支援样样行,单炮的支援火力就抵得上传统陆军的一个炮兵连的火力。最主要是成本也低,一枚炮弹多少钱,一枚导弹多少钱,打仗也要算经济账的。加上我国的导弹也是洲际导弹,主要针对于空中防卫和打击。

其次,导弹也不能随便安装在军舰上,只能装舰炮了。在军舰上安装舰炮是作为标识用的,用来区别军用和民用的,如果不标识,每舰军舰不用舰炮,都装备上导弹,满世界海洋的跑,世界各国都害怕了, 那就全乱了。

最后,对于为什么用舰炮呢?因为舰炮炮弹的优势在于根本无法实施拦截,也没有有效的干扰措施,如果对方射来舰炮炮弹那就只能祈祷不要打中舰上的要害区域。现代水面舰艇电子系统精密且复杂,一旦被击毁就意味着整个战舰会彻底丧失作战能力。另外,这种舰炮炮弹的射程几乎已经跟反舰导弹一个水准,也就是说其反舰作战能力已经跟导弹差不多了。但是,反舰导弹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炮弹的存量可到达上百枚,完全可以弥补导弹数量的不足。

大家知道吗?粉丝很重要!你们的支持很重要,将决定了星辰大海的生活质量!所以喜欢军事问题的朋友拜托关注星辰大海一波!谢谢大家了!别忘了点赞、转发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