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巴西球员月收入不足1350元,为何说越南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日本?

2023-11-30 14:00:06 65阅读

超八成巴西球员月收入不足1350元,为何说越南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鬼子?

说实话,本来不想写这个话题,但是最近各平台上的“越吹”大有当年的“世界第三”第六感——我不是说这不好,毕竟保持自信,是成为一个大国必须的脸面。但不断有人鼓吹越南未来十年将成为第二个鬼子,二十年超越中国,三十年比肩美国的言论,有时候,我就觉得这类论调有时候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但即使这样,我觉得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是言论自由的时代,只要你不造谣不犯法,即使你吹牛吹出宇宙只要有人信那也是你的本事。但,关键是,你要有吹的本事,否则,就只会贻笑大方。

超八成巴西球员月收入不足1350元,为何说越南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鬼子?

▲像这种类型纯粹博眼球的文章太多了,添油加醋的方式非常娴熟,这种更像营销号的手段

那么,作为东南亚的霸主,曾经的世界第三强国,这个与中国渊源颇深,却又极度反华,然而依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综合体——越南,到底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鬼子?

对于“越吹”,不好意思,我要先下一个结论:针对:“越南,到底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鬼子”这个问题,我对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而且,我坚信,越南成为不了下一个鬼子。

一、人口结构,是硬伤

既然本节我们是拿越南和鬼子做比较,那么,在起点设置上,我们就要有所平衡,不能拿现在GDP排名世界前五的鬼子来做对比,而是回顾到二战后鬼子重建上来说,以为目前越南的GDP7%的增速,基本保持在战后鬼子的50年代左右。那么,我们选取的是鬼子50年代左右的数据进行对比。

▲ 2018年越南人口结构图

越南的人口数据结构是比较不错的,男女比例虽然有一定失衡,但整体而言,目前是处于最好的水平,15-50岁左右的青壮年人口占比较多。

▲ 1955年鬼子人口结构图(数据比较遥远,只能找到截图了)

仔细分析以上越南和鬼子两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特点,可以看出50年代的鬼子和现在的越南数据相比基本差不多,人口年度增长率基本都在1%以上,青壮年人口占比较大。

青壮年占比大,那么社会可用劳动力或者说叫做适合劳动力就足够,人力资源充分,这对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是硬性条件。

至于你问我为何老年人占比少,这个问题你要问鬼子,他二战打掉了多少人?以至于后来搞建设的这批人基本都是二战留下的娃娃。越南同理!

说完相同的地方,接下来说说区别比较大的地方。我们看到0-14岁人口占比这块,当年的鬼子是高达33%,而现在的越南处于11%左右;同样,在64岁以上人口占比中,越南总共加起来人口不到2%,而鬼子超过了5%。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是低龄儿童占比。

0-14岁人口占比高达33%,从侧面来说,这个阶段,每户家庭是没有采取“计划生育”的,也就是说,很多年轻家庭会有两个小孩或者多个小孩,或者说早婚早育现象普遍;而越南的这一年龄段人口只占比11%,说明,这个年龄段小孩基本是独生子女。

至于我们经常看到的说越南多子多女的视频,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地方贫穷,孩子户口根本没着落,所以不会计入出生率;另一方面,是因为越南一夫多妻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对一个母系的独立家庭来说,他还是独生子女,比如说某个男的娶了4个老婆,这4个老婆生了4个孩子,但对于这4个老婆来说,每个孩子也都还是独生,以后即使长大了,也大概率会独门独户。

那么,这个阶段的人口占比少这就会有问题,在消耗了这一波新生代劳动力之后,越南将会步入老龄化阶段,而能够供养(比如社保等,通过年轻人缴纳社保,让老年人享受社保福利,这叫老有所养)这些老年人的青壮年又接不上,这样下去会严重拖累社会发展,让整个国家都陷入财政问题——比如现在的德国。

同样,因为0-14岁这个阶段人数占比少,那么越南财政即使主动增加这年龄段的幼稚园和小学支出,可因为生源本就不够,一味增加学校和师资数量也只会造成师资的浪费,加上本身现阶段越南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培养还没有完全重视起来,所以投入只会渐渐减少。投入减少,导致的问题就是包括食品、质量上的问题。比如前两年,越南闹的沸沸扬扬的幼稚园食物中毒事件,一方面是质量监管不到位,另外一方面,幼稚园教育机构本身得到的各方面的资源就不多,而相比起高等学府的融资,目前越南低龄儿童的教育机构属于投资大,生源的问题影响导致回报差,所以只会带来恶性循环。

而反观鬼子,在1954年,鬼子政府制定和颁布了《学校营养午餐法》,从法律的角度对学生营养午餐提出了明确要求。当时的鬼子一方面因为本身0-14岁左右的孩童数量多,生源足够,另外一方面是鬼子虽然经过二战,但本土积累下来的文化一直没丢。从这点上,保证了鬼子后来数十年的稳定发展,工业人才的稳定来源。

▲ 19世纪60年代鬼子的学校营养午餐就已经开始实施

第二个问题,老年人口下占比影响的职教。

越南因为目前处于工业发展初期,急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但因为越南本身专业技术人才并不强——你想想,工业化都处在初期的越南,要在自己国内学工业技术,那不就是窝里照镜子:反正都好看吗?

加上越南经过战争洗礼,如今才成长起来如今的这批青壮年,而本身又尚未形成能带动这一批年轻人的老一辈的资深学者或专家,所以国家只能花费大量的资本创造越南大学生,这其中就基本有30%的越南大学生会选择出去留学深造。

所以越南大学生也在08年的370万猛涨到如今730万以上,而这些大学生毕业后要么直接找工作,要么就去异国他乡深造。

但无论这两个方向如何,造成的结果就是:我是大学毕业,理所当然是做办公室,享受25℃空调+咖啡的,至于你说让我去学习炼钢,那是不可能的,即使炼钢工资比坐在办公室高2倍,我依然不喜欢钢铁的声音。

而因为越南教育机构重合度高,甚至大学也可以开办所谓的职教,相比获得资源的来源上说,正规的职教能获得的资源明显比不上这些大学附属机构,这就导致很多的职业教育机构受到严重影响,职业学校人数也年年下降,从09年开始人数已经减少了将近百万。

同样,因为本身职教教师就是需要专业性比较强,而因为越南基本没剩下什么老一辈学者,只能聘请外教,但即使这样,师资也是严重不够的,这也导致整体的职教水平低下。

职业人数的减少,对于一个工业化初期急需熟练工人的国家来说,这是致命的。就算全越南的土地都拿来建设工厂,但你没有一个蓝翔技校,还是开不动挖机!

▲ 来源于越南统计局的报告:大学或以上学历的工资平均月收入接近1350万越南盾/月(4000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加260万; 未完成小学教育的工人每月510万越南盾; 从未上过学的工人每月430万。即使在中国,真正有经验的技工工资是远比白领高的,而且在工厂地位也高的多。

从以上工资水平可以看出,越南社会普通还是更愿意接受大学毕业的学生,可能即使你大学毕业技能比不上职教生的,但是你学历摆在这,所以工资普遍远远高于职教生,而职教生就非常尴尬,基本工资水平与未上学直接进入工厂的人或者说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差不多,这个就会导致更多人想:

我上个毛线的职教,随便进一家工厂打工,早几年赚钱不好啊!

所以,职教只能越来越差!

而鬼子1956年 “日经联”(鬼子最有影响的四大经济类团体之一)发表《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术教育的意见书》中提到要求有计划地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加强理科教育和职业教育。1962年鬼子教育部设立了招收初中毕业生的5年制高等专科学校。其目的是,传授专深的学艺,培养职业所必需的能力。1967年设商船高等专科学校,1971年设无线电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从这些方面来说,鬼子是做的非常正确的,一方面这些职教针对性很强,这些培养基本都是当时鬼子急需发展的工业,属于毕业就能工作的那种。经过这种模式的良性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业上急需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的来源。

所以,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如果越南要追上鬼子,起码还得一代人的努力,慢慢沉淀,形成知识积累,真正拥有一批革命老前辈,再来说产业兴国吧。

越南会成为下一个鬼子吗?(下)

上节说了越南的一个人口结构硬伤,从人口结构上来分析了,越南是难以超越鬼子或者说,是难以成为第二个鬼子的。这节,我们用更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来证实这一论断。

二、发展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鬼子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如果说一个国家要进行产业发展,那一定是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

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美国正兴起“消费主义”浪潮,所谓的“消费主义”可以说就是一种享乐主义,利用信用卡“买买买”的行为,放到今天来说,就是透支明天的生活,而当时,这一浪潮,是整个美国社会的主流。

虽然消费主义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旺盛需求,但当时的美国前有罗斯福新政下的“蓝鹰运动”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工人价格已经上涨;而另一方面,美国此时正与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大哥进入“冷战”,双方你来我往,在钢铁生产、航空航天、电子科技等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此时的美国一边发展重点工业,一方面又来发展纺织类日用品轻工业,就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人手不够,要知道,当时的美国才1.5亿人口,根本不够折腾的;第二,那些动不动打着“印第安旗”的工人并不买账,轻工业因为利润低,而工价又无法降低,这样不就是等着倒闭吗?

所以,这时候,美国开始进行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瞄准的对象有两个:当时的德国和鬼子。

▲ 50年代美国人力成本远高于鬼子,所以进行了产业转移

你以为光一个转移鬼子就哇哈哈?不,大礼包还在后面。

1950年。美国。朝鲜战争。

作为靠近朝鲜战争前沿的鬼子,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美国参战需要的后勤保障如汽车维修等,虽然前面有福特汽车,但苦于当时的尚未有4S店,在朝鲜战场上基本属于坏了就扔,而且因为福特并不适应朝鲜的山地,所以这时候朝鲜战场上美军机械化部队,急需军用卡车。

恰好,鬼子承担了这一业务。第一笔单,是5000多辆汽车。而当时的丰田等汽车产业因为二战影响,国民消费萎靡,正要倒闭。

在接到美国现金订单后,第二年,丰田转亏为盈。

同时因为战争进入到冬天,美军需要的煤炭、电力、纺织等,基本来自鬼子(相比志愿军着装,这是让人痛心的事实)。这之前,美国因为“冷战”,已经开始放松对鬼子的管辖;加上,此时美国急需一个亚洲“桥头堡”,前期已经提供过不少经济援助,于是乎,美国将通用等的车辆技术直接嫁接到鬼子,同时对其他行业也进行大力资助。当然,技术引进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因为鬼子本身就有底子在,二战前,鬼子有个当时清政府的亿两白银赔款,促进了鬼子各方面的投入;通过“明治维新”,鬼子的教育和工业都得到了发展,保留了一大批人才。

▲ 鬼子明治维新时期留下来的工业遗址,现在仍能看到当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工业繁荣的影子

这,为美国转移产业+技术,提供了便利的土壤。

我们知道,美国就是通过二战大发军火财赢来高速发展的。鬼子在朝鲜战争中,更直接获得了36亿美元的现金订单,而这些订单背后催生的其他如制造业、纺织业等产业,又带来了一大批工人的就业,这在这段时间内极大增加了鬼子国内的经济发展的。

鬼子1950年同比GDP增长率达到11%,1951年,同比增长达到13%。

因为经济的高速增长,鬼子在这一时期,明显感觉到了物流运输上的落后,于是,鬼子开始改进物流运输。1954年,鬼子开始进行道路建设,执行道路建设五年计划。此后道路建设不断改善,货运也得到快速发展,1957年开始建设高速公路。

▲ 1978年邓小平在鬼子坐在新干线里面体验,可见当时鬼子的运输发展之完善

70年代左右,鬼子形成了全国高速网。从北到南,货物运输基本畅通,极大便利了交通,也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贸易,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

这就是当时的鬼子。

天时:当时“美苏冷战”的大环境和美国“消费主义”下带来的全球产业转移浪潮。

地利:朝鲜战争下的猥琐发育的鬼子。

人和:明治维新时期鬼子工业的留存,人才储备基本完善。

现在来说越南。

在说越南之前,我们先来种草一个概念:“雁行模式”,先理解这个概念对于我们了解越南乃至中国的产业转移,有非常大的作用。

雁行模式,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依靠低成本的方式(如土地、人力等)换取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资料如工业器械等,然后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这套工业机械的生产和运用,进而生产出国产的这套机械,然后用这套机械进行替代性产品生产,同时也带动了本国的钢铁、能源等方面的生产升级。

这么说着,有点复杂,我举个栗子。

第一个阶段:世界上有两个这样的国家,一个工业发达,但是人力成本高的M国;一个工业落后,但是人口众多,人力成本低、市场庞大的Z国。后来,两个国家提出一个想法,M国把工厂建在Z国,利用Z国的人力生产的产品再拿来给本国消费或者直接在Z国售出,自己则把高成本人力聚焦在高附加值行业,如金融、高科技等;

第二阶段:Z国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又掌握了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制造,然后慢慢地开始自己建厂研究自己的国产设备,用来替代原先M国设备完成替代生产;

第三阶段:后来,Z国经过这样一些列的生产模式,渐渐有了一定资本,也开始学M国,把原先的需要大量人力的工厂和技术转移到Y国。

这,就是“雁行模式”。

简单用中国的一句话来说:师夷长技以制夷。

▲ 目前半导体市场内的雁行模式,我们现在正在进入这一模式的第二个阶段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注意到,在这个模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高附加值行业和替代生产。

在鬼子50年代的高速发展中,这两个因素都是具备的。当时美国“消费主义”带来了消费的繁荣,对于汽车等的需求增加,美国正在进行金融、电子科技产业的革命,所以低附加值如纺织品的产业转移到了鬼子。

明治维新为鬼子工业打下了基础,拥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一辈,加上二战,很多军用技术已经运用到了民用,像纺织品设备这样的机械仿制和改进,能很快完成。

越南是个什么情况呢?

一场战争从北打到南,北方原有的工业基地基本成了废墟,同时,因为战争发生在本国,带来的其他方面的损耗,如公路、住宅、人口,都基本半废或者残废。虽然曾经有过社会主义大哥的资助,但也基本上是杀人放火的工具而已。

所以在越南,外资目前基本都是投资在轻工业上。而越南虽然引进了外资,也确实有了不少世界工厂,然而,新问题出现了:

越南本身重工业一塌糊涂。

虽然资本也渴望或者真切希望越南能走“雁行模式”,但“臣妾做不到啊”!

要知道,当年红中的工业援助可是几十万条英魂换来的;鬼子,也是被美军大炮轰开国门的。

越南要想发展重工业,完全依靠外资很难,非常难!

一方面如果由外资在越南控股,那越南经济就受到控制,对于这个有大国梦的国家来说,这个不能接受;一方面,越南军队是有资产的,而军队是掌握一些军工业和重工业的,如果政府联合外资搞重工业,那肯定会分割军队的蛋糕。那到头来,就不是死个把人的事情了!搞不好,会成为一场军事政变。

加上越南本身也没有工业沉淀,也没有得到工业大国的“156项目”,所以,要投入,那就是大投入,一切要从头开始!

鉴于以上原因,外资也不敢在这上面花太多钱,越南也不敢让外资花太多钱。那,也就得过且过吧!

▲ 越南本土仍未能形成工业发展中的上下游产业链

所以越南的天时是具有的:目前全球兴起的工业4.0,包括我们正在推进的“供给侧改革”等,都为越南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让他们能承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美贸易战,越南能从中得到很多产业便宜和机会。

但,仅限于此!未来智能化时代来临,劳动密集型产业只会越来越少;如果越南产业链得不到改善,那么,外资迟早会寻找下一个更好的地方,比如:缅甸。

地利:靠近红中,方便上游资源购买;地处东南半岛,海岸线狭长,港口众多,海运便利。但,这也是一个最大的弊端,我们说的“要想富·先修路”在越南基本未得到施行。

▲ 越南高速公路,2020年预计达2500公里,基本等同于越南从南到北的行车距离,而且尚未形成全国联通的高速,极大限制陆运发展

越南目前有铁路,但基本是法国殖民时期的残留;整体的陆路货运量铁路只占到了4%。而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性,导致了越南东西、南北差异巨大。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日后势必会成为越南经济的一道坎,而且,属于难以逾越的坎。

人和:……

▲ 这个不想多做解释,按照越南目前的改革做法,可能真的会发展成西方的两党制

所以在天时、地利、人和上,越南目前,真的比不上当年的“天选之子”鬼子,在改革力度上,近几年来,随着南越掌权人的“去中国化”,越南目前改革措施明显开始倾向激进,只怕等不上十年,又是一个过时的“巴西”。

巴西水电站排名前十名?

1、伊泰普水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Itaipu Binacional, Itaipu Dam),位于巴拉那河流(世界第五大河,年径流量7250亿立方米)经巴西与巴拉圭两国边境的河段。是目前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由巴西与巴拉圭共建,发电机组和发电量由两国均分。

2、古里水电站

委内瑞拉东部卡罗尼河梯级开发(自下而上)的第一级,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控制流域面积8.5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536亿立方米。基岩主要为片麻岩。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62米,坝顶长1400米,右岸联接土石坝长4000米,左岸联接土石坝长2000米。副坝总长32千米。总库容1350亿立方米。有两座坝后式发电厂房,总装机容量1006万千瓦。

3、乌东德水电站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水电基地下游河段四个水电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站的第一梯级,是流域开发的重要梯级工程,有一定的防洪、航运和拦沙作用。乌东德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

世界原油总产量?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今年石油消费量预计将从2021年的9620万桶/天提高到9953万桶/天,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一些专家的预测更为乐观,认为今年世界石油需求将达到创纪录水平,并在未来数年保持强劲增长。为此,原油价格也将稳中有升。巴克莱银行预测,2022年WTI平均价格约为77美元,高于去年每桶73美元的平均价格。高盛认为,如果今明两年疫情得到控制,油价将持续上涨,到2023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将达到每桶85美元。

其次,原油供应偏紧状况或将持续多年。

由于市场需求回升,去年底就有不少人警告说石油短缺或将导致供需失衡。入冬以来欧洲电力危机也给世人敲响了警钟。绝大多数的预测都表明,未来几年的石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原油供应能否跟得上?

我们逐个看看三大产油主力的情况。

一是欧佩克。从刚刚公布的欧佩克月度会议统计看,2021年11月份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遵守了117%的减产要求,这意味着实际生产能力不足,甚至低于月产量配额。不出意外,欧佩克会议决定在2月份继续将日产量提高40万桶直到6月份。

另据美国能源情报署报告,欧佩克的闲置产能到2022年底可能只有511万桶/天,到2023年底这一数字可能会进一步降至400万桶/天以下,这比2021年第一季度的900万桶/天明显减少。彭博社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实际原油供应增加量将为140万桶/天,大大低于原先170万桶/天的预测。

二是美国。著名石油专家丹尼尔·耶金认为,今年美国原油产量可能会增加近100万桶,页岩油产量正在恢复,但很难回到从前高位。目前,美国原油产量比2020年初的创纪录水平1300万桶/天减少约200万桶,而同期原油库存也减少了近7000万桶。拜登政府的反化石燃料立场和激进的绿色议程在可预见的将来都制约着石油和天然气的进一步开发。有数据表明,美国27家主要石油生产商的资本支出在去年降至1110亿美元,减少近六成。预计2023年资本支出将达到1350亿美元左右,不到2014年水平的一半。

三是俄罗斯。根据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数据,2021年俄罗斯原油总产量约为1090万桶/天,已经非常接近原油生产能力,基本上没有增产空间了。俄石油部长诺瓦克表示力争到2022年5月份,俄原油产量将回升至1133万桶/天。即使如此,也难改下坡趋势。

此外,加拿大、挪威、圭亚那和巴西等产油国可能试图弥补供需缺口,但作用不大。

再次,投资偏好将影响油价起起落落。全球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困难重重,如不断上涨的成本可能在今年会非常突出。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追求绿色能源的脚步不会停下。

可再生能源有望实现创纪录的增长。但如果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一直保持在高位,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将会严重影响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普及。国际能源署在《2021年市场报告》中表示,不断增加的投入成本,工资、供应链和物流负担可能会阻碍一系列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到2050年,全球仍需要增加一倍的清洁能源产能,才能实现净零排放。

与此同时,随着投资者对ESG理念的追逐不断增强,对传统化石领域的投资将持续减少。不仅石油公司承受环保低碳压力,各大投资银行也在努力减少碳足迹。一些大型投资基金急于通过避开新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来展示绿色能力。

麻烦大佬讲解一下可以吗?

作为国内豪华车的代表,宝马一直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操控之王,而宝马5系更是其中的代表,本期话题我们就来聊一下,宝马家族中最走量的车型——宝马525Li。

新车落地价格

宝马525Li新车指导价为42.69万元,优惠接近4万,真实的成交价大概在38.65万,按照这个成交价来计算的话,购置税大概在3.3万,交强险950元,车船税500元,上牌费200元,保险购买100万的三责需要170元,车损险大概是4500元,不计免赔大概是1200元,合计全款购车的总价大概在42万元。

作为入门版的宝马525Li值得买吗?

毫无疑问,虽然宝马525Li是宝马5系家族的入门车型,也就是咱们所说的"乞丐版",但是宝马525Li所带的配置却足够满足大家的日常所需,并且这一代的宝马5系,可以用改头换面来形容,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都给大家一种经验的感觉,一扫老款刻板的印象。

外观方面,改变最大的就是宝马家族的天使眼日行灯,由老款的圆灯升级成新款的勺子灯,视觉冲击力相当的大,更加偏向于年轻化的路线,而雾灯方面,也都升级成全新的LED样式,但是总给人一种视觉效果大于实际价值的感觉。

车身侧面更加偏向于宝马7系的感觉,线条简洁大方,侧面类似于高尔夫球杆的镀铬装饰,让整车厂显得修长大气。

车身尾部相对来说比较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改变,唯一一眼看出来的就是尾灯样式的改变,但是硬要比起来的话,我还是更加喜欢老款宝马五系类似于翅膀的样式,更加具有辨识度。

来到内饰,内饰方面的升级才是此次宝马5系最大的改变,全液晶仪表,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同时,还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车辆信息,非常的实用;车辆的中控屏幕也由原来的嵌入式改成了悬浮式,显得更加的大气上档次,随处可见的钢琴烤漆和木纹饰板,大大增加了整车的精致感和豪华感。

动力方面,乞丐版的宝马525Li搭载的是低功率版的2.0T发动机,车辆的最大功率为184马力,最大扭矩为290牛米,匹配的是ZF 8AT变速箱,很多人会质疑这么大的车身搭配这样的动力组成,会不会太肉?

事实上,由于宝马的特殊调教,这款2.0T发动机的低扭表现非常的优秀,并不会明显的感受到动力不足的情况,再加上这款8AT变速箱的调校,整车动力可以说是随叫随到,并且换挡的平顺性也相当的好。

END

其实宝马525Li虽然只是入门版车型,但是不论是配置还是动力,都能完全满足大家的使用需要,作为消费者,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去找一些低价的优质车源,这样才更有性价比!

世界上哪个国家犹太人最多?

当然是以色列了!直到2006年,以色列人口统计处列出以下三个大都会地区:特拉维夫(3,040,400人口)、海法(996,000人口)、以及贝尔谢巴(Beersheba,531,600人口)。首都耶路撒冷则有人口719,900人。希伯莱语为国语,与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犹太教为国教,居民中约85%信奉犹太教,13%信奉伊斯兰教。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此外:目前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共有1350万犹太人,其中美国最多,约有560万。此外,有较大犹太人社区的国家还有法国、俄罗斯、阿根廷等。在香港约有2500名。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