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豆瓣,如何评价电影花木兰豆瓣评分59分?

2024-02-21 13:55:06 114阅读

花木兰豆瓣,如何评价电影花木兰豆瓣评分59分?

【已经降到4.9,电影里对古中国有9处认知偏差严重,低分是预料中事。】

《花木兰》终于在国内上映,第一时间去电影院一睹真容,没想到,看到了这样的一部花木兰。电影里对古代中国有着严重的认知偏差,绝对不仅仅是道具的问题。总结了一下,一共9个偏差,要让人说好,真不容易。

花木兰豆瓣,如何评价电影花木兰豆瓣评分59分?

对于气的认知严重偏差

这估计是外国人对传说中的中国古代武术完全无法理解,记得当年电影《风云》得了个国外的特技大奖,当时的获奖理由就是他们首创了让能量在人的身体里流动,外国人觉得太神奇了,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对于气的理解也更像是一种魔法,是天生而来。

而更加奇怪的是对于这种气的定义,只有男子可以使用,女的使用就会被称为女巫,是可耻的,一旦被发现还要被流放。

古代的中国虽然女子地位低下,但是绝对没有如此奇葩的待遇。

中国古代有巫婆,但是没有女巫

这一点其实也是让人看的时候想笑,导演对古代的中国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也不找个顾问帮帮忙。女巫这个词本来就是西方化的,亚洲大概也就鬼子人会用这个词。

在古代的中国有巫婆,但是和女巫的定义是具有很大的区别的。中国的巫婆是普通人,只是善于占卜之类的神秘学,所以才叫巫婆。西方的女巫则必须要会魔法,这种能力巫婆还真不会。

在古代的中国看到女巫,真的很跳戏,而且说花木兰如果用气,就是女巫,让人无语。

婚姻并不能为家族带来荣誉,只能带来利益

电影里说结婚是为家族带来荣誉,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觉得相当变扭。古代中国人民并没有西方人那么浪漫,那时候的女子找一户好人家,就是希望生活好一些,因为古中国男子赚钱,女子只能待字闺中。

而王侯将相家庭里的婚姻,则更多的是政治利益或者经济利益的交换。

当然像刘亦菲这种神仙姐姐级别的女子,颜值在那,应该不愁嫁。

无论哪一种都和家族荣誉无多大关系,只不过这个是儿童片改编的,情有可原,说是为了荣誉,体面一些,但是成人观众的观感则不佳。

对于战争规模的误解

也许导演看中世纪欧洲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看多了,误以为古代的中国也是那样”小打小闹”。

电影开场,柔然人十几个骑兵加上一个女巫就轻松攻陷一座城池,这简直就是荒谬。

古代的中国已经是人口大国,史书记载,花木兰应该是隋朝人,当时虽然没有现在的14亿人口那么夸张,但是也有5000万左右的人口,隋朝的常备军大概70万。就算边疆一座小城,也不是10几骑能解决问题的。

而且在大规模战争中,个人的战力其实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更看重的是统帅的兵法,也就是军事才能。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幕,敌我双方两军对垒,柔然的一小股兵力逃跑,甄子丹大哥命令左翼出阵去追,结果10个不到的骑兵居然就是左翼,我又笑了。

而且这不仅仅是人手少的问题,而是这么没脑地打仗,实属少见,傻子都能看出来有诈,而中国古代的军队特别注重兵法,穷寇莫追那么简单的道理不可能不知道。

对古代中国的军事防御机制不了解

中国的城池和宫殿的建造里都有很多的制高点,其实那就是侦察瞭望点。比如柔然要突袭一座城池,负责戒备的守军早就发现了,守不守得住两说,但是不可能傻傻的没反应。

而在最后的一幕更可笑,偌大的个皇宫,居然没几个人,柔然人轻轻松松就杀进去了。导演大概不知道古代中国的皇帝有多么的惜命,要一直冲到皇帝跟前,没有压倒性的军力,或者里应外合,几乎不可能。

没有搞清楚古画和真人的区别,鬼子元素乱入

花木兰去相亲的妆容被大家吐槽,但是公知马上就出来说在南北朝时代,古代女子就是这个妆容,而且有图为证。

确实有图为证,但是那是古画好吗,还是抽象画,谁能出示一张精细人像画才有说服力。古代人的审美也许和现代人不一样,但是依然不相信如此不一样,贴花黄是真的,但是有必要贴一脸吗?

在其他的影视作品里,其实也有那个年代的妆容,但是从来没有把人画得像鬼子艺妓,那个白得像纸人的粉底,你确定是古代中国的吗?

花木兰的那个妆真的是让人一言难尽,连媒婆也被画成那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样子。而且从电影里的美术审美,可以看到很多的混搭,有时候你会觉得是鬼子人误入。

最典型的当属甄子丹的那套盔甲,日式风格非常明显。

媒婆的社会地位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电影里的媒婆趾高气扬,一副德高望重的样子,这和中国古代的媒婆形象相比,简直就是两回事。

而且媒婆大部分情形下,只是一个办手续的。哪家向哪家提亲,根本就不需要她的同意。

对于社会结构的理解偏差极大

这应该还是对人口的理解不足导致的,导演可能不清楚古代的中国有这么多人口。

南北朝的城市范围划分,有州、郡、县、乡,然后才是村子。

然而到了电影里,国家之后就直接是村了,再然后就是家了。每次听到为了村子的荣耀这句话的时候,就不禁想笑。

皇帝妆容奇怪,单独出战就不可能

李连杰饰演的皇帝一出场的妆容也是让人醉了,这根本不是一个中国皇帝的打扮,历史上从未有过,看着和著名的所谓“黄祸”傅满洲倒是挺像的。

电影最后的一幕,皇帝英勇无比地带着几号人去迎战柔然人,简直太荒谬了。中国人太聪明了,皇帝一般不可能做这样的傻事。

有时候亲自领兵,其实也只是坐镇中军,保护他的人围得密密麻麻的。

这还是典型的西式思维和东方思维的区别,西方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而在东方,更讲究的是智慧。就那么点柔然人,在边疆打游击还好说,真的杀到皇城前,绝对人海战术就淹没了他们,哪里会轮到皇帝去应战。

客观评价《花木兰》

失望是肯定的,但是想声明五个基本点:

1、电影对于道具、环境上的偏差是可以容忍的,比如那座非常突兀的围楼,在外国人的眼中只要是中式的就没什么区别。如果让我们的电影工作者去拍一部中世纪的欧洲电影,估计也是漏洞百出,这个可以理解。

2、电影的故事内容,是为了还原当初那部动画,虽然略作改动,但是大差不差,它的初衷就不是拍一部真正的《花木兰》,虽然用了这个名字,其实是为了割一波韭菜,当年的娃娃长大了,看这部电影完全就是情怀,而且绝大部分是外国观众。

3、和刘亦菲的演技无关,和甄子丹、巩俐等等的演员也无关。这是一个好莱坞团队的创作,演员只能照着演,坦率地说,看完电影你就知道,谁来演都救不了场,只能在国外受欢迎。

4、没必要拉仇恨,什么丑化中国之类的帽子扣得太大了,人家拍电影就是想赚钱,丑化中国似乎完全没有动机。这就是认知问题,所以只想就事论事。

5、有人说电影有必要和历史一致吗,这是一个度的问题。其实也是让人担忧的问题。有些年轻的孩子一味地追星、追国外的文化,而对自己的文化和原则一点都不在乎。所以只能说,如果你就只是喜欢看这样的电影,也是可以的。

结语

总的来说,电影里对古代中国的认知偏差就有以上9点,也许还有更多的没有尽列,欢迎评论区一起聊聊。对于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获得低分几乎是必然的,因为电影里呈现的古中国虚构太严重。

也正因为如此,并不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去看,以免造成认知错误。如果非得要看,最好先打个预防针,告诉他这并不是真实的古代中国,只是个动画片而已。电影播放的过程中,根据情况还得逐一解释,挺累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