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抗战打了八年,为何也有人说是14年,那么到底哪一个正确

2025-09-11 11:06:40 13阅读

1937年日本人制造的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也是在这一刻开始,中国军民开始奋勇反击,拿起手中的武器,抵抗侵略者。随后,当时国民革命军,军事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号召全民族抗战;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宣告抗战已经全面爆发。

而此时的日军,也先后攻占了北平,天津两大城市,在这战役中,西北军将领佟麟阁,赵登禹两位爱国将领,与日寇作战中英勇牺牲。成为抗战时期牺牲最早的两位高级将领。尽管我军人数多于日寇,但还是抵挡不住日寇的南侵步伐,没办法,那个时候国军整体作战能力,协调能力,各军之间的配合,包括武器弹药都比不上日寇,所以自卢沟桥事变后,双方交战,国军一直都是采取战略撤退。

卢沟桥事变

面对日寇的强大攻势,蒋介石的统帅部决定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把日寇主力吸引到南方,予以打击。要知道,当时国军主力大多都是南方。因此,卢沟桥事变以来,第一次大会战即将在上海爆发,史称淞沪会战。蒋介石为了保住上海,派出国军精锐赶往上海参战,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地方部队也投入了这场战役(包括川军、滇军、桂军、粤军、湘军等)合计80万人,然而经历了三个月的血战,最终还是失败了。不过,粉碎日寇的狂妄“三月亡华”之战略,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上海不保,作为当时的首都南京肯定也是保不住了,于是蒋介石把目标投入了西南,将重庆作为新都,把所有能转移的东西都往重庆转移。至此西南也成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随之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相继爆发了,在这些规模较大的战役中,都是以我方失败而告终。虽然如此,但是,全国军民依然坚持抵抗日寇,没有做亡国奴。

抗战_卢沟桥事变 蒋介石 抗战战略撤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