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新颜,五农助兴”在农光互补种植田进行调研

2025-09-14 09:07:44 16阅读

8月4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农光互补”种植田,这是一片位于丘陵之上的土地,也正是因为丘陵具有一定坡度的缘故,使得这里可以实施“农光互补”的种植模式示范。 实践团队队员发现这片土地的坡度好像被特殊测量过,队伍与相关技术人员交流得知,这片土地的坡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才能实施农光互补的种植方式,如果达不到这样要求的坡度,无法保证每一个太阳能光伏板下面的土地湿润。 相关技术人员向实践团队队员谈到种植田在管理模式上难以创新“国产设施没有在技术上得到重大突破,中国在机械农业上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提出在未来的国产设施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技术层面的突破,在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走很久的路。

在谈到种植田未来的发展时,技术人员好像打开了话匣子向实践团队队员提到“干农业就是在干土壤,从无到有,咱们现在就是不求产量,只要把土地养好,慢慢收集数据。”种植田目前不求产量只是为了将土地养好,为后续可以种植出更加优良的作物而努力。 实践团队队员发现这片种植田不仅仅种植一种作物而是多种农作物采用了种间套种的方式种植,玉米间种植大豆两者虽然生长周期不一致但是大豆成熟后可以延长周期晚一点收割,种间套种可以有效的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显著改良土壤的肥力,不仅仅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做到养土的目标,这就是选择玉米和大豆的进行种间套种的目的。 在农光互补种植田种植初期,由于国内农光互补的案例较少,刚开始种植的时候与专家预测的存在着差异,很多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索解决,在种植了几年以后发现可以通过晚种的方式来减少杂草的生长,仅仅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良就可以减少近10万元的除草成本,并且晚种一段时间并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技术人员说:“规模化种植就是不一样,一个小小的改良就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经过技术人员的理论讲解后,实践团队的队员迫不及待换上衣服,挽起袖子,拿起农具,进入了种植田中劳作,实践队员们分组进行劳作,有的扛起锄头铲除杂草,有的拿出纸笔记录数据,随着劳作的进行,队员们的额头上流下汗珠,但是没有任何一个队员因此放弃,任由汗珠在额头上流淌,队员们对于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土地是人民的根本,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注重立国之本的土地,土地承载着人民的希望。 在土地劳作的过程中,也让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学会了团结互助和吃苦耐劳的重要性,在劳作中队员们互相帮助形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这样的经历同样会成为队员们未来发展过程中有力的支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