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要点详解

2025-10-03 22:07:42 3阅读

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饲料生产企业间在配方技术、加工设备与工艺上的差距逐渐缩小,这使得饲料成品的品质愈发依赖于原料质量的优劣。原料质量,作为饲料企业产品质量的根基,若得不到有效把控,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几种常见大宗饲料原料,如玉米酒糟(DDGS)、豆粕、鱼粉等的质量控制要点,为饲料生产企业提供实用的参考。

首先,我们聚焦于玉米酒糟(DDGS)。DDGS,作为玉米等谷物生产酒精过程中的副产物,其质量受到酒精生产工艺、谷物发酵方法以及副产品干燥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仅仅通过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和粗纤维等常规指标来评估DDGS的质量是不够的,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1 外观颜色

优质的DDGS呈现金黄色,不应含有黑色小颗粒,并带有发酵特有的气味,微酸。颜色深浅与DDGS的营养价值紧密相关,深色DDGS的营养价值通常较低,且可能伴有煳焦味或烟熏味,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这往往是由于干燥过程中加热过度导致的。加热过度不仅会降低赖氨酸的利用率,还可能引发美拉德反应。

2 热变性指标——中性洗涤纤维(NDF)

国内多数酒精厂采用110℃进行烘干,但过度加热会导致DDGS中的赖氨酸和糖分含量显著下降。研究显示,赖氨酸含量在加热过度后从82%降至约3%,同时NDF与赖氨酸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因此,NDF可作为一种日常检测DDGS热过度的指标。一般而言,NDF≤32%被视为合格标准,而NDF≤35%则被设定为最低质量要求。

1

图1展示了NDF与有效赖氨酸含量的关系。而关于霉菌毒素,其含量过高会对畜禽造成严重影响,降低其生产性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对动物的危害最大,因此在全价配合日粮中,这两种霉菌毒素的含量必须严格控制,不得超过1mg/kg。值得注意的是,发酵过程并不会降低霉菌毒素的含量,反而可能使其浓缩。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DDGS中的霉菌毒素水平,对于超出标准的DDGS,应立即作出退货处理。

豆粕

豆粕的质量检测至关重要,它不仅涉及蛋白质、氨基酸、水分等基础指标,还包括尿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等更为复杂的评估参数。尿酶活性是衡量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破坏程度的关键指标。活性过高意味着抗营养因子未得到充分破坏,而活性过低则可能表明豆粕过度受热,导致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关键营养成分的损失,进而影响其营养价值。此外,蛋白质溶解度也是评估豆粕质量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了豆粕样品在特定条件下可溶于氢氧化钾溶液中的蛋白质比例,是判断大豆加工是否过度或不足的有效手段。

鱼粉

鱼粉作为饲料中的重要成分,其质量因原料来源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差异显著。市场上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除了进行常规成分分析外,还需要通过特定的指标来判定鱼粉的质量。其中,组胺和挥发性氨基氮是反映蛋白质新鲜度的关键指标,它们的含量直接影响到鱼粉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组胺,这种由鱼粉中的组氨酸经微生物脱羧反应产生的胺类物质,其含量高低直接反映了鱼粉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同时,挥发性氨基氮的含量也与组胺紧密相关,两者呈现出正比关系:组胺含量越高,挥发性氨基氮的含量也随之升高。为了确保鱼粉的质量,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如特级鱼粉的组胺含量必须控制在300毫克/公斤以内,挥发性氨基氮含量则不得超过110毫克/公斤。

此外,鱼粉的脂肪新鲜度也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指标。酸价,作为衡量脂肪氧化程度的关键参数,其升高意味着脂肪已经发生酸败,产生了不良气味,进而影响鱼粉的整体质量。根据国家标准,特级鱼粉的酸价应控制在3毫克/克以下,一级鱼粉则不得超过5毫克/克。

胃蛋白酶消化率也是评价鱼粉质量不可或缺的指标。这项指标反映了鱼粉中可被胃蛋白酶分解的蛋白质比例,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掺假现象,如掺入高蛋白但不易被动物吸收的原料。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特级鱼粉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应在88%至90%之间,而秘鲁鱼粉标准则要求优质鱼粉的消化率达到94%至95%。

最后,氨基酸含量也是评估鱼粉营养价值的重要参数。通过检测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可以判断鱼粉中蛋白质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掺假物的存在,粗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粉品质并不总是上乘。为了准确评估鱼粉的质量,氨基酸分析仪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优质鱼粉的氨基酸总量通常介于60%至68%,并且含有占总氨基酸(17种)51%至55%的11种必需氨基酸。同时,其氨基酸组成保持相对稳定。然而,当掺入水解羽毛粉时,丝氨酸的含量会显著上升,从正常的6%提升至3%,而蛋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则会相应下降。若掺入皮粉,则甘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会明显增加。当血粉被掺入后,亮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变化最为显著。

接下来,我们谈谈乳清粉

乳清是干酪或干酪素生产的副产品,富含乳糖、乳清蛋白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评估乳清粉的品质时,乳糖的含量是一个关键指标。虽然比色法常用于测定乳糖,但其结果易受葡萄糖和蔗糖等的影响。因此,为确保准确度,可以采用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此外,乳清粉的溶解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优质的乳清粉应能轻松溶解于温水中,且溶液透明无残留物。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玉米蛋白粉

这是食品工业中玉米加工淀粉的副产物,粗蛋白质含量超过50%,且富含蛋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以及叶黄素。然而,市场上有时会出现掺假现象,如掺入皮革粉、染料和尿素等,这不仅影响品质,还可能损害畜禽的生产性能。因此,除了常规的成分分析外,选择合适的指标来判定玉米蛋白粉的质量至关重要。其中,“铅”是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

纯正的玉米蛋白粉,其含铅量非常低,通常低于2~3mg/kg,这是由于玉米从土壤中吸收的铅量极少,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其铅含量几乎无法检测出来。然而,市场上某些玉米蛋白粉样品中,铅含量却高达67~143mg/kg,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可能表明这些产品中掺入了含铅量高的皮革粉、羽毛粉等杂质。

灰分也是评估玉米蛋白粉质量的关键指标。根据我国NY/T685-2003标准,玉米蛋白粉的灰分含量应控制在2%~4%之间。若超过4%,则可能表明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灰分高的玉米蛋白粉,其灰化产物通常呈灰色,而非正常的黑色粉状。此外,若灰化产物与硝酸反应剧烈,则可能说明产品中存在石粉等杂质。

另外,通过观察玉米蛋白粉在热水中的溶解情况和水溶液的颜色,也可以辅助判断产品的质量。纯正的玉米蛋白粉在热水中不会溶解,而是会形成絮状物下沉,其水溶液保持无色澄清透明。若产品中含有色素或染料等杂质,则水溶液可能呈现浑浊或黄色等异常颜色。因此,这些观察指标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玉米蛋白粉的质量。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