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正在测试具备ChatGPT功能的大语言模型版Siri
苹果把Siri的棺材板又撬开一次,自己给自己打了一针大模型强心剂,结果告诉围观的人:得等2026年。
这针药叫“内部原型”,现在只有工程师能摸,界面像ChatGPT,能记住前面说过啥,还能跨应用替你点按钮,可苹果把门锁得死死的,外人连味儿都闻不到。
锁门的原因简单,iOS18里那版“智能Siri”被他们自己人评为“不及格”,直接砍了,砍到骨头,于是连夜把旧架构扔进碎纸机,转头去抱大模型的腿。
抱得够狠,一边自己炼模型,一边跟OpenAI、谷歌偷偷递纸条,谈谁家的底座更听话。
2026年春天才放出来,比内部原定节奏晚一整年,苹果把日历往后撕,不是懒,是怕再翻车。
iPhone的芯片再强,也扛不住一个1750亿参数模型时时在线,跑慢了用户骂,跑快了电池炸,于是他们把“能跑多少”改成“先跑多少”,把最吃算力的部分搬到云端,本地只留一层贴身小棉袄,敏感数据不离开手机,对外就能继续喊“隐私第一”。
语音助手市场一年涨三成,谷歌和亚马逊已经分走七成地盘,Siri只占一成,苹果再不掀桌子就真成others。
掀桌子的筹码只剩“本地隐私”四个字,别人学不来,因为安卓阵营得靠广告回血,苹果靠卖机,立场不同,话术才能硬。
可用户不买立场,买“你比前任好在哪”。
旧Siri被吐槽十年,只会设闹钟,新版要是还是“对不起,我听不懂”,就算把名字改成SiriGPT也救不了。
苹果现在每天拿内部员工当小白鼠,就是在攒“不能出错”的题库,邮件自动生成、行程一键打包,只要一次翻车,全网短视频就会把它钉在耻辱柱。
硬件天花板也悬在头上。
A18 Pro的NPU算力到顶也就35TOPS,跑本地大模型像小推车拉航母,于是苹果把模型剪得只剩骨架,再靠云端补肉,可一旦网络抽风,Siri立刻变回哑巴,那时候“隐私”故事就讲不圆。
更尴尬的是习惯。
十年里用户已经学会“别废话,直接打开手电”,现在苹果非要跟用户聊天,用户回一句“别BB,照做”,Siri要是继续“我在学习”,对话就终结。
苹果得在“一句话办事”和“多轮聊天”之间找到缝,缝找不着,新版Siri还是会被长按电源键直接掐死。
2026年底还要给Siri换脸,图标往Mac“访达”靠,拟人化形象上线,目的只有一个:让你把它当人,而不是工具。
人才有情感溢价,工具只有比价,苹果想再卖一次溢价,就得先让你愿意跟它说话,而不是骂完就关。
所有延迟、剪枝、隐私包装,说到底是一场“不能输”的赌:赌大模型红利还剩两年,赌iPhone硬件还能撑住,赌用户愿意再给一次机会。
赌输了,Siri就是下一个iPodHiFi,赌赢了,苹果就能把语音入口重新锁进生态围墙。
晚两年上桌,菜会不会凉,得看谷歌和亚马逊要不要也一起摔盘子。
苹果把Siri从棺材里抬出来,你是愿意再喊它一次,还是直接长按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