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队员与违规七旬摊贩互跪折射出什么

2025-10-11 06:02:01 19阅读

昨日,有市民给市场星报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位年轻小伙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面对面跪倒在地,而周边则满是围观人群。据爆料者透露,这位跪倒在地的小伙是合肥市的城管执法队员,对面的老妇人是一位摊主。市场星报记者了解到,照片上的一幕发生在11月13日,事件地点位于滨湖新区。

今年来,城管暴力执法的新闻频频现诸媒体,引来舆论不断口诛笔伐,与小贩互跪的柔性执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二者矛盾,但跳踩商户头事件的发生使得城管形象又一度降至冰点。那么,城管和小摊贩真的水火不容吗?他们之间的矛盾真的不可调和吗?

不可否认,小商贩随意摆摊造成了城市脏乱差、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形象,但是,小商贩也解决了底层人民的就业问题,并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什么最重要?城市形象还是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矛盾能否调和,利益双方能否达成一致意见?我们不妨将目光先转到国外。

在新加坡,政府负责兴建改造小贩中心,提供经营场所;有意做小贩的,需要领取牌照;政府会进行抽查,违反各种规定就会扣分,比如食品操作没有按照规定,经营者本身的健康状况,食品卫生程度,甚至是污水处理的程序等。

在华盛顿,五花八门的小摊贩已经成为街头一景。白宫旁、要道边,都可见排成一排的厢式车,支开一边车厢,挑起遮阳板,就成一个小卖铺,有卖箱包、文化衫的,也有卖咖啡和面包的。作为华盛顿街景的点缀,小摊贩已成为游客的一种记忆。

在韩国,小摊点被称为“道路文化”。首尔的主要街道上,越是繁华的地段,你越能看到众多的摊点。这些摊贩有自己的行业协会——“摊店业主联合会”,协会在政府与摊贩之间的沟通、维护摊贩的合法权益和实行摊贩自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而国内,上海、重庆、南京、乌鲁木齐、石家庄等城市也纷纷解禁路边摊点。上海对小商小贩的管理上实施分区域、分场所和分时间管理的方法,使小商贩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镇江市实施马路摊点“民主自治”,有人维护秩序,分工有序,秩序井然;乌鲁木齐引摊入市发展马路摊点“夜市文化”,最大限度保护摊贩权益……

由此看来,商贩、城管、城市经营者三者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通过限时限地经营、积分制管理、发展摊点特色文化、建立摊贩协会等方法可以实现众多利益的统一。

城管与摊贩互跪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是,这并不能解开流动摊贩问题的死结。问题的关键还是政府合理的引导,科学的监管,从而满足市民多层次的需求,保障小摊贩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