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杀机重重!53名艇员全部死亡,印尼海军潜艇究竟遭遇了什么?
上周,印尼海军的209型潜艇“南伽拉”号在水下失联,现在已在远超过潜艇极限潜深的海底发现了残骸,53名艇员全部丧生,这起惨剧折射出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的风险问题。

与前段时间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上浮时发生的碰撞事故相比,印尼潜艇的问题严重得多。相比只需要担心触礁和海上气候等风险的水面舰艇,潜艇对周边环境的探测感知能力很有限,故水下隐藏的危险因素其实丰富得多。何况潜艇是复杂程度很高的武器系统,除了“天灾”会让潜艇出事,“人祸”其实也是一种可能。

先来说说水下航行中的“天灾”式危险,比较明显包括触礁与“海中断崖”。我们知道,海底地形的变动情况比陆地复杂,一旦海图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本就感知力有限的潜艇就可能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与海底礁石发生“亲密接触”。

至于“海中断崖”就更危险且难以观察了,海水会因为某些物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特殊的海流,并导致某些区域的海水密度出现显著差异,一旦潜航中的潜艇进入了海水密度大幅下降的水层,就会因为浮力骤降而向深海下坠,这就是“海中断崖”。此时若潜艇不能及时扭转状态起上浮,就会一路坠进深海,最后被高压海水摧毁外壳。

美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就在下潜测试中遭遇“海中断崖”,结果潜艇直接“坠入”2600米深度的海底并被压爆,全部艇员死亡。中国海军372号潜艇曾在遭遇类似情况后,通过紧急处置脱离险境,记一等功,可见“海中断崖”的威胁何等可怕。如果印尼潜艇失事的原因是“天灾”,那么“海中断崖”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自然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关系不小的设备故障或误操作等问题,也足以给潜艇造成毁灭性影响。印度海军曾闹出过潜艇在港内停泊状态下,因成员误操作引爆了发射管中鱼雷,“自己击沉自己”的笑话。

前苏联和俄罗斯海军的核潜艇数量庞大,因事故导致沉没的也相当多。比如最具知名度的两件事情,一是1989年“共青团员”号核潜艇在潜航状态下,内部隔舱起火难以控制,潜艇虽然紧急浮出水面,但内部已经失控,最后外壳破裂沉没;另一起是著名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这艘核潜艇在演习时,鱼雷使用的过氧化氢燃料泄漏,进而导致爆炸,最后让整艘潜艇沉没,艇员全部死亡。

目前看来,海军强国已普遍不再为鱼雷选用危险的氧化氢燃料。印尼潜艇使用鱼雷是仿制自德国的SUT型,这款鱼雷采用电动动力,安全性较好,但也不能排除是鱼雷因其他因素出现了事故。

总之,潜艇在水下的活动有相当程度的风险,对艇员业务素质与装备可靠性的要求极高,印尼潜艇沉没惨剧,也为各国海军敲了一次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