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出炉!食品包装上哪6个字被禁?快来看看是哪些!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3),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0),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1),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食品标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国家卫健委近期发布了最新修订的食品包装标识国家标准,这一修订对食品包装上的标注内容做出了严格规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纯天然"、"无添加"、"有机"、"无污染"、"绿色食品"、"药食同源"这六个字眼被明确禁止在食品包装上随意使用。

这一禁令引起了广泛关注,民众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么,为何这些看似"健康"的词汇会被禁用?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科学考量?让我们一起走进食品安全的世界,揭开这些标签背后的真相。
食品包装是消费者了解食品信息的重要窗口,食品标签上的文字描述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长期以来,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销量,在包装上使用各种吸引消费者的宣传语,"纯天然"就是其中被滥用最多的词汇之一。
何谓"纯天然"?从科学角度看,几乎没有完全未经加工的食品能进入商超货架。即使是新鲜水果,采摘后也经过筛选、清洗、保鲜等处理。而加工食品更是经过复杂工艺制作而成,即使原料来源于自然,制作过程也难免引入人工因素。生产企业在没有明确定义"纯天然"的情况下使用这一词汇,容易使消费者误以为产品完全不含任何人工成分,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无添加"同样是一个容易引起混淆的表述。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保证食品安全、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在允许范围内使用的添加剂是安全的。
但"无添加"这一表述过于宽泛,没有明确说明是哪类添加剂不添加,容易让消费者误解为产品完全不含任何添加剂。实际上,很多标榜"无添加"的食品中仍含有某些类别的添加剂。
"有机"是一个有特定认证要求的术语。真正的有机食品需要通过严格的认证程序,确保从种植、养殖到加工的全过程符合有机标准,如不使用合成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没有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不得使用"有机"一词,否则属于虚假宣传。新标准的出台,正是为了规范这一混乱现象。

至于"无污染",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逻辑问题。在当前环境条件下,几乎不可能生产出完全无污染的食品。
空气、水、土壤中都存在各种微量污染物,即使是最精细的生产工艺也难以完全避免。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了各类污染物的最高限量,只要符合标准,就是可以安全食用的。盲目宣传"无污染"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还会误导消费者。
"绿色食品"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认证标志,需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才能使用。同样,未经认证的产品不得擅自标注"绿色食品"字样。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保护真正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的权益,同时防止消费者被虚假宣传误导。

"药食同源"则涉及到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有"药食同源"的理念,一些食材既可作为食品,也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食品可以宣称具有药物功效。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不得宣传治疗功能。
使用"药食同源"容易让消费者产生食品具有治疗疾病作用的错误认知,因此新标准明确禁止了这一表述。
新国标的出台不仅针对这六个字眼,还对食品标签的其他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例如,配料表必须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食品添加剂必须明确标注,营养成分表必须按统一格式呈现。这些规定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获取更准确、更透明的食品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新国标之所以对这六个字眼特别关注,与近年来食品市场上出现的问题密切相关。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会特别关注标注有"纯天然"、"无添加"等字样的产品,认为这些产品更健康、更安全。一些不良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在产品并不符合这些描述的情况下,仍然使用这些吸引眼球的词汇,以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新国标的实施将有力打击这种虚假宣传行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对于消费者而言,应该养成阅读食品标签的习惯,特别是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这些信息虽然看起来专业复杂,但实际上是了解食品真实情况的重要途径。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新国标的出台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增加合规成本,但从长远看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诚信经营,提供真实信息,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人类的饮食习惯正在不断变化,加工食品在日常膳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如何让消费者获取准确的食品信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国标的出台,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举措。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食品标签标准的完善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
健康的饮食不仅仅依赖于食品本身的安全性,还与个人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维护健康的根本之道。过度依赖所谓的"健康食品"、"功能食品",而忽视基本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

食品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我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新国标的出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相关标准还将继续完善。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既不盲目追捧所谓的"健康食品",也不对食品添加剂等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生命与食物息息相关,食品安全法规的制定始终围绕着"保障健康"这一核心理念。从禁止这六个字看似简单的举措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与对消费者健康的关心。每一项法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和监管部门的努力。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春季图文激励计划#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