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之四大方略
《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之四大方略
http://ent.sina.com.cn 2003年12月16日11:59 新浪娱乐
再聚首的台前幕后
题记:《红楼梦再聚首》主题策划节目是《艺术人生》创办以来录制嘉宾人数最多、时间最长、动用工作人员最多、通讯设备最多的一次录像。对于《艺术人生》来说,它是一次艰巨的挑战,也是一次创新的尝试。目前录制工作结束了,作为本期节目的导演,回过头来看看和同事们一起走过的这半个多月苦思冥想的日子,我发现节目中的几大方略是保证
此次节目顺利录制的重要因素。
选题 方略之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此节目选题说来话长,去年早些时候,我在提交给制片人王峥的一份《未来节目发展的建议》中就提出了扩大节目样式的建议,“可以用特别节目的样式重聚《渴望》《红楼梦》等剧组成员”。节目发展到第三年时,我们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这时《红楼梦》再次列入到我们的计划日程。为此导演马宁还曾作了一些采访,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没录成。
2003年年底,随着央视8套、12套的《红楼梦》热播,以及第一、第二名的高收视率,《红楼梦》再一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更加关注“热点”的我们,敏锐地觉察到这一选题时机的成熟。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艺术人生》独具慧眼的预测力和对选题的统筹性。
可能很多媒体都没有注意到,20年前的11月份诞生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个重大决定。原中央电视台老台长戴临风同志,顶着巨大的压力最后拍板决定拍摄此剧。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近100人的人生命运。也正是在20年前的这个冬天,从全国各地“挖”来的演员们汇聚北京,走近了“大观园”,开始了长达近三年的学习、拍摄生活。
寻人 方略之二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本期节目首先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人”的问题,上哪去找这么多人呢?一时间可愁坏了助理编导李婧琛和观众导演宋飞。节目策划初期我们就制定了找人的战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因为线索不多,我们只能每天逐个地追问查找。从最初的8、9个人到后来的近100人,(最后到场参加录制的有70人左右)真的是我们都没有预料到的。有人对《艺术人生》能找到如此多的人倍感惊讶。我想我们的秘诀就是“不怕吃苦,永不放弃”!
找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有几天没有一点线索的,于是我们动用了媒体的力量。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寻找“宝钗”了。网络寻人一登出立刻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寻人启事发出的第二天,我们的制片人王峥在录像的现场竟然接到了“宝钗”的电话。得知此信,我立刻就给张莉回了电话,生怕她再次“神秘失踪”。原来她的朋友看见了新浪上的消息,转告了她,然后她又通过别的渠道找到了我们的制片人王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