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舟 || 明影法师:禅修中的调心(三)

2025-11-09 09:03:57 3阅读

关于“心”的探讨

关于关于干

今晚分享的题目叫“禅修中的调心”,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心是什么?

学员1:我觉得是当下心。

明影法师:当下的什么心?

学员1:当下禅修中的心态。

明影法师:禅修中的心态,你能再描述得细一点吗?我问心是什么,你回答的是心态,是吧?心态就是心的状态,是心的什么状态呢?

学员1:比如是平静的还是烦躁的。

明影法师:平静是定心,烦躁是乱心,是吧?你说的都是心的状态,或者说是心的相。但我问的是心是什么。

学员1:心我觉得应该是身体之外的。

明影法师:身体之外跟你有关系吗?这没关系,你怎么修啊?

学员1:所以是空的啊。

明影法师:是空的,那就不需要修喽?(众笑)

学员1:需要。(笑)

明影法师:那干嘛还需要,这不矛盾吗?

学员1:矛盾。

明影法师:就是啊,纠结,纠结。好,你请坐。后边有人举手。

幻影修心_心的本质探讨_禅修中的调心

学员2:之前有法师给我们说过心之流或意识流的概念,然后我觉得它们和心还有点相像,就是我们坐禅的时候随时产生的很微妙的细小的念头,这个念头的生灭转化吧。

明影法师:嗯,这也有点像心的状态。好,给男学员个机会。什么是心?紧紧盯着啊,什么是心?

学员3:我认为心是盛放外六处和内六入,包括法和你内心见解的一种容器。

明影法师:你这个回答挺专业的,《佛学大辞典》说“集起名心”,相当于阿赖耶识。嗯,好,但是我觉得好像还不是很满意。来,旁边的男生,近水楼台先得月。

学员4:我的理解是,第一个是有形的——我们的心脏。

明影法师:对,这叫肉团心。

学员4:第二个是无形的,我们中医上讲心主神明,所以心是主我们的意识、思维、情志这些的。包括我们人的大脑运转时,产生的想法,应该都是心。然后,还有一个状态是当下的心,就是你当下这一刻的心。

明影法师:对,当然不能离开当下,是吧?

学员4:对。

明影法师:好,你们讲得都很好。后面还有新的意见是吧?有新的意见可以继续讲,男女学员各给一个机会。

幻影修心_禅修中的调心_心的本质探讨

学员5:我觉得回答您问题的这个东西就是我的心。(掌声)

明影法师:嗯,你的回答很高明是吧,但是你搞清楚它了吗?(笑)好,这位女生。

学员6:我觉得是今天学的一个词叫关注力。

明影法师:什么?

学员6:包括已经逃跑的和在这儿的。

明影法师:真跑了吗?

学员6:会跑的。

明影法师:会跑吗?真跑了吗?

学员6:跑了之后还会再……

明影法师:你看跑了,这还有一个,还不是俩心吗?(众笑)好,请坐。

我觉得你们的回答都很棒。我不会给大家标准答案,因为我这儿没有。这个答案要靠每个人自己去研究,因为这是一个我们这个时代最被忽略的问题。我相信在学习、生活中,你们很少去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对外部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以及对我们的身体,都很关注,对它们的认识相对古人来说,要清楚很多;但要想谈论心是不容易的。

心的本质探讨_禅修中的调心_幻影修心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心有哪些异于身体、异于世界的核心特质,那才是心的定义中最最重要的内涵。它涉及到心与身的关系,身心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先说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在我们接受的普遍教育中,世界是由一个大爆炸产生了宇宙粉尘,宇宙粉尘不断地演变,有了恒星、行星。其中一个行星,逐渐有了空气和水,然后在水当中有了生命物质,通过不断地演化,有了复杂的蛋白质形式,产生了低等生命,然后进化成高级生命,出现了猴子,最后进化到了人。这是一般科学知识里关于我们生命的认知。

但事实上,离开了身体说世界,一开始就错了。大家想过没有,我们从来没有离开我们的身体看世界的经验,不但你我没有,其他人也没有,不管他是多么卓越的科学家。刚才我们讲的十二入的问题,内六根、外六尘,注意“根、尘”两个字。当佛教讲世界的时候,包括日月星辰,整个宇宙,其他生物,乃至各种社会现象,这些对于个体来说都是尘境。然后,我们的根身与感知的世界,是一对概念。你不能离开了感知的主体扑到客体里面去研究,否则就离道太远了。所以我们是离道很远的一个时代。

六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世界观,注意,当佛教讲世界的时候,居然首先没有去研究任何一个外在的具体问题,而是直接讲六根对六尘,就把它全讲清楚了。佛教的前提是要以自己为中心,来超越这个世界。所以我们的身体是每个人的世界的中心。这是事实,不需要复杂的物理学知识与先进的仪器,你只要反省一下就能搞清楚。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世界的中心,永远是唯一的,谁也剥夺不了。

当我们看星星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跟星光接触产生的视觉,这个视觉并不在星星那边,也不在眼睛这边。智者大师讲六根对六尘,产生六识。就是说我们的视觉从来没有把我们的根与尘分开过,是根尘共同产生的。也就是说,所谓的外部世界,从来没离开过我们能观的这个主观世界。如果一只蚂蚁在我们的讲堂里,那么它看到的世界跟我们完全不一样,因为它的身体跟我们不一样。所以说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唯一的主人,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谁也替代不了。他来到我们的世界,也只能做客人。一个六入的概念,就如此深刻,具有颠覆性,所以要像罗睺罗一样,经常思考,准确地理解,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幻影修心_心的本质探讨_禅修中的调心

下面,我们再讲心与身的关系。我们的身体与世界接触产生了感受,这是心的作用。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直接看到身体和世界,而是我们心的状态分成了六根、六尘等种种妄想。这里有一个问题很重要,这个世界有自由性吗?日月星辰有自由性吗?日月星辰有感情吗?外部世界是没有感情、没有觉知、没有自由性的,它们冷冰冰地按照既定的轨道在运转。但是,我们身心一体的这样一个状态,有自由性,有感情,有觉知。这是我们的身心与世界的不同。身心是主,世界是从。

那么我们的自由性来自哪里?是身体赋予的吗?这是一个重大课题。《新华字典》解释“生命”这个词说,生物学上认为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这个定义认为生命是由经过演化的复杂的高分子结构的蛋白质所赋予的。这是个错误的概念。人类对于这么重要的概念,居然下了一个错误的注解。一个冷冰冰的世界孕育了一个复杂的肉体,然后肉体里面产生了自由性、觉知性,这不符合逻辑。好比这瓶水,如果我们码得跟人的分子结构一样的时候,它就会有了感情,有了自由性,有了觉知,你觉得这成立吗?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这么先进了,他会有真正的自由性和觉知性吗?不可能,因为那是生命特有的品质,这个品质不是身体赋予的。

接下来,我们探讨生命的自由性、觉知性是谁赋予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是心赋予的呢?能得出这个结论吧?世界不存在这样的品质,我们的肉体也不具备这样的品质,我们的生命表现出的这个活力,是心的活力,而不是肉体的活力。自由性、觉知性是心的品质、特质。我们现在都认为这个活力是肉体给的,那就一定会过分爱惜这个身体。但是,有心的肉体是身体,没有心的肉体是什么呢?(众答:尸体)你们太聪明了,我搞了三十年才搞明白,你们竟然一下全明白了。(众笑)应该给大家鼓鼓掌啊。(掌声)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希望。(众笑)这就是心与身的关系。心是主人,身体是载体,身体只是我们的依附。也就是说,整个世界谁是主人?我们的心是主人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至于身体、世界都是心的表现而已。关于这点,佛教有很多理论,你们可以慢慢学。

禅修中的调心_幻影修心_心的本质探讨

那么谈到心的表现,就涉及到心的种类。心有两种,一种是真心,一种是妄心。什么叫真心呢?真心就是真实的心,它具有绝对的自由性和觉知性。佛把生命的自由性、生命的无限智能,都打开了,所以说佛者觉也。谁觉悟了,谁就是佛,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

真心的品质是自由性和觉知性,既然是自由性,就不是父母所生,不是上帝所造,也不是大爆炸所造,就意味着真心是永恒的。觉知性有主体性,主体觉知,就意味着它不能被创造,所以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永生的。真心都有觉知性和自由性。刚才,你们讲的很多关于心的内容,都不是这个状态,没有这个内涵,所以都是妄心。妄心就会有生灭,有执取性,能够储藏、记忆、思维。它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能够行善也能够为恶,这就是我们妄心的状态。

所以妄心,就是没有认识心的自由性和觉知性的特质,没有把这种纯粹的特质打开的状态。它有种种的问题、迷惑。以天台的观点来说,妄心有两大类,一个是见惑,一个是思惑。所谓见惑,就是理性问题,属于认识层面,与第六意识、思维有关。思惑,实际上指的是我们的烦恼和欲望。欲望背后都有认识问题存在。

那么见惑,理性的问题是哪五个呢?它们被称为“五利使”,是束缚我们处于烦恼、生死轮回的五种错误认知,分别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密见稠林中最致命的是什么?就是身见,执著实有我身。什么是邪见呢?拨无因果及其他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见,都是邪见。边见,就是根本的错误认知,认为世界是有、是无等等,也可以说是根本的邪见。戒禁取见呢?是对于戒的错误认知,以及对于戒的执著。见取见,我的理解,是对于经论学得很熟,能够把五蕴、十二处等讲得很明白的这类人,他们不是拿正见去指导自己的禅观,而是执著于认知本身。这就是五种理性方面的错误认知,我通俗地讲了一下,没有展开。

思惑,就是贪、嗔、痴、慢、疑,又叫“五钝使”。解脱的关键,是先破五利使,再破五钝使;先破见惑,再破思惑,这是基本的次第。

刚才我讲到舍利弗尊者,依正见开悟,证入初果。罗睺罗尊者,依正见指导,深入修行。因此解脱的第一步,是正见的成熟。原始佛教修行的规律当中,古人也讲得很清楚,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亲近有智慧的老师,不断地思维他讲的道理,然后用这个道理指导自己的生活、修行,做到知行合一,最后才能证入解脱。其中,树立正见,破除种种思想的误区,是入道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复强调正见的关键性。

在这个邪见炽盛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提倡正见,否则谁也不可能在调心的问题上有所突破,哪怕有收获也都会非常微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凡夫的问题。所以,我给大家最重要的建议就是,以正见为引导,全面学修。要有长远心,几十年如一日,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才能不断地突破、突围。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