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体结构力学分析(3) —— 接触分析基础

2025-11-19 19:06:06 7阅读

引言

前文讨论了装配体结构力学分析中基于几何、自由度和运动副等几种处理方式。

本篇开始,主要讨论最为复杂的接触分析。

接触模型概述

在有限元中,接触是通过建立接触(对)实现的,由接触单元和目标单元组成。

总体而言,接触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力学模型,需要耗费大量计算资源,并且收敛困难;因此在分析时应对接触模型的原理有足够的理解,同时了解对不同模型的处理技巧,权衡取舍,了解结果的每一部分代表什么,才能较好的处理问题。

接触分析的难点主要有:

在分析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接触类型有如“点-点”、“点-面”、“线-线”、“线-面”和“面-面”等多种形式,本篇主要以“面-面”接触形式为例进行讨论,其它退化的形式相对容易理解。

接触理论

有限元中接触处理有几个方面,本篇主要从接触类型、接触行为模式接触算法进行讨论。

接触类型

接触类型有多种分类方式:

这里主要讨论“刚-柔”(“rigid-to-flexible”)和“柔-柔”(“flexible-to-flexible”),刚性指的是不能变形,而柔性指的是可变性。

接触行为模式

接下来考虑接触的行为,接触行为取决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总体而言,如果考虑接触状态的变化,或关注接触区域的应力,则选择相对复杂的行为模式;如果接触状态比较稳定,且只关心结构刚度,则选择相对简单的行为模式。

简单的可以将其分为线性接触和非线性接触两类:

接触行为模式从字面意思上也很好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触行为的选择对于接触问题分析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求解目的是否能实现,以及求解效率甚至是完成度,过多的非线性接触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收敛困难。

接触算法

接触算法和接触行为模式密切相关,了解足够的接触算法和原理,对于接触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计算结果的分析把握,对于收敛的判断调整等,如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可极大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可靠性。

目前接触算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其次,还有切向和法向的区别,不同的接触行为模式应采用不同的接触算法,下面以法向为例讨论。

MPC(本质是约束方程):

Normal Lagrange:

Pure Penalty:

为了解决Normal Lagrange法带来的问题,PurePenalty法引入了穿透的概念,使得作用函数连续,不再是突变的了,由此极大增强了解的收敛能力。

接触分析_转变接触_有限元接触模型

图中打开和关闭之间存在一段“缓冲”,即为接触穿透,斜线的斜率定义为接触刚度,刚度和穿透的乘积即为接触力。

这里设计了一种接触模型,假定接触面和目标面之间是可以有一定穿透的,通过一个很大的接触刚度(弹簧)来协调力和变形,接触刚度和接触穿透构成了一种罚函数。

接触分析_转变接触_有限元接触模型

实际物理模型中是不存在穿透的,因此,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应使得穿透尽可能的小,但是减小穿透只能通过增大接触刚度实现,而增大接触刚度会使得迭代过程中的解来回振荡,收敛困难,如何选择接触刚度需要工程经验和不断的调试。

Augmented Lagrange:

在使用Pure Penalty法时,接触刚度对收敛性影响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修正后的罚函数:

接触分析_转变接触_有限元接触模型

这就是Augmented Lagrange法,新加入的额外常数项通过一些策略形成,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常数项使得接触力对接触刚度敏感度显著下降,同时也极大增强了解的收敛性。该方法也是ANSYS中的默认算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效果较好。

最后

本篇主要讨论了接触分析的基础,下篇将会讨论接触分析的一些基本参数设置。

-- 完 --

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本站现已创建微信交流群,有兴趣的读者可扫码加入(备注:加入微信交流群)。

-------------------------------------------------------------

接触分析_转变接触_有限元接触模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