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机事故已确认120人身份,哈尔滨一留学生回国致87人感染?

2024-07-04 12:05:20 99阅读

坠机事故已确认120人身份,哈尔滨一留学生回国致87人感染?

那正说明管理上有漏洞,相关人员工作失职,所以受到了惩处。只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国家是全体公民的家,国家有责任为海外公民提供保护和回国的便利。选择回国与否是公民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做决定的权利,别人无权评判!是必要还是不必要是人家自己的事!国家绝对没有理由阻拦未感染的公民回国,也绝对不可说不让留学生回国,但是事实上民航局等部门采取了五个一的限航政策,使得留学生很难回来。

坠机事故已确认120人身份,哈尔滨一留学生回国致87人感染?

我这里有些建议,如果能得到管理部门采纳,可以帮助国际航班尽快恢复正常

防范疫情输入不该简单限航而应该应该想方设法加强对乘客的筛查和隔离

建言 - 构筑两道境外防线,彻底阻挡疫情输入的同时恢复国际航班正常运营

近期持续不断的境外输入病例确实是给我国防疫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从3月底开始民航总局就一直实行五个一限航,而且至少要持续到5月底。我认为防范疫情输入不该简单限航而应该应该想方设法加强对乘客的筛查和隔离,限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怨气和压力积聚,像悬在上游的堰塞湖,国外感染人数与日俱增,如果现在不赶紧把未感染的公民接回来,将来的感染的越多麻烦越大,且限制公民回国也影响我们的国际形象。

未感染的海外公民都有回国的权利,他们都强烈希望恢复正常的航班频次。滞留海外的中国公民以留学生为主,国外学校都已停课又值暑期,现有约140万留学生大多渴望尽快回归祖国安全怀抱却一票难求,按目前的航班安排,每天仅有不到三千人有幸能飞回,数百万学生和家长们备受煎熬。限航也让本已遭受重创的民航业雪上加霜,更严重影响了国际间正常的经贸活动。

航班恢复的关键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1. 如何确保登机的乘客都未感染,即如何筛查和如何确保他们在登机前始终无任何危险接触?

2. 如何杜绝在飞机上交叉感染?如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既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旅途中的安全,也保障广大国内民众的安全,自然化解了相关矛盾。

建议解决方案:在国境之外构筑两道境外防线以彻底阻断疫情输入。

第一道防线是在上飞机前的严密防控,具体这样做:

1、 由我国驻外领事馆在中国留学生集中的地方设立指定隔离点,招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管理,所有要回国的人员必须在这里密切监控下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中隔离,严格检查确保他们不能接触到退烧药和止咳药,隔离期间不间断监测体征,并前后做至少两次核酸检测,没任何问题才允许登机。

2、 从隔离点到上飞机专车接送和全程监控。去机场前给所有乘客提供统一的防护装备并由专人指导监督检查,确保正确穿戴。登机前再进行一次消毒或换一套新防护装备。第二道防线是飞机上加强隔离和监控,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参考出租车上用的透明塑料膜,将每个座位隔离。 这样也不需要间隔座,可充分利用运力。可以采用半封闭的隔离罩,就像《环球网》报道的便携式小帐篷

原文标题:如何在飞机上降低感染病毒风险?英媒“出招”:试试便携式透明帐篷

链接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pf71

这小帐篷再加一根连接空调出风管口的软管就可以了, 这样每个人都吸干净的空气,杜绝相互传染。全封闭的隔离罩当然更好,不仅进气各自独立接新风,而且出气也分别连接排气总管,不排在客舱里,更加保险。

2、客舱安装几个热红外成像仪无死角覆盖每个乘客,全程监控,或者给每个人戴上可以在线监测体温的手环,如出现发热症状立即采取措施加强对其隔离。既减少乘务员的工作量也降低其感染风险。

3、卫生间安装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目前已经有的航班已经配备,应推广为标配。

祖国的安全环境和良好的医疗条件对身处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有巨大的吸引力,有的已经感染或可能感染的同胞想回国治疗也是人之常情,而这和公众利益是冲突的,不能让他们乘机。但人性的自私是难以克服的,在重大考验面前,很难要求每个人都做到诚信。如果有漏洞,有人可能就会钻,因此对病毒的战争不能仅靠个人的自觉,必须制定和实行严格的军法,要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作战方案还要坚决强力的执行;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及所有资源,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一定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每个国际航班乘客不被感染,在保卫我们得来不易的抗疫成果的同时接海外游子安全回家,再一次演绎我们国家历次排除万难第一时间迅速撤侨的伟大壮举,在此重要历史时刻表现我们的大国担当。

大家知道,疫情防控成功最关键的是早发现和早隔离,被动防守是不够的,应尽可能地把我们的战线向前推进。如果构筑和守卫好以上两个防线,避免了这些环节的交叉感染,也就避免了感染更多人后需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消耗和付出,也就可以大大减轻国内的输入防控压力。 将境外输入防控工作向前推进延伸到国外就像派军舰巡航索马里海域一样,在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海外子民的同时,也是对当地疫情控制的有力支援,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而且这样对机组人员的健康也是更好的保护,他们就不再需要飞一趟就隔离,能减少很多资源的浪费,也就可以恢复更多的航班运力。并且经过旅行途中的严格管理后,对回来的入境人员的隔离期也可以适当地缩短。

这样做当然会增加一些相关的费用,这完全可以摊到每个留学生身上,不需要国家来负担,家长们现在不惜金钱,只求国家能安排更多的航班,井然有序的组织留学生安全回国,学生和家长们定会更加感恩祖国,将来更积极地报效祖国。

简单讲下飞机的空气循环。飞机空调的新风是从发动机进气里直接导过来的,机内通风会和舱内空气按比例混合再吹出来,货舱后面有个排气口直接排到外面。有需要的话,可以关闭混合新旧风的循环风扇,这样空调出风口出来的是100%新风,按照空调组件的流量,没几分钟整个机舱就完成100%换气了。有传染病风险的时候,都是关闭循环风扇的。

其它参考文献

千万别嫌冷关了飞机上的空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https://www.sohu.com/a/190166648_167185

坐飞机如何防“新冠病毒”传染?

http://fj.sina.cn/news/2020-03-11/detail-iimxyqvz9627736.d.html?from=wap

民用飞机的座舱通风系统

https://wxn.qq.com/cmsid/20200130A00CMC00

机舱空气堪比手术室!提前到、戴口罩、少走动,最近要这样坐飞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223315902463585&wfr=spider&for=pc

罗斯威尔事件真的是飞碟坠毁的吗?

1947年7月4日夜晚,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雨,并传来了一阵巨响,农场主布莱索第二天早上来到农场发现了遍地的金属碎片,他马上就把碎片拿到了当地警局,军方得知后立即派杰西.马塞尔少校赶到现场,马塞尔少校评估金属碎片后,认为这些东西绝对不属于地球,并肯定那些碎片是外星飞船的残骸。

当地报纸立即将发现外星飞船残骸的新闻登上头版头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然而不久,军方急忙安排记者招待会,声明坠毁的物体只不过是带着雷达反应器的气象气球而已。

近二十年后,杰西.马塞尔少校在采访中表示:“那些东西不是来自地球上的任何一种材料,这一点我很有把握。因为我作为一名情报官员,我对所有的材料都很熟悉,特别是用于飞机和航空工程的材料。”

2012年曾经在美国国防情报部门工作达五十年之久的情报专家赖斯.布兰登在一次采访中也向记者透露罗斯威尔事件中坠毁的飞碟是真的,并且美国军方还将外星人尸体运到了51区军事基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此事列为最高机密,他是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发现了中情局的罗斯威尔资料盒,看到了大量的外星人和飞碟残骸图片资料。

1947年正是美苏冷战时期,当时美国为了独享外星科技对抗前苏联,很可能当着世人的面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来回几千里衙役是不是也非常受罪?

古代犯人发配边关,作为衙役自然要一路同行,路途中自然少不了严寒酷暑、风餐露宿了,苦肯定是不少吃的。

但是大家不要被衙役表面上的辛苦给迷惑了,负责押送犯人的衙役们的快乐是你想象不到的,这中间的油水和好处多到不敢想象。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中间都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什么是流放,被流放的人都会去哪里

流放这种刑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严酷刑罚,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约等于死刑。

也许在很多现在的人眼里看来流放和旅游差不多,无非就是换个地方生活而已,没有什么让人恐惧的。

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下面我给您说说流放的地点,也许您就不会觉得像旅游那般轻松了。

比较出名了流放景点有很多,比如曾经的岭南(就是现在的两广和海南附近),虽然宋代的大文豪苏轼曾留下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名句,但是当时的苏轼恰恰是被流放到了岭南的惠州,在古代岭南就是落后的蛮夷之地,不仅人烟稀少而且还有毒蛇猛兽,生存极为不易。

还有就是有着人间炼狱之称的宁古塔(现今的牡丹江地区),被流放到这里可以说是很凄惨的,因为一年中有接近半年的时间都是严寒的冬季,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天气里,想要从这里逃跑都是很难的事情,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冻死。

如果流放的文书上再加上一句与披甲人为奴的台词,那基本上就是永世不得翻身了,不仅每天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动不动还会受到披甲人的折磨和虐待,生不如死!(关于人间炼狱宁古塔,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作者之前写的文章)

还有很多流放的地方,比如四川、贵州、新疆、蒙古等地,都是当时的偏远落后地区。

根据所犯罪行的不同,流放的远近也有说法,罪行越是深重重流放越远,一般都是流放到偏远落后的苦寒之地或烟瘴暑热的偏僻海岛。如果是罪行轻点的,流放地距离就会相对近一些,到了流放地可以自由生活,但是条件也是极为艰苦的。

由于路途遥远,中间还有很多未知的风险,很多被流放的人在路上就病死了。就算是有命活着抵达了流放地,要么就是不停的苦役,要么就是充军上前线打仗,真正能活着回来的少之又少。

所以一旦被流放,基本上等同于死刑,唯一的区别就是生不如死。

陪同前往的衙役都是什么人,有哪些好处?

既然犯人被流放了,当然不会是下了圣旨就让他自己走了,那样的话犯人回头就没影了,还得悬赏通缉。

所以官府肯定要派人一路押送,要知道古代的时候可没有现在交通这么便利,火车、飞机买张票就能走出千里之外,流放的犯人唯一交通工具就是11路汽车,只能靠着两个大脚板走路,一走就是几千里的路程。

平日里我们每天走个一两万步都觉得是很大的运动量,对比之下就知道犯人和衙役途中要经受怎怎样的考验了,如果路上遇见了老虎狮子等猛兽,就只能看谁的11路司机跑的快了,毕竟历史上敢打老虎的武松还是不多的。

那为什么这么苦的差事衙役还要抢着上呢?自然是无利不起早了,还和衙役的身份有着很大的关系。

古代的衙役并不是官府的正规公务人员,很多都是社会上的流氓地痞,属于体制内的编外人员,身份性质和现在的辅助人员有些相似,虽然也能够执法,但是不具有权威性,待遇上也是参照着事业单位的用工标准,所日平日里的收入并不高。

押送流放的犯人对他们来说不仅有丰厚的油水可以捞丰,还能公费旅游,观光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内幕一:朝廷有补贴

平日里的衙役们虽然表面上看着风光,但是每天从事的工作无非就是给官老爷们跑跑腿传个信什么的。

通过各种手段压榨来的钱也不敢全都揣到兜里,更多情况下是该孝敬的孝敬,该溜须的溜须,一番操作下来,能够放进兜里的并没有多少真金白银,一年到头除了有个好听的名号之外,可能什么都没落下。

一旦有了这种遥远地区的流放任务,很多衙役都是抢着往前冲的,因为这种活朝廷是会下发补贴的,虽然很辛苦,但是一趟活下来的补贴,够他们逍遥快活很长时间。

内幕二:普通犯人是没有资格被押送的

正所谓肉有五花三层,在古代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并不是所有的囚犯都有资格享受押送待遇的。

如果是普通的囚犯,如果犯了流放的罪行,都是要在牢房里等着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有着秋后问斩的习俗,只有等到了秋后,才会将积攒了一年的囚犯统一安排人员押送,一般都是几个衙役押送几十甚至上百囚犯。

针对于普通囚犯进行单一的押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原因也相当的简单,朝廷也要算计着钱怎么花才行,要是真的犯了十恶不赦的罪行,直接砍了就行了,既省时又省力,还没有成本。

只有是朝廷的重犯或者是有着要职的官员被流放,才会享受到二人单独押送的待遇,于是这中间就存在着很多的说法了。

既然押送的不是朝廷重犯就是曾经的朝中重臣,那么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么有钱要么有势。

衙役押送他们到千里之外,这中间的路途一定是跋山涉水,崎岖坎坷的,把他们送到偏远之地,这中间必然会经过诸多的跋山涉水。

不仅是衙役要吃苦,囚犯同样也要吃苦,于是问题就来了,囚犯这个苦怎么吃还不都是衙役一句话的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主动权都在衙役身上。

于是一些有钱有势还懂事的人,就会在出发前安排家人好生打点押送的衙役,要什么给什么,上路了以后衙役自然舍不得让财神爷吃苦,毕竟直接关系着自己的收入。

有的为了讨好囚犯,会在出发后为他雇佣专门的脚夫,一路上抬着他奔向目的地。如果囚犯大爷还觉得不满意,衙役甚至会没有底线地为他配几个随行的丫头,一路照顾到满意为止。

要是遇见不开眼的囚犯,那不好意思了,既然不想钱遭罪,那就只能人遭罪了,毕竟衙役还是讲道理的。

不仅朝廷拨给囚犯的吃饭费用会被衙役没收,一路上的打骂都是常见的科目了,而且衙役还会人为地给囚犯增设很多免费体验项目。

比如测试一下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能够走多远,活着是背负着上百斤的衙役能够走多远等等,总之只有囚犯想不到,没有衙役做不出的。

男囚犯还算好的,如果是女囚犯没钱打点的话,衙役自然也是很不高兴的,结果也是很严重的,虐待自然不用提,到了后期还会出现很多限制级的节目供衙役开心(具体画面自行脑补),不仅是身体受到伤害,心理上更是蒙上了严重的阴影,但是也没有办法,谁叫自己落到了人家的手里呢。

内幕三:路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

虽然流放都是不远千里,但是并不是由一波衙役押送到底的,毕竟一走就是千里,来回怎么也得一年的时间,不光衙役受不了,官府里面也存在着缺人的窘境。

所以当时在各省的接壤地带设置了很多的驿站,里面常年住着当地的衙役,当外省的衙役来到后,就会在驿站办理交接手续,由下一波人负责继续押运。

所以真正徒步走上千里路的人只有囚犯一个人,衙役则是经过一段路程就会有人接替,算下来每趟押送工作衙役真正走的路程也就在几百里左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

这样的操作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能让每一个参与押送的衙役都能够得到足够的油水,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一年几趟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灰色收入了。

小结

从官方的立场来看,就算是没有相关的补贴,衙役作为官府的一员,只要是任务下达了也必须完成,因为做好了是衙役的本职,如果做不好不单单是失职那么简单,一旦朝廷的重犯脱逃,甚至会被诛九族。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衙役做了这个工作,还没有出现什么差错的话,不仅能在旅途中得到不少的好处,交差以后还可能会有赏赐,幸运的话还能成为正式的公务员,无非就是多跑点路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衙役的问题就说到这里,如果回到古代,衙役到底算不算是一个既有收入还体面的工作呢?你愿不愿意做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新疆为何突然爆发疫情?

警惕!近日,新疆突然爆发疫情,并已造成多人感染,目前新疆方面也启动了应急措施,对于疫情爆发的源头,暂时还不清楚!

一、新疆突然爆发疫情,目前已有47人被确诊!新疆迅速采取积极措施!

新疆这一次疫情爆发,发生地点是在乌鲁木齐市,从7月15日,新疆乌鲁木齐出现1例确诊病例时起,后面新疆确诊病例不断增加,就在昨天新增了17例确诊病例,到目前为止,新疆已经有47人被感染了。

虽然这一次新疆疫情爆发的突然,但是我们也已经有了自己对付疫情的方法和措施,新疆疫情一爆发,爆发区的乌鲁木齐全市就进入了疫情防控状态,停办市区各类集体性活动,并对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等等。

而且为了提高乌鲁木齐市的核酸检测能力,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国家卫健委组织了10省市10支核酸检测医疗队200多人,前往乌鲁木齐市帮助开展规模的核酸检测工作,所以说我们基本不用担心新疆疫情的进一步恶化,现在全国各地都是新疆的支持者,只要新疆方面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程序走,那么新疆的这次疫情爆发就也只是暂时的。

二、目前新疆为何突然爆发疫情的原因还不清楚,可能为境外传入!

根据乌鲁木齐相关部门表示,新疆乌鲁木齐本轮疫情主要与一起聚集性活动有关,疫情发展较快,确诊以及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乌市天上区,确诊病例都是普通型和轻型感染。

虽然现在还不能明确这次疫情的源头所在,但是很有可能是从境外传入的,因为一方面,新疆在这次疫情爆发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无确诊病例的,所以就基本排除了源头是新疆本土的。另一方面,与新疆接壤的哈萨克斯坦国内疫情形势非常严峻,而新疆又与哈萨克斯坦有这较多的商业贸易联系,所以新疆这次疫情的源头,很有可能就是从哈萨克斯坦传入的。

虽然这次疫情的源头和途径暂时都还不能确定,但是新疆方面也正在全力调查着,而且国卫健有关领导带队的专家组也正在赶往新疆,来帮助新疆方面查清疫情的源头和途径,进而彻底控制住新疆的疫情局势。

三、像北京一样,乌鲁木齐可能用20多天就能恢复正常生活。

我们所有人都是相信,新疆这次疫情定会结束的,但是要多久就不清楚了,没办法,目前关于这次疫情的源头和途径都还在调查,所以暂时不明确这次疫情的规模大小。

不过那之前北京的那次疫情爆发为例,而且北京的疫情源头也是外来型的,所以他们是有可比性的。

北京疫情大概爆发于6月13日左右,然后在20天左右的时间,北京方面就已经控制住了疫情。所以说,如果新疆方面也采取像北京那样的严格防控和排查,那么相信新疆的这次疫情也是用差不多时间的,20天左右,大概是3周时间,乌鲁木齐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虽然新疆疫情突发的源头和途径暂时还不清楚,但是我认为很可能也是境外传入的,所以我们其他地区也一定要警惕境外传入问题!最后,相信新疆疫情很快就会结束的,乌鲁木齐市也会很快恢复正常!

历史上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什么?

或许在我看过的历史文章中,最让我匪夷所思的应该一个美国女性、核物理专家,美国优越的生活不过,高薪教授不做,偏偏要跑到当时经济极为落后的中国。住在窑洞、踩着牛粪、拿着一两块的工资,一住就是几十年。

当时的中国不可能有牛排给她吃,也没有空调电冰箱,没有科研设备,就是农场的机械都要自己发明,母牛受精、胚胎移植都要自己一次次动手。

她的丈夫1946年到延安,人家是以为美国农场主的儿子,一辈子吃喝不愁,但当他听到世界上有个为了人类大同梦想而存在地方,立刻卖了祖上的产业来到这里。刚好看到延安军民在做解放斗争,他亲眼看到这里人人平等、军民一心、艰苦风斗、乐观向上,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人类文明的希望,于是立马加入了这个伟大的事业,并给自己起名为“阳早”。

而阳早自己来到这里艰苦奋斗还不算,他天天写给自己搞核物理的女朋友琼.辛顿,希望她也来中国。而这时候的琼.辛顿正在芝加哥大学核子研究所,当时杨振宁就是她的同学,并且她正作为伟大的费米的助手入选“漫画岛计划”,为美国军方制造核武器,可以说未来一片光明。

辛顿有个“共产党哥哥”韩丁,他是《牛虻》的作者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孙子,他受到《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更早之前就来到了中国,不但成为延安农械专家,还写了一本名为《翻身》的革命纪实文学。

辛顿被男友和哥哥反复劝导后,决定放弃进入“曼哈顿计划”,去为人类解放事业斗争的地方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1949年她辗转来到延安,见到了当时犹如农民一样的男朋友。1949年的延安很艰苦,人们生活物资极度的匮乏,可是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劳动画面,因为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这里,没有阶级区分,人人都以“同志”相称,上级可以批评下级,下级也可以批评上级,大家可以为了争论一件事而畅所欲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资本家,这是一个不同于美国的“新世界”。辛顿突然明白为什么哥哥和男朋友会在这里不肯离开,因为这里就是他们梦想中的地方,于是她给自己起名为“寒春”,要在这里扎根,跟大家一起建设这个美好的新世界,而他们一干就是六十多年。

1949年,在陕北定边县的三边牧场,他们帮助当地牛、羊、马、驴的品种进行改良和疾病预防,并向农民传授机械化养牛的知识。

1953年到1966年,他们先后在西安牛场和草滩农场工作。期间,他们研发、改进的奶牛私聊铡草机销售近100万台,至今仍是草滩农产乳品机械厂的主导产品之一。而草滩农场10年的生活给阳早寒春留下极为美好且丰富的回忆。

他们说:“我们喜欢那样的生活,吃穿都是配给制,自己不用操心。我们只需要一心一意的工作。”

辛顿夫妇拒绝解放后国家给予的优厚待遇,一生都以劳动者的身份工作者,先是在山西的草滩农场,后来又在北京郊区的红垦弄成。他们住的只是一个简陋的小平房,就连用来绘画的板都是用砖头砌成的。但他们却一代代改良奶牛品种。她发明的农场机械、设计的卧式直接冷却奶罐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阳早去世,他要求丧礼简办,不开追悼会。在阳早去世后,寒春要求医生把丈夫的起搏器摘掉,说还能给其他的人继续用。当时因为丧事太过简单,同事们看不下去了,就买了个骨灰盒。没想到寒春很生气的说:“你们要为活着的人奋斗,而不是为了死了的人奋斗。”

2011年寒春去世,享年90岁,两位老人都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新中国,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也是默默无闻,他们没有隆重的丧礼,没有骨灰盒,没有墓碑,而是把骨灰洒在在这片他们热爱的土地上。

当我第一次看到描述他们的文章的时候,我确实有点不可思议,有点匪夷所思,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会让异国他乡的人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青春、心血奉献在中国的土地上?

或许这是新中国的魅力,以及淳朴的中国劳动人民给了他们一种不一样的“新世界”吧!这个世界总会有一种伟人,在毫无保留的付出自己的一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