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为什么会把每年12月22日定为冬至日?
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为什么会把每年12月22日定为冬至日?
《今日冬至》
地球运动今日回,
太阳日照从此归。
大地开始竖向转,
掀起北寒望南推。
每天坚持步行1万步?
“生命在于运动”,每天健步走的好处有很多,可以提高体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促进睡眠,帮助减肥、减糖、降压,维持心肺功能健康,预防骨质疏松,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便秘等情况的发生,对于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我们走路不应该局限在追求步数的多少上,并非走的步数越多就代表越健康。如果不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去适当锻炼,反而还会伤害到身体的健康。
健步走要适度《黄帝内经》中有讲到“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如果过度运动的话,不仅会造成体力透支,还有可能伤害到我们的肌肉、关节、肌腱。有案例显示,由于“暴走”导致关节损伤、滑膜炎等问题的人群不在少数。因此,每天走步,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年龄、运动强度来量力而行。
每天的运动强度,建议以“微劳、微适、微汗”三个原则为标准。简单讲就是感到微微出汗,有些许疲惫感或喘息,但稍事休息即可恢复精神,并且全身舒畅的感觉是比较适合的。
有效运动的判断标准运动是否有成效,不应单单看每天走了多少步。因为我们在计步软件或设备上统计的步数,通常是每天的总步数,并非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的有效步数。能起到锻炼目的的走步,最好是一气呵成,不要间断的。
因此,想知道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是否有成效,可以通过心率来判断:正常人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年轻人或体质较好的人群,心率可以控制在120~180次/分钟;中老年或体质较弱的人群,心率大概控制在(170-年龄)~(180-年龄)次/分钟。
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合的运动选择运动,还需要跟自身的体质相匹配,盲目刷步数的意义其实不大。同时也要根据每个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运动:如小孩子或者年轻人,阳气较为充沛,气血旺盛,可以选择快跑等运动强度较大的运动;而中老年人、体质偏胖、体能较差、关节出现问题、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可以选择些较为和缓的运动,如健步走、太极拳、八段锦等。
健步走的注意事项想要达到有效运动,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一双舒适合脚的运动鞋;饭后不要立即运动,等到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再进行轻度的运动;走路之前要进行适量的肌肉拉伸等热身运动;保持循序渐进的节奏,开始不要走得太快,以免增加膝盖和小腿的负荷;步子尽可能大一点,自由摆动双臂,以舒适为度;走路保持抬头挺胸收腹,这样可以带动肌肉群的运动。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我还没有出生,,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还有之后2010年的玉树地震,现在回想起来,还总是那么的伤感。地震无情人友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个理念在我国的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身为一名中国人,真的很骄傲,很自豪。
地震带给我们的就是楼房顷刻间的倒塌,以及无数人的伤亡。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很多,首先就是过好每一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不论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要放弃。其次就是我们大概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这就要求我们珍惜身边的那些人,珍惜今天的一切,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最好,祝大家生活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用心过好每一天。
你会给孩子选择什么运动项目?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至三岁这一年龄层的儿童正开始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
可以让他们进行行走、跑步、跳跃、爬下台阶、投掷球和沙袋等运动,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踢球、遛狗等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四至五岁
此时,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运动技能,这一年龄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平衡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练习:身体健康,足球,游泳,骑车,攀登,爬山,瑜珈,直排轮,滑冰,跳绳等等。
六至九岁
这一年龄阶段儿童身体机能已基本完成各种运动,并且可以将一些基本运动联系起来,进行更为复杂的运动。
在此期间,孩子们会开始喜欢击剑,棒球,篮球,橄榄球,网球这些更刺激有趣的运动。
十至十二岁
适合于以弹跳为主的运动,尤其是摸高、跳绳、引体向上等纵向运动,对身高增长都非常有利,同时游泳、健身操、球类等项目也可选择。
免费核酸今天突然又不做了?
2022年12月1日这一天,注定会载入我国疫情防控的史册。各地相继解除封控,停建方舱,改变核检和查验方式,取消全员核酸,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在民众心中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些人反而感觉有点不适应地害怕起来,该出门的不敢出门了,该小聚的不敢小聚了。有的为全员核酸的取消和停止免费核酸而感到困惑,事发突然,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对于个人而言,还是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不要怕。疫情防控的适度放开,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躺平”,这是根据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专家们的科学研判而作出的决策,从科学意义上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只要我们按照科学专业的防控路线去执行,就没有什么可怕的,该工作,该学习,该走走,该吃该喝,慢慢就适应了,回归常态,指日可待。
二是好习惯。目前而言,各地的防控措施在大的政策背景下,多多少少是有差别的,可以理解为因地因事而制宜。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有一点应该是统一的,那就是要坚持勤洗手、戴口罩、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是懂规矩。新的防控政策“二十条”出台后,各地为中央政策的落地,制定了相应措施,这对当地的疫情防控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政策性,理所当然地要严格执行。虽然,对异地流动有些不便,但是,为了全国防控这盘大棋,我们每到一个地,首先要了解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就是说一定要懂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