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世界防空炮教程,你认为德国的一个团能不能打败日军的一个师团?

2023-10-08 10:49:03 104阅读

迷你世界防空炮教程,你认为德国的一个团能不能打败日军的一个师团?

现在德吹都这么没底线了吗?如果二战德军的一个团能够单挑日军一个甲级师团,那么二战也就不用打了,大家一起投降算了。

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日军甲种师团并不是什么团级单位,其乃是鬼子旧式陆军序列中级别最高的常规作战单位,部队人数少则两万五千人,多则三万人,比德军的一个师都还要多。如果放到中国战场上,那就是相当于咱们军一级的编织。其担任指挥官的师团长,往往都是中将军衔。

迷你世界防空炮教程,你认为德国的一个团能不能打败日军的一个师团?

换句话讲,德军一个步兵团想要击败日军一个甲种师团,至少需要具备以一敌十的实力。当然了,在热兵器时代,人数上的优势并不能决定战斗的胜负。武器装备所带来的的火力差距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战时期,德国仅凭一己之力,几乎横扫整个欧洲,其军队的战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关于这一点,单从其装备水平就能看得出来。

仅仅二战德军一个普通的步兵团,3250人的满额编制,就能够装备150余挺机枪;68门迫击炮;8门步兵炮,其中有两门是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此外还有12门75毫米反坦克炮。这个火力配置,在当时的欧洲各国陆军里面,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即便是放眼世界,估计也就只有财大气粗的美国能够与其一较高下。

当年国府虽然也搞过德械师,但其装备水平与德军完全就不是在一个档次上。同样是步兵团,中国德械师配备的轻重机枪数量只有德军的一半,分别是重机枪18挺,轻机枪则56挺,而火炮总计只有8门,和德军完全没法比。

不过话说回来,德军装备水平虽然很高,但毕竟只有一个团,规模有限。如果是碰上日军甲种师团,基本上是没什么胜算的。要知道,日军好歹也是一个工业国,虽然其军队的整体装备水平,无法与美国、德国这样的工业强国相比,但是也不能算弱,尤其是有着巨大数量弥补的前提下。

日军甲种师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侧重平原地区作战的重火力师团,其装备了大口径的野炮和重榴弹炮。比如12门12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36门75毫米口径的野炮。

这些武器都是重量级的,需要马匹对其进行拖曳,所以也称挽马制师团。除此之外,挽马制师团还装备有16门75毫米口径的山炮,16门37毫米口径的速射炮以及432具掷弹筒和428挺轻重机枪机枪。这个火力配置,对付德军步兵团,我想应该是游刃有余了。

另一种则是适合山地作战的野战师团,其配备的重火力较少,一般都是体积和质量更小,方便拆卸运输的山炮和步兵炮。比如挽马制师团炮兵联队里面所装备的12门榴弹炮,就被换成了75毫米口径的野炮。速射炮中队里面的37毫米速射炮,则是被换成了步兵炮。由于山地形势复杂,缺乏公路基建,这些装备往往都是被拆下来放在马背上驮载,所以也称驮马制师团。

由于缺乏大口径的榴弹炮,所以驮马制师团的火力输出是不如挽马制师团的。不过这也仅仅只是相对而言,如果是面对德军的步兵团,那照样可以形成碾压的态势。别的不说,就那数十门山炮,就足以打得德军抬不起头来。如果再配合人数上的优势,德军基本上是没多少胜算的。

其实不要说是日军的一个甲种师团,就算是团一级的步兵联队,就够德军喝一壶的。日军甲种师团下辖的步兵联队,一般满编为3800人,略多于德军步兵团,但是总体差距不大。

在装备方面日军步兵联队至少会装备12门92步兵炮,或者是6门92式步兵炮与4门75毫米山炮的组合。此外,还有144挺轻重机枪,其中轻机枪108挺,重机枪36挺。至于有着迷你迫击炮之称的掷弹筒,则是76具。单从装备水平来看,日军步兵联队的重火力输出是要逊色于德军的,但总体差距并不大。如果两军遭遇,日军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当时咱们中国抗战的艰难程度。毕竟单从装备水平上看,咱们和日军的差距都是非常巨大的。单就从火力上而言,一个日军步兵联队,可以抵得上德械师的两个团。

而如果是上升到师团这种级别的单位,那差距无疑是更大。当年的台儿庄大捷,我军造成了日军两万多人的伤亡。而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我军投入了近30万人的部队,去对付日军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这两个甲种师团,共计5万多人,差不多是6:1的人数优势,最终我们还付出了5万多人的伤亡代价。由此可见,日军的甲种师团,有多难打。

当然了,就整体水平而言,日军距离德军还是有着较大差距的。毕竟咱们是在拿日军最为精锐的甲种师团去和德军的普通步兵单位比。事实上,二战德军的优势并不在于步兵,而是强大的装甲部队和快速的机动能力。其乃是当初德军闪击战横扫欧洲的关键之所在。

很显然,二战时期的日军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不仅自身缺乏坦克、自行火炮等机械化装备,连反坦克武器也很少。其在亚洲战场上耀武扬威的豆丁坦克,放在欧洲,那就是被碾压的存在。如果是德军和日军展开大规模的战争,那么日军的压力将会很大。关于这一点,其实看看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就知道了。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美军,也无法做到用一个团去单挑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啊。如果美军能有这么厉害,那么太平洋战争也不用打了三年多了。像冲绳岛战役中这样近乎一比一的伤亡比例,更是不应该出现。

所以,总的来讲,二战时期,德军一个团是不足以单挑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德军虽然很厉害,但还没有强到这个地步。

一装能装几发子弹?

加特林机枪是理查德·乔丹·加特林于1861年发明的一种速射武器,是现代机枪的先驱。它也是现代电动旋转炮的先驱。作为早期最著名的快速射击武器之一,加特林机枪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偶尔被联邦军队使用,这是它第一次被用于战斗,随后以其卓越的性能风靡全球。

(加特林以及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的操作集中在一个循环的多枪管设计,这有助于冷却和同步的子弹自动重新装填。加特林机枪由一个手动曲柄机构操作,六个枪管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每转一圈,每个枪管在相同的位置发射一次。枪管、托架和轮盘是分开的,全部安装在一个围绕中心轴旋转的实心板上,并将其固定在一个长方形的框架上。转动曲柄使轴转动,托架开槽,轮盘上钻有与筒体相对应的孔。

装在漏斗中的弹药筒,分别落入载体的凹槽中。同时,凸轮迫使轮盘向前移动并装填弹药,当凸轮处于最高点时,旋塞环松开轮盘并发射弹药。子弹发射后,凸轮的持续动作将轮盘拉回,带着废弹壳,弹壳掉在地上。当手轮转动时,枪管顺时针旋转,每个枪管依次从顶部安装的弹匣中装入一发子弹,当子弹到达设定位置时(通常是4点钟方向),从底部左侧弹射出用过的弹壳,直到弹盘旋转回顶部位置,在重力作用下再次循环。这种配置淘汰了对单一往复式螺栓设计的需要,并允许更高的射击速度,而不会使枪管迅速过热。

加特林早期有好几种弹匣设计和子弹容量,最终标志性的镂空弹盘成为经典标志。早期的加特林的试验中,它被认为是火炮的补充。但是起初是用手摇进行射击,所以造成了精准度不高。经过改良后的加特林机枪,最初要求枪手将弹药送入漏斗状的盒式弹盒。

为了便于装弹,弹药筒可以从非常简单的特制锡盒中送入料斗,每个盒子只能装40发子弹。早期的加特林在更换盒式弹盘时无法保持火力。这些盒式弹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弹匣,因为它们没有弹簧或随动件,只是用来把子弹依靠重力倒进机枪里。这一时期的盖特林弹匣容量和射击频率各不相同,这取决于它们使用的弹盘。在一个加特林样式中,有一个倾斜的弹匣,以便使用瞄准镜增加射击精确度,瞄准镜位于枪的中心。

直到1872年,加特林公司为一名公司雇员以L.M.布罗德威尔命名的新型子弹装填装置申请了专利。根据这项专利,这种弹鼓被命名为布罗德威尔弹鼓,由20堆子弹组成,排列成一个圆圈。每一堆子弹可容纳20发子弹,使弹鼓的总容量达到400发,可以将一堆子弹一次性掉到枪里。另一个常见的布罗德威尔弹鼓变种容量为240发子弹。

而在1883年在加特林使用的阿克斯弹鼓是最复杂的子弹装填设计,并在理论上提供了最大的优势。这是一个类似甜甜圈形状的巨大弹盘,在一个长长的螺旋槽里能容纳104发子弹。弹鼓内的一个转子将药筒固定在指向前方的位置,当枪被曲柄转动时,作用气缸将与弹鼓轮转子相互作用,使其转动。当转子转动时,它将围绕着弹鼓体内的螺旋槽驱动药筒。因此,子弹被迅速地推到枪里,从而跟上其发射的速度。但是虽然阿克斯弹鼓非常有效和简洁,但它因其在复杂的战时环境下的不可靠性而无法满足战斗需要被淘汰。

加特林机枪在美国陆军服役时,它最受欢迎的子弹填充装置是布鲁斯装填装置。这是一个带有两排子弹装填斜面的装置,直接从标准的20个圆形木制弹药箱中装载弹药。当其中一排被送入机枪内时,另一排可以重新装填,从而允许持续射击。到1886年,这种机枪每分钟能发射400多发子弹。在开火过程中,长长的U形弹链可以与在发射子弹的同时,在里面不断装填子弹,因此子弹如果足够多,理论上可以在射击时用手动永续装填子弹射击。因此布鲁斯装填装置一直是首选,可以使用包括.45-70,.30-03,.30-40和.30-06的口径。这被认为可以使加特林机枪在任何速度和任何仰角下可靠地提供火力。

到1893年,加特林机枪被改装成了新的.30口径M1893机枪,因此从此后从广义上讲,只要使用加特林机枪发射原理的武器都可以统称为加特林机枪。M1893机枪有6个枪管,后来增加到10个枪管,最大射速为每分钟800-900发,但它推荐最好使用600发/分的连续火力。加特林博士后来沿用了M1893的样板,发明了由电动机和皮带驱动曲柄的电动加特林,测试数据显示,电动加特林可以发射高达1500转/分的爆发。

M1893经过小幅修改后成为M1895,美国陆军在美西战争期间使用了采用布鲁斯填弹装置的1895型10管加特林机枪,组成了一个由约翰帕克中尉领导的加特林机枪独立分队。这支分队在圣胡安山战役中用加特林机枪提供的火力掩护美军前进。在美军对圣胡安和凯特尔山的冲锋中,这3挺机枪对沿着两座山脊的西班牙军队阵地,在8.5分钟内总共连续发射了18000发.30口径的子弹,平均每挺机枪每分钟连续射击700多发,造成西班牙军队可怕的杀伤。

1900型与1895型非常相似,只有少数部件采用了绿色。所有的加特林1895-1903型号机枪都可以安装在装甲野战车上。在美军服役45年后,所有的加特林机枪型号都被逐渐淘汰。后来加特林机枪被新的后坐力或气动武器取代后,使用多个外部动力旋转枪管的方法几十年来就很少使用了。

二战结束后,随着M61等微型火炮的发展,运用加特林机枪原理的武器又重新被运用,又焕发第二春。许多其他版本的加特林枪是从20世纪末到现在建造的,其中最典型的是30毫米GAU-8复仇者机炮,A-10雷电二式攻击机也采用了30毫米的GAU-8复仇者加农机枪。目前的加特林机枪的概念主要使用于安置式火炮,无论是车载式的还是安置式的,高频的射击速度需要多个枪管来轮流使用,以避免在全自动快速射击时熔化枪管。

(A-10攻击机上的30毫米GAU-8复仇者加农机枪)

这些现代机枪不可能由人为操作,因为现代机枪的极速旋转产生的旋转力会在将使用者甩开,并且可能伤及使用者。现代的加特林机枪以电动机运作而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则是由电脑全自动操作的加特林机炮,用于防御低空高速目标。战斗机及攻击机等军用飞机上的加特林枪炮,口径也比早期版本大,最大射速普遍能达到3000发/分钟,瞬间在攻击范围内形成弹幕,如果作战人员在其弹幕内,会瞬间变成马蜂窝。

哪个国家的特有武器最厉害?

大家好我是CK

红色警戒游戏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有的科技,但是要是问哪个国家的最厉害,老实来说,每个国家的科技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所以没有最厉害,只有用得更厉害。

还没有玩过的朋友接下来我就为你们介绍一下各国家独有的科技,老玩家当然可以跳过这一段了。

美国:美国拥有伞兵,每次可增援八个美国大兵,并且可以随意释放在地图上任何一个位置上面。

英国:英国拥有狙击手,能够远距离狙杀敌方步兵单位。

法国:法国拥有巨炮,巨炮是一款无法移动的防御型武器,伤害高,射程远,但是耗电大。

韩国:韩国拥有黑鹰战机,对于我来说黑鹰战机的攻击力只是比普通战机高一点,所以韩国的科技在我看来是比较鸡助的。

德国:德国拥有坦克杀手,坦克杀手是一款特别的坦克,能对敌方的坦克单位造成非常巨大的伤害,缺点就是除此之外,它对士兵和建筑物的攻击伤害太低了,鸡助中的鸡助。

苏联:苏联拥有磁能坦克,能释放电弧。对士兵,坦克,建筑物都能造成可观的伤害。不过就是护甲薄,血量低,算得上中规中矩吧。

利比亚:利比亚拥有自爆卡车,自爆卡车在到达目标区域或者受到致命攻击后,会产生小规模核爆,对周围造成伤害并且释放辐射。

伊拉克:伊拉克拥有辐射工兵,辐射工兵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对周围释放辐射,可以说能秒杀士兵,非常不错的一种兵种。

古巴:古巴拥有恐怖分子,说白了恐怖分子就是和目标同归于尽,和目标一起爆炸。我看来,也是一种鸡助的科技。

在以上的国家中,本来打电脑的时候比较喜欢用美国、英国、法国、伊拉克和利比亚。

首先,用利比亚虐电脑我是觉得最快乐的。可以用铁幕护着自爆卡车进入敌方基地,在铁幕消失后,敌方就会打击自爆卡车,让卡车在敌方基地爆炸。

或者偷取盟军基地后,我们可以造出超时空传送装置。用超时空把自爆卡车传送到敌方基地,黑给敌方来一个超时空核爆。

玩法国的时候,我就会慢慢发展,等到资金充足以后。我会把基地发展到地方旁边,然后制造大量的巨炮把对面的基地包围起来,造好防空,对面怎么也别想出来。

玩英国和伊拉克的时候,玩法都差不多。把对面的基地打到只剩下基地车和兵营,英国的话就把狙击手放到附近,对面出来一个兵就死一个。伊拉克就把辐射工兵放到对面兵营旁边释放辐射,出来一个融化一个。

玩美国的话我比较喜欢屯兵,先派间谍进入敌方兵营,这样士兵会升一星,伞兵也会。然后利用伞兵慢慢积累士兵,后期一泼推平电脑。

除了以上原版之外,尤里的复仇版本里面增加了新阵营尤里。

尤里的独有科技在游戏里没有介绍。不过大家玩过的话都可以看出,尤里的阵营很多单位都可以控制地方,也就是心灵控制。

比如像心灵塔、尤里复制人、尤里x、心灵车、心灵控制器。这些都可以控制地方。尤其是尤里x,还可以控制建筑物单位。(特殊建筑物不能控制,比如敌方的超级武器)

还有一个版本就是国内玩家自己制作的mod ,红色警戒共和国之辉。这个版本中新增了中国,并且中国科技在这款游戏里可以说是非常牛的。

比如中国可以制造韩国的黑鹰战机,并且每个战机能携带三枚炸弹,四个中国黑鹰战机也就是十二枚炸弹,相当于韩国的十二架黑鹰战机。

中国还能制造训练中心,训练中心能让士兵瞬间升级为三星士兵。每个训练中心能让五个士兵进行升级。

超级武器方面,中国可以在不占领对方基地的情况下同时拥有核弹以及闪电风暴这两种攻击性的超级武器。

还有的就是中国的兵种,解放军非常厉害,伤害非常高,同时中国还能制造光棱坦克和天启坦克这两款非常厉害的坦克车,伞兵中国也有,矿车能在水上走,我没记错的话,中国的爱国者导弹能陆空两用。

如果用这三个版本对比的话,我还是觉得共和国之辉里的中国是最厉害的!

二战德军一个营对战日军一个大队?

要想比较谁强我们先分别看下两者的编制和装备。

二战时期,德军的步兵营,始终是最小但也是最基础的战术集群,9个步兵营,就构成德军步兵师的框架。

战争初期,德军步兵营,往往齐装满员,大都有9个营的兵力,也即3个团的部队,但战争拖延之1944年时,德军步兵师就很少有9个步兵营了,部分步兵师则只有6个步兵营。

残酷的战争导致了德国内兵员的锐减,战死的士兵有数百万之多,但战伤脱离前线的官兵则更多。

1个德军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每连有178人,包括4名军官,174名士官和士兵,编为3个步兵排,每个排有4个步兵班,全连共有12个步兵班,作为最基本的战斗小组。

全连拥有

3门1936年式50毫米迫击炮、

12挺12挺MG-34/42通用机枪,

16把MP38/40冲锋枪,

130把毛瑟98K步枪,

44把鲁格P08/沃尔特P38手枪以及

毛瑟C96冲锋手枪,

3挺毛瑟13毫米反坦克枪。

配有3144发冲锋枪弹和手枪弹、13800发机枪子弹、6120发步枪子弹、150发迫击炮弹和180颗手榴弹。

全连的机动工具包括19匹马、8辆自行车、1辆双轮摩托车、1辆边三轮摩托车、3辆卡车,所以多数士兵是只能步行的。

综上所述,二战时期,1944年的德军步兵营有535,增加1名营长,包括13名军官,522名师官和士兵。

全营拥有9门1936年式50毫米迫击炮,36挺MG-34/42通用机枪,48把MP38/40冲锋枪,390把毛瑟98K步枪,132把鲁格P08/沃尔特P38手枪以及毛瑟C96冲锋手枪,9挺毛瑟13毫米反坦克枪。

配有配有9432发冲锋枪弹和手枪弹、41400发机枪子弹、18360发步枪子弹、450发迫击炮弹和540颗手榴弹。

此外,营部另有

6门80毫米迫击炮,即使在二战末期,步兵营这般火力配置,其战斗力也是很强的。

到战争最后,步兵营都强化了

75毫米步兵炮75毫米反坦克炮的配置,应对盟军大量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运兵车的攻击。

日军一个标准的师团大队,总人数可达到1100人,包括一个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辎重中队,四个181人的标准步兵中队,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一个55人炮兵小队。武器装备包括

36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12挺九二式重机枪,

掷弹筒36具,

九二式步兵炮2门,步枪及弹药若干。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一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几乎相当于一个三三制的步兵团了。从轻重机枪及炮兵火力来看,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就连号称“御林师”的第86、87、88师都未能达到这个标准,更不用说装备更低劣的八路军了。假如一个步兵大队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轻重火力配置合理,弹药充足的情况下,是完全有可能抵挡住两个主力师的进攻的。

综上所述,从人数看,日军一个大队顶的上两个德军步兵营了。但是从火力上看德军一个步兵营还是强于日军一个大队的,特别是二战后期补充了火炮的德军步兵营更是碾压日军一个大队的。

在战争中哪一个更重要?

首先对“加特林”这种称呼表示疑问。所谓“加特林”并非是指某种武器,而是一种机关枪的工作原理,与“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枪机式”等等是概念并列的。

所以你单纯的说“加特林”,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上图那种东西。好嘛,手摇加特林机关枪,西进运动的功臣,两门加特林可以封锁几百个印第安人的突击。不过拿来当大杀器就别想了,这东西主要用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以空出更多人放排枪和拼刺刀。

不是老王喜欢玩闹,“加特林”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例如上图,通用电气M134 Minigun 6管速射机枪,中文俗称“米尼岗”,翻译过来叫“迷你炮”,这是加特林。

上图,GAU-19/B Lightweight Gatling Gun .50 Caliber,12.7mm的三管重机枪,还有个A型,一般装在V-22和“齐奥瓦”、AC-130炮艇机上面。这是加特林。

A-10攻击机上30mm的GAU-8 Avenger“复仇者”机关炮可能大家印象更深。这也是“加特林”。

还有这个,最容易让人张冠李戴到M134那种7.62mm机关枪上的正主儿,20mm“M61 Vulcan Cannon”火神加农炮。

或者我们可以称呼的简谱一点——“M61航空机炮”,这是西方战机使用最多的武器,比如F14、F15、F16、F22。同时某些装甲车辆也在使用。这还是加特林。

密集阵上用的也是哦~GAU缩写展开就是“Gun Automatic Universal”(通用自动炮)。

此外,美军还有N多N多“加特林”。例如F35那门四管的25mm GAU-22/A、以及5管的25mm GAU-12机炮、5.56mm的M214机关枪等等等等。

这个不是美军的,俄罗斯卡什坦上的AK630M/M2机炮,它依然是加特林!!

我军1130近防炮,你说这是不是加特林?

许多“加特林”之间也有不少分别,一般最大的区别是“下压闭锁式机心”和“旋转闭锁式机心”,不过,反正这都是加特林。

巴雷特?其实巴雷特也只是个公司,除了M82那类反器材狙击枪外,他们还经营着许多军火和配件生意,甚至连安防都有。但是,美军对巴雷特反器材枪的采购远没达到人们想象的那么多。巴雷特的反器材武器也并没有海量到影响战争。

近来巴雷特倒是没怎么捣鼓反器材狙击枪了,他们在向美国军方推销自己研制的M240LWS中口径通用机枪。此外还有Drone defender反无人机电磁枪等等非杀伤武器。

Drone defender反无人机电磁枪也是他们的产品之一。这枪打不了人的,弄个钢箱烤红薯倒凑合。

毫无疑问的是,巴雷特在12.7mm的狙击枪市场是占据统治地位的,这是他们起家的根本。但军用大口径狙击枪的市场有限,像美军一般都是100-1000分批次购买,采购量很一般,毕竟狙击手可不是主战兵种。

单纯拿M134这类机枪对比巴雷特M82系其实并无太大意义,一个是压制火力或防御武器,一个是狙击手用来特种作战的反器材武器以及对人员的大口径狙击枪,这种对比已经不是关公打秦琼了。

但如果要拿整个加特林体系来比的话,很容易变成通用电气与巴雷特的公司对比。很显然加特林式武器作为高效能机关枪,完全就是一种主战武器系列。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有大量的加特林式武器被应用在战机、装甲车、军舰等各种领域,区区一杆反器材枪似乎撼动不了这个巨大的多管神教。

王司徒原创,感谢大家阅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