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赚App”常见套路,玩手游真的能赚钱吗?
用手机看新闻和刷视频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些号称可以轻松赚钱的手游APP广告,比如消消乐、猜成语等,宣传只要简单操作便可轻松获得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报酬。
相信不少人也都尝试过在手机中安装这种赚钱类游戏,它们会在广告中宣称注册就送红包,无门槛提出,秒到账等口号。
而且广告设计特别过分,如果想点击“跳过”,很有可能就进入到下载界面。
本文会说明这类赚钱手游的运营模式,还有玩这种游戏真的可以轻松赚钱吗?
用过这类网赚app的用户应该知道,这类游戏的内容都非常简单,是为了降低维护开发成本。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你推送大量的广告,这些广告很大一部分算半强制推送的,因为不看广告就拿不到红包。
流量就意味着盈利,在你观看广告同时,广告商支付给游戏商的费用是巨大的,也有很多app会获取你的私密信息,通过大量整理还可以转手卖掉。
当玩家达到一定数量不再涌入时,游戏就可以抛弃掉,厂商再推广出另一款小游戏,可以再割一波韭菜。
网赚app常见的“骗人套路”有哪些?
下载进入游戏后,刚开始可能会给几个免费红包,不过你领了也没用,因为是无法提出,或者只能提几分钱。想多提肯定是要做任务的,并且会有各种限制,甚至到最后不充值都可能做不了任务。
所谓的游戏任务多数就是进入通关游戏,然后必须观看一些30秒至60秒不等的视频广告,除了一些正常广告外,还会推荐一些其他可以赚钱的小游戏,只有看完广告才能得到积分或者红包,或用拉新人作为任务。
就这样不停地玩游戏,看广告做任务,累积红包的往复循环。但是随着红包积累越来越接近提出额度,红包也会变得越来越小,想快些得到红包也可以,邀请好友助力。
如果你有足够的毅力,花费大量时间后终于达到提出数额了,那恭喜你,又有新的任务了。比如等级要多少级,连续签到多少天,达成什么成就,反正你想提出肯定是不太可能的。
总结套路就是:
1.“赚钱”的背后,是需要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一系列无聊繁琐的任务,才能达到指定的提出金额。
2.离提指定金额越近,任务就会变得越复杂,或者奖励越来越少,但已经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用户往往舍不得放弃。
3.即便达到额度了,又会有新的要求去限制你提不出来。
猜成语赚钱、走路赚钱、听歌赚钱、看小说赚钱、充电赚钱等,各类赚钱APP,情况都如出一辙。
笔者通过实测发现,这些网赚APP大多来历不明,甚至看不到具体运营公司,所谓的赚钱实际上只是为了吸引流量。
网赚app的游戏玩法都大同小异,制作也往往比较粗糙,为什么还有用户继续买单呢?
或许和无孔不入的广告有关了。分类的话,近些年这类广告大概分为:老板发怒型、贴近生活型、苦情剧型、气愤投诉型、美食分享型等。
第一种,“老板发怒”型广告。
往往会有一些游戏老板或者总监之类的,表情非常生气的对下属说,我们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给玩家福利,赶紧把提出额度降低,红包多多给,立即马上执行!
第二种,“贴近生活状态”型广告。
他们真的深知用户的生活状态,无论是超市购物,还是在饭馆吃饭,生活中方方面面需要付款的场景下,都会体现出钱不够的状态。那怎么办呢?没关系,拿出手机等我一下,经过几秒钟熟练的操作,问题就解决了。
用简单并贴近生活的场景,去诱导用户下载体验。
第三种,“苦情剧”型广告。
有因为卸载网赚app得了抑郁症的,有送外卖特别辛苦的,还有更惨的没钱吃不起饭,坐不起车的等等苦情戏码,用卖惨和夸张的剧情作为吸引点。
无论剧情多尴尬,最后总能出来一个人,义正词严地说“把手机给我”,然后没经过机主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下载了app,并提出几十元到微信,再说一下这是什么游戏,可以轻松赚钱的口号。
第四种,“气愤投诉”型广告。
一群人在公司门口抗议,或者打电话很气愤地投诉,你们骗人说好的红包呢。然后工作人员发言,统一用语您是在下方下载的吗?这里是官方统一下载渠道哦!
然后用户点了几下,几十元红包立即到账了。
第五种,“伪美食分享”型广告。
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利用年轻女孩喜欢的网红美食,作为广告前半内容,后半段再加入广告语。
美食短视频就有自身的天然优势,去让用户不自觉的观看下去,直接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玩游戏目标,让你更有下载试玩的冲动。
总的来说,网赚app的广告代入感还是比较强的,虽然演员表演有些夸张和尴尬,但尽力去贴近目标用户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一点或许也是它们总能吸引到人去下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所谓的赚钱app,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骗局”,一种新型的“网络传销”,浪费了大量精力与时间,最后只能血本无归。哪怕最终可能会得到几毛钱,但依然不建议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