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一级字,意为觅取、寻求
"找"为会意字,由"手(扌)"与"戈"组合构成,左侧"手"部暗示动作主体,右侧"戈"部象征工具,共同表达"用手持戈进行搜寻"的意象。在汉字结构研究中,该字可拆解为横、竖钩、提、斜钩、撇、点、捺7个笔画,其笔顺遵循"一丨一フノ丶丶"的书写规则。
音韵演变播报
现代汉语中"找"字仅保留zhǎo单音读法,未收录多音字特征。方言读音存在差异:客家话读作zau3,粤语读作zaau2,闽南语则采用zāu发音,这些变体仍保持声母z的发音共性。国际音标标注为
ʈʂɑu˨˩˦
,越南语、日语、韩语等外语译音均以/z/或/ch/为声母起始。
语义发展播报
1.
本义延伸:原始语义指通过主动行为获取目标物,如《警世通言》中"四下寻找"的用例。至清代《红楼梦》出现"找平""找零"等经济场景用法,拓展出"补足差额"的引申义。
2.
异体分化:《康熙字典》记载"找"存在异体字"划",原指以桨拨水行船,后经俗用演化承担"补不足"含义,形成与"找"字的语义交叉。
研究方法播报
汉字研究领域对"找"字的分析通常遵循形、音、义三维框架:
工具书收录播报
《新华字典》第12版将"找"列于扌部4画位置,标注其现代汉语两种核心用法:"寻求丢失物"与"退还余款"。《汉语大辞典》电子版除基础释义外,还提供该字在6种外语中的对应词汇及9种方言读音数据,形成跨语言对照体系。截至2024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维持其常用字地位,未做义项修订。
详细释义播报
会意。从手,从戈。像用手拾戈。本义:觅取,寻求
look for;try to find;seek
这可丢了!往那里找去?——《红楼梦》
退有余,把超过应收的钱物退还
找算(结算出多付而应找回的钱);找账(补足欠项)
当下先秤了一半船钱,那一半直待到县时找足。——《警世通言》
找补(添补;补偿;补充);找价(补加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