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以人的

2025-10-14 07:04:54 7阅读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它是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为任务的。心理学者尽可能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地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从而得出适用于人的一般性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生产和实践。

一、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以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凡是人的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把握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基础心理学研究的规律,是正常人、健康人、成熟人应有的、共同的、一般的规律。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认识过程

人们通过感官接触外界事物,产生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把感知的事物和个人的活动、体验保留在头脑中,作为知识和经验积累下来,这就是记忆;人们不仅要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认识事物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不但要直接依靠感知觉认识具体事物,还要依靠判断和推理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思维;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仅能认识现实中存在的,被自己感知过的事物,而且能想象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自己从未感知过的事物;人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中,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在一定对象上,这就是注意。

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_心理学研究对象_心理学研究目的

图片:神经元(图源:www.zcool.com.cn/work/ZMjExMzE2MzY=.html)

2.情感过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常常不是无动于衷的,总是根据事物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一定的态度,同时产生一种态度的体验,这就是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世界,更重要的还在于改造客观世界。为了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人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工作,在完成某些活动任务的时候,常常需要忍受艰苦、战胜挫折、克服困难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相辅相成。认识过程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在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情感是人认识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态度体验,认识深刻则情感深刻,认识肤浅则情感肤浅。在认识基础上,在情感激励下,才可能形成意志过程。已经形成了对某一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过程,必然会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二)个性心理

心理学研究对象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_心理学研究目的

图源:pixabay

人是社会性动物,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受到社会与自然因素的影响。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其心理活动必然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就是人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人们在各自的生活中,还形成了各自的追求,诸如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学上把这些心理活动称为个性倾向。

二、研究目的

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这四个层面由浅入深,从理论走向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心理和行为为目标,增进人类的自我了解,帮助人类进行自我改善,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一)描述

描述是指客观地呈现所研究问题的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造成事实的原因。准确描述是正确解释的前提,是科学研究的起始目标。描述性研究通常是对典型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和详细记录,进而予以命名和分类。

(二)解释

心理学研究目的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_心理学研究对象

图源:pixabay

解释是指揭示客观事实形成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正确的解释是有效预测和控制的前提,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由于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解释性研究比描述性研究要困难得多,因为解释需要理论。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心理学家们总是试图在实验的基础上建构理论,并通过新的实验去检验和完善。由于存在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和因果交互等情况,加之不同实验设计所控制的条件不同,就会出现一种现象的多种理论解释。

(三)预测

预测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预测力是判断理论优劣的重要标准。相对于“事后诸葛亮”式的解释,人们更需要事前准确的预测。

(四)控制

控制是指采取有效措施使事物朝着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轻到最小。控制的方法通常是根据预期结果改变行为发生的条件。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义称自然观察法、客观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分析、推断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观察者根据自己的观察目的提出观察的具体任务,拟定观察的实施计划,并详细记录被观察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表现,再据此分析被观察者的心理规律。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研究动物、植物的演化过程主要用的就是观察法。

(二)实验法

心理学研究对象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_心理学研究目的

图片:艾利的歧视实验(图源:www.jk.cn/hl/detail/2592663)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创设、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实验法的创立和采用,是心理科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也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次革命,因此实验法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它不仅推动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促进了现代心理科学的飞速发展。

(三)测验法

测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对人的行为活动加以确定,通过人行为活动的数量指标来推测人的心理状况。测验法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间接性,指测验法所测的只是人的外显行为,人的心理状况是无法直接测量的,只能根据人的外显行为指标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状况;第二,相对性,指测验结果只是在人与人之间相对而言的;第三,客观性,指测量工具是统一的,测量方法是统一的、标准化的,测量所得的分数也是统一的、标准化的,对所得分数的解释和统计分析也是标准化的,正因为如此,心理测验才能显示其科学性、可靠性。

(四)访谈法

心理学研究目的_心理学研究对象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

图片:访谈(图源:pixabay)

访谈法是通过和被试面对面的交谈,引导他以自我陈述的方式谈出个人的意愿、感受和体验,从而把握并分析其心理规律和特点的方法。谈话法的实施,首先要明确谈话的目的,有目的、有步骤地为获得某些素材而进行调查访谈,所以谈话法也被称为口头调查法。

(五)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一种以单独的个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向,它把个体看作一个整体,对之进行丰富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其主要形式包括观察、访谈、测验、临床研究、个人资料分析(如信件、日记、个人传记等作品分析)等。研究者通过大量重复的观察,来确定对研究对象的最初印象是否正确、完整。如果所做的观察工作不充分,就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通过这样的个案研究,研究者就能深入了解那些从表面现象人手很难得到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进一步激发研究者的直觉,以便更深入地洞察人格的本质。

心理学研究对象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_心理学研究目的

图片:电击实验 (图源:k.sina.com.cn/article_6460551997_18114333d00100eyma.html?cre=tianyi&mod=pcpager_focus&loc=30&r=9&doct=0&rfunc=77&tj=none&tr=9)

四、主要流派

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所以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心理学家们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途径来探索、研究心理现象,在建构理论和体系时就产生了明显的对立和分歧,形成心理学所特有的学派林立的局面。

(一)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创始人是冯特,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冯特受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的一门科学,要研究人的心理元素(研究心理现象中最具体、最微小的细分到没法再分的元素),如感觉、意象、激情都属于心理元素,构造主义同意用意识概念,也同意用内省方法。其强调通过实证,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强调要依靠被试者对自己直接经验的观察和描述。其主要贡献在于实验心理学的实证方法。

(二)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目的_心理学研究对象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

图片: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图源:www.sohu.com/a/270342688_167342)

20世纪初,德国出现了一个以反对冯特构造主义学派为旗帜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格式塔”在德语里是“整体”、“形态”的意思。其创始人是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他们反对把意识、心理分解成为元素,批评构造主义是“砖头和泥块组成的心理学”。强调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完整形体。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不能还原为部分,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三)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学派起源于美国。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是机能主义学派的先驱。他为了适应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又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以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理为基础,认为人就是在适应社会环境中成长,所以心理学研究意识,不能像构造主义一样去研究元素,而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他反对把意识分割为元素,认为意识是个整体,是一套连续不断的意识流。

心理学研究目的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_心理学研究对象

图片:芝加哥学派建立者约翰杜威(图源:www.forestcitycpgv.com/news/174.html)

詹姆士的继承者杜威和安吉尔于20世纪初在芝加哥大学建立起了机能主义学派,也称为芝加哥学派。他们认为整体是川流不息的、永远变化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个人不断地适应环境,所以心理学应把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作为研究对象。机能主义的这个突出特点,使美国心理学能面向社会生活实际,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应用分支的领域中得到广泛认可。

(四)行为主义

20世纪初,在美国又出现了一个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行为主义的主要特点:第一,反对把主观体验到的知觉和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主张把行为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绝对客观的实验方法,认为用内省方法研究意识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不客观的、不科学的,只有用客观记录行为的方法,才是科学的,认为人的心理只是刺激一反应的模式;第三,否认先天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行为是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予以绝对控制的。

心理学研究目的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_心理学研究对象

图片:心理学家华生(图源:www.xljkw.com/veaumu/JfqE3a.html)

华生认为人们的心理现象只是S-R(刺激一反应)的简单模式,而否定了人的脑、神经机制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20世纪3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逐渐被新行为主义所取代。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斯金纳。他修正了华生的S-R公式,在S和R之间增加了一个中介变量——表示内部的心理过程,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思想和原理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方面被广泛采用。

(五)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1895年,弗洛伊德与他共同开办精神病诊所的布鲁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一书的出版可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建立的标志。1900年弗洛伊德著作《梦的解析》、1910年《精神分析引论》的问世,加之他多年的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体系。

心理学研究对象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_心理学研究目的

图片:弗洛伊德意识论(图源:www.jianshu.com/p/86873f0eadcd)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分析研究,因为它是在对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建立和形成的理念和方法,把无意识、潜意识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活动,根源都在于人心灵深处的原始本能冲动——欲望和动机,特别是性欲冲动。

五、心理学分支

(一)理论心理学

理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根本性质理论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它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不但可以解释、预测有意识地支配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而且可定向指导心理学各局部分支学科的研究。它是研究心理现象、探讨心理科学基本原理的一门学科。

1.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在心理学许多分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是两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心理实质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心理与社会、心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等,这些通常称为心理学的哲学问题;另一类是以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活动的层次组织,心理现象的分类,如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等。这两类研究是互相联系的,有时统称为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2.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_心理学研究目的

图片:弗洛伊德(图源:m.sohu.com/a/228291421_139681/?pvid=000115_3w_a)

3.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进一步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4.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或行为神经科学。它试图以脑内的生理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综合各邻近学科如生理学、神经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行为遗传学等的研究成果来窥探心理现象赖以产生的脑的组织和工作的奥秘。

5.比较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它以不同进化阶段上的动物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侧重于不同种动物行为的比较分析,而且这种比较在原则上并不把人排除在外,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人类本身及其在自然界的地位。

此外,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都属于理论心理学的范畴。

(二)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把理论心理学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实践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8个项目: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2.咨询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多学科交叉性,不仅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关系密切,而且与教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医学相互交叉。

心理学研究目的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_心理学研究对象

图源:pixabay

3.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研究,以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管理心理学按照不同的管理领域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行政管理心理学、教育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企业管理心理学等。

4.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是以大众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过程中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涉及商品和消费者两个方面。与商品有关的研究包括广告、商品特点、市场营销方法等;与消费者有关的研究包括消费者的态度、情感、动机、爱好、消费信息来源以及消费的决策过程等。

5.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

6.法律心理学

也称法制心理学,是研究与法有关的各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其研究内容包括立法心理、犯罪心理、普法教育心理、司法心理、劳动改造心理和民事诉讼心理等部分。

六、发展历程

(一)西方心理学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写过一本心理学专著《心灵论》。他认为人有灵魂,甚至动物、植物也都有灵魂,人的灵魂只不过比动物、植物的高级罢了。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在还没有关于自己身体的构造的任何概念,还不会解释睡梦的时候,就有了一种观念,以为他们的思维与感觉并不是他们的身体活动,而是一种什么独特的东西——灵魂的活动,这种灵魂留在身体以内,在人死后就离开身体了。”

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_心理学研究目的_心理学研究对象

图片: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图源:pic.bjtata.com/t/ngkfdfnglejfnglfxdpgae0dng3eweng4ecfng0d5epg3dff.html)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迄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提出了“实验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从此才逐渐形成了注重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传统。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冯特还创办了一份心理学专业杂志。世界心理学界都公认1879年是心理学的新纪元,从此心理科学才开始了它独立的历史,结束了它从属哲学或其他学科的过去,冯特也被世界心理学界公认为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心理学家。

(二)中国心理学

春秋战国时的庄周梦蝶,实际上是在探索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孔丘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孟轲主张性善,“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荀况主张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等。他们论述、争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人的心理、人的精神现象。但是,当时在方法上只靠不充分的观察和描述,仍然不能摆脱主观的臆测和想当然的推论,心理学还不能够成为独立的学科,只能从属于哲学或其他学科。

心理学研究目的_心理学研究对象_心理测试图片大全解释

图片:庄周梦蝶(图源:www.99zihua.com/zihuabk/zhsc/3851.html)

19世纪末,西方的科学心理学逐渐传入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于1907年翻译出版了丹麦人Hoffding著的《心理学概论》,1905年我国留日学生陈棍编写出版了《心理易解》,这是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当时在清政府推行的“废科举、兴学校”的新教育制度的影响下,京师大学堂由日籍教师讲授心理学。苏州师范和南通师范、湖北师范也陆续开设了心理学课程。

辛亥革命以后心理学在我国得到进一步传播。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伟大贡献,他于1907年至1911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曾聆听冯特的心理学课。蔡元培回国后出任国民政府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他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五四运动前后是我国心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批留美的专攻心理学的学者,如陈鹤琴、廖世承、张耀翔、唐钺、陆志伟等分别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心理学。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还建立了心理学会并创办了心理学刊物。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中国科学院设立有心理研究室,清华、燕京、辅仁大学的心理系或心理专业并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并成立了当时国内唯一的心理专业。其他大学的心理系、心理专业分别并人高等师范院校,成立心理学教研室,或并入教育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