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星航空破产内幕:民营航空的崛起与衰落
东星航空,这个曾经在湖北首富于1991年创立的东星集团旗下,2005年6月正式成立的航空公司,是中国第4家投入运营的民营航空公司。它以“航空+旅游”的模式经营,先后引进9架空客飞机,并于2006年5月14日正式首航。然而,东星航空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2009年3月,武汉市政府以东星航空欠债太多、公司内部管理薄弱以及美国通用电气催要拖欠飞机租金为由,向国家民航管理部门申请暂停东星航空的航班运营,并得到批准。同年8月,东星航空正式被裁定破产,兰世立被判入狱4年,东星集团的大部分业务也随之停滞。
东星航空的破产并非一朝一夕之事。2008年3月,东星前高管马格胜因拖欠工资将东星告上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省劳动仲裁委裁决东星支付马格胜被拖欠的工资、奖金及经济补偿金等共计266.6万元。后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
紧接着,2008年5月6日,东星航空两名飞行员向法院状告东家称,他们在东星航空工作期间,东星未按劳动合同中的条款履行义务,需赔偿经济补偿金、加班工资等900万元。东星航空反诉称,飞行员未按合同提前违约辞职,应支付培训费、违约金等900万元。此后,有关东星航空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开始出现在媒体上。
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航空业界带来的巨大冲击,让东星航空雪上加霜。资金链紧张问题日益凸显,拖欠飞机租赁费、机场起降费、航油费、保险费数额巨大,仅欠武汉天河机场停机费就达6000万元。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就东星航空的资产负债初步审计结果,截至2008年底,东星航空总资产6.2961亿元,负债10.3279亿元,资不抵债达4亿余元。
随后,国航、中航油、北京信中利投资公司等先后启动了破产重组的方案,均被法院驳回,纷纷宣告重整方案失败。2009年8月,武汉中院召开各方听证会,宣告东星航空严重资不抵债,正式破产清算。
东星航空的破产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悲剧,也反映了民营航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它曾经以“廉价机票+旅游”的模式吸引了不少乘客,但最终还是未能抵挡住资金链断裂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