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频发:骚扰电话知姓名,实名认证反助骗子?
有位男子被骚扰电话搅得不得安宁,对方一开口就叫出他名字,隐私暴露无遗。他很纳闷,自己实名办卡,骗子却能用虚拟号作案,质疑信息遭泄露,不满运营商监管不力,觉得实名认证没护好隐私反倒帮了倒忙。

观点一:“精准骚扰”藏猫腻,信息泄露是病根
现在的骚扰电话越来越“懂你”,根源就在个人信息被偷偷卖了。我姐刚买完新房,装修推销电话就找上门,对方连她买的哪个户型都清楚。后来才知是房产中介把信息卖了,就像那男子被直呼姓名,都是信息泄露埋下的坑,防都防不住。

观点二:虚拟号成“遮羞布”,运营商监管太松懈
骗子敢肆无忌惮,全靠虚拟号当挡箭牌,这运营商难辞其咎。我爸接到理财诈骗电话,想查号码源头,运营商说虚拟号没法追踪。就像那男子遇到的情况,普通人实名,骗子却能“隐身”作案,这监管漏洞不堵,骚扰永远止不住。

建议一:给虚拟号“上紧箍”,严审资质源头
不能让虚拟号成法外之地。可以学新规要求,虚拟号必须绑定真实企业资质,一天外呼超80次就封号。运营商得把好关,没资质的一律不给开号,从源头掐断骗子的“隐身通道”,别再放任不管。
建议二:建“信息溯源”机制,严查泄露源头
信息泄露得抓出真凶。可以让公安、市场监管联合办案,像四川网警那样,查到泄露信息的“内鬼”就重罚 。企业和机构得装信息防护系统,谁泄露谁担责,让卖信息的不敢再伸手。
建议三:开通“一键维权”通道,帮用户讨说法
遇骚扰得有地方说理。运营商APP里可加“骚扰举报”入口,上传通话记录就能立案,联动警方快速处理。再给用户发防护指南,教大家开拦截、存证据,既方便维权,也能主动防骗。
这事说到底是监管和防护没跟上。实名认证得护好隐私,才不算白搞。 收到陌生来电别乱答,赶紧存证据,举报渠道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