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揽大权打一生肖,如果曹操还在世?

2024-06-18 21:44:02 93阅读

独揽大权打一生肖,如果曹操还在世?

如果对三国历史或者魏晋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话,就不问出类似的问题,什么“曹丕在位时,为什么司马懿不造反”,什么“曹睿在位时,为什么司马懿不造反”。这类问题在悟空问答上很常见,说明对魏晋历史完全不熟悉,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司马懿造反是什么时候?是曹睿死了之后。是曹睿一死,司马懿就立刻造反吗?当然不是,而是曹睿死了好些年,司马懿被曹爽逼走以后,先是装怂,后来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铲除了曹爽,夺取了曹魏的执政权。

独揽大权打一生肖,如果曹操还在世?

不管是曹操、曹丕、还是曹睿,都能压制住司马懿。不管是曹操、曹丕、还是曹睿在位时,司马懿都没有造反的心思,更没有造反的实力。

曹操时期,司马懿地位很低,毫无造反的实力和心思

虽然早在曹操打江山时,司马懿就出仕曹魏,但在曹操时期,司马懿还谈不上什么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如蜀汉的诸葛亮。

在曹操身边的司马懿,他两个身份,一个是曹操的谋士,另一个身份是世子曹丕的秘书。

在给曹操当谋士时,司马懿表现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毕竟曹操身边优秀的谋士太多,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这些人,智计都在司马懿至少。给曹操出注意的,主要就是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这些人,几乎轮不到司马懿。

曹操最欣赏的谋士是郭嘉和荀彧,至于司马懿,还入不了曹操的法眼。网上流传的所谓的曹操说司马懿鹰视狼顾,有“不臣之心”,甚至提醒曹丕提防司马懿,都是后世臆造的。以曹操的雄才大略,以曹操身边谋士之多之优秀,断不可能注意到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司马懿。

在给曹丕当秘书时,虽然司马懿和曹丕关系交好,和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太子四友”。但司马懿只是秘书,并未掌握什么实际的权力。不过跟曹丕交好的这段时光,对后来司马懿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司马懿帮助曹丕争夺世子之位时,曹丕明显能感受到司马懿的智谋和能力,认为司马懿能承担大任。

司马懿辅佐曹丕和曹睿时,尽心竭力,毫无二心

曹操死后,曹丕代汉自立,原先就和曹丕关系交好的司马懿立刻受到重用。司马懿先是担任尚书令,尔后转任侍中、尚书仆射。这些都是掌握机要和起草诏令的重要职务。

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黄初二年,督军官罢,迁侍中、尚书右仆射。-《晋书·宣帝纪》

曹丕两次讨伐东吴时,都是安排司马懿坐镇许昌,主持军国大计。马懿坐镇许昌时,各项工作都处理地井井有条,曹丕也非常赞赏司马懿的工作能力。曹丕一度想任命司马懿为宰相(录尚书事),但是司马懿坚决拒绝,也就不了了之。

可见,当时司马懿并非贪恋权势的人,而且工作能力很强。

曹丕临终前,托孤给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以及司马懿。虽然司马懿位列顾命大臣之列,但顾命大臣以曹真为首。

可见,曹丕尽管非常欣赏司马懿,但心底最信任的,还是曹家自己人。对司马懿还是防着在,并没有给予他非常大的权力。

曹睿即位后,依然重用司马懿,但对司马懿的任用,还是延续了曹丕时代“重用和防范并举”的举措。在曹睿时代,司马懿开始掌兵。

不过,司马懿的兵权要受曹真的节制,而且为了防范司马懿在朝廷培养自己的势力,曹睿让司马懿长期在在外征战,让司马懿远离中枢。

司马懿在外征战时,屡立战功:曾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了二臣贼子-孟达平;他还曾率兵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坚守不出,让诸葛亮无功而返;还曾出兵辽东定了公孙渊。

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晋书·宣帝纪》

特别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战,非常精彩,既成全了司马懿,也成全了诸葛亮。诸葛亮北伐曹魏,两次被司马懿所阻。诸葛亮虽然智谋超群,但是面对坚守不出的司马懿,诸葛亮也无可奈何,最终在五丈原病逝,到死也未能突破司马懿的防线。

曹睿病重时,托孤给曹爽和司马懿。魏明帝临死前拉着司马懿的手,请他和曹爽共同辅佐曹芳。

尽管曹丕、曹睿对司马懿是“重用和防范并举”的态度,但是司马懿对曹丕、曹睿绝对是忠心耿耿,说司马懿是曹魏的诸葛亮也不过分。他对曹魏并无二心,当然不可能造反。

而且以曹丕和曹睿的谋略,压制住司马懿是没有问题的。司马懿并无造反的实力和机会。

曹芳即位十年后,司马懿正式造反

曹睿死后,曹芳即位。当时曹芳年幼,按照曹睿的遗命,由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虽然刚开始曹爽很尊重司马懿这个三朝元老,但是时间一长就有点不耐烦了,后来更是采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剥夺了司马懿的权力。

尽管司马懿有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的危险,但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个时候,司马懿仍然没有反意,甚至在东吴分兵四路围攻曹魏时,司马懿主动请缨,出兵抵御。得到朝廷许可后,司马懿领兵大破吴军,东吴被迫撤军。

六月,乃督诸军南征,车驾送出津阳门。帝以南方暑湿,不宜持久,使轻骑挑之,然不敢动。于是休战士,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余人,收其舟船军资而还。-《晋书·宣帝纪》

后来,东吴数次侵犯曹魏边境,都是司马懿出兵击退了东吴。

再后来,曹爽为了立威,不顾司马懿的劝阻,率兵攻打蜀汉,结果遭遇惨败。后来曹爽排为了自己独揽朝政,排挤司马懿。面对曹爽的咄咄逼人,司马懿选择了忍让,最终司马懿称病远离朝堂。

在司马懿装怂的这个时间段里,应该是他开始起谋反之心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司马懿也在谋划谋反之事。司马懿一边隐忍,一边谋划。两年之后,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出城祭祀曹睿之机,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拿下曹爽,灭其三族。曹魏政权开始被司马家族掌控。

从曹芳即位,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这中间隔了十年。如果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就有谋反之心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在曹芳即位之时,趁曹魏主少国疑之际,夺取曹魏政权。而实际上,司马懿并没有这么做,甚至后来在曹魏遭遇东吴大军围攻时,司马懿还主动请战,击退东吴。

结语

司马懿造反的事情,与曹魏统治者是曹操、还是曹丕、曹睿无关。司马懿并非一开始就想着如何篡位。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和曹睿在位时,司马懿都不可能造反。无论是曹魏政局,还是司马懿的实力,都不允许司马懿造反。

司马懿造反,甚至和少帝曹芳没有关系,毕竟曹芳即位后十年,司马懿才谋反,这中间发生了很多事,包括东吴攻魏,司马懿都没有乘乱夺取曹魏政权,而是领兵打退了东吴。

司马懿造反只和曹爽有关。曹爽无论是名望还是智谋,都远不如司马懿,却能和司马懿一样位列辅政大臣,明明曹睿是让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但曹爽却视司马懿为敌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让自己大权独揽,不顾一切,大肆排挤司马懿。这激起了司马懿的反感,司马懿本来就不是那种宽容的人,对曹爽自然很难客气。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初衷,一开始可能只是想教训曹爽。但最终在仇恨和权力面前,司马懿暴露出了他内心最黑暗的一面,那时司马懿年事已高,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也不怕别人说他谋反篡权,干脆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控制了曹魏。

胡亥阿斗杨广谁治国能力最差?

勿庸致疑杨广随然是一位亡国之君,但其治国理政能力和聪明才智扔胡亥,刘禅百条街不止。在他治理下开建了京杭大运河,还三番五次的征阀了高丽棒子,可圈可点大气磅礴。刘禅是守成之君,随无超级的智商和熊力,以属相当难能可贵了。乐不思蜀与民同乐也是一种无尚的生活方式,致少可以安享天年。~~~~而荒淫无道,脑洞残暴的秦二世胡亥可谓极亦,便睡先皇宠妃,屠杀手足姐弟,还括不知耻的指鹿为马,在肉林池海中走还了丑恶奇葩的人生。胡亥之惨暴古今少有,令人不耻。当赵高婿阎乐杀其时跪地求饶,言愿去帝为王可否,答不可,又言不王为侯总可以吧?言不可,遂悲天长叹,愿与皇后为平民百姓可否,阎乐不耐烦了,言赵高令其自杀,二世惊恐汝对公不薄何以斩尽杀绝,言你祖上亡赵国可曾心慈手软,令二卒用绳谥死于宫中,二世乃最差的一位帝王,时也命亦。

武则天都能亲手掐死女儿?

我国古代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心狠手辣,蛇蝎心肠,天不怕地不怕,为了争夺皇位不惜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女,可这位女皇帝却怕一只小动物,也许大家都不会想到,是一个很温顺的“猫”!

据说,在武则天未登基前,武则天伤天害理,杀人无数,为了争夺皇位杀害亲生儿女陷害王皇后,又用残忍手段杀害了“萧淑妃”,就在武则天杀害萧淑妃之前,萧淑妃大喊:“我死后一定华为猫,日日夜夜围绕着你,咬你的手脚,让你不得安宁”!

武则天听了萧淑妃的咒骂,心里非常害怕,武则天更害怕萧淑妃死后真的会变成猫来咬她!

其实这些都是武则天的心理作用,谁让她那么狠心杀掉那么多人呢!

“欢迎阅读本文欢迎点评”(图片源于网络)

什么动物独揽大权?

老虎占山为王,独揽大权,当上虎大王,管理百曽,作威作福。

古代历史上哪位帝王能与秦始皇相比?

首先感谢邀请,其次我们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中国古代有哪些皇帝能和秦始皇媲美?在江郎看来,迄今为止未有能和秦始皇媲美的皇帝。尽管后世经常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都是明君的典范,但是他们这几个和秦始皇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因为对秦始皇的定义为“千古一帝”,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其他皇帝均为达到这一水平。

秦始皇的功绩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称皇帝的君王,曾经统一了战国乱世,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且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并且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像南征百越和北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和灵渠这些功绩远远不如前面几个重要。秦始皇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之后百代都行政法,这一点无疑就是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绩。明代思想家将其誉为“千古一帝”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提名千古一帝的皇帝

有了标杆自然就会有对比,之后又很多人就把自己喜欢的皇帝往千古一帝的称号上凑,至今提名热度最高的皇帝如下:汉武帝刘彻、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目前这几位是提名千古一帝的皇帝,然后我们分析一下功过再来看看有没有资格当千古一帝。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的热度非常高,不过汉武帝的争议非常大。开疆拓土、对匈奴用兵、开辟丝绸之路、兼并西域,这些功绩确实很强,但是也有鲜明对比,之后的汉宣帝都完善了这些功绩,大破匈奴使其单于俯首称臣,平定西羌,设立西域都护府,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如果说汉宣帝的功绩是有汉武帝的基础,那么汉武帝的功绩也应该是有文景二滴帝的基础)

汉武帝虽然有很多功绩,但是过错也有很多,我们先不谈穷兵黩武和巫蛊之祸,仅罢黜百家这一点汉武帝就当不了千古一帝。因为千古一帝在乎的是你对历史的持续贡献性,而不是你对历史的持续破坏性,汉武帝使儒家专制并且对其他学术展开了毁灭性打击,百家学说不复相见。目前史学界定义汉武帝为“半截伟人”,一半功一半过,所以对于汉武帝提名千古一帝这件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在国内有些热度,不过在外国人眼中他的地位十分高。《剑桥中国隋唐史》曾经评价隋朝消灭了之前的一些无效率制度,创建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并且结束了长期政治分裂的局面,隋朝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隋文帝在统一天下之后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其目的就是避免因为君王决措失误导致重大事件发生。而且开创了科举制,这一贡献足以影响千年。

隋文帝杨坚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是又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只是晚年时期废长立幼,这一点有待争议。史书给的答案是因为隋炀帝惧内,但是越来越多的史料指出世家绑架了朝廷,杨广上位是宇文家、弘农杨氏、兰陵萧氏精心策划的行动。虽然隋朝非常短暂,但是其制度影响深远,卫报评出的世界百位伟大帝王中隋文帝排在榜首。隋文帝是有资格入选千古一帝的,但是他的功绩比秦始皇还要逊色一些,只能说有资格比,但是能不能比过那就又是一回事了。

结言

至于之后的那些皇帝,基本上再无影响千年的功绩。宋太祖开创职能分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权臣篡位的可能,但是也在一定程度是让多种势力牵制,导致很多事都功败垂成。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皇帝的权利过大而无人监督,这就导致皇帝的能力决定王朝的兴盛。他们都只是在原定的框架中缝缝补补,并没有什么开创性且能持续影响千年的功绩,所以提名千古一帝都难更别说媲美秦始皇了。

因为小编是以其功绩能否影响千年来判定是否能媲美秦始皇的,所以有些地方可能会有些出入,甚至会引起一些人的反对,所以有持反对观点的可以直接留言讨论。尽管皇帝可能在短暂时间带领王朝走向强盛,但是这一点并不是可持续的,评判千古一帝的标准是要看这些制度能否造福千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