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买美国大豆,掀起20年布局反击战:美农急疯,我们赢麻了!

2025-10-09 02:04:26 23阅读

这几年,有个说法在网上广泛流传,认为中国在巴西大量购买土地种植大豆,不仅破坏了热带雨林,还影响了全球气候。乍一听,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环保问题谁都关心。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些所谓的“环保指责”背后,更多的是某些利益集团感到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在舆论上对中国进行抨击。

中国近半年没买过美国一粒大豆_中国购买巴西大豆_中国大豆产业战略布局

特别是到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几乎没有从美国进口一粒大豆,全部转向南美,尤其是巴西。这让美国感到非常紧张,甚至有农民开着拖拉机围住了州政府。为什么中国突然不再买美国的大豆了?这背后的故事得从20多年前讲起。二十多年前,中国还没有完全掌控大豆产业的主导权。那时的第一次大豆“贸易战”,中国吃了大亏。当时,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有90%倒闭,剩下的97家企业中,三分之二都被外资收购了。接下来的十年里,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急剧增加,远远超过了中国国内的产量。豆油价格也从每公斤7元涨到了13元。这时的中国,大豆市场几乎成了美国的“后花园”。

中国大豆产业战略布局_中国近半年没买过美国一粒大豆_中国购买巴西大豆

到了2025年,美国的大豆即将丰收,但却有3000万吨的大豆滞留在仓库,卖不出去。问题出在哪呢?其实问题就在于中国不再愿意受制于人了。2008年,国际大豆价格暴涨时,中国因为产业链薄弱,导致食品价格随之暴涨,CPI一度飙升到23%。然而,当大豆价格一旦下跌,种植户却赔得一塌糊涂,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波动。如何应对这种风险,成了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难题。于是,国家开始着手解决,大豆产业被当作战略来抓。东北开始实施收储政策,试图稳定价格,但国内土地有限,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所以,中国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外。

中国购买巴西大豆_中国大豆产业战略布局_中国近半年没买过美国一粒大豆

2010年,重庆粮食集团在巴西投资了近60亿人民币,购买了300多万亩土地,计划进行一体化操作——种植、仓储、运输全都由中国公司负责。但刚买完地,西方国家便开始指责中国破坏热带雨林。你以为他们真在乎环保?其实他们是担心中国抢走他们的市场。毕竟欧美国家早就开始在巴西购买土地了,一旦中国开始行动,立刻就成了“罪魁祸首”。于是,中国改变了策略。2014年,中粮集团接手,不再直接购买土地,而是选择收购、入股当地粮商,进行合作。这个策略更为聪明:一方面通过帮助当地农民提升产能,另一方面控制物流、港口和压榨厂。通过这种方式,中国迅速成为巴西大豆产业的关键玩家之一。这不仅解决了中国“吃”的问题,还在政治和经济上取得了双重收获。比如,现在中巴之间的大豆贸易已经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绕过了美元。这不仅帮助中国稳定了外汇储备,还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为了稳住这个重要的买家,巴西对中国愈加“亲中”:长城汽车在巴西建厂,巴西总统亲自参加开幕式;华为、海康威视等中国公司在巴西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巴西曾因中国未起立默哀而决定“跟着中国走”。这些“外交红利”,是美国的大豆无法交换到的。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模式中国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复制。在东南亚,和印尼、马来西亚进行橡胶、旅游、贸易等多方面的合作;在非洲,和刚果合作开发钴矿,和几内亚合作开采铝土矿;在拉美,用人民币购买智利的铜矿。通过资金和技术的输出,中国不仅帮助这些国家提高了产能,还把人民币带到了这些地方,推动了供应链的稳定。回顾这一路的变化,从最初的被动挨打,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中国20年来的战略眼光和耐心积淀。

中国近半年没买过美国一粒大豆_中国购买巴西大豆_中国大豆产业战略布局

通过大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切入点,中国突破了美国长期垄断的粮食市场,并推动人民币走向世界,逐步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全球供应链。那些曾经说“做空中国”的人,现在可能要改变思路了:想靠中国赚钱,光靠口号和舆论,远远不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